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康滇裂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昆阳裂谷,昆阳地幔柱,东川群,河口群
康滇裂谷论文文献综述
王生伟,蒋小芳,杨波,孙晓明,廖震文[1](2016)在《康滇地区元古宙构造运动Ⅰ:昆阳陆内裂谷、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区是我国南方元古宙基底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元古宙岩浆活动频繁、成矿作用明显,是研究扬子陆块早期演化的重要窗口,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元古宙地质演化过程争议较大。本文系统总结了发生在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即昆阳裂谷。昆阳裂谷前的基底为分布在东川和滇中地区少量的古元古代早期的汤丹群,其构造变形较东川群更强烈,可能与>1800 Ma的东川运动有关。昆阳裂谷期的岩浆岩系统主体为出露在东川—会理—滇中地区基性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超基性岩、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双峰式岩浆岩组合的特征。岩浆岩的年龄为1800 Ma~1450 Ma,集中分布在1750Ma~1650 Ma,反映了昆阳裂谷持续了约400 Ma,高峰期持续将近100 Ma。昆阳裂谷期基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显示为典型陆内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其中滇中武定地区辉绿岩和会理拉拉地区的变质基性火山岩还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如富碱、高TiO_2、P_2O_5、低CaO/TiO_2、Al_2O_3/TiO_2比值,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不亏损,以及有较高的[n(~(87)Sr)/n(~(86)Sr)]_i初始比值以及较高的ε_(Nd)(t)值。根据区内岩浆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提出在古元古代晚期至中元古代早期,康滇地区发生了一次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陆内裂谷拉张事件,即昆阳地幔柱。昆阳陆内裂谷在1450 Ma前后在会理—东川一线发展成为了局限小洋盆,并在中元古代晚期关闭。昆阳裂谷的沉积岩系统主体为东川群、河口群和大红山群,并可能延伸到了康滇北部的里伍岩群,上述地层中火山岩、凝灰岩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在1800Ma~1500 Ma,不同岩群岩性组合差异可能与所处构造部位有关,并导致沉积相的差异。昆阳裂谷也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其形成的矿床可分为两个系列,以因民组、落雪组等沉积岩中为主的层状铜矿床(Sediment-hosted Stratiform Copper,SSC系列),主要有汤丹铜矿、落雪铜矿、狮子山铜矿、铜厂铜矿等,原生沉积型铜矿的成矿时代为约1750 Ma;其次为与昆阳裂谷期岩浆热液活动紧密相关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Oxide—Copper—Gold,IOCG系列),主要有拉拉铁铜矿床、大红山铁铜矿床、稀矿山铁铜矿床、迤纳厂铁铜矿床等,研究程度较高的迤纳厂、稀矿山以及鹅头厂等铁铜矿床的时代集中在1700 Ma~1450 Ma。昆阳期剧烈的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铁、铜成矿作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动力学机制可能均与昆阳地幔柱活动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6年06期)
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熊国庆[2](2013)在《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是位于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的一个大陆裂谷盆地,其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研究是华南扬子古大陆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陆良组是该裂谷盆地东部的早期充填物,其沉积时代和充填序列研究对于区域地层对比、盆地开启时间及其充填样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陆良组建立以来,人们对它的时代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将其与中元古代昆阳群上部进行对比,或将其与新元古代澄江组进行对比,其原因是缺少绝对年龄的制约.本文报道了滇东陆良组下段底部和上段底部的凝灰岩夹层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新成果,其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818.6±9.2)和(805±14)Ma.考虑误差因素,陆良组下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20 Ma,与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裂谷典型盆地——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下部底界年龄相当;陆良组上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00±5)Ma,与盆地西部澄江组底界年龄相当,也与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上部底界年龄相当.上述年龄还表明,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820 Ma一致,具有相同的充填序列.盆地分析结果表明,康滇裂谷盆地属于典型的半地堑盆地,主边界断裂位于盆地西部,盆地中心位于盆地东部.该盆地幼年期由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组成,成熟期则简化为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迭滑脱盆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秦德先,刘春学[3](2000)在《康滇地轴元古宙裂谷喷流沉积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地轴基底分为两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为结晶基底,由太古宙底巴都组和古元古代大红山群组成,前者为深变质的原地槽火山-沉积建造(古陆核),后者为中等变质的元谋- 大红山边缘裂谷富钠质基性火山(喷流)-沉积建造,二者为假整合接触;上构造层为褶皱基底,由中新元古代昆阳群组成,属东川-元江陆间裂谷产物,与上覆、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元古宙从早到晚伴随裂谷演化,依次形成了康滇地轴裂谷喷流-沉积成矿系列的如下四类矿床:(1)元谋-大红山边缘裂谷早期与基性火山有关的喷流沉积铁铜金矿床;(2)东川-元江陆间裂谷早期与中基性火山有关的喷流沉积铁铜矿床;(3)中期与沉积岩有关的喷流沉积铜金矿床;(4)末期与后期改造有关的铜矿床。康滇地轴裂谷作用从早到晚,火山作用减弱,火山岩基性程度降低,矿种由Fe、 Cu(Au),Cu、Fe向Cu演化。(本文来源于《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学术论文集》期刊2000-08-01)
