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包括聚氨酯缓冲圈本体;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的内圈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弹簧相适配的支撑槽;沿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的内圈表面径向相邻的支撑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聚氨酯缓冲圈本体套接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能够将作用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和分解,从而可降低汽车减震器弹簧受力,提高汽车减震器的防震减震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拼接多个聚氨酯缓冲圈本体,能够增大对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缓冲和分解范围,进一步提高减震支撑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包括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内圈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弹簧相适配的支撑槽(2);沿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径向相邻的支撑槽(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组件。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包括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内圈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弹簧相适配的支撑槽(2);
沿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径向相邻的支撑槽(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6),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安装槽(6)相配合的环形安装凸起(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槽(6)截面的开口端宽度小于其截面中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凸起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为柱形加强筋(3)。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为多边形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为菱形加强筋(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为六边形加强筋(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
背景技术
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或者其他特殊用途。
汽车的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
目前,中小型汽车减震器大都是采用弹簧减震器,这种弹簧减震器虽然制造安装方便,但防震减震性能还不够高,防震减震效果还不够好,使用一段时间后,防震减震效果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包括聚氨酯缓冲圈本体;
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的内圈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弹簧相适配的支撑槽;
沿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的内圈表面径向相邻的支撑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了提高该二次减震缓冲圈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包裹范围,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安装槽相配合的环形安装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安装槽截面的开口端宽度小于其截面中部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安装凸起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上,相邻两个聚氨酯缓冲圈本体之间通过环形安装槽和环形安装凸起的配合,能够将两个聚氨酯缓冲圈本体进行连接固定,从而提高对汽车减震器弹簧的包裹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组件为柱形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组件为多边形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组件为菱形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组件为六边形加强筋。
一种包含所述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的汽车减震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聚氨酯缓冲圈本体套接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能够将作用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和分解,从而可降低汽车减震器弹簧受力,提高汽车减震器的防震减震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拼接多个聚氨酯缓冲圈本体,能够增大对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缓冲和分解范围,可明显提高汽车的承载量、稳定性、耐用性和乘坐舒适性,且配合加强筋组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氨酯缓冲圈本体,2-支撑槽,3-柱形加强筋,4-菱形加强筋,5-六边形加强筋,6-环形安装槽,7-环形安装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包括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内圈开设有与汽车减震器弹簧相适配的支撑槽2,能够对螺旋嵌设于所述支撑槽2内的弹簧起到进一步对缓冲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沿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径向相邻的支撑槽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组件,可明显提高汽车的承载量、稳定性、耐用性和乘坐舒适性,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行驶的噪碰声、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该二次减震缓冲圈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包裹范围,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6,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安装槽6相配合的环形安装凸起7,具体的,所述环形安装槽6截面的开口端宽度小于其截面中部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安装凸起一体成型连接在所述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上,相邻两个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之间通过环形安装槽6和环形安装凸起7的配合,能够进行连接固定,从而提高对汽车减震器弹簧的包裹范围。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组件为柱形加强筋3。
一种包含所述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的汽车减震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加强筋组件为菱形加强筋4。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二次减震缓冲圈,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加强筋组件为六边形加强筋5。
由上述可知,可通过聚氨酯缓冲圈本体1将作用在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和分解,从而可降低汽车减震器弹簧受力,提高汽车减震器的防震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增大对汽车减震器弹簧上的缓冲和分解范围、结构稳定,而且可明显提高汽车的承载量、稳定性、耐用性和乘坐舒适性,降低汽车行驶的噪碰声、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且配合加强筋组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减震支撑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173.7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85552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F16F 1/373
专利分类号:F16F1/373;F16F7/00
范畴分类:27C;32B;
申请人: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浦卫公路16393号2幢
发明人:李玲波;徐向京
第一发明人:李玲波
当前权利人: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艳珊;陈岑
代理机构:44523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