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引力波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引力,太极,干涉仪,技术,激光,精度,双星。
引力波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辉,薛英民,记者,付毅飞[1](2020)在《我国完成微牛级推进技术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月2日电(刘旭辉 薛英民 记者付毅飞)记者1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获悉,以微牛级变推力冷气推进技术为依托,我国“天琴一号”卫星成功实现了“无拖曳控制”。通俗来讲,卫星的“无拖曳控制”,是指抵消除引力以外所有干扰卫星的力。卫(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20-01-03)
记者,吴少敏,钟哲[2](2019)在《“天琴”升空捕捉宇宙“涟漪”》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 钟哲)“5,4,3,2,1,点火!起飞!”12月20日11时22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晴空万里,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喷出绚丽火焰,带着中国人对引力波探测的期盼,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天琴一号”卫(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9-12-21)
[3](2019)在《“太极一号”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完成中国迈出空间引力波探测第一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9月20日,中科院宣布,卫星在轨测试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卫星状态正常,各项测试结果正常,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顺利完成。作为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该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太极一号"。(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11期)
丁佳[4](2019)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中国来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宣布,卫星正式命名为‘太极一号’。”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怀柔园区,随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的一声宣告,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在成功发射20余天后,中国科学院宣布,其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23)
沈慧[5](2019)在《“太极一号”完成在轨技术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沈慧报道: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的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已顺利完成。近日,该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太极一号”,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迈出了坚实一步。中科院从2008年开始前瞻论证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科学前沿研究,提出(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9-22)
李玉琼,王璐钰,王晨昱[6](2019)在《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弱光探测器性能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制出满足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需求的弱光探测器,初步进行了弱光探测器性能检测,分析了探测器的响应度、响应带宽、本底噪声等性能指标,以筛选出能满足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要求的探测器研制途径和解决方案。首先,根据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的激光器功率、轨道、星间距等设计方案,推算出太极计划所需探测器的性能指标;然后,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制了3款弱光探测器;最后,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低噪外差激光干涉系统对其响应度、响应带宽及本底噪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影响探测器性能指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其中两款探测器的响应度优于1.8×105 V/W,响应带宽大于10MHz;3款探测器的本底噪声均低于10pm/Hz@10mHz(0.1mHz~1Hz),信噪比高于20dB。这3款探测器在响应度、响应带宽和信噪比等方面具有满足未来太极计划实验星要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王宇哲,段艳宾,李扬[7](2019)在《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的叁轴转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高精度的北天区原初引力波极化数据,需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原初引力波探测望远镜。针对望远镜的观测要求,设计了一种叁轴转动平台。对转台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给出了载荷计算和驱动电机的选型过程,对转台进行了力学仿真分析,对影响望远镜指向精度的误差源进行了辨识并合理分配,保证设计制造满足指向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刘河山,高瑞弘,罗子人,靳刚[8](2019)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绝对距离测量及通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由于干涉臂臂长的巨大差异,激光频率不稳定噪声成为系统最大的噪声源之一。需采用Pound-Drever-Hall锁腔、锁臂和TDI(Time Delay Interferometer)技术叁级联合,将此噪声压制到10~(-6)Hz~(1/2)量级,才能使得频率噪声低于散粒噪声。而实现TDI技术需要准确测量卫星间的绝对距离和星间通信。本文以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绝对距离测量和通信技术为背景,详细阐述此项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方法。拟通过EOM(Electro-Optic Modulator)将测距伪随机码和通信码调制至主激光相位中,再传输至远端航天器。在远端航天器通过锁相环和延迟环组成的解调系统计算伪随机码的时间延迟,进而解析出卫星间的绝对距离和通信信息。相关结论可为未来的验证实验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相关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9](2019)在《“空间引力波探测”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2月12日,美国LIGO地面引力波探测实验组正式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宇宙中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开启了迈向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2017年10月3日,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叁位LIGO引力波实验组的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在"LIGO探测器以及引力波探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2017年10月16日,美国LIGO和意大利室处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联合宣布(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卓,王有亮,郑建华,李明涛[10](2019)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的入轨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要求构型在长达几年的工作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稳定,而入轨误差可能会破坏构型的稳定性。因此本文研究了入轨误差对构型的影响。首先,分别用Monte-Carlo法和协方差分析函数描述法(Covariance Analysis Description Equation Technique,CADET)进行对照实验,验证了CADET法的正确性。运用CADET法分别研究了位置速度误差大小和方向对构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DET法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并且相对误差不超过6%;径向位置误差和切向速度误差对构型影响显着;当编队卫星位置和速度误差相对方向相同时对构型的影响更小;两种误差同时存在时,当位置误差不超过160 km,速度误差不超过3 cm/s时构型可维持稳定。CADET法准确有效且高速,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的入轨误差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引力波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 钟哲)“5,4,3,2,1,点火!起飞!”12月20日11时22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晴空万里,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喷出绚丽火焰,带着中国人对引力波探测的期盼,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天琴一号”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力波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辉,薛英民,记者,付毅飞.我国完成微牛级推进技术验证[N].科技日报.2020
[2].记者,吴少敏,钟哲.“天琴”升空捕捉宇宙“涟漪”[N].南方日报.2019
[3]..“太极一号”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完成中国迈出空间引力波探测第一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4].丁佳.空间引力波探测,中国来了[N].中国科学报.2019
[5].沈慧.“太极一号”完成在轨技术测试[N].经济日报.2019
[6].李玉琼,王璐钰,王晨昱.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弱光探测器性能检测与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9
[7].王宇哲,段艳宾,李扬.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的叁轴转台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9
[8].刘河山,高瑞弘,罗子人,靳刚.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绝对距离测量及通信技术[J].中国光学.2019
[9]..“空间引力波探测”简介[J].中国光学.2019
[10].李卓,王有亮,郑建华,李明涛.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的入轨误差分析[J].中国光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