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角色论文-王柏清

应然角色论文-王柏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然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徒,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劳动者

应然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王柏清[1](2019)在《论现代学徒制学徒的应然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学徒制学徒应具备学生和劳动者双重身份,对其应然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取得路径,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应当明确其全日制学生和劳动者身份不能同时取得,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是现代学徒制核心问题解决的重要制度,确立学徒的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双重身份,以此建立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制度,防范企业劳动用工风险,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从而保障现代学徒制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本文来源于《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赵涛[2](2019)在《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应然角色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自1993年设置以来,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减少了国务院直接管理的部门和事项,也有利于减少部门间的职责交叉,原由部门间协调的事项变为主管部委与国家局之间内部协调,便于提高行政效率,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机构设置类型,一直以来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根据2018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当前国务院共设置16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分别由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负责管理。国家局的调整设置历来服从并服务于机构改革大局和国务院职能转变要求。纵观1993年以来的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局机构设置呈现出“灵活性”和“稳定性”并存的特点。笔者通过对国家局的历史变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局政策文件及相关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运用历史的逻辑较为清晰地勾画出中央对国家局机构设置的初衷以及对国家局与主管部委职责关系的顶层设计,在制度层面明确了国家局与主管部委在领导体制、请示程序、立法权限、外事权限及人、财、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对全文分析的基础性背景材料。为准确客观地获得对国家局与主管部委体制关系的评价,笔者对国家局进行了全覆盖式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发现两者在实践中形成的主管部委“决策中有执行”,国家局“执行中有决策”的“实然”角色定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国家局实际上相当于“降了半格的部委”,在一些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上与主管部委雷同,与主管部委职责界定没有一个合理的划分标准,影响了两者职能作用发挥,与中央对两者体制关系的顶层设计也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层面上,主管部委与国家局属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但并未有效实现“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相分离”,主管部委对国家局的战略管理不够;部分主管部委或相关单位对国家局独立性重视不够,存在将国家局视同为部委内设司局或直属单位的情况;二是组织权力层面上,两者职责界定不够清晰,存在职责交叉、事权不清情况,主管部委对国家局业务管理权威性不够,在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协调等方面领导力度欠缺;叁是人力资源层面上,主管部委统筹规划方面的管理人才不足;国家局内设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四是组织文化层面上,主管部委与国家局文化融合比较困难,“大部门”意识不强等。在本文关于国家局的应然角色定位设计中,主管部委与国家局应当分别承担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的角色功能。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层面的阐释。一方面,决策和执行本质上属于两个不同的职能环节,决策权和执行权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两者适当分离具有政治学和管理学双重视角下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笔者分析了在国家大部门体制改革中主管部委和国家局应当实行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的现实必然性,明确了政治、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搭建理论分析模型,从组织结构、组织权力、人力资源和组织文化四个视角切入,建立具体分析维度,指导全文研究。找准了存在问题,明确了角色定位,掌握了理论工具,笔者着力探索国家局与其主管部委在“应然”角色定位指导下应当建立的体制关系。对此,笔者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及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阐述。从国内来看,笔者首先对16个国家局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共性”和“个性”实证分析,从“一般性”层面介绍了当前两者的互动关系,并根据调研和访谈数据,对国家局与主管部委的体制关系总体评价进行了分类,其中,粮食局是与主管部委体制关系较为顺畅的典型,民航局是相对存在较多问题的代表。通过对正反两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获得了对两者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应然”角色定位的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国外虽然没有与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职能定位完全相符的机构设置和组织类别,但有的国家却存在内阁部与相关分立机构动态融合的大部制形态,与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组织形态或所属关系类似。对此,笔者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一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新加坡中央(联邦)政府组织机构间“决策—执行”互动关系的介绍和阐述,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边界划分、制约协调的角度,形成对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的国外研究视角和实践经验;二是以美国交通运输部和其管理的联邦航空管理局为例,对美国内阁部与其归口管理的部内独立机构进行深入案例研究,形成对优化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应然角色定位研究的借鉴和启示。最后,在全文研究基础上,笔者基于“决策-执行”关系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国家局与主管部委体制关系的优化路径,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方法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实践层面的具体对策建议。认为,从根本上推动实现国家局的应然角色定位,更好地优化国家局与主管部委的体制关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放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中统筹考虑。总的思路是,以调整和明确主管部委与国家局的职责定位为重点,遵循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以合理划分二者职责关系和运行、协调机制为主要内容,科学配置国家局的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培养高素质综合管理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执行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引领和融合,形成两者权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协调的体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9-06-01)

