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包括线轨立柱和多功能自锁架,所述线轨立柱包括支撑钣金和支撑底座;支撑钣金的上部连接滑轮且其表面设置线轨,线轨上设置滑块且每个滑块连接配重钢索;所述支撑钣金的下部固定设置解锁块及在其下部的两侧固定设置两个限位块所述多功能自锁架包括框架和锁紧机构,其中框架包括后板和底板、侧板,所述后板固定连接在滑块上,锁紧机构固定安装在后板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单省力,减少自行车停放占地面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包括线轨立柱(1)和多功能自锁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轨立柱(1)包括支撑钣金(108)和垂直设置于支撑钣金(108)底部的支撑底座(106);所述支撑钣金(108)的上部固定连接滑轮(103),并将钢索的一端通过滑轮(103)后连接至配重,且支撑钣金(108)的表面贴合设置若干个线轨(102),所述线轨(102)上设置若干个滑块(101)且每个滑块(101)连接钢索的另一端;所述支撑钣金(108)的下部固定设置解锁块(105)及在其下部的两侧固定设置两个限位块(104);所述多功能自锁架(2)包括框架(200)和锁紧机构(210),其中框架(200)包括后板(201)和底板(202)、侧板(203),所述后板(201)固定连接在滑块(101)上且其底部与底板(202)垂直连接,所述侧板(2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板(201)和底板(202)的表面;所述锁紧机构(210)固定安装在后板(201)的表面。
设计方案
1.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包括线轨立柱(1)和多功能自锁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轨立柱(1)包括支撑钣金(108)和垂直设置于支撑钣金(108)底部的支撑底座(106);所述支撑钣金(108)的上部固定连接滑轮(103),并将钢索的一端通过滑轮(103)后连接至配重,且支撑钣金(108)的表面贴合设置若干个线轨(102),所述线轨(102)上设置若干个滑块(101)且每个滑块(101)连接钢索的另一端;所述支撑钣金(108)的下部固定设置解锁块(105)及在其下部的两侧固定设置两个限位块(104);所述多功能自锁架(2)包括框架(200)和锁紧机构(210),其中框架(200)包括后板(201)和底板(202)、侧板(203),所述后板(201)固定连接在滑块(101)上且其底部与底板(202)垂直连接,所述侧板(2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板(201)和底板(202)的表面;所述锁紧机构(210)固定安装在后板(20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轨(102)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06)的表面设置有底座弹簧(1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201)为长方体金属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03)为L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210)包括撞击板(211)、两个连杆(212)、两个爪子(213)、弹簧(214)、卡扣(215)、两个盖板(217)、光杆(218),其中撞击板(211)的两侧通过光杆(218)铰接连接在两个连杆(212)的一端,且两个连杆(212)的另一端通过光杆(218)铰接连接在两个爪子(213)上;所述卡扣(215)的一端将弹簧(214)套置后固定连接于撞击板(211)的背面,及卡扣(215)的另一端连接在后板(201)的表面;所述两个盖板(217)分别通过光杆(218)铰接在两个爪子(213)的上方后,两个盖板(217)均固定连接于后板(201)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210)还包括弹簧合页(216),所述卡扣(215)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合页(216)固接连接在后板(201)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210)还包括两个异形杆(219),所述两个异形杆(219)分别设置在两个爪子(213)上且分别与两个限位块(104)接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属于自行车停放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越来越大,相应的小区数量也越来越多,而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和健身热潮的兴起,人们逐渐向骑自行车这种绿色的出行方式转变,但随着个人自行车以及共享单车的数量急剧上升,乱停乱放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市以及小区自行车的停放及有效的管理成为城市化建设以及居民小区建设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自行车架的形式较多,有高低位结构、旋转式结构、悬挂式结构等,如中国专利“一种自行车停放装置”,授权公告号207955855U,中国专利“一种高低错开式自行车停放装置”,授权公告号208085869U,等均需要较多的放置空间,在一般自行车停车区域难以完全达到设计效果,需要更为简洁灵活的停车模块,地方狭窄时单列,场地开阔时阵列。