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带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矿,有机质,地球化学,塔里木盆地,子区,矿化,红海。
分带性论文文献综述
姚德环[1](2018)在《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甸子区位于开原~草市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西侧为郯庐深大断裂,开原~营口段,南侧为北西西向沙河断裂。由于本区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所以本区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所构成的成矿环境的差异性,影响着成矿元素的运移和富集。最终导致在不同成矿期下形成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22期)
陈曦,王玉往,邓小华,杨丽亚,许俊[2](2018)在《新疆卡拉塔格红海VMS型矿床矿石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海VMS型矿床位于卡拉塔格古生界火山隆起区西南边缘的斜坡地带。矿体产于海相火山碎屑岩层中,受多组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典型的上部块状铜锌矿体,下部网脉状铜矿体的二元结构特征,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特征。从块状矿体到矿体上盘呈块含铜黄铁矿矿石→黄铜矿石→铜锌矿石的变化规律,矿物组合变化规律为:黄铁矿+黄铜矿→黄铜矿±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黝铜矿±方铅矿±黄铁矿。从块状矿体核部向边部,矿石中Cu的含量呈递减趋势,Zn的含量与Cu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网脉状矿体Cu含量变化不大。块状矿体的Cu品位大于网脉状矿体。(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8年12期)
刘春,张荣虎,张惠良,王俊鹏,周露[3](2017)在《库车前陆冲断带应力垂向分带性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层的褶皱弯曲必然引起层内部各质点的相对差异应变。通过对库车前陆冲断带深部区某构造高部位钻井的叁轴应力计算,划分应力中和面,分析不同应力性质段的储层响应特征及成因,并探索了应力垂向分带性的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地应力的垂向分带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储层影响明显,张性应力段受拉张应力影响,储层发育高角度~近直立天然构造裂缝,裂缝具有开度大、延伸长、密度小、充填性低等特征,储层普遍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物性好,对产量贡献大。挤压应力段受挤压应力影响,发育多期低角度交织网状裂缝,裂缝具有开度小、延伸短、密度大、充填性高等特征,孔隙发育较差,主要是一些粒内微孔和粒间微孔,物性差,对产量贡献低。气藏张性应力段的确定可为后期开发井的钻探节约钻井成本,提高钻探效益,并能对新的勘探圈闭进行钻前地质储量评估,指导天然气勘探。应力垂向分带性对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来源于《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期刊2017-09-21)
周志坛[4](2017)在《黔西北赫章亮岩铅锌矿床热液白云岩的时空分带性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赫章亮岩Pb-Zn矿区位于黔西北Pb-Zn矿集区内,矿区内出露的中石炭统黄龙组(C2h)和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细晶灰岩普遍发育白云石化,形成较大规模的热液白云岩体。论文选取热液白云石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开展白云岩体填图与岩(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矿物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等示踪手段,查明不同类型热液白云岩的时空分带性及其成因机制。同时,建立热液白云岩与铅锌矿化的成因联系,为找矿靶区的圈定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热液白云岩的形成过程Ⅰ阶段:区域上,NNW-SSE向的挤压应力导致地层发生褶皱和F1断层逆冲,为成岩流体灌入提供空间通道。Ⅱ阶段:成岩流体沿背斜核部破碎带和F1断层交代细晶灰岩(C2h和C1d),形成第1阶段热液白云岩。Ⅲ阶段:富含Pb2+和Zn2+离子的成岩流体沿背斜核部破碎带交代第1阶段的热液白云岩,同时,局部沉淀Pb-Zn矿体。(2)热液白云岩类型与时空分带特征热液白云岩体类型有3种:生物潜穴白云石化白云岩、雾心亮边结构白云岩和多环带结构白云岩。形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雾心亮边结构白云岩→生物潜穴白云石化白云岩→多环带结构白云岩。空间分布上,由矿体中心向外围依次是:多环带结构白云岩→雾心亮边结构白云岩→生物潜穴白云石化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的形成环境白云石C-O同位素特征揭示热液白云岩形成环境为泻湖下部的中-深埋藏环境,成岩流体来自蒸发浓缩形成的中盐度泻湖海水的下渗。同时,该流体还受到上部淡水淋滤作用。(4)热液白云岩与Pb-Zn矿床的成因联系多环带结构白云岩与Pb2+、Zn2+离子的沉淀成矿具有明显的共生关系,可作为该矿区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据此,论文初步圈定了两个找矿靶区。(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孙文龙[5](2017)在《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成矿分带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硫-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最重要、最典型的矿集区之一。