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TCP/IP的互联网(论文文献综述)
符永铨,赵辉,王晓锋,刘红日,安伦[1](2022)在《网络行为仿真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网络行为描述了网络上各类元素对象动态交互过程.它以各类网络服务协议及应用为运行载体,形成不断变化的丰富多样的网络行为,反映出网络拓扑结构给定时间内网络上的场景特点.网络行为仿真主要包括运行框架、背景流仿真、前景流仿真,将生产网络环境下网络行为按需映射到测试网络环境,提供一种按需灵活定制仿真再现能力.网络仿真应用场景不断发展,包括性能分析评估、产品和技术验证、网络入侵检测、网络攻防演练与研究发展等.为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梳理了网络行为仿真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框架,从框架、背景流、前景流等技术层面总结了网络行为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商业产品和开源软件工具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调研,最后对网络行为仿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郑艺龙[2](2021)在《李星:互联网技术演进的回顾和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孩子今后是成为科学家还是工程师这一话题,家长们的首选答案通常是科学家。因为科学家研究发现自然规律,而工程师依照自然规律进行工程建设。但有个例外,在网络研究领域,工程师比科学家更伟大。因为在其他领域,科学家研究的自然规律可以说是造物主创造的,但网络空间所遵循的TCP/IP等协议是由工程师创造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互联网的规律。
罗强,段梦军,吴治霖[3](2021)在《网络空间资产探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网络空间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打印机、网络摄像头、数字媒体设备等也加入到网络空间中。通过网络空间资产探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避免被不法之徒攻击。基于此,论述了国内外网络空间资产探测相关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了网络探测中的常用的网络空间资产主动探测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归纳和梳理了主动探测的优点和缺点,为网络空间资产探测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刘敏[4](2021)在《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化处理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的广泛推广及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嵌入式TCP/IP协议和单片机技术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使用效果,对其运行的软件框架流程和主要工作原理进行相应介绍;其次,从不同角度对嵌入式TCP/IP协议和单片机技术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最后,简单地对在通信网络中实际操作软件的应用、优势和劣势进行简单概述,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帮助。
熊启龙[5](2021)在《遥测站采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遥测站采用水利行业规约传输图片效率较低等问题,为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有线嵌入式以太网灵活、高效地传输图片,介绍遥测站的数据特点、拍摄图片的常用压缩格式和传输方式,研究在遥测终端机中应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的过程。采用HTTP协议,将遥测终端机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起TCP连接,应用层按照HTTP协议将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请求报文进行发送,不考虑数据分包、失败重传和数据校验机制,由下层TCP/IP协议负责数据可靠传输,服务器将接收的二进制流数据保存成图片。相较于2种水利行业规约,采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时效性更强,可以兼容很多互联网的通信应用,方便与各种服务接口对接。
喻瑾[6](2021)在《云架构下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云计算在政府、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与担忧。网络隐蔽信道是一种绕过安全管理策略进行机密信息传输的隐蔽通信技术,对数据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云计算网络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同样也会受到网络隐蔽信道的威胁。目前,针对云计算特有的拓扑结构、通信机制,缺乏足够的网络隐蔽信道研究以及安全防御工具。为了进一步维护云上数据的安全性,对云网络隐蔽信道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云架构的网络隐蔽信道检测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1)针对云平台中的数据泄露问题,结合现有云网络检测对象未囊括网络隐蔽信道的现状,从构建和检测的攻防博弈角度分析网络隐蔽信道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云架构下网络隐蔽信道多尺度融合检测思路。(2)设计了基于云架构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方案,根据私有云平台Open Stack的拓扑结构,从东西流量以及南北流量两方面深入分析云平台的网络通信机制、网络关键节点,提出了云架构下的网络隐蔽信道通信模型,通过分布式网络流量的迁移方法,实现了虚拟网络数据的获取与识别。