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机构、样品床和称量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测量结果稳定,避免了在使用煮沸法测试的过程中,因不同的操作人员和测量装置而产生不同测试结果的问题,可以实现多组样品的同时测试,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利于实验室标准化推广应用。
主设计要求
1.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盛水容器(10)和用于为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加热的加热器(20);样品床(30),所述样品床(30)设置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中、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可拆卸连接,所述样品床(30)包括底架(310)和设置于所述底架(310)上的样品框(320);与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包括样品架(40);第二盛水容器(50),所述第二盛水容器(50)下设置有称重设备(60);以及吊篮(70),所述吊篮(70)悬空于所述第二盛水容器(50)中、与所述样品架(40)通过丝线(80)相连。
设计方案
1.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盛水容器(10)和用于为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加热的加热器(20);
样品床(30),所述样品床(30)设置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中、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可拆卸连接,所述样品床(30)包括底架(310)和设置于所述底架(310)上的样品框(320);与
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包括
样品架(40);
第二盛水容器(50),所述第二盛水容器(50)下设置有称重设备(60);以及
吊篮(70),所述吊篮(70)悬空于所述第二盛水容器(50)中、与所述样品架(40)通过丝线(8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为透明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0)为电阻炉、电磁率和红外线加热器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310)包括面板(3110)和与所述面板(3110)相连的支腿(3120),所述面板(31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面板(3110)的通孔(3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框(320)为矩形海绵框,所述矩形海绵框中设置有海绵隔板,将所述矩形海绵框分隔为大小相同或不同的隔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架(40)包括底座(410)和与所述底座(410)可拆卸连接的支杆(4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10)为铜座或不锈钢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显孔隙率又称开口气孔率。是指制品中开口气孔的体积与制品总体积的百分比。显孔隙率是评价原料或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不仅可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而且还表征其制造工艺中粒度组成、成型和烧成是否合理。除轻质材料制品外,低气孔率原料或制品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减少与熔渣接触的表面积、延长使用寿命都是有益的。
针对多孔陶瓷,GB\/T 1966-1996中规定了显孔隙率的定义和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包括真空法和煮沸法。与真空法相比,煮沸法对设备要求更低,测试更易进行。然而,现有技术中,尚无煮沸法的专用设备,导致了在使用煮沸法测试的过程中,不同的操作人员和测量装置都会产生不同的测试结果,不确定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煮沸法测试陶瓷显孔隙率时,因缺乏专用设备而导致测试结果不确定度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包括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盛水容器和用于为所述第一盛水容器加热的加热器;
样品床,所述样品床设置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中,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可拆卸连接,所述样品床包括底架和设置于所述底架上的样品框;以及
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包括
样品架;
第二盛水容器,所述第二盛水容器下设置有称重设备;以及
吊篮,所述吊篮悬空于所述第二盛水容器中、与所述样品架通过丝线相连,用于悬挂吸水后的样品。
优选地,所述第一盛水容器为透明容器。
透明容器方便观察样品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电阻炉、电磁率和红外线加热器中的一种。
加热器的功率可调。
优选地,称重设备为高精密电子秤,精度为0.01g。
优选地,所述底架包括面板和与所述面板相连的支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面板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样品框为矩形海绵框,所述矩形海绵框中设置有海绵隔板,将所述矩形海绵框分隔为大小相同或不同的隔间。
海绵材质的样品框,避免了煮沸过程中不同样品之间的碰撞损伤。
矩形海绵框中设置有大小不同或相同的隔间,可以同时测量多个不同样品。
优选地,所述样品架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支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座为铜座或不锈钢座。
铜座或不锈钢座重量较大,能保持测量过程中样品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丝线为金属丝,金属丝尽可能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测量结果稳定,避免了在使用煮沸法测试的过程中,因不同的操作人员和测量装置而产生不同测试结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多组样品的同时测试,工作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利于实验室标准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机构示意图。
图2为称量机构示意图。
图3为底架示意图。
图4为吊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再次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例提供了一种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加热机构、样品床30和称重机构。
其中,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盛水容器10和用于为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加热的加热器20;
样品床30设置于所述第一盛水容器10中、与第一盛水容器10可拆卸连接,样品床30包括底架310和设置于所述底架310上的样品框320;
称量机构如图2所示,称量机构包括样品架40、第二盛水容器50和吊篮70。第二盛水容器50,第二盛水容器50下设置有称重设备60以及吊篮70,该吊篮70悬空于所述第二盛水容器50中、与样品架40通过丝线80相连,用于悬挂吸水后的样品。
为了方便观察样品的状态,第一盛水容器10和第二盛水容器50为透明容器。
加热器20为电阻炉、电磁率和红外线加热器中的一种,本例选用功率可调的电阻炉。
如图3所示,底架310包括面板3110和与面板3110相连的支腿3120,面板3110上设置有贯穿面板3110的通孔3130。
从图1中可以看到,样品框320为矩形,是海绵框,矩形海绵框中设置有海绵隔板,将矩形海绵框分隔为大小相同或不同的隔间。海绵材质的样品框320,避免了煮沸过程中不同样品之间的碰撞损伤。可拆卸清洗。从图2上看,样品架40包括底座410和与底座410可拆卸连接的支杆420,底座410为铜座或不锈钢座,因铜座或不锈钢座重量较大,能保持测量过程中样品的稳定。丝线80为金属丝,金属丝尽可能细。如图4所示为吊篮,吊篮由直径不大于0.5mm的刚性金属编制而成。
实施例2
本例提供了多孔陶瓷显孔隙率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为:
称量待测样品的干重,计为m1<\/sub>,然后将样品顺序摆放于样品框上,做好标记,然后将样品框放置于样品床上;
向第一盛水容器中加水,淹没样品50mm以上,开启加热机构加热至沸腾后,持续加热1h;
将样品迅速取出,用蘸有饱和水的棉布小心擦拭样品表面悬挂的水滴,然后迅速称量样品的重量,计为m2<\/sub>;
将第二盛水容器放于称重设备上,加入足量水,称重设备归零,将样品放置于吊篮中,吊篮悬空于第二盛水容器中,称重设备上的读数计为m3<\/sub>;
根据显孔隙率计算公式:显孔隙率(%)=(m2<\/sub>-m1<\/sub>)\/m3<\/sub>,可准确计算出被测多孔材料的开空隙体积占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2067.6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24308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G01N 15/08
专利分类号:G01N15/0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珠海凯利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凯利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40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定湾九路12号
发明人:赵楠;范农杰;赵斌;赖龙;罗琨;陈永迪
第一发明人:赵楠
当前权利人:珠海凯利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慧华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