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论文_胡亚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饱和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吸力,应力,曲线,特征,入渗,各向异性。

非饱和土论文文献综述

胡亚元[1](2019)在《非饱和土等效时间流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理论分析流变速率效应力学特性,需要建立非饱和土流变模型.首先把非饱和土屈服面分为LC和SI屈服面。其次根据LC屈服面的压缩蠕变公式,利用等效时间法建立相应的黏塑性体应变速率公式,结合巴塞罗那屈服方程和相关联流动法则,获得LC屈服面的叁维流变速率方程,揭示了本文与Gennaro-Pereira提出的LC后继屈服面方程的异同。再次,根据SI屈服面的吸力压缩蠕变公式,利用等效时间法建立相应的黏塑性体应变速率方程.最后,把LC和SI屈服面的流变速率方程与弹性方程相结合,建立非饱和土等效时间叁维弹黏塑性模型.当不考虑流变速率效应时,LC和SI流变屈服方程可以退化到巴塞罗那模型的塑性屈服方程.理论分析了非饱和土一维流变特性,并与土工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两者较为吻合。叁轴加载条件下的流变特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方式施加到同一恒载时,随着恒载维持时间的增长,不同加载方式引起的体积流变趋向一致,但剪切流变有较明显的差别.(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江明,王世梅,张兰慧,刘凡[2](2019)在《基于差分法及试验联合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是随体积含水量变化的一个复杂变量,难于通过试验直接获取,实际工程中主要采用经验公式,难免与实际存在不符.提出了基于一维垂直渗流控制方程差分求解及非饱和渗透性试验联合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一维垂直渗流控制方程进行离散,获得基于差分格式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表达式;然后通过试验获得土样饱和渗透系数、土水特征曲线以及不同位置处体积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Matlab编程将以上各参数代入离散后的差分格式,即可得到非饱和土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变化值.将该方法得到的渗透系数与VG模型求出的渗透系数进行对比,两者误差较小,说明本文提出的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魏建柄,刘卫斌[3](2019)在《非饱和土蠕变力学特性试验及经验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粉质黏土蠕变行为的影响,开展其非饱和蠕变经验模型的研究。基于粉质黏土的非饱和蠕变试验,尝试改进Mesri模型和Log-Modified模型。其中Mesri模型和Log-Modified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均采用双曲线函数描述,通过初始切线模量建立其与基质吸力的联系,从而得到应力-基质吸力-应变关系。而Mesri模型和Log-Modified模型的应变-时间关系分别通过幂函数、叁参数幂函数描述,分别整合两个模型,得到改进后的Mesri模型和Log-Modified模型。改进后的两个模型为应力-基质吸力-应变-时间模型,利用ε/D-ε关系曲线和幂次关系拟合得到应力-基质吸力-应变关系参数,依据lnε-lnt关系曲线确定改进Mesri模型的应变-时间关系参数,采用BFGS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求解改进Log-Modified模型的应变-时间关系参数。将关系参数分别代入两个改进后的模型,得到相应的非饱和蠕变经验模型。对非饱和蠕变曲线进行辨识,对比两种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ogModified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改进后的Mesri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描述非饱和粉质黏土的蠕变特性。(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张慧,黄文雄[4](2019)在《非饱和土的渐进破坏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Bishop有效应力,结合经典的Mohr-Coulomb强度条件统一描述非饱和土与饱和土的剪切失效。在此基础上,应用以强度条件为屈服条件的弹塑性软化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通过模拟非饱和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双轴压缩试验,研究非饱和土在渐进破坏过程中排水条件、剪胀性以及渗透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饱和土的剪切破坏作比较,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果:相对于饱和土,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增加,主要为基质吸力提高所致,表现为表观粘聚力的增大;在非饱和土渐进破坏过程中,土体的剪胀性会导致局部基质吸力的提高,从而影响非饱和土的整体承载力;非饱和土渐进破坏中的剪胀效应受排水条件和土的渗透性影响,土样在不排水、低渗透性的条件下,剪胀效应很显着,而在渗透性和排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剪胀效应则不太重要。(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11期)

