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叛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摇滚乐,法兰克福,西游记,乐队,风流才子,孩子们,学派。
反叛性论文文献综述
谭倩媛[1](2017)在《摇滚乐发展历程及其反叛性思考——以崔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86年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一炮而红算起,中国摇滚乐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中国的摇滚乐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尽管从萌芽初期就经历了重重困难,也经历了其辉煌的黄金时代,艰难却持续地走到了如今。本文在分析参考了前人的对摇滚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崔健为例,着重阐述了摇滚乐的反叛性,摇滚乐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在遇到的困难。(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7年11期)
王浩宇[2](2017)在《失落的摇滚精神——从“超载”、“梦灵”两个金属乐队的歌词对比看中国摇滚“反叛性”的流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摇滚的"反叛性"源于个体对社会历史环境和自我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是摇滚与生俱来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摇滚歌词上。从"超载"乐队到"梦灵"乐队,中国摇滚歌词的"反叛性"出现了流失的现象。这种流失一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历史由"反思"到"赞颂",另一方面体现为歌词意境由"不确定"到"一致"。中国摇滚歌词"反叛性"的流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摇滚的全球本地化,二是资本和商业势力的介入。不可否认,这些变化催生了众多的摇滚流派,促进了中国摇滚在音乐形式上的横向发展,只不过这样的发展是以牺牲摇滚自身的精神深度为代价。(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刘伟[3](2017)在《《嚎叫》:反叛性的文本与实验性的影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和威廉·巴勒斯为核心成员的"垮掉的一代"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影响显然不仅局限于文学创作,在文化、艺术、政治等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垮掉的一代"与影视艺术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959年上映的根据金斯伯格、凯鲁亚克等创作的诗歌改编、并由他们出演的《拔雏菊》开始,至今与"垮掉的一代"相关的电影作品已有20部左右。在众多"垮掉的一代"电影中,有《地下人》《在(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7年03期)
程峰[4](2016)在《从柳永的词透视其反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柳永作为北宋着名词人,他的词婉约清丽,可与李清照又有所不同。柳永的许多词作表现出他叛逆不羁、我行我素的白衣浪子形象。他不被传统的道德束缚,创作了许多歌颂、赞美、同情底层女子题材的词,以自己的才情投入其中,以平等的身份相待,以致与她们成为知己。他厌倦了科举制度,并不以此而当成飞黄腾达的工具,而宁愿自我的浅斟低唱。(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21期)
骆锦勇[5](2016)在《福柯的反叛性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规训与惩罚》是20世纪法国着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一部作品。“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6-10-21)
罗洁[6](2016)在《重构的神话谱系——威廉·布莱克作品中的反叛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1757—1827)无论是在诗坛还是在画界,都因其特立独行的风格成为一位很难为当世理解与接受的艺术家。作为一个诗人,他创作了一系列"预言诗"[1],雄心勃勃地构造了一套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神话谱系,并且创造出一套自己的图像系统来对此进行阐释。这个预言诗体系有意模仿了《圣经》,相应创造出各种神的形象,并将他自己对世界、宗教等理解注入其中。在造型上,他有意借用了基督教的传统形象符号,同时在使用上带有一种深刻的反讽意味,有些甚至发生了意义反转。(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6年03期)
乔英军[7](2015)在《论《西游记》的反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大名着之一的明代小说《西游记》以其神魔鬼怪流行于民间及至传于后世。小说在讲述过程中,以不同于其他诸如神话小说、英雄小说等小说题材的表现方式,以正常凡人生活为蓝本,描摹隐于其下的社会缺弊,表现出与时政间的冲突,其反叛性显而易见。我们通过已有研究及先关故事情节,来揭示其具有反叛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9期)
屈菲[8](2015)在《论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及其反叛性——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布莱希特的戏剧及其间离效果理论体现了先锋文化的反叛性。布莱希特在《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中运用了其制造间离效果的主要手段,这部戏剧的内容也与布莱希特理论主旨的反叛性相契合。从中可以看出,布莱希特的理论取向更接近于法兰克福学派,而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5年08期)
杨紫薇[9](2014)在《探究世纪末小说的反叛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末文化多元、经济转轨,中华民族"安贫乐道"的传统被打破,文学的生成环境高度自由,创作文本"色彩纷呈,多元共生",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与传统写作相悖的趋势。对文学真实性的追求、"私语化"的女性写作、表现和描写视角的选择等,成为世纪末文学鲜明的反叛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屈冬梅[10](2014)在《女性反叛性思维方式的流变——女性主义视角下《圣经》中经典女性人物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圣经》中的几位经典女性形象的具体表现反映出女性反叛性思维方式的流变。人类始祖夏娃率先在食禁果中获得身、心、智大解放;他玛被迫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的婚姻家庭权益而免遭迷失本真;路得在熠熠闪光的人性美的光辉中促进其自身的精神主体回归和自我意识觉醒;以斯帖突破小我为改善受压迫的本族群体的生存环境发声而得以实现民族大爱。这些圣经中的女性人物在层层递进中实现了对女性主义的精彩阐释,在其现实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凸现出女性在理性、精神、意识和情感、政治等方面的进步及其社会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期刊2014年10期)
反叛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摇滚的"反叛性"源于个体对社会历史环境和自我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是摇滚与生俱来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摇滚歌词上。从"超载"乐队到"梦灵"乐队,中国摇滚歌词的"反叛性"出现了流失的现象。这种流失一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历史由"反思"到"赞颂",另一方面体现为歌词意境由"不确定"到"一致"。中国摇滚歌词"反叛性"的流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摇滚的全球本地化,二是资本和商业势力的介入。不可否认,这些变化催生了众多的摇滚流派,促进了中国摇滚在音乐形式上的横向发展,只不过这样的发展是以牺牲摇滚自身的精神深度为代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叛性论文参考文献
[1].谭倩媛.摇滚乐发展历程及其反叛性思考——以崔健为例[J].艺海.2017
[2].王浩宇.失落的摇滚精神——从“超载”、“梦灵”两个金属乐队的歌词对比看中国摇滚“反叛性”的流失[J].艺术研究.2017
[3].刘伟.《嚎叫》:反叛性的文本与实验性的影像[J].电影评介.2017
[4].程峰.从柳永的词透视其反叛性[J].大众文艺.2016
[5].骆锦勇.福柯的反叛性批判[N].人民法院报.2016
[6].罗洁.重构的神话谱系——威廉·布莱克作品中的反叛性研究[J].美术观察.2016
[7].乔英军.论《西游记》的反叛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
[8].屈菲.论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及其反叛性——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5
[9].杨紫薇.探究世纪末小说的反叛性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10].屈冬梅.女性反叛性思维方式的流变——女性主义视角下《圣经》中经典女性人物形象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