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检偏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测量,法拉第,波导,偏振光,外差,色散。
检偏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新[1](2018)在《基于波导结构的可调控检偏器与偏振分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导型光偏振检偏器和分束器是集成光子系统中的新型光学功能器件,其输出偏振态具有动态调控特征,用于实现光的偏振分束与检偏功能,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首先,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分别采用偏折波导和S型弯曲波导结构,利用液晶材料的各向异性与大双折射特性,基于电光效应,从而实现对光束偏振态的调控,完成TE波和TM波在输出端口的可控检偏输出。采用光束传播法(BPM)对器件光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对于偏折波导结构可调控检偏器,当上、下控制电极施加电压U0时,经模拟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的光损耗分别仅为0.002ddB和29.6dB,其消光比高达29.598dB,即完成对TE波检偏。当上、下控制电极不加电压时,经模拟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光损耗分别仅为29.8dB和0.003dB,其消光比高达29.797dB,从而完成对TM波检偏。对于S型波导结构可调控检偏器,当上、下控制电极施加电压U0时,经模拟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的光损耗分别仅为0.002dB和29.8dB,其消光比高达29.798dB,即实现对TE波检偏。当上、下控制电极不施加电压为时,经模拟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的光损耗分别仅为29.9dB和0.001dB,其消光比高达29.899dB,从而实现对TM波检偏。且经计算得出,两种检偏器对波长和制作工艺误差不敏感。同时,该新型器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设计和制作、动态调控简便等诸多优点,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次,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波导型可调控偏振分束器。此器件采用MMI波导结构,利用液晶材料的大双折射特性与各向异性,通过电光效应和自映像效应来实现光束偏振态的调控和偏振分离,以此完成TM波和TE波在输出端口可灵活互换输出。用光束传播法(BPM)对此器件的光学特性进行模拟分析,模拟计算得出,当两端电极不施加控制电压时,液晶NLc的晶轴取向沿水平方向,经模拟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的消光比高达28.7dB和29dB,光损耗分别仅为0.024dB和0.012dB,TE波光信号从光输入端的异侧输出,TM波光信号光输入端的同侧输出,从而实现TE波和TM波的检偏分离输出。当控制电极施加饱和电压U'0时,液晶NLC的晶轴取向变为竖直方向,经模拟计算得出,TE波和TM波的消光比高达33dB和29.6dB,光损耗分别仅为0.009dB和0.018dB,TE波光信号从光输入端的同侧输出,TM波光信号光输入端的异侧输出,从而实现TE波和TM波的检偏分离输出。此外,经模拟计算得出,该器件具有波长依赖性低和对制作容差不敏感等优点,可被广泛应用于集成光子系统。(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亚新,毛强,唐雄贵[2](2018)在《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设计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是集成光子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其输出偏振态具有动态调控特性,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新型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该器件采用偏折倒脊型波导结构,利用液晶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大双折射特性并基于电光效应实现对光束偏振态的调控,完成横电波和横磁波的可调控输出。采用光束传播法对所提器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新型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的消光比高达29.8dB,光损耗仅为0.002dB,且该器件对波长和制作工艺误差不敏感。所提器件具有动态调控简便、易于设计和制作、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代虎,颜昌翔,吴从均[3](2015)在《气溶胶偏振探测仪检偏器方位角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理想透镜组的偏振效应引起偏振测量系统的测量矩阵改变,导致系统最佳配置漂移。为了最大化气溶胶偏振探测仪的信噪比,利用Jones矩阵的方法计算前置光学透镜组的起偏度,并分别以系统分析矩阵的条件数和参数Tr(BBT)为优化参数对检偏器的放置角度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得到检偏器的最佳方位角,在670 nm通道系统分析矩阵的条件数由1.836 0降为1.689 4,在1 641 nm通道系统分析矩阵的条件数由1.977 7降为1.771 4。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经过优化之后两个偏振测量通道的信噪比都提升10%左右。(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卢皓,赵开春,马强,尤政[4](2014)在《采用连续旋转检偏器的天空偏振光探测装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运动目标与天空散射光的偏振分布模式进行快速、有效的探测,根据连续旋转检偏器光强度透射的数学模型,利用光电传感器的积分特性,设计并构建了采用连续旋转检偏器的偏振成像探测装置。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偏振光的角度的测量精度优于0.069°(3σ),偏振度的测量精度优于0.12%(3σ)。一幅偏振图像的探测时间达到0.7 s。在偏振度低于4%的情况下,仍可以探测到有规律的偏振分布模式,其抵抗恶劣天气的性能优于现有的偏振导航探测装置。(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陶智明,孙钦青,薛潇博,洪叶龙,陈景标[5](2012)在《单透射峰Faraday反常色散原子滤光器中检偏器角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工作在Rb原子D2线(5S1/2→5P3/2)780nm单透射峰的法拉第反常色散原子滤光器(Faraday Anomalous Dispersion Optical Filter,FADOF)中检偏器角度变化对单透射峰的影响,在室温时,发现检偏器角度每增加1°,峰值透射率平均增加0.21%,从相对值来说,从90°-89°时,等效透射率增加一倍.同时测量了检偏器角度变化对传统多透射峰FADOF的影响,以及铷泡温度、长度变化对透射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2年12期)