杨浩英[3](2018)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应然角色和功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现代化意味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在科学技术、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转化。农业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责任,客观决定了教师在人才培养工程中的主力军作用。本文探讨了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专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更是智慧的孕育者;是文明的践行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是进步的关心者,更是发展的推动者;是教学主导者,更是人才培养者的角色内涵。同时,提出了专业教师在专业扶持力度、可持续发展力保障、精神文明素质培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本体功能,以期进一步深化农业高职院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社会角色与功能发挥的科学探索。(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马振彪[4](2018)在《校长课程领导实然样态反思与应然角色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风靡,使得校长课程领导力成为现实的发展诉求。为了真正发挥课程领导作用,校长应当成为课程领导团队领导者、课程规划引领者、课程开发先驱、课程实施督导者、课程评价组织者。但现实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呈现出领导意识淡薄、专业知识缺乏、领导技能不足、缺少课程领导能力等样态。为了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意识、提升课程领导的理论素养、提高课程领导的实践技能、建设课程领导的和谐团队。(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房莉[5](2017)在《“重构”历史的“人”:中学历史教师的应然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关注人"成为历史教育阵地的一面新旗帜,因此,课堂中开始有了"人"的踪影,随之有了"人性化课堂"的教学主张。在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重构"历史的"人"——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教师"重构"能力的虚弱已成为当前历史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因素。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大多数是本能地拒绝"重构"。而历史哲学又一再强调"最有价值的见识是来自于自我发现"。~((1))要不要、能不能"重构"(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7年07期)

纪燕[6](2016)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然”角色的一项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叙事研究发现,在角色转变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实然"角色和被期望的"应然"角色无法完全实现统一。这种角色差距受到教师、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叁个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6年02期)

赵欢,李晓波[7](2016)在《职教教师的应然角色及专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文章通过从职业学、文化学、知识学及复合视角对职教教师的应然角色进行多维度审视,明晰职教教师培养的目标,并结合分析德国、澳大利亚及英国的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对我国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即提高新教师准入门槛,确保职教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重视职教教师在职培训,推动教师持续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教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本文来源于《职教论坛》期刊2016年05期)

李福林[8](2015)在《律师在司法改革中的应然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司法改革的成效是衡量社会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准。中国的司法改革为律师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而律师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成为中国司法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化律师对司法的监督作用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律师权利保障是否充分和律师地位的高低也可以作为反映司法改革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准。因此,在现代的法治国家,司法改革和律师制度必然是相因相伴的。(本文来源于《南方论丛》期刊2015年04期)

李姿蓉[9](2014)在《各利益相关方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从实然状态向应然角色转变的途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实然视角分析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及政府几个利益相关方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的状态,通过原因剖析,探寻出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手段来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4年08期)

姜元秀[10](2014)在《律师该不该为“坏人”辩护——论律师在诉讼中的应然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至今,律师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职业。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赋予其特殊权利,也相应地设置了诸多限制。而社会意识形态中极为重要的两个部分——法律与道德之间或冲突、或包容的微妙关系更使得律师在诉讼中常常感到进退维谷、无所适从。律师究竟应该如何发声而又为谁发声?在诉讼中到底起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从两方面进行文章架构,即辨析公众思维误区在先,阐释律师为"坏人"辩护之正当性在后,又从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点入手,探讨律师在诉讼中的应然角色。(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11期)