这些铜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期形成的中小型高钾钙碱性侵入岩在空间、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围绕岩体表现出规律的成矿分带。这种分带特征不仅表现在成矿温度、元素组合方面,还表现在矿床类型、成矿机制的变化上。因此,研究矿床的成矿分带性规律,可以更清楚地研究各矿床之间的共生关系、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可以更清楚地解决矿床成因类型以及成因机制问题,对相似条件下的矿床的成矿预测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运用多种现代测试技术和手段,以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侵入岩及其与之相关的狮子山矿田、姚家岭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查明了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侵入岩的展布形态,建立并制作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侵入岩立体模型图;查明了与高钾钙碱性侵入岩相关的矿床及蚀变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成矿元素的时空分带规律、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贡献。总结出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成矿分带模式为:矿化类型在垂向上,从深部→浅部依次为: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在水平方向上,由岩体至围岩依次为: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矿物在也存在明显的分带现象,自下而上:黄铜矿→磁黄铁矿→含金黄铜(铁)矿→铅锌矿;由岩体至围岩依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含金黄铜(铁)矿→铅锌矿。同理,矿床中的成矿元素在空间上也有明显的分带规律,自深部至浅部为:铜(金)→铜、金→金、铜→金;自岩体中心向围岩为:铜(金)→铜、金→金(铜)→银、铅、锌。结合铁、硫、铅等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发现该矿床的成矿元素主要是来源于岩浆或岩浆热液的。从近岩体矽卡岩→矽卡岩型矿体→近围岩岩浆热液型矿体,不同位置的Fe同位素组成随着远离岩体含矿流体向外的迁移,表现出铁同位素的时间和空间分带性,说明了成矿类型、矿石矿物、成矿元素的分带性与含矿流体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孟庆杰[6](2016)在《浅析矽卡岩型矿床分带性——以广东省阳山县石寨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阳山县石寨矿区隶属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矿化带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蚀变带、不同岩性地层接触界面或地层中断裂破碎带内,兼有内接触带和外接触带2种蚀变矿化带。由岩体→接触带→碳酸盐地层,矿化分别为弱黄铁矿化、弱方铅矿化→强黄铁矿化、强方铅矿化、强闪锌矿化→弱黄铁矿化、弱方铅矿化;蚀变类型由岩体自变质的钾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过渡为接触带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石榴子石化,再到含碳酸盐地层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表现出显着的蚀变-矿化分带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孙晔[7](2016)在《砂岩型铀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以内蒙古皂火壕铀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皂火壕铀矿床是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具有明显的有机地球化学分带性。笔者认为,其过渡带有机质含量高是原地同沉积富集和异地来源有机质"迭加"的结果,二者分别受控于岩相古地理条件和古层间氧化作用中的铀-有机质作用。过渡带中的有机质主要包括腐殖质、有机黏土复合体以及干酪根。铀对有机质具有热演化催化作用,可能导致了过渡带中的有机质成熟度增高。皂火壕铀矿床是成岩作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侏罗系煤系地层在成岩演化中产生了丰富的可溶性有机质和烃类物质,它们参与了铀成矿的全过程。有机地球化学分带性指标可以作为层间氧化带过渡带乃至前锋线定位识别的微观及宏观标志,对铀矿找矿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贺根文,刘翠辉,李伟,陈伟[8](2015)在《赣南牛形坝银金多金属矿区隐爆角砾岩分带性及深部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形坝银金多金属矿区位于赣南于山成矿带中段,主要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与燕山期次火山岩热液活动有关。本文对矿区内部的隐爆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根据角砾的特征可将其分为四个相带:爆破角砾岩带、震碎角砾岩带、震裂裂隙带和板理带,其中震碎角砾岩带含矿性最好,爆破角砾岩带次之;依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显示在隐爆角砾岩区域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现象,揭示角砾岩可能呈筒状向深部延伸,并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5年06期)
