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包括水平底座和在水平底座上滑动的两组移动座,移动座设有通孔、托轮、触发杆、传动系统和制动块,通孔内设有轴承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于轴承的四周将轴承复位于通孔的中心,托轮和轴承转动连接,触发杆位于通孔内且垂直于通孔的内表面,触发杆和移动座滑动连接,触发杆的下端朝向水平底座末端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度,水平底座设有限位槽,移动座底部设有制动块,触发杆向远离通孔中心移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制动块推到限位槽内。管道放入支撑装置内之后移动座会向两边撑开,达到适当位置时锁止,避免两个托轮开启的角度过大或者过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底座和在所述水平底座上滑动的两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有通孔、托轮、触发杆、传动系统和制动块,所述通孔内设有轴承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轴承的四周将所述轴承复位于所述通孔的中心,所述托轮和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触发杆位于通孔内且垂直于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所述触发杆和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杆的下端朝向水平底座末端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度,所述水平底座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座底部设有制动块,所述触发杆向远离通孔中心移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所述制动块推到所述限位槽内。
设计方案
1.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底座和在所述水平底座 上滑动的两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有通孔、托轮、触发杆、传动系统和制动块,所述通孔内 设有轴承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轴承的四周将所述轴承复位于所述通孔的中 心,所述托轮和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触发杆位于通孔内且垂直于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所 述触发杆和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杆的下端朝向水平底座末端且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40~50度,所述水平底座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座底部设有制动块,所述触发杆向远离通 孔中心移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所述制动块推到所述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 统为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端和所述触发杆接触,下端和制动块接触,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移 动座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 下方为V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 上设有将所述制动块向上推动的压力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座 上设有将所述移动座向中间复位的拉力弹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的支撑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 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焊接的管道进行检测,或者进行展示时,需要将管道放在支撑装置上。目前的支 撑装置是在底座上设有可往复滑动的移动座,并在移动座上设置托轮进行托举,但是面对 不同管径的管道时需要调节托轮之间的间距,间距过小时在管道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从两 端滚落,间距过大时管道则会将移动座撑开后掉到中间,不方便放置管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管 道放入支撑装置内之后移动座会向两边移动,达到适当位置时锁止,避免两个托轮开启的 距离过大或者过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包括水平底座和在所述水平底座上滑动的两 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有通孔、托轮、触发杆、传动系统和制动块,所述通孔内设有轴承和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轴承的四周将所述轴承复位于所述通孔的中心,所述托 轮和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触发杆位于通孔内且垂直于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所述触发杆 和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杆的下端朝向水平底座末端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度,所述水平底座设有限位槽,所述移动座底部设有制动块,所述触发杆向远离通孔中心移 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所述制动块推到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系统为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端和所述触发杆接触,下端和制 动块接触,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块下方为V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将所述制动块向上推动的压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座上设有将所述移动座向中间复位的拉力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管道放到托轮上时,受力向斜下方移动,轴承受到 的力的方向为托轮和管道相切方向的垂直方向,当托轮之间的距离较近时,托轮和管道相 切方向接近水平面,也就是轴承受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小。将管道放在托轮上之后 移动座受力向两端移动,随着移动座向两端移动,托轮和管道的接触点逐渐向下移动,托轮 和管道相切方向与水平面夹角逐渐增大,也就是轴承受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较大。轴 承有贴近通孔的底部逐渐向贴近通孔的侧壁移动,移动到一定高度时,轴承与触发杆接触, 触发杆被挤压,所述触发杆和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杆的下端朝向水平底座末端 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度,被挤压的触发杆向斜下方移动,所述水平底座设有限位槽, 所述移动座底部设有制动块,所述触发杆向远离通孔中心移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所述制动 块推到所述限位槽内。制动杆插入限位槽内时移动座被锁止,无法移动。本装置只需要将管 道放到托轮上,托轮自动移动到适当位置后锁止,操作方便,有效的避免两个托轮开启的角 度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水平底座,2移动座,3通孔,4托轮,5触发杆,6传动杆,7制动块,8轴承,9复 位弹簧,10限位槽,11压力弹簧,12拉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4,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支撑装置,包括水平底座1和在所述水平底 座1上滑动的两组移动座2,所述移动座2设有通孔3、托轮4、触发杆5、传动系统和制动块7, 所述通孔3内设有轴承8和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设于所述轴承8的四周将所述轴承8复 位于所述通孔3的中心,所述托轮4和所述轴承8转动连接,所述触发杆5位于通孔3内且垂直 于所述通孔3的内表面,所述触发杆5和所述移动座2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杆5的下端朝向水 平底座1末端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度,所述水平底座1设有限位槽10,所述移动座2底 部设有制动块7,所述触发杆5向远离通孔3中心移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所述制动块7推到所 述限位槽10内。
水平底座1放在桌面上,两个移动座2滑动连接在所述水平底座1上,可以调节两个 移动座2之间的距离。所述移动座2设有通孔3、托轮4、触发杆5、传动系统和制动块7,所述通 孔3内设有轴承8和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设于所述轴承8的四周将所述轴承8复位于所 述通孔3的中心,所述托轮4和所述轴承8转动连接,将管道放到托轮4上时,受力向斜下方移 动,轴承8受到的力的方向为托轮4和管道相切方向的垂直方向,当两个托轮4之间的距离较 近时,托轮4和管道相切方向接近水平面,也就是轴承8受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小。将管 道放在托轮4上之后移动座2受力向两端移动,随着移动座2向两端移动,托轮4和管道的接 触点逐渐向下移动,托轮4和管道相切方向与水平面夹角逐渐增大,也就是轴承8受力的方 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交大。轴承8有贴近通孔3的底部逐渐向贴近通孔3的侧壁移动,移动到一 定高度时,轴承8与触发杆5接触,触发杆5被挤压,所述触发杆5和所述移动座2滑动连接,所 述触发杆5的下端朝向水平底座1末端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度,被挤压的触发杆5向 斜下方移动,所述水平底座1设有限位槽10,所述移动座2底部设有制动块7,制动块7和移动 座2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杆5向远离通孔3中心移动时通过传动系统将所述制动块7推到所述 限位槽10内。制动块7插入限位槽10内时移动座2被锁止,无法移动。本装置只需要将管道放 到托轮4上,托轮4自动移动到适当位置后锁止,操作方便,有效的避免两个托轮4开启的距 离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传动系统为传动杆6,所述传动杆6上端和所述触发杆5接触,下端和 制动块7接触,所述传动杆6和所述移动座2滑动连接。触发杆5向斜下方移动时推动传动杆6 向下移动,传功杆推动制动块7向下移动进入限位槽10内,达到限位效果。
具体的,所述制动块7下方为V形状。便于插入限位槽10内。具体的,所述移动座2上 设有将所述制动块7向上推动的压力弹簧11。便于制动块7复位,当拿开管道后制动块7在压 力弹簧11的作用下复位,方便再次滑动移动座2。具体的,所述水平座上设有将所述移动座2 向中间复位的拉力弹簧12。将管道拿开后在拉力弹簧12的作用下移动座2自动向中间移动, 便于下次放入管道,拉力弹簧12采用弹性模量小的弹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433.9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6(海南)
授权编号:CN208867056U
授权时间:20190517
主分类号:B25B11/00
专利分类号:B25B11/00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洋浦海科石化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洋浦海科石化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70100 海南省洋浦吉普路普瑞豪苑9栋1单元201号房
发明人:陈一民;姚子龙;陈蔚
第一发明人:陈一民
当前权利人:天津市达安特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欢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