应然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自1993年设置以来,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减少了国务院直接管理的部门和事项,也有利于减少部门间的职责交叉,原由部门间协调的事项变为主管部委与国家局之间内部协调,便于提高行政效率,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机构设置类型,一直以来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根据2018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当前国务院共设置16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分别由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负责管理。国家局的调整设置历来服从并服务于机构改革大局和国务院职能转变要求。纵观1993年以来的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局机构设置呈现出“灵活性”和“稳定性”并存的特点。笔者通过对国家局的历史变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局政策文件及相关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运用历史的逻辑较为清晰地勾画出中央对国家局机构设置的初衷以及对国家局与主管部委职责关系的顶层设计,在制度层面明确了国家局与主管部委在领导体制、请示程序、立法权限、外事权限及人、财、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对全文分析的基础性背景材料。为准确客观地获得对国家局与主管部委体制关系的评价,笔者对国家局进行了全覆盖式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发现两者在实践中形成的主管部委“决策中有执行”,国家局“执行中有决策”的“实然”角色定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国家局实际上相当于“降了半格的部委”,在一些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上与主管部委雷同,与主管部委职责界定没有一个合理的划分标准,影响了两者职能作用发挥,与中央对两者体制关系的顶层设计也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层面上,主管部委与国家局属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但并未有效实现“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相分离”,主管部委对国家局的战略管理不够;部分主管部委或相关单位对国家局独立性重视不够,存在将国家局视同为部委内设司局或直属单位的情况;二是组织权力层面上,两者职责界定不够清晰,存在职责交叉、事权不清情况,主管部委对国家局业务管理权威性不够,在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协调等方面领导力度欠缺;叁是人力资源层面上,主管部委统筹规划方面的管理人才不足;国家局内设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四是组织文化层面上,主管部委与国家局文化融合比较困难,“大部门”意识不强等。在本文关于国家局的应然角色定位设计中,主管部委与国家局应当分别承担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的角色功能。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层面的阐释。一方面,决策和执行本质上属于两个不同的职能环节,决策权和执行权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两者适当分离具有政治学和管理学双重视角下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笔者分析了在国家大部门体制改革中主管部委和国家局应当实行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的现实必然性,明确了政治、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搭建理论分析模型,从组织结构、组织权力、人力资源和组织文化四个视角切入,建立具体分析维度,指导全文研究。找准了存在问题,明确了角色定位,掌握了理论工具,笔者着力探索国家局与其主管部委在“应然”角色定位指导下应当建立的体制关系。对此,笔者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及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阐述。从国内来看,笔者首先对16个国家局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共性”和“个性”实证分析,从“一般性”层面介绍了当前两者的互动关系,并根据调研和访谈数据,对国家局与主管部委的体制关系总体评价进行了分类,其中,粮食局是与主管部委体制关系较为顺畅的典型,民航局是相对存在较多问题的代表。通过对正反两个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获得了对两者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应然”角色定位的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国外虽然没有与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职能定位完全相符的机构设置和组织类别,但有的国家却存在内阁部与相关分立机构动态融合的大部制形态,与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组织形态或所属关系类似。对此,笔者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一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新加坡中央(联邦)政府组织机构间“决策—执行”互动关系的介绍和阐述,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边界划分、制约协调的角度,形成对综合化决策和专业化执行的国外研究视角和实践经验;二是以美国交通运输部和其管理的联邦航空管理局为例,对美国内阁部与其归口管理的部内独立机构进行深入案例研究,形成对优化中国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应然角色定位研究的借鉴和启示。最后,在全文研究基础上,笔者基于“决策-执行”关系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国家局与主管部委体制关系的优化路径,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方法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实践层面的具体对策建议。认为,从根本上推动实现国家局的应然角色定位,更好地优化国家局与主管部委的体制关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放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中统筹考虑。总的思路是,以调整和明确主管部委与国家局的职责定位为重点,遵循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以合理划分二者职责关系和运行、协调机制为主要内容,科学配置国家局的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培养高素质综合管理管理人才和专业化执行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引领和融合,形成两者权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协调的体制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然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王柏清.论现代学徒制学徒的应然角色[J].高教论坛.2019

[2].赵涛.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应然角色定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3].杨浩英.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应然角色和功能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4].马振彪.校长课程领导实然样态反思与应然角色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8

[5].房莉.“重构”历史的“人”:中学历史教师的应然角色[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

[6].纪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然”角色的一项叙事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

[7].赵欢,李晓波.职教教师的应然角色及专业发展[J].职教论坛.2016

[8].李福林.律师在司法改革中的应然角色[J].南方论丛.2015

[9].李姿蓉.各利益相关方在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从实然状态向应然角色转变的途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

[10].姜元秀.律师该不该为“坏人”辩护——论律师在诉讼中的应然角色[J].法制与社会.2014

标签:;  ;  ;  

应然角色论文-王柏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