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及其货箱拆装结构论文和设计-王启铭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及其货箱拆装结构,所述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包括:插鼻和插扣,所述插鼻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运载部上,所述插扣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货箱上且插入所述插鼻;和\/或锁鼻和锁扣,所述锁鼻适于安装在所述运载部上,所述锁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上且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适于插入所述锁鼻且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适于脱离所述锁鼻。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能够方便货箱拆装,从而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鼻和插扣,所述插鼻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运载部上,所述插扣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货箱上且插入所述插鼻;和\/或锁鼻和锁扣,所述锁鼻适于安装在所述运载部上,所述锁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上且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适于插入所述锁鼻且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适于脱离所述锁鼻。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鼻和插扣,所述插鼻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运载部上,所述插扣适于安装在 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货箱上且插入所述插鼻;和\/或

锁鼻和锁扣,所述锁鼻适于安装在所述运载部上,所述锁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上且 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适于插入所述锁鼻且处 于所述解锁状态时适于脱离所述锁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鼻构造 有第一插孔,所述插扣设有插舌和限位豁口,所述插舌适于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且所述第一 插孔的一侧壁适于配合于所述限位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豁口 的一侧壁由所述插舌构成,且所述限位豁口的一侧壁与另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限位豁 口的根部至开口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豁口 的所述一侧壁构造成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鼻构造 有第二插孔,所述锁扣包括:

锁壳;

锁舌,所述锁舌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锁壳;

其中,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外伸出且适于插入所述第 二插孔;

所述锁扣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内缩回且适于脱离所述第二插 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构造 有导向弧面,所述锁舌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插孔的轴向的方向向所述锁鼻移动时,所述锁鼻 通过止抵所述导向弧面而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内缩回,以使所述锁舌越过所述锁鼻而 进入所述第二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构造 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所述锁舌越过所述锁鼻时引导所述锁舌进入所述第二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还包 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锁舌且分别止抵于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舌,所述弹性件常 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外伸出;

拨杆,所述拨杆在展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壳,所述拨杆位于 所述展开位置时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内缩回,所述拨杆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允许所述 锁舌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向所述锁壳外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设有 拨孔,所述拨杆设有配合于所述拨孔的拨爪,所述拨杆从所述收回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转 动时,所述拨爪通过推动所述拨孔的侧壁以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内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设 有装配槽,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装配于所述装配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还 包括:

支杆,所述支杆在支撑位置和并拢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拨杆,所述支杆位于 所述支撑位置时支撑于所述锁壳以将所述拨杆定位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并 拢位置时向所述拨杆并拢以允许所述拨杆转向所述收回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构 造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具有挡片,所述支杆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支撑于所述支撑台且被 所述挡片止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设 有用于将所述支杆从所述并拢位置转向所述支撑位置的拨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的 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的前部且由上至下插入所述插鼻,所述锁扣适于安装在所述 货箱的底部且由前至后插入所述锁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鼻成 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插扣成对设置且适于分别插入所述插鼻;

所述锁鼻成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锁扣成对设置且适于分别插入所述锁 鼻。

17.一种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货箱;

