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众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众,差异,差异化,图书馆,政治理论,戏曲,谣言。
受众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吴浚,钱凤德,高洋[1](2019)在《情感认知:微电影与沙动画的受众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受众在微电影与沙动画两种影像艺术形式方面的情感认知差异,本研究尝试以受众的审美体验及喜好认知为研究对象,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探讨受众对影像作品构成元素的认知情况。通过统计分析二者吸引受众的内因,系统评估不同因素对影视、动画作品认知的贡献度。结果发现,微电影方面受试者没有因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专业背景的不同对作品认知存在差异。沙动画方面受试者的性别与文化特质深度、优质创意强度存在显着差异,受试者的职业与专业背景也与文化特质深度、优质创意强度及作品喜好度存在显着差异。与此同时,微电影与沙动画在技术层面的9个要素对作品不同维度的总体评价贡献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不同受众群体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情感认知过程是不同的,艺术作品的情感认知是复杂的。研究不同艺术作品情感认知的特点,对于提高艺术作品的文化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原,苏钰婷[2](2019)在《微信健康类谣言的受众识别能力研究——基于用户个体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微信为用户提供众多健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健康类谣言,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公众对健康类谣言的识别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需要了解健康类谣言的易感人群画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对受众识别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后发现,女性用户、低学历用户、未成年用户和老年用户以及不关注官方辟谣平台的用户对微信健康类谣言的识别能力较低。这为认清当前微信用户的识别能力个体差异提供了线索,同时为提高微信用户的健康类谣言识别能力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吕梦明[3](2019)在《从麦奎尔的受众理论视角分析电视剧和网剧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奎尔的《受众分析》是传播学中受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麦奎尔的研究,受众是媒介和社会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随着技术发展,受众分化是必然趋势。但极度细分并不会改变受众出于共同的主流价值观而对内容产生相似需求。麦奎尔对受众和媒介关系的分析,也是对当前电视剧和网剧差异的精准预测。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分析电视剧和网剧在内容、制作和播放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柳岳梅[4](2019)在《浅析《红楼梦》里戏曲受众的审美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楼梦》中戏曲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本文拟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红楼梦》中戏曲受众审美差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再做探讨。《红楼梦》描绘了叁种戏曲观众类型:既有只看热闹的,也有会听门道的,更有人在戏曲接受中参悟人生。笔者以为,受众的喜好和审美差异会使戏班风格、伶人技艺水准、戏文创作等呈现多重样貌。(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1期)
杨晖[5](2019)在《受众细分视角下图书馆微阅读差异化推广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十叁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全民阅读已成为拟实施的未来5年文化重大工程,微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层人士的瞩目。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微阅读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阅读文本同质化的无差别推广与受众异质化之间的矛盾,提出受众细分的差别化推广策略,借鉴STP营销理论,将微阅读推广模式分为以下叁步:对图书馆微阅读的受众进行细分;选择目标推广受众并定位其特征;对相应细分的受众进行差异化推广。(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9年13期)
杨丽君,李雨珈[6](2019)在《主持人语言性别差异对受众期望的满足与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组织和驾驭节目的传播者,通过主持人的口语传播,与观众之间的进一步交流,从而形成了传播的导向,将节目的核心内容及时有效地传播给观众。而随着媒介的发展,电视节目作为主导性的传播逐渐产生了环境变化,逐渐地从被引导转向了以受众为导向的内容制作。而不同的性别在主持时语言上会有差异性,在这样的差异性下如何能满足受众的期望,以及如何能引导受众的需求则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2期)
李丰,周维彬,龚成[7](2019)在《受众细分视角下图书馆微阅读差异化推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受众细分为研究视角,阐述微阅读文本同质化与受众异质化之间、无差异推广与个性化阅读诉求之间存在的悖论。借鉴STP营销理论,对微阅读推广中的受众群体进行细分、选择和定位。在此基础上,建构基于受众细分的图书馆微阅读差异化推广模型,并从技术要素、文本要素、媒介要素及场景要素4个维度提出图书馆微阅读差异化推广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曾学远[8](2018)在《跨屏收视差异与受众接受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达1年的跨屏收视报告显示,具有时空跨度和社会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和无门槛、知识丰富的综艺节目PC端热度超过电视端;时空感不强、节奏舒缓、家长里短的电视剧,以及场景单纯、高度程式化的综艺节目更适宜电视端。本文对跨屏收视差异背后的受众接受心理进行深度分析,并挖掘两块屏幕受众接受心理的最佳契合点,以期实现跨屏共赢。(本文来源于《视听界》期刊2018年05期)
