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关系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关系,红水河,吐蕃,怒江,民族自决,东亚。
民族关系史论文文献综述
德全英[1](2018)在《长城南北一家亲,广袤疆域共命运——学习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点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长城南北为基本视角阐述中国历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基本方面。新疆的民族发展史贯穿着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命运的共同体历史意识,从中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在共同参与国家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做出的贡献,以充满历史正能量、正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回应了那些渲染民族关系史中的消极性、负价值的民族分裂主义话语和言论。(本文来源于《西部蒙古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蔡凤林[2](2018)在《关于东亚历史视域下的古代中日民族关系史研究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是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日本古代文化是在中华文明哺育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有关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日本学界兴起了所谓的"文明之海洋史观",有些研究者参照欧美某些新理论,强调日本历史发展的海洋性和独自性。对日本学界将日本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去中国化"的现象,我国学界应予高度关注。在东亚历史视域下研究古代中日民族关系史,对于了解中国对日本古代国家和文化的形成、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代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陈谦平[3](2017)在《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国际化视域下的民国对外关系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朝贡体系、条约体系与殖民体系都是国际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朝贡体系是西方学者对清以前存在于东亚地区的、以中原皇朝为核心的等级制政治秩序的一种理论概括。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将朝贡体系放在中西冲突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建立了以"冲击—回应"理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皇朝统治时期中外关系的主流分析范式(John King Fairbank,On the Ch’ing Tributary System,Harvard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2,1941)。清政府自(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7年07期)
岑超[4](2017)在《红水河中上游民族关系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水河流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走廊。红水河中上游地区居住着汉、布依、壮、苗、瑶等世居民族,属于民族聚居区,对红水河中上游民族关系史的梳理将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民族政策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7年21期)
王开队[5](2017)在《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刍议——兼论历史分析法在其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其具有严肃的政治性、高度的现实性以及当前的滞后性。由于历史时期我国各民族间关系本身错综复杂,对于教、学主体的要求相对较高,以及相关史实研究的不足等原因,也使得当前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教学存在不少难点。历史分析法是解决上述困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红光[6](2016)在《初中历史民族关系史教学方法和目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对于民族关系史形成正确的理解与认知,这是知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对于民族关系间的发展与演进历程十分清晰,让大家对于民族间的关系以理性的视角进行理解与看待,这是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的一个根基,这也是学生对于课本中的知识点能够有深入理解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对于民族关系史的认识更加清晰与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6年10期)
李健美,周毛[7](2015)在《翦伯赞民族关系史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研究民族关系史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从自身的民族背景和历史事实加以论证,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友好共处为核心,正视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汉族的事实,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原则两个核心叁个理论说。他的民族关系史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起了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谢丰泽[8](2015)在《论国际关系史如何影响民族自决原则形成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从来都是政治的产物,国际法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国际关系的发展,本文通过国际关系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是如何促使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在国际关系发展中是如何运用民族自决原则作为其合法性外衣而掩盖其在国际关系利益中所谋求的政治目的。(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30期)
李仲良[9](2015)在《读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一文中研究指出杨铭先生的力作《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2012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6BZS009)的最终成果,其出版得到"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社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资助。一、主要观点鲜明且深刻杨铭先生《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认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东邻华夏文明,西接中亚文化,北连塞外高原,历来是多种文化相交冲突之地。汉、匈奴、(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徐杰舜[10](2015)在《怒江峡谷人地关系史研究的回忆——云南民族大学王东昕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人地关系问题的讨论历时甚久,无论是观察与分析的视角和方法,还是形成的观点及解释,可谓千差万别,甚至截然对立。究其原因,在研究中对观察与分析对象所处生存空间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关注度的差异显然是个重要因素。20世纪怒江峡谷地区人地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空间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在处理人地关系时的指导思想从以传统文化为导向到以国家政策以及市场为导向的转变。这一转变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人地关系的发展,未能充分考虑怒江峡谷地区特殊自然条件的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人地关系陷入了失衡的困境。(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5年03期)
民族关系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是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日本古代文化是在中华文明哺育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有关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日本学界兴起了所谓的"文明之海洋史观",有些研究者参照欧美某些新理论,强调日本历史发展的海洋性和独自性。对日本学界将日本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去中国化"的现象,我国学界应予高度关注。在东亚历史视域下研究古代中日民族关系史,对于了解中国对日本古代国家和文化的形成、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代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关系史论文参考文献
[1].德全英.长城南北一家亲,广袤疆域共命运——学习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点体会[J].西部蒙古论坛.2018
[2].蔡凤林.关于东亚历史视域下的古代中日民族关系史研究动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陈谦平.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国际化视域下的民国对外关系史[J].史学月刊.2017
[4].岑超.红水河中上游民族关系史研究[J].纳税.2017
[5].王开队.高校“中国民族关系史”课程刍议——兼论历史分析法在其教学中的运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7
[6].陈红光.初中历史民族关系史教学方法和目的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
[7].李健美,周毛.翦伯赞民族关系史观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谢丰泽.论国际关系史如何影响民族自决原则形成和发展[J].商.2015
[9].李仲良.读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J].文史杂志.2015
[10].徐杰舜.怒江峡谷人地关系史研究的回忆——云南民族大学王东昕教授访谈录[J].民族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