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结瘤论文_钟喆栋,曾小波,李友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竞争结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瘤菌,竞争,豌豆,大豆,脱氨酶,土壤,固氮。

竞争结瘤论文文献综述

钟喆栋,曾小波,李友国[1](2019)在《ACC脱氨酶对大豆快生根瘤菌及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与竞争结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肠杆菌S17-1与根瘤菌进行两亲本接合转移,将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的ACC脱氨酶基因导入大豆快生根瘤菌HH103,在苜蓿中华根瘤菌Sm1021中过表达ACC脱氨酶基因,探讨ACC脱氨酶对根瘤菌共生固氮及竞争结瘤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过表达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Sm1021,宿主植物地上部分鲜质量与结瘤数量有所增加;接种外源导入ACC脱氨酶的重组根瘤菌HH103,能够增加结瘤数,提高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且竞争结瘤能力增强。但是,接种2种重组根瘤菌后,宿主植物的根瘤鲜质量和根瘤固氮酶酶活性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金生,王君,吴俊江,刘庆莉,王树林[2](2018)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固氮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的功能菌株,促进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大豆根瘤菌菌株YA-1和耐酸性菌株BQ-2为材料,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针对融合子采用全氮比色法测定其固氮能力,利用BOX-PCR生物学技术评价其竞争结瘤能力,以GGE双标图的数学模型绘制出融合子和p H环境图标,进行融合子耐酸性状和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供试菌株原生质体易于融合,连续传代10次后,共获得稳定融合子5株。固氮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融合子YB-3生物固氮量最高,较出发菌株YA-1和BQ-2有显着的提高;融合子在竞争结瘤能力方面对两出发菌株进行了平衡,接种融合子YB-3菌株图谱与结瘤菌株图谱一致性较高,其占瘤率最高为95%,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强于土着根瘤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耐酸性顺序为YB-2> YB-3> BQ-2> YB-4> YA-1> YB-5> YB-1,稳定性顺序为YB-5> YB-3> YB-1> YA-1> YB-2> YB-4> BQ-2,耐酸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融合子菌株为YB-3。综合比较而言,获得了一株表现出双亲优良性状的集高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的新型固氮菌YB-3。(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金生,丁宁,吴俊江,刘庆莉,张鑫[3](2017)在《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获得竞争结瘤能力强且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10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高匹配性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于大豆盛花期测定根瘤菌的结瘤数量及固氮酶性能。同时,对接种供试菌株及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菌株进行BOX-PCR并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BOX分子指纹图谱,以此获得供试菌株的田间占瘤率。于成熟期测定大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在整个生长期,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质地鲜嫩;根瘤菌可以显着促进大豆根系结瘤,增加单株根瘤数目。接种处理I4(即接种菌株112-1)的单株根瘤数最多,比不接种对照处理I0多32.95%,差异显着。接种根瘤菌处理的根瘤干重均显着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其中,接种处理I4的根瘤干重最高。接种处理I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与接种处理I4之间差异不显着;接种菌株的占瘤率为10%~90%,占瘤率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占瘤率为50%。I4处理占瘤率最高为90%,I6处理(即接种菌株113-1)的占瘤率次之,为75%;菌株占瘤率与单株根瘤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r=0.82**),单株瘤干重与菌株占瘤率、单株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均呈现负相关(r=-0.387,r=-0.50,r=-0.13);I6处理株高最高,I4处理次之,两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着;I2、I4、I6处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相对较高,3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着;I4处理的大豆百粒重均显着高于其它菌液处理。根据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结瘤固氮性能、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获得适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大豆生产有广阔利用价值的高效大豆根瘤菌株112-1和113-1。