用于承载所述货箱的运载部;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和 具有所述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的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智能机器人,例如外卖机器人,其包括运载部和货箱,货箱安装在运 载部上,货箱内用于存放外卖食物,运载部承载货箱并带动货箱一同行进。针对不同的货 物,需要更换不同的货箱,但货箱通常采用螺钉安装在运载部上,导致货箱的拆装十分不 便,操作麻烦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 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该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 构能够方便货箱拆装,从而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的智能机器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 所述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包括:插鼻和插扣,所述插鼻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 器人的运载部上,所述插扣适于安装在所述智能机器人的货箱上且插入所述插鼻;和\/或锁 鼻和锁扣,所述锁鼻适于安装在所述运载部上,所述锁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上且在锁止 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适于插入所述锁鼻且处于所述 解锁状态时适于脱离所述锁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能够方便货箱拆装,从 而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插鼻构造有第一插孔,所述插扣设有插 舌和限位豁口,所述插舌适于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且所述第一插孔的一侧壁适于配合于所述 限位豁口。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豁口的一侧壁由所述插舌构成,且所述限位豁口的一侧壁与 另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限位豁口的根部至开口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豁口的所述一侧壁构造成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锁鼻构造有第二插孔,所述锁扣包括:锁 壳;锁舌,所述锁舌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锁壳;其中,所述锁扣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舌 向所述锁壳外伸出且适于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所述锁扣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锁舌向 所述锁壳内缩回且适于脱离所述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构造有导向弧面,所述锁舌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插孔的轴向的 方向向所述锁鼻移动时,所述锁鼻通过止抵所述导向弧面而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内缩 回,以使所述锁舌越过所述锁鼻而进入所述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构造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所述锁舌越过所述锁鼻时 引导所述锁舌进入所述第二插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锁扣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 锁舌且分别止抵于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舌,所述弹性件常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外伸出; 拨杆,所述拨杆在展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壳,所述拨杆位于所述 展开位置时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壳内缩回,所述拨杆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允许所述锁舌 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向所述锁壳外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设有拨孔,所述拨杆设有配合于所述拨孔的拨爪,所述拨杆从 所述收回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转动时,所述拨爪通过推动所述拨孔的侧壁以推动所述锁舌 向所述锁壳内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设有装配槽,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装配于所述装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锁扣还包括:支杆,所述支杆在支撑位置和 并拢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拨杆,所述支杆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支撑于所述锁壳以 将所述拨杆定位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并拢位置时向所述拨杆并拢以允许所 述拨杆转向所述收回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构造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具有挡片,所述支杆位于所述支撑 位置时支撑于所述支撑台且被所述挡片止挡。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杆从所述并拢位置转向所述支撑位置的拨 片。

进一步地,所述拨杆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插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的前部且由上 至下插入所述插鼻,所述锁扣适于安装在所述货箱的底部且由前至后插入所述锁鼻。

进一步地,所述插鼻成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插扣成对设置且适于分 别插入所述插鼻;所述锁鼻成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锁扣成对设置且适于分别 插入所述锁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机器人,所述智能机器人包 括:货箱;用于承载所述货箱的运载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智 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所述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具有货箱拆装方便、便于运送不同货物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过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的插鼻和插扣的 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的锁鼻和 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的锁扣的内部结 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智能机器人1、

货箱10、运载部20、

插鼻100、第一插孔110、

插扣200、插舌210、限位豁口220、限位豁口220的一侧壁221、限位豁口220的另一 侧壁222、

锁鼻300、第二插孔310、

锁扣400、锁壳410、支撑台411、挡片412、锁舌420、导向弧面421、导向斜面422、拨 孔423、装配槽424、弹性件430、拨杆440、拨爪441、支杆450、拨片4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1,该智能机器人1可以是 外卖机器人等具有运输能力的机器人。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1包括货箱10、运载部20和 货箱拆装结构。

货箱10通过货箱拆装结构安装于运载部20,运载部20用于承载货箱10,可以理解 地是,由于图1中的智能机器人1罩设有外壳,因此并未示意出货箱10和运载部20,而在图2- 图5中示出了货箱10和运载部20的主体框架,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

如图2-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包括 (插鼻100和插扣200)和\/或(锁鼻300和锁扣400),该括号仅用于示意货箱拆装结构的构成, 换言之,该货箱拆装结构可以包括插鼻100和插扣200,也可以包括锁鼻300和锁扣400,还可 以同时包括插鼻100、插扣200、锁鼻300和锁扣400。

其中,插鼻100适于安装在运载部20上,插扣200适于安装在货箱10上且插入插鼻 100。锁鼻300适于安装在运载部20上,锁扣400适于安装在货箱10上,且锁扣400在锁止状态 和解锁状态之间可切换。锁扣40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适于插入锁鼻300,锁扣400处于所述 解锁状态时适于脱离锁鼻300。

具体地,在将货箱10安装在运载部20上的过程中,通过搬动货箱10先将插扣200插 入插鼻100,然后将锁扣400插入锁鼻300且锁扣400保持所述锁止状态,以将货箱10定位在 运载部20上。在将货箱10从运载部20上拆卸下的过程中,先将锁扣400切换至所述解锁状 态,锁扣400脱离锁鼻300,然后通过搬动货箱10将插扣200拔出插鼻100,从而将货箱10从运 载部20上拆卸下来,以便更换用于运送其它货物的货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通过设置插鼻100和 插扣200,和\/或锁鼻300和锁扣400,不仅能够将货箱10稳定安装于运载部20,而且在拆装时 仅需切换锁扣400的状态和\/或搬动货箱10,便可实现货箱10的拆装,货箱10的拆装更加方 便,能够简化货箱10拆装的操作并提高拆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1,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 智能机器人的货箱拆装结构,具有货箱10拆装方便、便于运送不同货物等优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理解地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箱拆装结构可以仅 采用插鼻100和插扣200的组合,也可以仅采用锁鼻300和锁扣400的组合,还可以同时采用 插鼻100、插扣200、锁鼻300和锁扣400的组合,只要合理设置数量和分布,均可达到固定货 箱10的作用且拆装方便。