(3)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划分的多尺度网络隐蔽信道融合判定方法,从静态元素、协议知识、通信信道等多个检测尺度构建隐蔽信道检测向量,在数据包、会话流和数据流多个维度中进行网络隐蔽信道疑似度多级融合判定。(4)基于以上云数据采集方法和多尺度网络隐蔽信道检测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原型系统,详细描述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隐蔽信道检测、可视化、数据缓存主要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并将原型系统成功部署在了私有云Open Stack上。最后,本文从功能可用性、检测有效性和检测可靠度三方面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最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分布式采集云网络数据,有效检测多种协议、多种云网络流向等多类型的网络隐蔽信道,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6%,平均检测漏报率和虚警率在5%以内,检测结果可信度较高。
李晓晨[7](2021)在《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4.0时代到来,促使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重大发展,工业现场设备到云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量急剧增加。将全部数据统一放置在云中心进行处理的模式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边缘计算模式被应用到工业互联网领域,将数据处理中心从云端下放到工业互联网的边缘。本文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控制系统,将边缘控制器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中的边缘计算节点,更好的提供实时数据服务。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边缘计算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锅炉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论文将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划分为现场设备层、边缘服务层和云服务层,并针对每一层的逻辑功能和MQTT协议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对供暖流程进行完整分析,选用PAG310控制器作为边缘控制器,隶属边缘控制系统,PAG313为楼宇控制器,隶属传统控制系统。边缘控制器的两个网口一个通过MQTT协议实现云边通信,一个通过工业以太网ModbusTCP协议连接传统控制网络,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构建。论文完成边缘控制器和楼宇控制器PLC程序的编写,实现了供暖系统设备运行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具体控制策略的制定,保证了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接着介绍边缘服务器软件的功能划分和开发流程。边缘服务器软件部署在网络边缘,承担局部数据处理工作,由PLC通信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MQTT通信配置模块组成。其中,PLC通信模块基于Socket实现了边缘服务器和边缘控制器的通信;数据显示模块可实现供暖全过程实时数据监控,重要数据实时曲线显示和历史数据表格展示;通过MQTT参数配置模块配置具体通信参数,实现边缘控制器与云端的通信。最后实现边缘控制器设备与阿里云的互联互通。在设备完成云端认证后,借助阿里云物联网平台进行Web可视化监控界面的开发,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构建了一个云边协同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对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探索实际应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闵凡超[8](2021)在《基于无线网络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煤矿井下环境复杂,生产风险大、作业人员多,生产系统中任何一环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设计并配备先进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系数,而且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升煤矿作业的高水平自动化。完善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煤矿生产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实现煤矿生产的智能化与高效化以及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本文按照矿区生产条件及检测对象性质,自主设计了异构分布式通信方式,研发多通讯协议多传感器融合的分布式煤矿生产监测与控制系统,以实现煤矿生产的智能化和现代化。(2)针对井下复杂恶劣环境对传感器带来的噪声干扰,采用DB6小波实现快速去噪与同步特征提取,然后使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识别,实现了一种新型快速在线故障诊断系统,对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新型未知故障类型,无需重新训练,直接在线增加模式层单元即可,实现在线增量式故障诊断。经测试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故障诊断效果。(3)根据煤矿生产的需求,使用Qt完成KTC2018煤矿环境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实现底层数据融合和协议转换,完成设备远程监控、状态显示、智能查询、故障诊断等功能。融合故障诊断系统,将在线增量式故障诊断模型应用于煤矿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使故障诊断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最后搭建系统测试平台,针对相应的上位机软件功能完成软件测试。
