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质中间相论文_梁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炭质中间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单元,抗压强度,电子显微镜,形貌,碳酸钙,添加剂。

炭质中间相论文文献综述

梁志勇[1](2011)在《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通过乳液法和热缩聚法制备了炭质中间相,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的保温时间以及γ树脂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偏光显微镜、XRD、BET等方法对生成的炭质中间相进行检测。本文还利用炭质中间相制得了高密高强度炭材料和活性炭质中间相,并对其制备工艺以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同一个设定温度下,随着热缩聚反应时间的延长,烷烃异裂速度加快,生成中间相沥青的含量增大。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中间相生成速度越快,沥青系统的粘度也随之增加,阻碍了单个球体本身的成长,造成中间相球体融并提前,使得融并了的中间相出现缺陷。要提高中间相炭微球的产率,制备优异性能的炭质中间相,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而应综合考虑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在本文中,当反应温度提高到450℃以后,其炭微球产率反而下降,说明430℃比450℃更适合生成炭质中间相。并且在430℃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炭质中间相的产率也随之增大。当炭质中间相较大时,其具有十字消光条纹,而粒径较小的炭微球则只能看到亮点。炭质中间相具有各向异性,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为生产高密高强材料和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提供了原料。另外,本文还考察了不同γ树脂含量对炭质中间相形成及性能的影响。炭质中间相压块制品在热处理过程中有很大的体积收缩率,炭质中间相在1300度热处理后,它的体积收缩率为36.19%;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体积密度增大,它的密度可以从刚开始时的1.23 g/cm~3提高到它1300度热处理后热处理后的1.62g/cm~3。和其他工艺制备的碳材料相比压块成型的中间相碳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了,经过1300℃热处理的制品其弯曲强度达到50MPa,压缩强度达202.92MPa。从微观结构看,炭质中间相模压制品具有比较致密的结构,一般石墨材料的孔隙的孔径在90μm到100μm而经过1300℃热处理制品表面存在的孔隙的孔径为5μm以下。炭质中间相模压制品的强度随着保压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2h左右有最佳力学性能。不同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不同,实验表明KOH的活化效果比K_2CO_3要好;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随碱炭比的变化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径分布随碱炭比的增大、活化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向孔径增大的方向位移。(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李同起,王成扬,胡子君,王俊山[2](2007)在《影响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Ⅱ.添加剂和外加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备炭质中间相的过程中,为了调整中间相形成的速度、获得特种中间相产品或研究中间相的形成机理,研究者们往往向制备中间相的原料中添加某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存在对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和生成方式产生了影响。另外,在外加场(如力场、磁场、电场)的作用下,中间相分子的取向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添加剂(包括物理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存在下中间相形成的特征以及外加场(力场、磁场和电场)对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利用“粒状基本单元构筑”中间相形成理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李同起,王成扬[3](2007)在《影响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Ⅰ.原料和热缩聚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质中间相是制备炭材料,尤其是高附加值炭材料的优质前驱体。它在高性能炭纤维、超高功率电极用针状焦、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催化剂载体、泡沫炭等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综述了原料和热缩聚条件对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原料的种类、热缩聚温度、反应压力和保温时间等。通过讨论指出,由于炭质中间相涉及的原料种类多样,热缩聚制备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物相复杂,因此,在制备特定性能的产品时,应针对产品的特定性能要求来选择原料、设定热缩聚条件,以制得具有最佳结构和性能的产品。(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刘秀军,刘希东[4](2006)在《纳米CaCO_3对均相成核体系炭质中间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喹啉不溶物(QI)含量很低的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纳米碳酸钙,在440℃反应1小时,可以得到炭质中间相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所形成的中间相微球的大小、形貌及织构,发现在纳米碳酸钙作用下,形成了粒径分布均匀、表面相对粗糙的微球,具有Brooks-Taylor型织构的微球。(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5-01)