以采用插鼻100、插扣200、锁鼻300和锁扣400的组合为例。

如图2-图5所示,插扣200适于安装在货箱10的前部,插扣200成对设置且沿左右方 向间隔开,即一个插扣200位于货箱10的前左部且另一个插扣200位于货箱10的右前部,插 鼻100同样成对设置在运载部20的对应位置,每个插扣200由上至下地插入对应的插鼻100。

锁扣400设于安装在货箱10的底部,锁扣400成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即一 个锁扣400位于货箱10的左底部且另一个锁扣400位于货箱10的右底部,锁鼻300同样成对 设置在运载部20的对应位置,每个锁扣400由前至后地插入对应的锁鼻300。后文将详细描 述通过该货箱拆装结构对货箱10拆装的详细过程。

其中,插鼻100和插扣200的配合可以在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方向对货 箱10进行定位,锁扣400和锁鼻300的配合可以在向上、向左和向右的方向对货箱10进行定 位。为了便于插扣200插入插鼻100以及锁扣400插入锁鼻300,在左右方向上可以留有一定 余量。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锁扣400、锁鼻300、插扣200和插鼻100的数量、位置 和插入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操作习惯等设置,例如,锁扣400也可以由后至前插入锁鼻 300,锁扣400和插扣200也可以调换位置,相应地,锁鼻300和插鼻100也调换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插鼻100构造有第一插孔110,插 鼻100可以通过自身折弯成U形并安装于运载部20,从而共同限定出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 第一插孔110。插扣200设有插舌210和限位豁口220,插舌210可以由上至下延伸并适于插入 第一插孔110,第一插孔110的一侧壁(例如后壁)适于由下至上配合于限位豁口220。

进一步地,限位豁口220的一侧壁221由插舌210构成,限位豁口220的一侧壁221与 限位豁口220的另一侧壁222之间的距离从限位豁口220的根部至开口处逐渐增大,即限位 豁口220的一侧壁221与限位豁口220的另一侧壁222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例如, 限位豁口220的一侧壁221造成由上至下向前延伸的弧形。由此,可以便于第一插孔110的一 侧壁(例如后壁)进入限位豁口220,并保证配合紧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锁鼻300构造有第二插孔 310,锁鼻300可以通过自身折弯成U形并安装于运载部20,从而共同限定出轴向沿前后方向 延伸的第二插孔310。

锁扣400包括锁壳410和锁舌420。锁舌420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于锁壳410。其 中,锁扣40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锁舌420向锁壳410外伸出且适于插入第二插孔310(如图 7所示)。锁扣40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锁舌420向锁壳410内缩回且适于脱离第二插孔310 (如图8所示)。

进一步地,锁舌420构造有导向弧面421,例如,导向弧面421延伸在锁舌420的后表 面和下表面,锁扣400沿垂直于第二插孔310的轴向的方向向锁鼻300移动时,即锁扣400由 上至下向锁鼻300移动时,锁鼻300通过止抵导向弧面421而推动锁舌420向锁壳410内缩回, 以使锁舌420越过锁鼻300而进入第二插孔310,这样,在安装货箱10时,无需将锁扣400调整 至解锁状态,在货箱10落座于运载部20上时,锁舌420将越过锁鼻300,避免锁鼻300对锁舌 420产生干涉,使货箱10的安装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地,锁舌420构造有导向斜面422,例如,导向斜面422延伸在锁舌420的后 端部的上表面,并由前至后向下延伸,在锁舌420向下越过锁鼻300后,导向斜面422引导锁 舌420进入第二插孔310,由此可以避免如制造公差等因素而阻碍锁舌420进入第二插孔 3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7-图9所示,锁扣400还包括弹性件430和拨 杆440。