王嘉佩[9](2021)在《工控系统边缘服务安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工业4.0”等新概念的提出,使得原本处于隔离状态下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始更多地接触到外部互联网环境之中,随之而来的攻击工控系统的危害事件也愈演愈烈。对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研究变得势不可挡,在边缘服务端进行安全防护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保障工控系统边缘服务不受到外部互联网的攻击,本文旨在研究工控系统边缘服务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设计并实现对于工控边缘服务系统的安全防护。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工控系统边缘服务的系统架构,研究数据控制层和处理层通信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其中重点分析工控系统中以太网传输所采用的Modbus TCP通信协议的特性和脆弱性,以及工控边缘处理层与云端处理层之间通信系统所采用的MQTT通信协议的安全漏洞。接着对于工控系统上下位机的数据通信安全,主要研究以太网传输的安全性问题。将Modbus TCP通信协议的异常行为概括为三大类,分别是非法协议消息、拒绝服务攻击和扫描威胁服务,并将每一类可用于检测的特征规则都进行详细描述,归纳了总共12种异常行为。由此在工控系统边缘服务端,设计基于Snort的异常流量入侵检测方法,对上下位机数据通信的网络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行为随时报警。其次对于边缘服务到云端服务之间的通信系统,研究RSA非对称加密算法并在边缘端开发加密程序;对MQTT通信中的明文数据包进行安全传输层协议TLS加密保护,并设计边缘服务侧上客户端身份的认证与授权管理。从这三个方面来防御数据篡改、窃取和中间人攻击,从而保证工控系统边缘端与互联网云端通信的安全。最后,对上述各个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测试,验证设计的工控系统专用Snort入侵检测的可行性、以及边缘处理层到云端处理层的通信加密。从而保障数据从工控系统以太网传输到边缘处理层再到云端处理层的通信过程都是加密安全、稳定的。
兰晓妤[10](2021)在《面向温室大棚的农业物联网网关及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得到了高效的结合,农业生产水平由此飞速提升。其中,大棚内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将传感器感知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云平台技术等结合起来,可以实时获取大棚内的土壤、空气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有助于对农业大棚进行全方位、高效率的生产监控。在物联网温室智能监控系统中,物联网网关是最核心的设备,它向下连接感知层传感器,向上通过传输层接入云平台,为系统监测各类数据信息提供了基础,是物联网网关平台的开发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文在分析了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分别从物联网三个不同层次对应的技术针对该农业物联网网关开展了研究工作。根据功能及性能需求,完成了核心器件的选型以及基于STM32单片机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工作。网关的硬件系统电路主要由核心电路及外围通信电路组成,通信接口分别针对传感器及云平台做出了不同的调整;软件设计包括对基于Modbus现场总线协议的通信设计、AT指令控制,MQTT协议的通信机制以及Socket连接的通信流程等。通过将前端感知网络采集到的数据转化成TCP/IP数据包,使用4G通信模块通过MQTT协议与测试所用的多种云平台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物理层与终端平台之间的多样性互联。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及系统联调,完成了目标场景所需监测参数的上传存储及命令下发。经测试,本文设计的物联网网关运行稳定,实现了农业物联网网关的基本功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该物联网网关,为所搭建的温室大棚的远程监控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没有TCP/IP的互联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没有TCP/IP的互联网(论文提纲范文)
(2)李星:互联网技术演进的回顾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回首越深邃,前瞻越智慧 |
OGAS和ARPANET |
NCP和Cyclades |
TCP/IP和OSI |
SIPP和CLNP |
既要自我革命也要汲取外部营养 |
将IP从TCP中分离出来 |
World Wide Web |
IAB |
真正的创新需要土壤 |
为什么是ARPANET? |
IPv6是必然趋势 |
RFC1925的12条军规 |
(3)网络空间资产探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ICMP存活主机发现技术 |
1.1 利用ICMP响应请求和应答探测存活主机 |
1.2 通过时间戳请求和应答进行存活主机探测 |
1.3 通过ICMP地址掩码进行存活主机探测 |
2 基于TCP存活主机发现技术 |
3 基于UDP存活主机发现技术 |
4 端口、服务版本扫描 |
5 操作系统扫描 |
6 结语 |
(4)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嵌入式TCP/IP协议和单片机技术的相关内容和分析 |
