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公开了一种从轮毂外侧对轮毂进行多点夹持的轮毂抓取装置,不受轮毂形状限制,抓取稳定性更好,其特征在于辅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外壳上,主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上,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相对称,所述外夹板由扇形板和两个平板组成,两个平板分别置于扇形板的两端,且分别和主抓取臂外侧、辅抓取臂外侧相贴合,所述扇形板上开有两个导向槽,且分别和主抓取臂、辅抓取臂相对应,两个滑动销一端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导向槽内,两个内限位板分别置于扇形板上,且和两个平板相对应,所述内限位板和对应的平板之间置有卡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是:由主抓取臂、内限位板、导向槽、活塞杆、转角气缸、滑动销、外夹板、托轮、连接架、辅抓取臂和夹持辊组成,辅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外壳上,主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上,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相对称,所述外夹板由扇形板和两个平板组成,两个平板分别置于扇形板的两端,且分别和主抓取臂外侧、辅抓取臂外侧相贴合,所述扇形板上开有两个导向槽,且分别和主抓取臂、辅抓取臂相对应,两个滑动销一端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导向槽内,两个内限位板分别置于扇形板上,且和两个平板相对应,所述内限位板和对应的平板之间置有卡槽,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分别置于两个卡槽内,两个托轮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所述托轮对应夹板,两个夹持辊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另一端和辅抓取臂另一端,两个连接架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所述连接架位于外夹板的上方。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是:由主抓取臂、内限位板、导向槽、活塞杆、转角气缸、滑动销、外夹板、托轮、连接架、辅抓取臂和夹持辊组成,辅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外壳上,主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上,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相对称,所述外夹板由扇形板和两个平板组成,两个平板分别置于扇形板的两端,且分别和主抓取臂外侧、辅抓取臂外侧相贴合,所述扇形板上开有两个导向槽,且分别和主抓取臂、辅抓取臂相对应,两个滑动销一端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导向槽内,两个内限位板分别置于扇形板上,且和两个平板相对应,所述内限位板和对应的平板之间置有卡槽,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分别置于两个卡槽内,两个托轮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所述托轮对应夹板,两个夹持辊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另一端和辅抓取臂另一端,两个连接架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所述连接架位于外夹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表面开有多个弧形凹槽,且呈环形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涉及一种汽车维修过程中,对轮毂进行夹持抓取的装置,属于汽车维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轮毂外侧对轮毂进行多点夹持的轮毂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进行维修时,需要对制动片,车轮进行检查,在检查时需要将车辆进行拆除,由于车轮由轮毂和轮胎组成,在进行拆除时,需要将轮毂上的连接螺钉逐步拆卸后,通过夹持轮毂进行拆卸,由于轮毂多采用铝合金或钢材质,因此,轮毂质量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抓取装置进行拆卸,现有的采用从轮毂内侧进行卡取的方式,由于轮毂的形状各异,且多辐轮毂在进行抓取时,从内侧很难进行夹持,且现有的抓取需要确定中心位置,确保各点夹持的稳定性,稍有偏差,会出现抓取过程中轮毂脱落的情况,影响汽车维修的效率,也容易对维修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提供了一种从轮毂外侧对轮毂进行多点夹持的轮毂抓取装置。不受轮毂形状限制,抓取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由主抓取臂、内限位板、导向槽、活塞杆、转角气缸、滑动销、外夹板、托轮、连接架、辅抓取臂和夹持辊组成,辅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外壳上,主抓取臂一端置于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一端上,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相对称,所述外夹板由扇形板和两个平板组成,两个平板分别置于扇形板的两端,且分别和主抓取臂外侧、辅抓取臂外侧相贴合,所述扇形板上开有两个导向槽,且分别和主抓取臂、辅抓取臂相对应,两个滑动销一端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导向槽内,两个内限位板分别置于扇形板上,且和两个平板相对应,所述内限位板和对应的平板之间置有卡槽,所述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分别置于两个卡槽内,两个托轮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所述托轮对应夹板,所述托轮表面开有多个弧形凹槽,且呈环形分布,两个夹持辊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另一端和辅抓取臂另一端,两个连接架分别置于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所述连接架位于外夹板的上方。