李太平[5](2004)在《炭质中间相生长和成焦过程中的形貌与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质中间相生长理论对制备高性能炭素制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该理论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以一种中温煤沥青为主要原料,以改变原料组成的形式采用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考察了不同加入量的情况下MCMB的收率变化、形貌、织构和微结构特征。并进一步考察了它们成焦的难易和生焦的性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制备体系中的物理改性问题。整个实验过程中采用了粒度分析、SEM、OM等分析手段。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丰富并完善了中间相的形成理论,对我实验室提出的“粒状单元构筑理论”(BGBU)给出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证明。研究发现,1号煤沥青和蒽油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MCMB的收率,炭微球断面结构也呈现出“瓢”形、“贝壳”形等多同非定义特征,其中间相沥青转化成生焦的难易和生焦的性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果运用改进后的BGBU理论都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在浸渍沥青中加入炭黑后,炭微球的消光纹复杂化并出现了新的镶嵌型炭微球。随炭黑加入比例的提高,中间相的收率和镶嵌型炭微球的比例也在增加。从断面结构上看,体系中出现了多种结构炭微球共生的情况;生球和熟球对中间相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生球的加入显着提高了中间相的收率,但不改变其微观结构和形貌特征。因为生球作为“晶种”参与了中间相生长和发育的全过程。体系中“晶种”数量的增多和炭微球生长发育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体系中生成的炭微球实现了由单分散性向多分散性的转变,使制备的炭微球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熟球对提高中间相收率的幅度不大,随着加入比例的提高,中间相的收率基本保持不变。因为体系在热缩聚反应达到一定阶段后,成核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熟球的加入只是起到了引发剂的作用而促进了液晶化过程,又由于液晶化过程消耗了较多的大片层芳香分子而使缩聚反应平衡向生成更多的稠环芳香分子方向进行。本论文的创新性在于运用独特的制样技术,利用SEM分析炭质中间相的形貌与织构。结合分子化学和超分子理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丰富并完善了中间相的形成理论。(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12-01)

李同起,王成扬[6](2004)在《炭质中间相形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素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炭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为了分析和预测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炭质中间相产品的性能、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用途,需要弄清炭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炭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对以往文献中的解释给予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认为传统解释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对一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微域构筑”理论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该理论中引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片层微晶单元而使其存在缺陷;“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摒弃了以上两种理论中的不合理成分,能够对炭质中问相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解释。此外,对“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的一些应用也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11-01)

李同起,王成扬[7](2004)在《炭质中间相形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和预测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炭质中间相产品的性能、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用途,需要弄清炭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炭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认为传统解释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对一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微域构筑”理论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该理论中引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片层微晶单元而使其存在缺陷;“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摒弃了以上两种理论中的不合理成分,能够对炭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解释。此外,本文对“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的一些应用也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期刊2004-11-01)

Hidemasa,Honda,王剑锋[8](1991)在《炭质中间相的历史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0 前言炭质中间相的研究是从对煤炭结焦过程的研究开始的。在 Brooks 和 Taylor 以后对经热处理的沥青中的中间相进行了大量研究。除了不溶和不熔组分外,中间相还有可溶和可熔组分。对喹啉可溶及喹啉不溶的中间相的物化性质和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得到的中间相热处理性质进行了评价。目前中间相的用途是制取高性能沥青炭纤维和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担体的中间相碳微珠。中间相未来的用途取决于对其性质的控制.本文叙述了炭质中间相的历史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1991年04期)

炭质中间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制备炭质中间相的过程中,为了调整中间相形成的速度、获得特种中间相产品或研究中间相的形成机理,研究者们往往向制备中间相的原料中添加某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存在对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和生成方式产生了影响。另外,在外加场(如力场、磁场、电场)的作用下,中间相分子的取向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添加剂(包括物理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存在下中间相形成的特征以及外加场(力场、磁场和电场)对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并利用“粒状基本单元构筑”中间相形成理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炭质中间相论文参考文献

[1].梁志勇.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

[2].李同起,王成扬,胡子君,王俊山.影响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Ⅱ.添加剂和外加场[J].炭素技术.2007

[3].李同起,王成扬.影响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因素——Ⅰ.原料和热缩聚条件[J].炭素技术.2007

[4].刘秀军,刘希东.纳米CaCO_3对均相成核体系炭质中间相的影响[C].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6

[5].李太平.炭质中间相生长和成焦过程中的形貌与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6].李同起,王成扬.炭质中间相形成过程研究[C].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

[7].李同起,王成扬.炭质中间相形成过程研究[C].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2004

[8].Hidemasa,Honda,王剑锋.炭质中间相的历史和展望[J].煤炭转化.1991

论文知识图

石油焦氧化过程原料核的反应模型示意...弹性石墨-图2 硝化温度(℃)与压缩率和回复...弹性石墨-图1 弹性石墨制造工艺流程方框图一1:炭质中间相的形成与发展Fig....一炭质中间相形成和发展的传统解...一9:磁场作用下炭质中间相的排列...

标签:;  ;  ;  ;  ;  ;  ;  

炭质中间相论文_梁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