孙长帅,秦秀娟,黄香林[5](2019)在《考虑初始状态的均质非饱和土入渗过程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土水特征曲线及其渗透系数和水头的关系,得到了描述一维非饱和土入渗过程的Richards方程的解析解。该解析解可以考虑非饱和土含水率的初始状态,并避免以往复杂的数学表达。当降雨强度小于饱和渗透系数时,土表边界为流量边界;当降雨强度大于饱和渗透系数时,土表边界以积水点为分界,存在由流量边界向含水率边界变化的过程。算例分析表明:初始状态不仅对非饱和土含水率数值有影响,而且影响分布形态。该解析解可计算土表积水时刻及任意时间和深度的含水率值,能有效揭示入渗过程机理,并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慕青松,汪儒生[6](2019)在《液桥引力效应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相互接触的不等直径颗粒间的液桥模型,对其数学描写主要体现为,用圆弧段近似液桥子午线的形状并选其半径作为液桥外曲率半径;根据液桥的轴向力平衡条件,应用描写弯液面内外压差与两个主曲率之间关系的拉普拉斯公式,得到液桥的内曲率半径.将液桥模型给出的液桥引力公式用于研究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与抗剪强度间的关系;应用概率分析建立了一种考虑内部液桥引力效应的双粒径模型土,解释了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降低、基质吸力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增长速度由快趋缓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潇旋,李涛,李舰,张涛[7](2019)在《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双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BM模型及弹塑性双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在静态及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非饱和土各向异性的弹塑性双面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反映各向异性的硬化参量,通过各向异性参量的初始值来反映初始各向异性,利用旋转硬化法则来描述循环加载过程中各向异性的变化规律。模型含有一个边界面和一个加载面,二者在应力空间中按照等向硬化、运动硬化以及旋转硬化法则来进行演化。同时,采用径向映射法则和移动的记忆中心来反映非饱和土的循环塑性特征。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的比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以及动态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郑方,刘奉银,王磊[8](2019)在《粒度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滞回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粒度对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的影响,利用GCTS土-水特征曲线仪对叁种不同粒度的西安黄土、青藏黏土、新疆黄土分别进行了增减湿循环试验,采用Gardner模型拟合得到叁种土的土水特征滞回曲线,根据滞回度的概念,定量的衡量土的滞回水平的强弱,进一步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粒度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滞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粒径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滞回度越大(滞回水平越强),不均匀系数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滞回度越小(滞回水平越弱)。究其原因是土颗粒之间孔隙尺寸大小对增减湿瓶颈效应和接触角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段浩[9](2019)在《水泥搅拌桩墙支护非饱和土基坑的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饱和土中非均匀分布的基质吸力对水泥搅拌桩基坑支护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水泥搅拌桩墙支护非饱和土基坑的稳定性,在桩墙高不变的条件下,开挖深度越大,桩锚固越浅,基坑支护边坡的安全系数越小;对于同一工况,基质吸力丧失基坑支护边坡的安全系数减小,潜在滑动面位置上移。(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何子舟,周凤玺[10](2019)在《定荷载和双面排水条件下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的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结合粒间吸应力表示的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非饱和土固结的耦合偏微分控制方程.考虑一维问题,采用Laplace积分变换,得到了定荷载和双面排水条件下非饱和土固结的解析解答.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土体饱和度对超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以及土层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的初始饱和度越高,则孔隙水压力消散得越快,有效应力增加越快.(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非饱和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是随体积含水量变化的一个复杂变量,难于通过试验直接获取,实际工程中主要采用经验公式,难免与实际存在不符.提出了基于一维垂直渗流控制方程差分求解及非饱和渗透性试验联合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一维垂直渗流控制方程进行离散,获得基于差分格式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表达式;然后通过试验获得土样饱和渗透系数、土水特征曲线以及不同位置处体积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Matlab编程将以上各参数代入离散后的差分格式,即可得到非饱和土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变化值.将该方法得到的渗透系数与VG模型求出的渗透系数进行对比,两者误差较小,说明本文提出的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饱和土论文参考文献

[1].胡亚元.非饱和土等效时间流变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江明,王世梅,张兰慧,刘凡.基于差分法及试验联合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方法[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魏建柄,刘卫斌.非饱和土蠕变力学特性试验及经验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4].张慧,黄文雄.非饱和土的渐进破坏数值分析[J].工程勘察.2019

[5].孙长帅,秦秀娟,黄香林.考虑初始状态的均质非饱和土入渗过程解析解[J].人民长江.2019

[6].慕青松,汪儒生.液桥引力效应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李潇旋,李涛,李舰,张涛.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双面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8].郑方,刘奉银,王磊.粒度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滞回特性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9].段浩.水泥搅拌桩墙支护非饱和土基坑的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2019

[10].何子舟,周凤玺.定荷载和双面排水条件下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的解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孔内深层强夯法复合地基固结压缩-时...毛细管现象早在1936年的第一届国际土...浸水32天后孔压分布云图浸水87天后饱和度分布云图降雨作用下路基渗流模拟VJ非饱和土叁轴仪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非饱和土论文_胡亚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