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焱刘青(江西省儿童医院330006)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69-02
【摘要】总结了137例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控制感染口腔护理、臀部护理、饮食护理等,给予合理补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认为适当的护理有利于秋季腹泻患儿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腹泻;患儿;护理
腹泻病(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科2011年8月—11月共收治137例秋季腹泻患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8月—11月本科共收治137例秋季腹泻患儿,其中男85例,女52例,年龄为2月—4岁3个月,其中2个月—2岁113例,占82.5%,2岁—4岁3个月占17.5%.
1.2临床表现
患儿起病有急有缓,以胃肠道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十余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许血便,臀红者43例。重型患儿57例,可见高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1.3结果
137例秋季腹泻患儿经过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控制感染
严格消毒隔离及无菌观念,感染性腹泻患儿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分室居住,搞好病室的环境卫生、治疗,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或手消,患儿食具、玩具、衣物等应专用,用后及时消毒,大便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倾倒,便盆及时消毒。
2.2饮食护理
患儿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过长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进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无糖奶粉或腹泻奶粉。重症患儿伴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h(不禁水),待好转应继续进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3口腔护理
对呕吐患儿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腹泻患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鹅口疮,多含碳酸氢钠的温开水预防鹅口疮发生;对于已发生鹅口疮的患儿,用制霉菌素研碎加1.4%碳酸氢钠外涂。
2.4臀部护理
患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用吸水性强,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有57例臀红者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破溃局部增加暴露或用灯泡照射,促进愈合[2]。注意女婴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2.5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擦干汗液及时跟换潮湿内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物理药物降温。
2.6合理补液
2.6.1口服补液
对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可通过口服补液,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ORS应现配现用,以免污染,24h内服完。
2.6.2静脉补钾
建立静脉通道,全面安排24h的补液总量,并遵循静脉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快速扩容20ml/kg等渗含钠液,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静脉推注。护士应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2.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7.1监测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同时注意呕吐情况,注意大便变化,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气味及量,并及时送检。
2.7.2观察脱水情况,通过观察患儿的精神烦躁和萎靡,哭时眼泪少或无眼泪,面色苍白,皮肤黏膜干燥及弹性差,前囟、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的脱水程度[3],继续观察经过补液后脱水症状得到改善。
2.7.3观察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注意患儿面色及肌张力改变,有无心音低钝或心率不齐,有无腹泻等,根据医嘱补钾治疗。
2.7.4观察代谢性酸中毒或休克体征,患儿精神萎靡,呼吸深快,血气分析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使用碱性药物纠正,补充碱性液体时勿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8加强健康教育
2.8.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尽量坚持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8.2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要定时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小结
了解腹泻患儿的基本情况下,除临床药物治疗外,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病情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加强消毒意识,严格遵守隔离制度,重视患儿的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给予合理补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参与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
[2]催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4.
[3]陈兰芸,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0):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