(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乔亚娟[4](2016)在《中国南、北两个生态区内菜豆根瘤菌Rhizobium etli的竞争结瘤》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菌的种群分布和共生结瘤不仅受到豆科植物种类的选择,还受到生态环境,尤其是pH、氮含量、有机质等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根瘤菌回接试验、竞争结瘤实验、BOXPCR指纹图谱检测等技术,对来自中国两个生态区,南方(生态区II)和北方(生态区I)不同pH土壤的同种菜豆根瘤菌(Rhizobium etli)的竞争结瘤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对不同土壤pH来源的36株R.etli进行了pH耐受性试验和BOX-PCR指纹图谱分型,并对其中6株进行了回接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来自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具有不同BOX-PCR指纹图谱类型的5株根瘤菌为代表菌株,包括S9、M10、L101、H4和NC1,分别进行竞争结瘤实验,统计结瘤数目和占瘤率。在pH 5.5、7.0和8.0的蛭石基质中,将来自生态区I、中性土壤的菜豆根瘤菌L101分别与来自生态区II、中性土壤的菜豆根瘤菌M10与NC1等比例混合接种到菜豆植株上。结果表明,在pH 7.0和8.0的蛭石基质中,来源于生态区I的根瘤菌L101占瘤率均高于M10和NC1,在中性及偏碱条件下竞争结瘤能力更强;在pH 5.5时,来源于生态区II的菌株M10和NC1占瘤率更大,分别为58.92%和50%。可见,在不同pH条件下,不同生态区、中性土壤pH来源的根瘤菌R.etli的不同菌株之间的竞争结瘤能力不同,且与菌株来源生态区相关。在初始pH为5.5、7.0和8.0的TY液体培养基中,对来源于生态区II、酸性土壤(pH=5.46)的根瘤菌S9和来源生态区I、偏碱性土壤(pH=8.0)的根瘤菌H4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初始pH为5.5的培养基中,两株菌的生长最好,48h时达到稳定期,OD600分别为0.81和0.76,中性次之,但是在pH 8.0培养基中,菌株H4生长状态良好,48h时OD600=0.65,而菌株S9对数期滞后并缩短,生长严重受阻,稳定期OD600为0.32,而且两株菌均能使得培养基pH升高。在中性蛭石基质中,以不接菌和分别单一接种S9、H4的菜豆为对照,以细胞数1:1比例混合接种为处理试验组,置于温室生长35天后,观察根瘤菌之间的竞争结瘤作用对共生和植物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接种处理组的结瘤数目和根、茎干重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接种两种根瘤菌能够促进菜豆植株的生长。在pH为5.5、7.0和8.0的蛭石基质中混合接种S9和H4,结果显示,随着pH的上升,菌株S9的占瘤率逐渐降低,而菌株H4的占瘤率逐渐增大。同时,在不同pH的土壤环境中对两株菌的竞争结瘤能力进行了试验。选择生态区II赣州土壤(pH=5.49)和生态区I大庆土壤(pH=8.16),并分别在灭菌、未灭菌的两种土壤中混合接种菌株S9和H4。灭菌后,两种土壤中菜豆植株的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赣州土壤的菜豆根瘤中,菌株S9的占瘤率(87.69%)远大于菌株H4。土壤未灭菌条件下,不接菌时,赣州土壤和大庆土壤的土着菜豆根瘤菌种群存在差异,混合接种菌株S9和H4后,土着根瘤菌的占瘤率大幅降低,且菌株S9的占瘤率在两种土壤中均最高,分别为68.40%和66.67%,菌株H4次之,均占30%左右。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存在土着根瘤菌的条件下,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pH来源的R.etli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受pH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菌株来源土壤pH相关,酸性土壤来源菌株在酸性基质和灭菌的酸性土壤中更具竞争性,而偏碱性土壤来源菌株在中性和偏碱性基质中竞争结瘤能力更强;在未灭菌条件下,菌株S9在大庆土壤和赣州土壤中的占瘤率均最高,表现出较强的竞争结瘤能力。可见,在未灭菌土壤中,菌株S9的竞争结瘤能力与其本身的酸性适应性不相关,可能是土壤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的提升了其竞争结瘤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杨炜迪,高婷,王锦,王川,朱建宁[5](2015)在《根瘤菌竞争结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在固氮菌株田间应用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根瘤菌竞争结瘤机制及影响因素有重要意义。故首先介绍了根瘤菌竞争结瘤的过程,然后概述了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谭智源[6](2014)在《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中一处特异性染色体位点在竞争结瘤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对B.japonicum USDA110(以下简称B.j110)受到大豆分泌的结瘤信号物质异黄酮genistein诱导后的转录组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处与根瘤菌竞争性结瘤相关的染色体位点(BjG30),并对其中合成膜转运蛋白基因Wll7019-Wll7022和相邻调节基因blr7023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究。试验中我们构建了敲除了目标基因的突变菌株及其功能回复株,使用蛭石盆栽大豆并接种根瘤菌株,通过结瘤数,瘤干重,植株干重来评估目标基因突变对B.j110结瘤的影响。之后用gusA基因标记B.j110野生菌株,以之为参照对b117019-b117022基因和blr7023基因突变后B.j110竞争结瘤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染色体位点BjG30覆盖10个基因(blr7017-blr7026),在添加genistein后呈特异性表达,表现为表达时间早(诱导后30min,早于共生岛上包括nod,nif和fix等与共生固氮相关的基因簇),强度大(大于20倍)2.染色体位点BjG30上膜转运蛋白基因bll7019-7022的突变对B.j110在宿主植株上结瘤数量的影响并不显着,且作用效果因大豆品种而异,相邻调节基因blr7023基因的突变会导致B.j110在宿主植株上结瘤数量的显着降低。其次,两基因的突变均会导致根瘤干重的下降,blr7023基因表现尤为显着。再者,bll7019-bll7022的突变对宿主植株干重无显着影响,blr7023基因突变会导致其下降3.染色体位点BjG30上膜转运蛋白基因bll7019-bll7022的突变能提高B.j110的竞争结瘤能力,而调节基因blr7023的突变会显着降低B.j110的竞争结瘤能力。由此证实染色体位点BjG3与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有关,极有可能在竞争结瘤的初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5-01)