弹性件430设于锁舌420且分别止抵于锁壳410和锁舌420,弹性件430常推动锁舌 420向锁壳410外伸出。拨杆440在展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410,拨杆 440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推动锁舌420向锁壳410内缩回,拨杆440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允许 锁舌420在弹性件430的推动下向锁壳410外伸出。

具体而言,拨杆440在收回位置时(如图7所示),锁扣400处于锁止状态,锁舌420向 锁壳410外伸出,货箱10在向下落座于运载部20上时,锁鼻300止抵导向弧面421,锁舌420向 锁壳410内缩回以越过锁鼻300,锁舌420越过锁鼻300后在弹性件430的作用下重新向锁壳 410外伸出并插入第二插孔310,完成自动锁止,且弹性件430能够保证锁止的可靠性。拨杆 440从收回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如图8所示),锁扣400处于解锁状态,拨杆440推动锁舌 420克服弹性件430的弹力而向锁壳410内缩回,锁舌420脱离第二插孔310以便拆卸货箱10。

其中,拨杆440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拨杆440从收回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动 的过程中,位于左底部的锁扣400其拨杆440向左转动,位于右底部的锁扣400其拨杆440向 右转动,一方面避免拨杆440的转动影响上方的空间,另一方面便于人员操作。

可选地,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拨杆440推动锁舌420,锁舌420设有拨孔423,拨杆 440设有配合于拨孔423的拨爪441,拨杆440从所述收回位置向所述展开位置转动时,拨爪 441通过推动拨孔423的侧壁(如前壁)以推动锁舌420向锁壳410内缩回。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锁舌420设有装配槽424,装配槽424可以位于拨孔423的前 方且前端敞开,弹性件430为弹簧,弹性件430装配于装配槽424,弹性件430的后端止抵于装 配槽424的后壁,弹性件430的前端止抵于锁壳410,从而实现弹性件430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锁扣400还包括支杆450。

支杆450在支撑位置和并拢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拨杆440,支杆450位于所述 支撑位置时支撑于锁壳410以将拨杆440定位在所述展开位置(如图8所示),支杆450位于所 述并拢位置时向拨杆440并拢以允许拨杆440转向所述收回位置(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利 用支杆450将拨杆440保持在解锁状态,这样可以便于人员搬动货箱10。

进一步地,锁壳410构造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台411,支撑台411的前端具有挡 片412,支杆450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支撑于支撑台411且被挡片412止挡,支撑台411、拨杆 440和支杆450构成三角形结构,避免支杆450在非人为下转动,进一步提高拨杆440位于展 开位置时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转动支杆450,支杆450设有拨片451,支杆450的 一端适于支撑在支撑台411上,而拨片451设置在支杆450的另一端,形成翘板结构,由此可 通过拨动拨片451以将支杆450从所述并拢位置转向所述支撑位置。

下面参考图2-图5举例描述货箱10的拆装过程。

当需要将货箱10安装在运载部20上时,锁扣400调整至锁止状态,搬动货箱10由上 至下向运载部20上放置(如图2所示),插扣200向下对准插鼻100,且锁扣400向下对准锁鼻 300。

货箱10向下落座于运载部20上后(如图3所示),插舌210插入插扣200且插鼻100的 后壁配合于限位豁口220。与此同时,锁鼻300推动锁舌420的导向弧面421以使锁舌420向锁 壳410内缩回,锁舌420越过锁鼻300后在弹性件430的作用下重新向锁壳410外伸出,并插入 锁鼻300。由此,完成货箱10的安装。

当需要将货箱10从运载部20上拆卸下来时(如图4所示),转动拨杆440至展开位 置,锁舌420脱离锁鼻300,将支杆450转动至支撑位置,锁扣400保持在解锁状态。

向上搬动货箱10(如图5所示),在货箱1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插扣200向上脱离插 鼻100,完成货箱10的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 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 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例如,插鼻100和插扣200的位置互换,锁鼻300和锁扣400的位置互换等,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智能机器人及其货箱拆装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092.2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8559163U

授权时间:20190301

主分类号:B60P7/10

专利分类号:B60P7/10

范畴分类:申请人: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18号常州科教城创研港3号楼A座16、17层

发明人:王启铭;李京燕;奚卫宁;翟东延;刘朝宗;任冠佼

第一发明人:王启铭

当前权利人: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芳

代理机构:1174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智能机器人及其货箱拆装结构论文和设计-王启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