中国专利“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放装置”,授权公告号208165148U,其构型较为简单,但是在举升自行车时缺少省力装置,较为费劲。而实中国专利“前轮偏置的竖直式自行车停放装置”,授权公告号CN 208198648 U,虽也采用配重设计无需外部动力,但是前轮偏置致使自行车上下时不太方便,需要更多的完成动作。中国专利“立式多适用型自行车停车装置”,授权公告号208165149U,其采用了电动辅助配置与前轮抓紧机构,需要额外的电源辅助设备,无法在全天候及无电源的区域使用,而且本身长期带电的金属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市面上自行车停放装置存在较多,但是都有相应的缺点,所以需要一种组合方式灵活、无需外部能耗、收放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省力的自行车停放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停放装置能耗大、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无法省力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可以有效管理自行车停放,同时节省停放空间的小型自行车停放装置。此装置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成批使用,能够充分利用小区中的各种多余的空间,形成柔性的自行车停放装置,极大的利用了小区空间。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包括线轨立柱和多功能自锁架,所述线轨立柱包括支撑钣金和垂直设置于支撑钣金底部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钣金的上部固定连接滑轮,并将钢索的一端通过滑轮后连接至配重,且支撑钣金的表面贴合设置若干个线轨,所述线轨上设置若干个滑块且每个滑块连接钢索的另一端;所述支撑钣金的下部固定设置解锁块及在其下部的两侧固定设置两个限位块;所述多功能自锁架包括框架和锁紧机构,其中框架包括后板和底板、侧板,所述后板固定连接在滑块上且其底部与底板垂直连接,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板和底板的表面;所述锁紧机构固定安装在后板的表面,通过自行车车胎的撞击后由锁紧机构将驶入的自行车车胎夹持锁紧,同时两个限位块释放多功能自锁架,由连接配重的钢索将多功能自锁架同滑块一并沿线轨向上拉伸使自行车处于竖立状态,或由连接配重的钢索向下拉伸使锁紧机构触碰解锁块以解锁释放自行车车胎,并在解锁后通过两个限位块对多功能自锁架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的表面设置有底座弹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板为长方体金属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板为L型板。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撞击板、两个连杆、两个爪子、弹簧、卡扣、两个盖板、光杆,其中撞击板的两侧通过光杆铰接连接在两个连杆的一端,且两个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光杆铰接连接在两个爪子上;所述卡扣的一端将弹簧套置后固定连接于撞击板的背面,及卡扣的另一端连接在后板的表面;所述两个盖板分别通过光杆铰接在两个爪子的上方后,两个盖板均固定连接于后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弹簧合页,所述卡扣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合页固接连接在后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两个异形杆,所述两个异形杆分别设置在两个爪子上且分别与两个限位块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创新在于在此停放装置的机械结构能够在不用任何电力的情况下使停放自行车这一行为能够顺畅轻松连贯地完成并且安全性极高。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停放装置,使用方便,简单省力,而且造价低,能适用于各种家庭情况,能有效空间,减少自行车停放占地面积,工程量小,有助于解决城市和家庭自行车乱停放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使用六连杆带动爪机构使车前轮胎锁住不晃动,在提升过程不会因自行车脱落伤害行人和车主。
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自锁架使用弹簧合页压紧卡扣,给卡扣增加保险,防止卡扣脱开,进而防止六连杆带动爪子机构在夹紧过程中失效。
3.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爪可以实现自动抓取同时释放限位,随后自动拉伸自行车。以及自动松开同时触发限位块,做到抓取与解锁限位连续完成,快捷方便。
4.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有配重且重量合适在停车时更加省力,配重提供初始的拉伸力及辅助多功能自锁架的自锁。