郭丽梅,杨永,张世晨,胡跃高,隋新华[7](2013)在《半无叶型豌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其竞争结瘤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根瘤菌株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不同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出与供试豌豆品种匹配较好的根瘤菌株。【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应用湖南省华容县棉田低氮土壤,对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MISER分别接种9株豌豆根瘤菌(CCBAU 33109、CCBAU 43228、CCBAU 43227、CCBAU 43232、ACCC 16058、CCBAU 41242、CCBAU 43242及商用菌株F98-1和F98-4)。测定豌豆的生育时期;在豌豆盛花期测定豌豆的主要生育特征、根瘤菌的结瘤固氮性能,并用BOX-PCR指纹图谱技术测定根瘤菌的占瘤率;在成熟期测定豌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其干籽粒粗蛋白、粗纤维含量。【结果】与不接种对照(CK)相比,接种CCBAU 33109后,MISER盛荚期和成熟期分别延长4.1和7 d(P<0.05,下同);接种ACCC 16058后,主茎节数在成熟期分别比对照、F98-1和F98-4多2.8、3.8和2.9节,株高比F98-4高15.67%,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和F98-1分别提高9.88%和10.63%;接种CCBAU 41242后,豌豆单株籽粒鲜重比商用菌株F98-1提高40.46%;接种菌株CCBAU 43228的占瘤率最高,为57.50%。【结论】根据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本研究筛选出较适于豌豆MISER的豌豆根瘤菌株CCBAU 33109、ACCC 16058、CCBAU 41242、CCBAU 43228。(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4期)