张俊文,马腾,冯亮,闫雅妮[9](2015)在《微生物介导下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活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氧化还原环境及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为高砷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了不同生物地球化学阶段砷的吸附、释放及固定过程,并刻画出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在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依次消耗(还原)溶解氧、NO-3、Fe(Ⅲ)、SO2-4和CO2等组分,氧化有机物获取能量。在溶解氧和NO-3还原阶段,地下水处于偏氧化环境,此时Fe(Ⅲ)还原受到抑制,其负载的砷不会释放到地下水中;当Fe(Ⅲ)还原时,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会导致与之共存的砷释放,形成高砷地下水;而当SO2-4还原时,地下水处于强还原环境,产生的HS-与Fe2+形成的铁硫化物吸附或共沉淀砷,会降低地下水中的砷浓度。(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5年05期)
万良春[10](2015)在《黔西北赫章亮岩铅锌矿床矿化—蚀变时空分带性及其找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赫章亮岩Pb-Zn矿床是在川滇黔毗邻区Pb-Zn成矿带黔西北Pb-Zn矿集区内新近勘查发现的一个具有中型以上找矿潜力的富Pb-Zn矿床。矿床位于垭都-窝弓背斜南东段的垭都-蟒硐逆冲断裂上盘,已知富Pb-Zn矿体赋存在中石炭统黄龙组(C_2h)强烈白云石化的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中,显示出明显的MVT型Pb-Zn矿床成矿特点。本文以区内大街矿段Ⅰ号矿体(群)为对象,在系统开展详细的立体蚀变-岩相填图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热液矿物标型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的手段,查明其蚀变-矿化特征,揭示其成矿作用过程及控制因素,建立其分带模式和成因模型,并提出找矿预测靶区。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川滇黔毗邻区Pb-Zn成矿带成矿流体的运移、汇聚与储存机制,并有效指导勘查找矿工作的合理部署。本次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与认识:(1)系统查明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发育特征及基本矿床地质特征。区内主干背斜为垭都-窝弓背斜,褶皱构造简单。背斜被垭都-蟒硐断裂带所破坏,背斜轴近北西向,北东翼地层出露不完整,只出露二迭纪上统龙潭组(P_31),地层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10°-25°。南西翼地层较为完整,核部至翼部地层以古生界为主,依次为下石炭统旧司上司组(C_1j+s)、大塘组(C_1d),中石炭统黄龙组(C_2h)、马平组(C_3m),下二迭统梁山组(P_1l)、栖霞-茅口组(P_1q+m),中二迭统峨眉山组(P_2e),上二迭统龙潭组(P_31)。地层倾向南西,倾角较陡,30°-45°之间。次为轿顶山向斜,向斜轴近北东向,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塘组(C_1d),中石炭统黄龙组(C_2h)、马平组(C_3m),下二迭统梁山组(P_1l)、栖霞组(P_1q),地层倾向15°-35°之间。区内主干断裂F_1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5°-60°,为一逆断层,切割深度大,断距超过1km;次为F4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16°-30°,为一逆断层;F_1及F4同属于垭都-蟒硐断裂带的分支断裂,矿区内主要表现为F_1及F4迭瓦状推覆使垭都-窝弓背斜及轿顶山向斜复合部位是该区铅锌矿富集的最有利部位;区内已知铅锌矿体集中分布于区域性断裂的次级断层及伴生裂隙带中,多呈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其中,Ⅱ号矿体产于F_1断层上盘的下石炭统大塘组粗晶白云岩及黄龙组细-中晶白云岩中,走向NNW向,由呈囊状、透镜状与地层有小角度相交主矿体及旁侧囊状分支矿体组成,主矿体在垂向上发生扭曲,上部倾向SE,下部倾向SW,倾角44°~71°之间;主矿体控制斜深大于150m,一般厚2~6m,均厚3m,品位较富,且Zn高Pb低,一般Pb2%~10%,Zn4%~30%。Ⅰ号矿体呈似层状产于F_1断裂上盘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中,倾向NE,倾角54°~57°。主矿体控制长80~100m,倾向延伸60m,厚1.2~1.4m,均厚1.3m。矿石品位一般Pb 2%~3%、Zn 3%~7%。矿石矿物组合为闪锌矿(Sp)[本文的矿物缩写符号参考沈其韩(2009)][28]、铁闪锌矿(Fe-Sp)、方铅矿(Gn)、黄铁矿(Py)及少量白铁矿(Mrc)、黄铜矿(Cpy)等;脉石矿物组合为方解石(Cal)、铁方解石(Fe-Cal)、白云石(Dol)及少量石英(Q)、菱铁矿(Sd)、沥青(Org)等。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铁锰碳酸盐化及硅化,其中白云石化、黄铁矿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Ⅰ)Dol(-Py)阶段、(Ⅱ)Dol-Sp(红色)-Gn-Py(-Q)-Cal阶段、(Ⅲ)Dol-Py-Sp(褐色)-Gn-Cal(-Q)阶段、(Ⅳ)Dol-Py-Sp(棕褐色)-Gn-Cal(-Q)阶段及(Ⅴ)Cal阶段等5个矿化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的矿化时期。(2)查明大街矿段Ⅰ号矿体(群)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型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自上而下,蚀变表现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矿化表现为致密块状、角砾状Pb-Zn矿石→致密块状Py壳→脉状、浸染状、斑点状Pb-Zn矿石→脉状、星点状Py壳的分带特点;相应的矿物组合为Sp+ Gn+ Py+Apy+ Cal+ Q+ Ill 组合→Py+ Gn+ Sp+ Dol+ Cal+ Fe-Cal 组合→Py+ Dol+ Cal 组合→Py+Q+Chl+Cal组合;总体上看,其横向分带性较为显着,而纵向分带型不明显,这与成矿热液的浓度梯度、横向渗透扩散受岩性垂向物性变化影的响密切有关;铅锌成矿作用贯穿于5个阶段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红色Sp+Py是早阶段流体的产物,角砾状矿石是流体迭加的产物,Ⅲ、Ⅳ阶段形成的褐色Sp的流体温度较Ⅰ阶段红色Sp要高,且1750m高程为流体迭加的前锋。