5. 本实用新型装置为纯机械结构,不需消耗电力,节约能源,降低了维护的复杂性,减少维护成本。
6. 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范围广,可以小场地单独应用与大场地阵列组合排列使用,能够应用于家庭、住宅小区、地铁外空地,还可以配合共享单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轨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自锁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线轨立柱;2-多功能自锁架;101-滑块;102-线轨;103-滑轮;104-限位块;105-解锁块;106-底座;107-底座弹簧;108-钣金;201-后板;202-底板;203-侧板;210-锁紧机构;211-撞击板;212-连杆;213-爪子;214-弹簧;215-卡扣;216-弹簧合页;217-盖板;218-光杆;219-异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自行车竖直停放装置,装置主要包括线轨立柱1和多功能自锁架2。
所述线轨立柱1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支撑钣金108和垂直设置于支撑钣金108底部的支撑底座106;所述支撑钣金108的上部固定连接滑轮103,并将钢索的一端通过滑轮103后连接至配重,且支撑钣金108的表面贴合设置若干个线轨102,所述线轨102上设置若干个滑块101且每个滑块101连接钢索的另一端,使得滑块101与线轨102配合,依靠配重给予钢索一个初始拉力,通过连接配重的钢索拖拽使得滑块101在线轨102上进行上下升降滑动;所述支撑钣金108的下部固定设置解锁块105及在其下部的两侧固定设置两个限位块104。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置依靠支撑钣金108和墙体之间的螺栓连接进行整体固定,支撑钣金呈口字形,一端开口,用以包裹限位块104;所述支撑底座106与支撑墙体固定连接。所述解锁块105用于自行车下放到一定位置后与锁紧机构210碰撞解锁,两个限位块104用来将锁紧有自行车车胎的锁紧机构210向上拉伸时解除限位,并限制自行车位置防止在无车停放时自行车被配重提升到最高处导致的停车不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轨10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但不限于该数量,其他数量也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且在每个线轨102上安装上下两个滑块101,共形成四个滑块101结构,便于将多功能自锁架2的四周牢固固定,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种结构。
所述限位块104可以为两个钢材长方体;进一步地,所述解锁块105可以为半圆柱体;所述滑轮103与线轨102均为标准件,且滑轮用于改变配重作用于多功能自锁架的力的方向。所述限位块104和解锁块105、滑轮103、线轨102通过5mm螺栓螺帽分别固定在支撑钣金108的各个位置。其中,线轨102要求与支撑钣金108紧密贴合,且与支撑底座106相垂直,两根线轨102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平行性。四个滑块101按标准设计要求与线轨102连接。
并且,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106的表面设置有底座弹簧107,用于起到铺垫减震作用,缓解多功能自锁架2下降时的压力。
所述多功能自锁架2的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框架200和锁紧机构210,其中框架200包括后板201和底板202、侧板203,所述后板201固定连接在滑块101上且其底部与底板202垂直连接,所述侧板2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后板201和底板202的表面,以形成车胎的支撑;所述锁紧机构210固定安装在后板201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多功能自锁架2与线轨立柱1上的滑块101连接形成垂直结构,锁紧机构210安装在多功能自锁架2的后板201的表面上。优选地,后板201与滑块101通过螺栓连接,固接在一起,以使多功能自锁架2与滑块101共同在线轨102上下滑行;通过自行车驶入的惯性力,通过自行车车胎的撞击后利用锁紧机构210将驶入的自行车车胎夹持锁紧,同时两个限位块104释放多功能自锁架2,由配置提供一个初始拉力,连接配重的钢索将多功能自锁架2同滑块101一并沿线轨102向上拉伸使自行车处于竖立状态,或由人工拉动自行车提供一个向下拉力,连接配重的钢索向下拉伸使锁紧机构210触碰解锁块105以解锁释放自行车车胎,并在解锁后通过两个限位块104对多功能自锁架2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夹紧机构依靠自重滑过解锁块105,辅助多功能自锁架的自锁。
优选地,所述后板201为长方体金属板,其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侧板203为L型板;所述底板202为镂空长方形,便于减轻重量;所述底板202末端有一五毫米通孔,与后板201底端一五毫米螺纹孔通过螺栓相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203上下各有一五毫米通孔,分别与后板201、底板202通过螺栓固接。