翟娜娜[8](2012)在《华癸根瘤菌不同菌株间竞争结瘤能力的研究及根瘤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筛选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共生固氮可为豆科植物提供所需氮量的30%-50%,人工接种根瘤菌剂,可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鲜草产量或固氮量;但土着根瘤菌会限制根瘤菌剂的根际定殖和结瘤能力,导致接种菌剂达不到预期的结瘤固氮效果,筛选一株竞争能力高的优良菌株可解决该问题。共生固氮过程需要高度协调的信号交流,受到宿主和根瘤菌双方的共同调节和控制,研究该过程中根瘤菌体内诱导表达的基因,有助于了解根瘤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为提高结瘤固氮效率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竞争结瘤受到广泛关注,对根瘤菌竞争结瘤有关的基因和豆科植物寄主特异性结瘤的基因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拟通过竞争结瘤实验研究华癸根瘤菌不同菌株间的竞争结瘤能力:以紫云英宁波大桥品系作为宿主植物,因苗期15天时,菌株z8、Z9、z10尚未结瘤,故选择15天就可同宁波大桥结瘤的华癸根瘤菌7653R与另外7株取自于浙江不同地区不同土质的华癸根瘤菌z1-Z7为研究对象,以接种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分别调节8株根瘤菌的菌悬液浓度为106CFU/mL、107CFU/mL,通过单独接种、1:1混合接种7653R和z1-Z7,在30天时采样,统计根瘤数量、根瘤重量、不同菌株的占瘤率、定殖能力,研究菌株7653R与另外7株根瘤菌之间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发现7653R和Z2-Z7的竞争结瘤能力相当,均远大于z1的竞争结瘤能力;在多数同时含有两种根瘤菌的根瘤内,7653R和Z2-Z7的定殖能力相近。根瘤菌在结瘤固氮过程中的体内诱导表达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可能会影响结瘤固氮效率和竞争结瘤。本文拟以R.etli CFN42、M.loti NZP2213的Sm突变株ZN1、ZNO为供试菌株,尝试建立根瘤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的筛选体系。初期,尝试建立基于抗性标签的体内表达技术的筛选体系。以pJZ260(转座子上含有无启动子的Km抗性基因)为出发质粒,构建了pZNN121(将转座子上的Km抗性基因替换成Gen抗性基因),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条件下Km、Gen对ZN1、ZNO及其转座子插入突变子的杀菌率实验,考察Km、Gen作为抗性标签的可行性。在体外条件下,终浓度500μg/mL的Km处理ZN1、ZN02h,杀菌率分别为97%、78%;终浓度75μg/mL的Gen处理ZN12h,杀菌率为99.9%,终浓度25μg/mL的Gen处理ZN01h,杀菌率可达99.9%,初步说明Gen抗性标签具有可行性。在体内条件下,Gen对ZN1的杀菌率不稳定,有时甚至降至70%以下,终浓度100μg/mL的Gen处理ZN02h,杀菌率可达99.9%,且重复性良好,初步确定以ZN0为供试菌株。通过二亲接合建立插入Gen抗性标签的突变子文库ZK,以Gen抗性基因反向插入启动子方向,且插入位点各异的5个突变子(ZK1、ZK2、ZK3、ZK4、ZK5)为阴性对照。体外条件下的杀菌率实验发现,ZK1、ZK2、ZK3、ZK4、ZK5分别经终浓度100μg/mL、200μg/mL、500μg/mL的Gen处理2h后,菌体平均存活率分别为33.49%、23.74%、18.76%,说明即使Gen抗性基因方向与被插入基因的表达方向相反,突变子ZK仍具有一定的Gen抗性,这在筛选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假阳性,对筛选极为不利,该筛选策略不可行。同时研究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筛选体系。以ZN1、ZNO为供试菌株,利用含有gfp-lacZ报告基因的转座子随机插入的方式建立了突变子文库FK、 NK,分别挑选FK、NK中的蓝白斑,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发现二者的p-半乳糖苷酶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是同步的,但是报告基因在ZN1中的表达量过低,这可能与基因表达的遗传背景不同有关,故选择ZN0为供试菌株。分别以蓝斑NK1和白斑NK5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二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约相差10倍,通过Arbitrary PCR及测序得知NK1、NK5基因组上转座子插入的方向分别与启动子同向、反向;设定门=101,调节菌悬液浓度约106CFU/mL作为待分选的细胞悬液,可分选出GFP表达量高的目标菌株,分选得率约98%。此外,确定了制备新鲜细胞悬液的条件:采用研磨处理捣碎根瘤,利用50%PEG6000差速离心将菌体和瘤体组织分离,该过程可回收75%的菌体,PBS清洗并调节菌悬液浓度约106CFU/mL,作为待分选的细胞悬液;以脱离瘤体组织2h内菌体作为体内条件下的样本,利用分选式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将分选出的菌株涂布在TY (Sm Km X-Gal)的平板上,待长出单菌落,白斑即目标菌株。至此,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M.loti NZP2213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筛选体系。本文研究了7653R和其它7株华癸根瘤菌之间的竞争结瘤能力,7653R和Z2-Z7竞争结瘤能力相当,远大于z1;在多数同时含有两种菌的根瘤内,7653R和Z1-Z7定殖能力相近。本文否定了基于Km、Gen抗性标签的体内表达技术的筛选体系,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M.lofi NZP2213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筛选体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肖猛,刘晓云,刘桂霞,戴燕燕,郭振国[9](2011)在《BOX-PCR分子标记对补播紫花苜蓿共生根瘤菌田间竞争结瘤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SX01、HB02两株根瘤菌菌株对山西右玉草地补植的紫花苜蓿中苜一号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为了检验根瘤菌菌株的接种效果和筛选高效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采用BOX-PCR分子标记方法对接种根瘤菌菌株的田间竞争结瘤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接种供试菌株及田间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菌株进行BOX-PCR及不同菌株之间的BOX分子指纹图谱比较,检测供试菌株的田间占瘤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接种供试菌株60 d后,SX01、HB02两株根瘤菌菌株的田间占瘤率分别达到46.7%,53.3%,说明这两株根瘤菌菌株均具有较强竞争结瘤能力,可以作为高效根瘤菌菌株进行田间推广应用;并阐明了BOX-PCR作为一种分子标记方法,可对根瘤菌菌株竞争结瘤能力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王奕文,薛海英,罗利[10](2010)在《第二信使分子c-di-GMP调节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固氮作用为地球生态系统提供了主要的氮源。在生物固氮的叁种形式(自生、联合和共生)当中,共生固氮作用效率最高。土壤细菌侵染宿主植物,形成特定的固氮器官,利用宿主提供的碳源和微厌氧环境,进行固氮反应,合成化合态氮素提供给宿主使用,即共生固氮作用,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所形成的固氮根瘤为代表。共生固氮作用可以为豆科作物提供70%的氮素营养。所以,人们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手段改良根瘤菌,制造高效的根瘤菌剂或菌肥,广泛的应用于豆科油料作物(如大豆和花生等)和牧草(如紫花苜蓿)的生产过程。而低效土着根瘤菌的竞争(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18)