辛玉新,屈中权,范玉峰,张瑞龙,和寿圣[6](2012)在《丽江2.4米望远镜检偏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测量是天文四大测量(光谱,光度,偏振,图像)手段之一,而检偏器是进行天体偏振测量的有力工具之一。通过TCP/IP协议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检偏器旋转一定的角度值,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时读取光电绝对编码器的读数作为检偏器绝对位置的反馈量,从而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最终实现了转动误差0.42°,步进角度22.5°,转动范围0°~360°的偏振闭环控制系统,完全满足天体偏振测量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谭默言,朱京涛,王占山[7](2011)在《基于评价函数的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种不同评价函数,利用全局优化算法设计了极紫外波段高性能反射式多层膜偏振元件。通过比对不同评价函数的设计结果,分析了评价函数、工作角度及膜层数对反射式多层膜偏振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偏振片设计的角度选择、膜层数选择及评价函数选择标准。为解决传统的单一性能优化造成的偏振度损失的问题,构造了偏振比对数结合反射率的评价函数,该方法设计的偏振元件性能优于传统优化方法设计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1年04期)
韩杰,曾爱军,郭小娴,冯春霞,黄惠杰[8](2010)在《基于二维光栅和检偏器阵列的实时空间偏振解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光栅和检偏器阵列的空间偏振解码技术。编码光场中一部分光束经过孔径光阑、1/4波片后由二维光栅衍射分束,不同级次的衍射光被聚焦在空间滤波器上获得(±1,±1)级四个衍射光束,它们经检偏器阵列后被探测器阵列所接收,利用探测到的四路光强信号可以实时解码得到空间位置信息。该技术可将空间偏振编码的相位延迟量范围扩大到-180°~180°,在相位延迟量-90°、90°附近仍可以精确解码。实验采用的空间编码光场的测量范围为-9.32~9.68 mm,叁次实验结果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15 mm,很好地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毛鹏辉,郑玉祥,陈岳瑞,蔡清元,张荣君[9](2009)在《使用组合检偏器的椭圆偏振态并行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偏振器的光度式椭偏仪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由于存在旋转部件,将难以缩短椭偏参数的测量时间。基于旋转检偏器的椭偏测量原理,在本工作中采用多个微型检偏品体,按不同偏振方位角排列,制成组合式检偏器,替代了传统可旋转的单一检偏晶体,使整个椭偏测量过程无任何机械位移部件,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同时显着提高了测量速度,将可应用于薄膜生长过程等实时光学监控场合。在研制的实验系统中,起偏器的方位角被固定在45°,12个微型检偏晶体的尺寸为1.5mm×1.5mm×4mm,以相隔约15°的方位角被置放于专门设计和加工好的金属工件中,形成了组合式的检偏晶体。入射光被样品反射后,其偏振态发生了改变,再通过12个组合检偏器入射到二维CCD探测面上,可以在同一数据采集时间内获取由单一检偏器旋转一周才能获得的各偏振态的光强信号,经由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光强权重的数值归一化以及数值拟合分析后,可快速获得椭偏参数。在实验中,选取波长546.1nm的探测光,在60°入射角条件下对单晶硅片进行了测量,获得Ψ=24.013°,△=-177.600°;然后在硅片上生长了金膜,获得Ψ=41.805°,△=-121.796°,与旋转偏振器的光度式椭偏仪的测量结果相符合。(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0-23)
陈洪芳,丁雪梅,钟志,谭久彬[10](2005)在《激光外差干涉检偏器旋转误差对非线性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激光外差干涉纳米测量的非线性误差,必须明确检偏器旋转误差对非线性误差的影响机理与消除方法。通过分析激光外差干涉检偏器旋转误差对非线性误差的影响,推导出检偏器旋转误差对非线性误差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的影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存在激光束椭圆偏振时,检偏器旋转误差对非线性误差的影响很小;当存在偏振分光镜旋转误差时,检偏器旋转误差引起的非线性误差不增加二次谐波分量,但增大了非线性误差一次谐波分量,严重影响非线性误差的大小,当偏振分光镜旋转误差为3°时,检偏器旋转误差从0°增加到5°,非线性误差从0.14 nm增大到0.97 nm。(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5年09期)
检偏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是集成光子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其输出偏振态具有动态调控特性,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新型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该器件采用偏折倒脊型波导结构,利用液晶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大双折射特性并基于电光效应实现对光束偏振态的调控,完成横电波和横磁波的可调控输出。采用光束传播法对所提器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新型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的消光比高达29.8dB,光损耗仅为0.002dB,且该器件对波长和制作工艺误差不敏感。所提器件具有动态调控简便、易于设计和制作、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在集成光子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检偏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新.基于波导结构的可调控检偏器与偏振分束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王亚新,毛强,唐雄贵.波导型可调控检偏器设计与模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3].代虎,颜昌翔,吴从均.气溶胶偏振探测仪检偏器方位角优化[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4].卢皓,赵开春,马强,尤政.采用连续旋转检偏器的天空偏振光探测装置设计与实现[J].宇航学报.2014
[5].陶智明,孙钦青,薛潇博,洪叶龙,陈景标.单透射峰Faraday反常色散原子滤光器中检偏器角度的影响[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2
[6].辛玉新,屈中权,范玉峰,张瑞龙,和寿圣.丽江2.4米望远镜检偏器控制系统设计[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2
[7].谭默言,朱京涛,王占山.基于评价函数的极紫外多层膜反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
[8].韩杰,曾爱军,郭小娴,冯春霞,黄惠杰.基于二维光栅和检偏器阵列的实时空间偏振解码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10
[9].毛鹏辉,郑玉祥,陈岳瑞,蔡清元,张荣君.使用组合检偏器的椭圆偏振态并行测量方法研究[C].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0].陈洪芳,丁雪梅,钟志,谭久彬.激光外差干涉检偏器旋转误差对非线性误差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