显然,该矿床与区域铅锌成矿带上如毛坪等大型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分带特点与机制有所不同。(3)总结了不同矿化-蚀变带内白云石、黄铁矿及闪锌矿等热液矿物的标型学特征,建立其矿化-蚀变分带模式。其中,空间上:白云石从矿体中心向外围为块状粗晶→块状、脉状细晶,Py由{210}、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100}、立方体及其聚形,时间上:白云石由粗晶→细晶,黄铁矿由五角十二面体居多→立方体居多,闪锌矿早期以红色为主,晚期以褐色为主;反应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且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查明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矿区热液矿物的C、O、S及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及物质具有多源特点,硫可能早期为细菌还原作用形成,随着成矿流体温度逐渐升高,成矿流体的S则主要由海相硫酸盐热还原作用形成,在还原过程中,下伏页岩、碎屑岩和泥质岩地层中的有机质发挥了→定的作用。矿床中围岩的CO_2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浆提供的热动力有关,而热液方解石的CO_2早阶段可能有低温蚀变作用形成,随着成矿温度升高,后期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提供。这与闪锌矿标型特征研究显示早期为低温,后期温度逐渐升高再降低相吻合。成矿金属来源于上地壳(与区域D-P不同时代碳酸盐岩地层及基底岩石铅同位素组成相近,明显不同于峨眉山及震旦系灯影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多源性特点。(5)总结厘定了区内Pb-Zn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建立了其成因模型。即:早期由于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地层强烈褶皱,形成断裂及裂隙,下渗的地表水及地下水在重力及浓度驱动下沿断裂及裂隙经过含沉积型Pb、Zn等金属元素的地层时萃取地层的金属元素形成含矿热卤水,经过有利的碳酸盐地层时含矿热卤水沿断裂及裂隙蚀变围岩形成白云石化同时溶蚀围岩形成溶洞、孔洞等,含矿热卤水沿溶洞、晶间孔隙及断层破碎带等有利空间富集沉淀,随着流体的迁移演化形成从矿体中心向外围形成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的蚀变空间分带及致密块状矿石→脉状、斑块状矿石的矿石分带,后期断层活化形成角砾状矿石,致使矿体中心形成角砾状矿石的分带。从而形成流体贯入-地层萃取-构造控矿的机制。(6)结合矿区实际地质条件和前述认识,提出了3个隐伏矿找矿预测靶区。其中,大街矿段预测靶区经工程验证,已新增探获Pb-Zn资源金属储量5万吨,品位Pb 2%~10%,Zn 4%~30%。目前,亮岩矿区Pb-Zn资源金属储量已累计超过10万吨,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分带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海VMS型矿床位于卡拉塔格古生界火山隆起区西南边缘的斜坡地带。矿体产于海相火山碎屑岩层中,受多组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典型的上部块状铜锌矿体,下部网脉状铜矿体的二元结构特征,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特征。从块状矿体到矿体上盘呈块含铜黄铁矿矿石→黄铜矿石→铜锌矿石的变化规律,矿物组合变化规律为:黄铁矿+黄铜矿→黄铜矿±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黝铜矿±方铅矿±黄铁矿。从块状矿体核部向边部,矿石中Cu的含量呈递减趋势,Zn的含量与Cu的含量成负相关关系;网脉状矿体Cu含量变化不大。块状矿体的Cu品位大于网脉状矿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带性论文参考文献
[1].姚德环.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
[2].陈曦,王玉往,邓小华,杨丽亚,许俊.新疆卡拉塔格红海VMS型矿床矿石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带性[J].矿产勘查.2018
[3].刘春,张荣虎,张惠良,王俊鹏,周露.库车前陆冲断带应力垂向分带性及其对储层的控制[C].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7)论文集.2017
[4].周志坛.黔西北赫章亮岩铅锌矿床热液白云岩的时空分带性及其成因[D].昆明理工大学.2017
[5].孙文龙.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侵入岩成矿分带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6].孟庆杰.浅析矽卡岩型矿床分带性——以广东省阳山县石寨矿区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6
[7].孙晔.砂岩型铀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分带性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以内蒙古皂火壕铀矿床为例[J].铀矿地质.2016
[8].贺根文,刘翠辉,李伟,陈伟.赣南牛形坝银金多金属矿区隐爆角砾岩分带性及深部形态特征[J].地质与勘探.2015
[9].张俊文,马腾,冯亮,闫雅妮.微生物介导下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2015
[10].万良春.黔西北赫章亮岩铅锌矿床矿化—蚀变时空分带性及其找矿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