竞争结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的功能菌株,促进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大豆根瘤菌菌株YA-1和耐酸性菌株BQ-2为材料,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针对融合子采用全氮比色法测定其固氮能力,利用BOX-PCR生物学技术评价其竞争结瘤能力,以GGE双标图的数学模型绘制出融合子和p H环境图标,进行融合子耐酸性状和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供试菌株原生质体易于融合,连续传代10次后,共获得稳定融合子5株。固氮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融合子YB-3生物固氮量最高,较出发菌株YA-1和BQ-2有显着的提高;融合子在竞争结瘤能力方面对两出发菌株进行了平衡,接种融合子YB-3菌株图谱与结瘤菌株图谱一致性较高,其占瘤率最高为95%,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强于土着根瘤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耐酸性顺序为YB-2> YB-3> BQ-2> YB-4> YA-1> YB-5> YB-1,稳定性顺序为YB-5> YB-3> YB-1> YA-1> YB-2> YB-4> BQ-2,耐酸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融合子菌株为YB-3。综合比较而言,获得了一株表现出双亲优良性状的集高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的新型固氮菌YB-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竞争结瘤论文参考文献

[1].钟喆栋,曾小波,李友国.ACC脱氨酶对大豆快生根瘤菌及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与竞争结瘤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2].王金生,王君,吴俊江,刘庆莉,王树林.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固氮菌[J].大豆科学.2018

[3].王金生,丁宁,吴俊江,刘庆莉,张鑫.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J].大豆科学.2017

[4].乔亚娟.中国南、北两个生态区内菜豆根瘤菌Rhizobiumetli的竞争结瘤[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5].杨炜迪,高婷,王锦,王川,朱建宁.根瘤菌竞争结瘤研究进展[J].农业灾害研究.2015

[6].谭智源.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中一处特异性染色体位点在竞争结瘤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7].郭丽梅,杨永,张世晨,胡跃高,隋新华.半无叶型豌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其竞争结瘤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

[8].翟娜娜.华癸根瘤菌不同菌株间竞争结瘤能力的研究及根瘤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筛选体系的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12

[9].肖猛,刘晓云,刘桂霞,戴燕燕,郭振国.BOX-PCR分子标记对补播紫花苜蓿共生根瘤菌田间竞争结瘤能力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

[10].王奕文,薛海英,罗利.第二信使分子c-di-GMP调节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C].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论文知识图

供试竞争结瘤实验菌株的紫云...一5不同处理对根瘤菌的竞争结瘤影...大豆品种对S.fredii菌株竞争结瘤...突变株HN3015一3与HN3015T29的竞AM对根瘤菌竞争结瘤的影响lpsH突变株HK241的竞争结瘤能力

标签:;  ;  ;  ;  ;  ;  ;  

竞争结瘤论文_钟喆栋,曾小波,李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