2.1 嵌入式TCP/IP协议的概念及特点 |
2.2 TCP/IP协议的层次内容 |
2.3 单片机技术和工作原理介绍 |
3系统硬件框图分析 |
3.1 系统框架图分析 |
3.2 单片机工作流程 |
4单片机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设计 |
4.1 IP协议 |
4.2 UDP协议 |
5应用及优劣势分析 |
5.1 应用 |
5.2 优势与不足 |
6结语 |
(5)遥测站采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采集图片格式和传输方式的介绍 |
2 采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的流程 |
2.1 建立TCP连接 |
2.2 发送HTTP请求报文 |
2.3 返回响应报文 |
2.4 关闭TCP连接 |
3 采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的特点和时效分析 |
3.1 特点分析 |
3.2 时效分析 |
4 结语 |
(6)云架构下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云架构下的隐蔽信道分析 |
2.1 云架构安全性分析 |
2.2 网络隐蔽信道 |
2.3 云架构下的隐蔽信道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云架构的多尺度网络隐蔽信道检测方案 |
3.1 基于云架构的网络隐蔽信道建模 |
3.2 基于云架构的分布式数据采集 |
3.3 基于权重划分的多尺度网络隐蔽信道融合判定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云架构的多尺度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数据采集模块 |
4.4 数据预处理模块 |
4.5 隐蔽信道检测模块 |
4.6 可视化模块 |
4.7 数据缓存模块 |
4.8 本章小结 |
5 原型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标 |
5.2 测试环境 |
5.3 系统测试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及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7)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
1.2.1 边缘计算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 |
1.2.2 锅炉控制技术的发展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2 基于边缘计算的控制系统体系架构 |
2.1 现场设备层组成结构介绍 |
2.1.1 电锅炉系统硬件组成设备 |
2.1.2 边缘控制器设备选型 |
2.2 边缘服务层软件结构介绍 |
2.3 云服务层介绍 |
2.4 MQTT通信协议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3 供暖系统控制程序设计与实现 |
3.1 控制系统资源分配 |
3.2 边缘控制器PLC控制程序 |
3.3 楼内控制器PLC控制程序 |
3.4 本章小结 |
4 边缘服务器 |
4.1 基于Socket的PLC通信模块 |
4.1.1 通信界面展示 |
4.1.2 Socket连接的实现 |
4.2 数据显示模块 |
4.2.1 供暖全过程变量监控界面 |
4.2.2 数据读取界面 |
4.3 MQTT通信配置模块 |
4.3.1 MQTT通信配置界面设计 |
4.3.2 界面功能的具体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阿里云端具体应用 |
5.1 阿里云端设备的接入 |
5.2 IoT平台可视化界面开发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无线网络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2 故障诊断发展动态 |
1.3 本文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
第2章 煤矿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
2.1 煤矿采集运输系统 |
2.2 设备故障分析 |
2.2.1 设备常见的故障分类 |
2.2.2 设备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 |
2.3 煤矿环境检测难点分析 |
2.4 煤矿环境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设计及硬件实现 |
3.1 KTC2018煤矿环境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2 通讯协议选择 |
3.2.1 Modbus协议 |
3.2.2 DLT645协议 |
3.3 系统检测内容 |
3.4 检测模块选型 |
3.4.1 温度传感器 |
3.4.2 撕裂传感器 |
3.4.3 压力传感器 |
3.4.4 煤位传感器 |
3.4.5 跑偏传感器 |
3.4.6 振动传感器 |
3.4.7 烟雾传感器 |
3.5 KTC2018集控台系统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小波分析和PNN结合的设备故障预警系统 |
4.1 概率神经网络 |
4.1.1 概率神经网络简介 |
4.1.2 模式分类的贝叶斯决策 |
4.2 概率神经网络结构模型 |
4.3 小波变换与PNN结合的故障诊断模型分析 |
4.3.1 小波包分析 |
4.3.2 小波包算法 |
4.3.3 小波包分解与PNN故障诊断模型分析 |
4.4 数据预处理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KTC2018煤矿环境监控系统研发与测试 |
5.1 KTC2018监控系统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
5.1.1 KTC2018系统框架 |
5.1.2 KTC2018系统控制流程 |
5.1.3 KTC2018系统控制模式 |
5.1.4 KTC2018系统核心功能 |
5.1.5 KTC2018上位机软件工程目录 |
5.2 KTC2018系统程序开发框架 |
5.2.1 Qt简介 |
5.2.2 信号和槽 |
5.3 函数类模块 |
5.3.1 线程类 |
5.3.2 通信类 |
5.3.3 窗口类 |
5.3.4 其它函数 |
5.4 KTC2018工作采面设计 |
5.4.1 KTC2018工作采面功能分析 |
