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受热面论文-薛凌云

对流受热面论文-薛凌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流受热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流受热面,磨损,防磨罩,阻流板

对流受热面论文文献综述

薛凌云[1](2017)在《燃煤锅炉中对流受热面的磨损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热面的磨损是燃煤锅炉运行中客观存在的现象,针对水平布置对流受热面磨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设计角度出发,认为选择合理的烟气流速,加装防磨罩,加装阻流板,尽量避免局部烟气流速过快区域的出现是减轻和防止对流受热面磨损的一些主要措施;同时在安装,运行,检修等方面提出了减轻磨损的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李皓宇[2](2017)在《基于熵产分析的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优化分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进行了熵产分析,建立了对流受热面传热和流动阻力熵产的计算模型,并综合考虑对流受热面初投资,提出了一项评价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经济性的指标——单位传热量的总费用。以该指标达到最小为目标函数,并以相同的进出口汽温、烟温和流量为限制条件,对某300 MW机组锅炉尾部低温过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在不同横向管排数和管圈数下,受热面单位传热量总费用的变化规律,确定较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与原始设计数据相计较,优化设计方案的运行和初投资费用之和最小。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为锅炉不同对流换热受热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白杨[3](2017)在《碱金属在准东煤锅炉对流受热面上的富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kW沾污试验台上进行了全烧准东煤试验,分析了不同受热面上的灰成分。结果显示,外层浮灰的成分与飞灰接近,而紧贴管壁的沾污底层中Na_2O、K_2O、CaO、SO_2出现了明显的富集,现场锅炉上采集的灰样化验结果也显示以上组分出现明显富集现象;结合管式炉上煤灰中碱金属含量随温度变化规律,分析认为:准东煤锅炉的沾污主要是由碱金属的气化与凝结引起。(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张洋洋,潘玄[4](2017)在《大型火电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厂DCS系统中已有的测点数据以及在炉上新添加的少量工质侧和烟气侧测点数据,以锅炉整体及局部、能量和质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对各主要对流受热面的热损失和热效率进行计算。分析管壁蓄热量在锅炉变负荷过程中对热量平衡的影响,在灰污因子计算中考虑金属管壁蓄热量,提出锅炉变负荷灰污因子计算模型;分析负荷变化对灰污因子计算的影响,结合原有的稳态灰污因子计算模型,建立动静态结合的锅炉受热面灰污监测模型;开发灰污监测软件在塔山电厂600MW火电机组锅炉上指导吹灰。(本文来源于《发电设备》期刊2017年01期)

高正阳,赵航,范军辉,殷立宝,廖永进[5](2016)在《增压富氧气氛下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的优化及其换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300MW燃煤机组为例,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增压富氧(CO2与O2体积比为70∶30,压力为1MPa)气氛下生成烟气的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DO辐射模型,对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在不同烟气流速下的传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运用迭代法对其进行换热优化研究,分析优化后换热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大,优化后的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逐渐增大,辐射传热系数逐渐减小,增压富氧气氛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所需换热面积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度变小;优化后换热器的烟道高度、烟道宽度、横向节距和管圈高度等尺寸参数均大幅减小,耗材量减少,但烟气压降大幅增大,厂用电耗增加.(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魏紫阳,王景成,黄晓莹,王博辉[6](2016)在《燃煤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沉积动态监测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炉受热面的灰污沉积是现代燃煤电站生产运行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对受热面灰污沉积状况的准确监测以及吹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燃煤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沉积动态监测模型,以清洁系数为污染程度的衡量指标,实现了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沉积的在线监测。文章以山东莱州某1000MW燃煤电站机组锅炉省煤器为计算对象,通过对现场DCS的实时实测数据进行小波滤波等去噪处理,实现了对流受热面灰污沉积状况的在线监测,计算结果证明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本动态模型对于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吹灰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6)摘要集》期刊2016-07-31)

高正阳,赵航,杨朋飞,孟欣欣,殷立宝[7](2016)在《增压富氧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换热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台30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常规空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生成的烟气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OM),对3种燃烧气氛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处的烟气流速、对数平均温差、传热系数、管壁温度分布和管圈内蒸汽焓增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燃烧气氛由常规空气变为常压富氧再到增压富氧的过程中,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均增大;与常规空气燃烧气氛相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换热器的管圈间热偏差较小;换热器的弯管处可能存在超温现象;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大,实现相同换热量,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度也减小,为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将部分省煤器移入炉膛上部.(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宗晨[8](2016)在《生物质与煤混烧锅炉对流受热面腐蚀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生物质能作为一种碳基可再生能源,可以方便地与煤进行混烧。然而生物质与与煤混烧时,对流受热面腐蚀问题一直以来限制着该项技术的推广。盘锦大洼县某热力公司一台80吨供暖锅炉,原设计燃料为二类烟煤,后掺烧本地玉米秸秆压块,结果出现了严重的腐蚀问题。有文献认为生物质的加入会导致积灰,氯腐蚀等,会加剧受热面腐蚀的。也有文献认为加入适当比例的生物质时,烟气中的SO2会抑制氯腐蚀,且温度越高越明显。针对这个工程实际问题和文献调研的结果,论文主要做叁方面的工作:对生物质混煤燃烧过程中腐蚀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其次确定腐蚀影响因素,最后对该问题提出整改建议。首先需要模拟实际环境,进行实验室试验。实验材料为锅炉厂提供的20号锅炉钢;腐蚀面的温度,根据实测和fluent软件模拟,确定为450℃、500℃、550℃和600℃;根据炉管表面沉积物的XRD分析结果,确定腐蚀物为KCl:NaCl:K2SO4:Na2SO4=63:13:5:1;根据炉内烟气形成原理确定C12,O2和SO2为气体影响因素,按照标准烟气,配合12%CO2和10%H2O,其余为N2。然后搭建了试验系统,用腐蚀增重法进行相关的研究。试验分叁方面:一是单独燃烧生物质时,单独燃煤时与生物质混煤燃烧叁种情况对比;二是对不同温度下20号锅炉钢的腐蚀特性与抗腐蚀能力进行研究;叁是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Cl2,O2和S0: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生物质混煤一定条件下会加剧腐蚀;2.S、Cl、0叁因素在腐蚀反应中,重要程度分别为Cl>S>0;3.20号锅炉钢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呈指数相关。在450℃与500℃时还具有一定抗腐蚀能力,在550℃时抗腐蚀能力逐渐减弱,在600℃时抗腐蚀能力完全丧失。4.生物质锅炉中O:浓度对腐蚀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结论,对该锅炉提出如下整改意见:1.减少秸秆类生物质燃料在混合燃料中的掺混比。考虑在腐蚀加剧部位增加腐蚀防护涂层。2.欲降低腐蚀,需要要控制炉膛出口O2浓度,提高炉内混合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期刊2016-03-01)

