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研究

临床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研究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小儿重症肺炎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病的出现于儿童呼吸道纤毛运动差有密切的相关性,并且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合并出现其他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是保障患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针对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男孩21例、女孩29例;年龄为5个月~8岁,平均为(4.5±1.3)岁。对照组50例患儿中有男孩24例、女孩26例;年龄为6个月~7岁,平均为(4.2±1.5)岁。本次研究观察入选标准:①确诊为小儿肺炎,伴随不同程度的高热、咳嗽、气促、呼吸不畅、肺部湿啰音等表现;②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③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与患儿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紧张焦虑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家属的问题。②饮食指导:肺炎患儿最好要多饮水,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儿多食用新鲜蔬果,若肠胃不适可以使用稀饭、鸡蛋羹等半流质食物。③用药护理:告知患儿及家属用药注意事项。叮嘱患儿服用止咳糖浆后不能立即喝水、药物服用要定时定量,保障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注意观察患儿在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认知干预:责任护士需要耐心为患儿和家属讲解该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家属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认知情况。②环境干预:为患儿创造和谐的住院环境,营造家庭氛围,例如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每日通风3次,每次30min,温度控制在26℃左右。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绿色盆栽,或者放一些轻音乐。③健康教育: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属对知识的需求,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资料,编制健康教育方案,主首先先进行系统化教育、小儿肺炎专项教育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内容。教育内容包括饮食、用药、儿童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表现。将相关知识印制成小册子分发给家属。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结局。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现代护理实施的核心内容[6]。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临床护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让患儿体验到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通过营造一个和谐的住院氛围,让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提高患儿和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爱娣,廖燕,陈会平等.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4,23(9):229-230.

[2]彭菊梅.30例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69-170.

标签:;  ;  ;  

临床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