5.4.2 KTC2018工作采面控制台设计 |
5.5 KTC2018上位机皮带采面设计 |
5.5.1 KTC2018皮带采面功能 |
5.5.2 KTC2018皮带采面运输保护机制 |
5.5.3 KTC2018皮带采面主控台功能设计 |
5.6 KTC2018系统参数设置和诊断系统界面设计 |
5.7 KTC2018软件性能测试结果及故障诊断测试 |
5.7.1 KTC2018系统测试平台建设 |
5.7.2 KTC2018系统试测平台检测内容 |
5.7.3 KTC2018底层协议转换功能测试 |
5.7.4 KTC2018底层串口数据交互功能测试 |
5.7.5 KTC2018系统设备连锁控制功能测试 |
5.7.6 KTC2018系统设备故障检测及报警处理功能测试 |
5.7.7 KTC2018系统整体稳定性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9)工控系统边缘服务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工控系统边缘服务的架构与漏洞分析 |
2.1 工控系统边缘服务整体架构 |
2.2 工控系统上下位机通信的安全威胁 |
2.3 边缘服务端与云端服务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 |
2.4 小结 |
3 工控系统的专用入侵检测规则设计 |
3.1 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 |
3.1.1 入侵检测系统 |
3.1.2 Snort技术原理 |
3.1.3 Snort语法规则 |
3.2 Modbus TCP数据包的异常行为 |
3.3 设计异常Modbus TCP数据包的Snort规则 |
3.4 小结 |
4 边缘处理层与云端处理层安全通信系统的设计 |
4.1 安全传输层协议TLS与数字证书技术 |
4.1.1 TLS安全协议 |
4.1.2 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技术 |
4.2 基于TLS的MQTT通信加密 |
4.3 边缘服务端的数据加密开发 |
4.4 MQTT客户端认证与授权设计 |
4.5 小结 |
5 工控系统边缘服务安全防护的测试验证 |
5.1 工控系统上下位机通信异常检测模块 |
5.1.1 模拟工控系统的通信过程 |
5.1.2 基于Snort的异常流量检测 |
5.2 边缘服务端与云端服务的加密模块 |
5.2.1 Open SSL签发证书 |
5.2.2 基于TLS的MQTT安全通信加密测试 |
5.3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面向温室大棚的农业物联网网关及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
2.1 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 |
2.2 物联网感知与通信技术 |
2.2.1 传感器技术 |
2.2.2 通信技术 |
2.3 物联网传输网络与协议 |
2.3.1 4G移动通信技术 |
2.3.2 MQTT协议 |
2.4 云平台服务技术 |
2.4.1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
2.4.2 云平台相关技术 |
2.4.3 云平台数据传输规则 |
2.5 本章小结 |
3 物联网网关的硬件设计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性能需求分析 |
3.1.3 网关的硬件架构 |
3.2 核心元件选型 |
3.2.1 微控制器选型 |
3.2.2 传感器选型 |
3.2.3 通信模块选型 |
3.3 网关硬件电路设计 |
3.3.1 核心电路设计 |
3.3.2 外围电路设计 |
3.3.3 有线通信电路设计 |
3.3.4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物联网网关的软件设计 |
4.1 网关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4.2 网关感知层软件设计 |
4.3 网关网络层软件设计 |
4.3.1 AT指令 |
4.3.2 TCP/IP协议数据上报及平台指令下发 |
4.3.3 MQTT协议数据上报及平台指令下发 |
4.4 应用层接入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网关功能及温室大棚监控系统测试 |
5.1 网关功能测试 |
5.1.1 串口与远程服务器配置 |
5.1.2 收发数据测试 |
5.1.3 多平台登录在线测试 |
5.1.4 采集数据流程 |
5.1.5 云端控制指令测试 |
5.2 温室大棚监控系统测试 |
5.2.1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
5.2.2 平台控制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没有TCP/IP的互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行为仿真综述[J]. 符永铨,赵辉,王晓锋,刘红日,安伦. 软件学报, 2022(01)
- [2]李星:互联网技术演进的回顾和思考[J]. 郑艺龙. 中国教育网络, 2021(11)
- [3]网络空间资产探测关键技术研究[J]. 罗强,段梦军,吴治霖. 通信技术, 2021(09)
- [4]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运用[J]. 刘敏. 信息记录材料, 2021(09)
- [5]遥测站采用HTTP协议传输图片的应用研究[J]. 熊启龙. 水利信息化, 2021(04)
- [6]云架构下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研究与设计[D]. 喻瑾.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边缘计算的电锅炉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 李晓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基于无线网络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闵凡超.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9]工控系统边缘服务安全技术研究[D]. 王嘉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10]面向温室大棚的农业物联网网关及其系统设计[D]. 兰晓妤. 中北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