张学诚[4](1995)在《康滇裂谷带火山活动及其碱性(钠质)火山岩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古代,夹持于现今安宁河-元谋深断裂与小江深断裂之间的地区,是扬子古大陆的边缘裂谷,本文以“康滇裂谷带”命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广泛发育的元古代碱性(钠质)火山岩系列及细碧-角斑岩类火山岩组合,是裂谷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时限1950~900Ma,可划分为大红山群及昆阳群两个火山旋回。火山岩系多属碱性玄武岩系列,火山活动的中晚期,分异出少量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高铝玄武岩系列。裂谷带火山喷发区地壳厚度12~50km,岩浆来源深度为270~100km,形成温度约1213~1163℃。熔浆来源于慢源,可能是玄武岩浆分异的、富挥发分富钠质的“派生岩浆”。(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1995年02期)
冉崇英,张智筠,刘卫华,何明勤,陈好寿[5](1994)在《康滇裂谷旋回与铜矿层楼结构及其地球化学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壳演化,康滇地轴南段发生多旋回裂谷/裂陷槽:Pt_d—Pt_(K_1)金沙江陆缘海型裂陷槽、Pt_(K_2)东川-易门陆间裂陷槽、澄江后造山裂谷和T_3-E_1康滇大陆裂谷,并在其中分别产出大红山-拉拉式火山沉积变质/热水沉积铜铁矿床和东川-易门式、滥泥坪式与大姚-牟定式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构成铜矿层楼结构,其微量元素与S,Pb,H,O,C同位素、成矿流体、有机质等地球化学也具有规律的演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期刊1994年03期)
肖荣吾[6](1988)在《康滇大陆古裂谷带特征及其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分布在扬子板块(地台)西缘,由北向南延伸,纵贯川滇两省(大致北起四川康定,南抵红河哀牢山前缘),绵延700多千米;东西两侧以甘洛-小江和箐河-程海深断裂为界,宽约数十至数百千米。该古裂谷带习称康滇地轴或康滇台背斜或川滇经向构造带,陈国达强调中生代的强裂凹陷特点,则称川滇地洼系。从地质历史发展看,本区前震旦纪表现为地槽状态,晋宁运动(8.50亿年)岩层褶皱变质,并固结为扬子地台基底的一部分。古生代大部分时期和大部分地区为古陆隆起,遭受侵蚀,仅局部范围(主要在边缘地带)有海浸,发育少量稳定类型地台盖层建造,属于浅海-滨海台地碳酸盐岩相和陆缘碎屑岩相。古生代晚(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1988年03期)
申宁华,李春华,张贵宾,王华啸[7](1986)在《用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计算居里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四川省物探大队1984年编制的1:100万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图,计算该区居里深度。该图包括的面积约60万km~2,自东经98°至104°30′,北纬24°至34°。在图上以5km的点距取数,100km×100km的方块作个别分析,每块面积与相邻块相重迭一半。每个块内的数据采用频率域的矩谱法及空间域的线性反演及积分迭代法进行分析计算。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作了理论模型计算。 由计算结果得到该区居里温度等深线图,居里点温度的深度在20km至33km之间。结合大地构造特点及已知地热资料,对图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1986年05期)
康滇裂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是位于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的一个大陆裂谷盆地,其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研究是华南扬子古大陆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陆良组是该裂谷盆地东部的早期充填物,其沉积时代和充填序列研究对于区域地层对比、盆地开启时间及其充填样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陆良组建立以来,人们对它的时代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将其与中元古代昆阳群上部进行对比,或将其与新元古代澄江组进行对比,其原因是缺少绝对年龄的制约.本文报道了滇东陆良组下段底部和上段底部的凝灰岩夹层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新成果,其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818.6±9.2)和(805±14)Ma.考虑误差因素,陆良组下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20 Ma,与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裂谷典型盆地——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下部底界年龄相当;陆良组上段的底界年龄可解释为(800±5)Ma,与盆地西部澄江组底界年龄相当,也与湘桂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物板溪群上部底界年龄相当.上述年龄还表明,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820 Ma一致,具有相同的充填序列.盆地分析结果表明,康滇裂谷盆地属于典型的半地堑盆地,主边界断裂位于盆地西部,盆地中心位于盆地东部.该盆地幼年期由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组成,成熟期则简化为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迭滑脱盆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滇裂谷论文参考文献
[1].王生伟,蒋小芳,杨波,孙晓明,廖震文.康滇地区元古宙构造运动Ⅰ:昆阳陆内裂谷、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J].地质论评.2016
[2].卓皆文,江新胜,王剑,崔晓庄,熊国庆.华南扬子古大陆西缘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与充填样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
[3].秦德先,刘春学.康滇地轴元古宙裂谷喷流沉积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C].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学术论文集.2000
[4].张学诚.康滇裂谷带火山活动及其碱性(钠质)火山岩系特征[J].云南地质.1995
[5].冉崇英,张智筠,刘卫华,何明勤,陈好寿.康滇裂谷旋回与铜矿层楼结构及其地球化学演化[J].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命科学地学).1994
[6].肖荣吾.康滇大陆古裂谷带特征及其演化[J].云南地质.1988
[7].申宁华,李春华,张贵宾,王华啸.用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计算居里深度[J].地球物理学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