所述锁紧机构210的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撞击板211、两个连杆212、两个爪子213、弹簧214、卡扣215、弹簧合页216、两个盖板217、光杆218,其中撞击板211的两侧通过光杆218铰接连接在两个连杆212的一端,且两个连杆212的另一端通过光杆218铰接连接在两个爪子213上;所述卡215的一端将弹簧214套置后固定连接于撞击板211的背面,及卡扣215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合页216固接连接在后板201的表面;所述盖板217分别通过光杆218铰接在两个爪子213的上方,且两个盖板217均固定连接于后板201的表面,以形成弹性的夹持锁紧机构。
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201中的爪子213为v型;所述光杆218为4毫米金属杆,用以铰接锁紧机构210中各部件。所述连杆212用以通过光杆218铰接撞击板211和爪子213。
所述卡扣215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通过焊接与撞击板211的背面固接,下部分通过焊接与后板201的表面固接在一起;所述弹簧214套在卡扣215的上部分;所述弹簧合页216为标准件,通过螺栓固接在后板201的表面,弹簧合页216将加大卡扣卡主的力使卡扣215结构更加安全,不易脱开。
所述盖板217为长方形且左右各有一个五毫米螺纹孔,其上表面至下表面有一个4毫米半圆通孔,用以装备光杆218。装备的光杆218穿过爪子213将盖板217固定在爪子213上方,然后通过盖板217与后板201铰接在一起,压紧装备光杆218,形成铰链,使得爪子213可以在装备光杆218上转动,自行车停入时通过冲击撞击板推动连杆使爪子卡住轮胎,同时卡扣卡住,使爪子卡紧不松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紧机构210还包括两个异形杆219,所述两个异形杆219分别设置在两个爪子213上且分别与两个限位块104接触;具体实施时,所述异形杆219通过焊接与爪子213的中间位置固接。在放下取走后爪子处于打开状态时,异形杆被限位块挡住,使自行车不会因为配重而升起。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锁紧机构210的爪子213会在弹簧214的作用下处于开合状态,此时爪子213上的两个异形杆219恰好分别与两侧的限位块104紧密接触,从而让多功能自锁架2及滑块101不会因为配重的原因而上升。
当自行车停入多功能锁架2,此时通过自行车驶入的惯性力,利用锁紧机构210将驶入的自行车车胎夹持锁紧,即自行车前车胎会碰撞撞击板211,使卡扣216上部分向里滑动,同时压缩弹簧214,此时爪子213会在连杆212的带动下向里收缩夹持锁紧车前胎。爪子213运动过程中,异形杆219同时运动,并与限位块104脱离接触,以释放限位的多功能自锁架2。最终卡扣215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会在弹簧合页217的作用下扣在一起,使整个锁紧机构201处于锁定状态。同时配重提供初始拉力后会带动钢索将锁住前车胎的多功能自锁架2和滑块101一起沿着线轨102向上拉伸,并最终使自行车处于竖立状态。
当卸下竖立状态的自行车时,可向下轻拉自行车坐垫,是后胎向后运动,并轻压把手,此时自行车将缓缓下落。当拉动时提供的向下拉力,由连接配重的钢索将滑块101同多功能自锁架2沿着线轨102下落到一定高度,锁紧机构210上卡扣215的上部分会触碰到解锁块105,从而使卡扣的上下部分分离,在弹簧214的作用下撞击板211被推出,同时松开爪子213,以解锁释放自行车车胎,并使异形杆219再次与限位块104接触,来限制自行车位置并防止在无车停放时滑块101被配重提升到最高处导致的停车不便。最后退出车轮。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不用任何电力的情况下使停放自行车能够顺畅轻松连贯地完成并且安全性极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简单省力,而且造价低,能适用于各种家庭情况,能有效利用空间,减少自行车停放占地面积,工程量小,有助于解决城市和家庭自行车乱停放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0991.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683882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2H3/00
专利分类号:B62H3/00
范畴分类:32C;32G;
申请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第一申请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申请人地址: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南昌路四段46号
发明人:王凯;刘国春;辜兴磊;陈敏英;蒋航宇;顾兴龙
第一发明人:王凯
当前权利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代理人:朱小兵
代理机构:32200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自行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