张楠,宋苑,胡冀宁[9](2016)在《科普工作者与受众对科普剧的认知差异调查——以自然科学类科普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科学类科普剧已在我国的部分科普场馆得到了应用。通过调查科普工作者与科普受众对于自然科学类科普剧的认知情况,分析二者在科学知识偏好、表演形式偏好等方面的异同及差异成因,为科普剧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6年06期)
蒋成陈[10](2016)在《基于“受众细分”理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差异化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多数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如何建设让学生真正喜爱并终生受益的课程成为学者们的探究重点,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皆已取得一定成就和经验。在此背景下,本文借鉴前人成果,尝试运用传播学知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一场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运用“受众细分”理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准备水平,优势智能等特质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初步做到让学生真心喜爱该课程。同时,运用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集体参照标准”、“意见领袖”的作用机制等理念,摒弃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不回避与传播者观点相反的事实与论据,并据理批驳。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在课堂内部进行思维交锋(观点交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进而做到让学生终生受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一是绪论;二是核心概念辨析;叁是研究假设与设计;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差异化教学方案构建;五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差异化教学方案实施;六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差异化教学效果检验。本文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差异化教学方案,选取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对实验班级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发现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内省智能得分、思维方式得分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知水平上都高于对照班级,本次教学实验的目标基本达成。该结果充分说明:运用“受众细分”理念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完成课程教学目标都取得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受众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微信为用户提供众多健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健康类谣言,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公众对健康类谣言的识别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需要了解健康类谣言的易感人群画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对受众识别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后发现,女性用户、低学历用户、未成年用户和老年用户以及不关注官方辟谣平台的用户对微信健康类谣言的识别能力较低。这为认清当前微信用户的识别能力个体差异提供了线索,同时为提高微信用户的健康类谣言识别能力提供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众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浚,钱凤德,高洋.情感认知:微电影与沙动画的受众差异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9
[2].张原,苏钰婷.微信健康类谣言的受众识别能力研究——基于用户个体差异[J].视听.2019
[3].吕梦明.从麦奎尔的受众理论视角分析电视剧和网剧的差异[J].视听.2019
[4].柳岳梅.浅析《红楼梦》里戏曲受众的审美差异[J].名作欣赏.2019
[5].杨晖.受众细分视角下图书馆微阅读差异化推广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9
[6].杨丽君,李雨珈.主持人语言性别差异对受众期望的满足与引导[J].戏剧之家.2019
[7].李丰,周维彬,龚成.受众细分视角下图书馆微阅读差异化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
[8].曾学远.跨屏收视差异与受众接受心理[J].视听界.2018
[9].张楠,宋苑,胡冀宁.科普工作者与受众对科普剧的认知差异调查——以自然科学类科普剧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10].蒋成陈.基于“受众细分”理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差异化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同一新闻报道不一致时受众最为信任的信...](/uploads/article/2020/01/06/73bf1382926a049e1d4c8a14.jpg)
![国产影视剧受众差异随着00后、...](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8820608.nh0003&suffix=.jpg)
![电影类别受众差异属性资料来源...](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5420507.nh0005&suffix=.jpg)
![孔子学院教学活动及行为表现[41]](/uploads/article/2020/01/06/2150298319aaf00ba030a13d.jpg)
![第二部分专题跨媒体做大奥运蛋糕 新旧媒体...](/uploads/article/2020/01/06/e9876e4a3cd27dd33572a75f.jpg)
![第二部分专题跨媒体做大奥运蛋糕 新旧媒体...](/uploads/article/2020/01/06/049a8b49af64d2c99f7f342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