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构建生活化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黄旭花

摘要: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教学若与生活密切联系,化学即生活,化学学习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用生活中的化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笔者在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生活中的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化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将问题抽象成化学思维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培养。因此,我们要遵循新课程的理念,本着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化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意识,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在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后,他们对化学学习仍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笔者认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条件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高一化学(苏教版)《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内容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汽车谈起,“尼桑颐达在广告中的卖点是什么?”学生会想到“全铝合金引擎”。接着可以让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四周仔细寻找铝制品。这样,自然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脑图片(飞机、汽车、火车、船舶、导弹等),让学生思考,制造这些物品之所以用铝,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特点呢?此时,让学生学习“铝的性质”就水到渠成了。

二、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概括性的结论不是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来的,不是建立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的,那么死记和背诵它们的结果就是学生不能运用他们花了很多劳动得来的知识。”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入新课,并采用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予以呈现,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同时能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比如,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的内容时,为能让学生对“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产生深刻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导纤维产品图片:光导纤维制作的花束、光纤运动帽、光纤棒球帽等光纤发光产品。这些立刻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产品使用范围是什么?产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因此,教师引入新课的一开始就切入生活实例,利用了从心理认识上先入为主的方法,时时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使学生感到惊讶而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情洋溢,有巨大感召力,自然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三、捕捉生活素材,优化教学内容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搜集生活中的化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化学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有趣和丰富多彩。

比如,在氯气的性质的学习中,通过“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一起使用是否能提高清洁效果?”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且在轻松的讨论过程中体会氯气的性质,让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也更加热爱生活。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新闻入手,挖掘新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设置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节的教学就可以从暖气管道的腐蚀造成泄漏的事故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其充分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上的重要用途。

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生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获得对化学的体验和感受,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四、利用生活实例,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

在每堂课的教学后期,往往是本节课的总结环节,总结也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以用回顾法总结,也可以用习题总结,但我们要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话,还是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好。生活经验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识记知识。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熟悉的或是身边的现象理解得更好、更扎实。因为他们对这些问题是格外感兴趣并又能使学到的知识不易遗忘。比如,在研究“油脂的性质”时,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用以下内容进行巩固:夏天到来后,蚊子随之滋生,被蚊叮咬在所难免,蚊虫的叮咬使人难以入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止痒呢?(提示: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个巩固性问题是针对学生的生活的实例,既能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掌握新知。

五、利用生活经历,探究化学问题

化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富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参与化学知识的理解、探究,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化学问题。如,在学习共价键相关知识时,可举生活中两方合作的例子,在讲课时从学生中选两名学生,两人每人拿出1元钱“合作”买东西吃,这两元钱好比是共用电子对,两名学生是两个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如果两人的体格相似,在共享美食时完全公平地均分食物,就形成了非极性共价键。如果一个人胖,一个人瘦,就有一个人吃的多些,这样就有了偏移,这就形成了极性共价键。通过简单的例子,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较难的理论知识,而笔者举例的那两位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尤为深刻。

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出化学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在经历生活的历程中感悟化学,建立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实现了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将生活经历素材进行重新自主建构,培养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以生活经验或经历来探究和理解化学的能力。

六、展望生活前景,实践中再创造

化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美好的生活前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坚持构建让学生有机会“再创造”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使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组织运用贴近生活的、多样化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喜悦,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有的学生注意到哪些物品严禁带上公交、地铁;了解奸商为什么会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如最近流行的毒奶粉、地沟油事件的基本原理;学习了化学平衡,就可以解释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学习原电池后,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各样的原电池,并比较它们的供电效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让学生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而化学又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每个学生都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如果我们能科学合理地加以整合和利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能维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习化学感到轻松和愉快。密切联系生活学化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实现真正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毓宇.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13371

标签:;  ;  ;  

构建生活化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