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心肌,缺失,有氧运动,突变,序列。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论文文献综述
林菊生[1](2007)在《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提取和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取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线粒体 DNA 聚合酶(mitochondrial DNA polymerase,polymerase γ,Polγ)纯化后分析其纯度并检测其活性,用于体外药物线粒体毒性分析及其他科研实验。方法运用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提取纯化 Hela 细胞 DNA 聚合酶γ,并用 Bradford 法检测蛋白浓度,经 SDS-PAGE 检测蛋白纯度及相对分子量,Western-blot 验证蛋白,用[~3H]dTTP 掺入法,液体闪烁计数器进行放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07-05-01)
魏瑾,耿涛,刘治全,隋东虎,刘昀[2](2001)在《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损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缺失率,为进一步 明确mtDNA损伤在病毒性心肌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分子依据。 方法:将83例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n=50)和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n=33), 23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淋巴细胞mtDNA977碱基对(mtDNA4977)和 mtDNA7436碱基对(mtDNA7436)缺失率,并分析mtDNA缺失程度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状态的关系。 结果:VMC组和DCM组外周淋巴细胞mtDNA缺失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mtDNA缺失率的高低与心 功能损害呈一致性改变,NYHA心功能 I级与Ⅳ级者 mtDNA缺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高 12.4倍和 110.3倍;mtDNA缺 失率与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及心腔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mtDNA4977和mtDNA7436缺 失率与 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和-0.675(P均<0.05)。 结论:mtDNA缺失突变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可能在该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丁树哲,许豪文[3](2001)在《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与有氧运动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数量、功能等方面的适应过程是机体对有氧运动训练的显性应答。线粒体 DNA与核 DNA的很大区别在于它能不间断地连续复制和修复。新近的许多研究工作均表明,有氧运动训练中机体内氧化还原应激导致的活性氧产生增多,可能是诱导线粒体复制和修复的分子信号。 P(本文来源于《现代康复》期刊2001年02期)
袁祖贻,刘治全,马爱群,杨鼎颐[4](2000)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与衰竭心肌线粒体酶活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探讨心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 (mt DNA)获得性损伤对衰竭心肌线粒体酶活性改变的影响 ,确立 mt DNA损伤在衰竭心肌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对 2 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检心肌 ,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及生化方法 ,观察衰竭心肌中常发缺失型突变 mt DNA4977和 mt DNA7436 缺失率与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和心脏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 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检心肌中的 mt DNA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突变损伤 ,两种缺失类型合计的缺失率在0 .10 2 %~ 1.745 %之间 ;mt DNA缺失率与心肌生化水平上的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改变相关性良好 ;同时与整体水平上的心脏泵功能受损呈一致性关系。 结论 :心肌 mt DNA损伤与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和心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 ,提示 mt DNA损伤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00年05期)
吴小晶,吴丽娟,马乐[5](1999)在《衰老中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突变机制 与衰老相关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itochondrialDNA,mtDNA)的突变有两种:缺失及点突变〔1〕。研究较多的是mtDNA大片段缺失,对其产生的机制有如下几种观点: 1.经由同向重复序列两侧基因重组可能引起mtDNA大片段缺失(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5期)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缺失率,为进一步 明确mtDNA损伤在病毒性心肌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分子依据。 方法:将83例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n=50)和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n=33), 23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淋巴细胞mtDNA977碱基对(mtDNA4977)和 mtDNA7436碱基对(mtDNA7436)缺失率,并分析mtDNA缺失程度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状态的关系。 结果:VMC组和DCM组外周淋巴细胞mtDNA缺失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mtDNA缺失率的高低与心 功能损害呈一致性改变,NYHA心功能 I级与Ⅳ级者 mtDNA缺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高 12.4倍和 110.3倍;mtDNA缺 失率与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及心腔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mtDNA4977和mtDNA7436缺 失率与 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和-0.675(P均<0.05)。 结论:mtDNA缺失突变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可能在该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论文参考文献
[1].林菊生.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提取和纯化[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2007
[2].魏瑾,耿涛,刘治全,隋东虎,刘昀.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损伤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01
[3].丁树哲,许豪文.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与有氧运动训练[J].现代康复.2001
[4].袁祖贻,刘治全,马爱群,杨鼎颐.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与衰竭心肌线粒体酶活性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00
[5].吴小晶,吴丽娟,马乐.衰老中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突变[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