赵航[9](2015)在《增压富氧燃煤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换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压富氧燃烧技术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洁净煤发电技术,在燃煤电厂采用增压富氧燃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锅炉效率、燃烧效率和汽轮机效率,而且在不安装脱硫脱硝设备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排放烟气中的NOx的浓度,同时压缩液化回收CO2和SO2气体,在超净排放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增压富氧燃烧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一台300MW的燃煤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常规空气、常压富氧(CO2/O2=70:30,0.1MPa)和增压富氧(CO2/O2=70:30,1MPa)燃烧条件下生成的烟气物性,并运用FLUENT软件平台,结合DO辐射模型,分别对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在叁种燃烧气氛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常规空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工况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换热特性;然后在增压富氧气氛下对不同烟气流速工况下的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并运用迭代法对不同烟速工况下的换热器结构进行调整,得到不同烟气流速工况下的换热器结构模型,分析结构调整后的换热器的换热特性,最后运用经济方法建立对流受热面的优化模型,以单位时间换热器投资总费用最小为原则确定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最佳设计结构和最佳设计流速。结果表明:富氧气氛下生成的烟气量少,烟气焓小;增压富氧气氛下,不改变烟道截面积时,烟气雷诺数基本保持不变,辐射换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都增大;改变烟道截面积时,烟气雷诺数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大逐渐增大,辐射换热系数变化较小,对流换热系数大幅增加,总换热系数是空气气氛下的3倍左右;增压富氧气氛下优化后的换热器,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加,烟道尺寸和换热面积都减小,减少建设初期投资,但是烟气压降增大导致运行费用增加,因此要选取合适的改造方案,保证电厂经济效益;出口烟气温度比空气条件下低,导致尾部烟道中的省煤器吸热不足;以每小时电厂投资费用最小为原则确定高温再热器的最佳烟气流速为1m/s,高温过热器的最佳烟气流速为3m/s,比常规锅炉烟速降低较多。(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12-01)

刘强,杨少娟,刘璐[10](2015)在《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对流受热面的防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对流受热面防磨措施的必要性。给出了锅炉整体布置时针对尾部对流受热面磨损可采取的防磨措施和方法。着重介绍了几种CFB锅炉常用的防磨盖板结构的设计以及选材和安装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5年05期)

对流受热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进行了熵产分析,建立了对流受热面传热和流动阻力熵产的计算模型,并综合考虑对流受热面初投资,提出了一项评价电厂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经济性的指标——单位传热量的总费用。以该指标达到最小为目标函数,并以相同的进出口汽温、烟温和流量为限制条件,对某300 MW机组锅炉尾部低温过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在不同横向管排数和管圈数下,受热面单位传热量总费用的变化规律,确定较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与原始设计数据相计较,优化设计方案的运行和初投资费用之和最小。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为锅炉不同对流换热受热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流受热面论文参考文献

[1].薛凌云.燃煤锅炉中对流受热面的磨损问题探讨[J].锅炉技术.2017

[2].李皓宇.基于熵产分析的锅炉对流传热受热面优化分析设计[J].华北电力技术.2017

[3].白杨.碱金属在准东煤锅炉对流受热面上的富集特性研究[J].神华科技.2017

[4].张洋洋,潘玄.大型火电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试验研究[J].发电设备.2017

[5].高正阳,赵航,范军辉,殷立宝,廖永进.增压富氧气氛下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的优化及其换热特性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6

[6].魏紫阳,王景成,黄晓莹,王博辉.燃煤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沉积动态监测模型的研究[C].第27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6)摘要集.2016

[7].高正阳,赵航,杨朋飞,孟欣欣,殷立宝.增压富氧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换热规律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6

[8].宗晨.生物质与煤混烧锅炉对流受热面腐蚀特性研究[D].沈阳工程学院.2016

[9].赵航.增压富氧燃煤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换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10].刘强,杨少娟,刘璐.浅谈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对流受热面的防磨设计[J].工业锅炉.2015

标签:;  ;  ;  ;  

对流受热面论文-薛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