使用时,初始状态下,当对汽车轮毂进行抓取时,首先将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的连接架分别和外部移动装置相连接,然后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轮毂外侧,然后根据轮胎直径大小,调节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之间的张开角度,使转角气缸工作,转角气缸推动主抓取臂向外偏转,使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张开,主抓取臂在偏转过程中,带动滑动销沿着对应的导向槽滑动,然后将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分别放置于轮胎前侧和后侧,然后使转角气缸反向工作,转角气缸带动主抓取臂反向偏转,进而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逐渐收紧,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的夹持辊分别夹持在轮胎靠上位置的前侧和后侧,主抓取臂和辅抓取臂上的托轮分别夹持在轮胎靠下位置前侧和后侧,进而在轮毂外侧进行多点夹持抓取,夹持稳定性较好,且抓取过程中无需确定中心位置,抓取操作简单,抓取完成后,对轮毂上的连接螺钉逐一进行拆卸,拆卸完毕后,通过外部移动装置将车轮转移,达到汽车维修过程中,对轮毂进行夹持抓取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不受轮毂形状限制,抓取稳定性更好。
二、无需确定中心位置,抓取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汽车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主抓取臂(1),内限位板(2),导向槽(3),活塞杆(4),转角气缸(5),滑动销(6),外夹板(7),托轮(8),连接架(9),辅抓取臂(10),夹持辊(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汽车维修轮毂抓取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主抓取臂(1)、内限位板(2)、导向槽(3)、活塞杆(4)、转角气缸(5)、滑动销(6)、外夹板(7)、托轮(8)、连接架(9)、辅抓取臂(10)和夹持辊(11)组成,辅抓取臂(10)一端置于转角气缸(5)外壳上,主抓取臂(1)一端置于转角气缸(5)的活塞杆(4)一端上,所述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相对称,所述外夹板(7)由扇形板和两个平板组成,两个平板分别置于扇形板的两端,且分别和主抓取臂(1)外侧、辅抓取臂(10)外侧相贴合,所述扇形板上开有两个导向槽(3),且分别和主抓取臂(1)、辅抓取臂(10)相对应,两个滑动销(6)一端分别置于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上,另一端分别置于两个导向槽(3)内,两个内限位板(2)分别置于扇形板上,且和两个平板相对应,所述内限位板(2)和对应的平板之间置有卡槽,所述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分别置于两个卡槽内,两个托轮(8)分别置于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上,所述托轮(8)对应夹板,所述托轮(8)表面开有多个弧形凹槽,且呈环形分布,两个夹持辊(11)分别置于主抓取臂(1)另一端和辅抓取臂(10)另一端,两个连接架(9)分别置于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上,所述连接架(9)位于外夹板(7)的上方。
使用时,初始状态下,当对汽车轮毂进行抓取时,首先将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上的连接架(9)分别和外部移动装置相连接,然后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轮毂外侧,然后根据轮胎直径大小,调节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之间的张开角度,使转角气缸(5)工作,转角气缸(5)推动主抓取臂(1)向外偏转,使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张开,主抓取臂(1)在偏转过程中,带动滑动销(6)沿着对应的导向槽(3)滑动,然后将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分别放置于轮胎前侧和后侧;
其次使转角气缸(5)反向工作,转角气缸(5)带动主抓取臂(1)反向偏转,进而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逐渐收紧,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上的夹持辊(11)分别夹持在轮胎靠上位置的前侧和后侧,主抓取臂(1)和辅抓取臂(10)上的托轮(8)分别夹持在轮胎靠下位置前侧和后侧,进而在轮毂外侧进行多点夹持抓取,夹持稳定性较好,且抓取过程中无需确定中心位置,抓取操作简单,抓取完成后,对轮毂上的连接螺钉逐一进行拆卸,拆卸完毕后,通过外部移动装置将车轮转移;
所述托轮(8)表面开有多个弧形凹槽,且呈环形分布的设计,能够使弧形凹槽和轮胎表面贴合,更好的对轮胎、轮毂整体进行夹持抓取;
达到汽车维修过程中,对轮毂进行夹持抓取的目的。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5358.X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505338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0B 30/06
专利分类号:B60B30/06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青岛祥睿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岛祥睿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通济办事处赵家岭村南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当前权利人:青岛祥睿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活塞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