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分层开采通风瓦斯管理

综采工作面分层开采通风瓦斯管理

一、分层开采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间通风瓦斯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指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2](2021)在《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作为我国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引入我国近40年来,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实践在我国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系统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在放顶煤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结合综放工作面技术特征、理论演化逻辑与资源开采新理念,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初期试验、发展成熟以及智能化无人开采3个阶段。主要针对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以及综放"三机"装备的进展4个方面核心内容,对我国综放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围绕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问题,依据机采高度的变化描绘了我国学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基本历程;从顶煤破碎机理、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以及顶煤放出规律理论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关于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的发展道路;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方面,则从常规的综放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工艺以及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展开,再现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路线;同时简要阐述了综放"三机"装备的发展进程与最新成果。明晰了我国放顶煤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思路,分析并探讨了现阶段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的相关难题,为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维启迪。

张军义[3](2020)在《综合防灭火技术在易自然发火工作面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遗留浮煤;再加上采空区冒落空间高及工作面供风和地面塌陷形成的裂缝,漏风情况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是大采高工作面,其上、下隅角的巷帮处不易塌实,易形成漏风通道,遗煤发火的次数和危害程度随之增加,容易造成采空区遗煤自燃,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对浅埋深综采工作面采取了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综合防灭火方案,同时也优化了相关措施的系数,确保了职工生命安全,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

王振兴[4](2020)在《榆北曹家滩煤矿易自燃特厚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煤层自燃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开采深度、采煤方式、顶板处理、漏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西北地区,基本为侏罗纪时期成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分的特点,属于优质煤资源,约占各成煤时期煤炭资源总量的40%左右。侏罗纪煤自燃发火较为严重,为此开展陕北地区曹家滩煤矿侏罗纪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的研究,提升煤矿开采安全性,对净化环境、保护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榆北曹家滩矿属于榆神矿区一期规划区范围,是陕西陕煤榆北煤业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其设计生产能力1500万t/a。该矿井田周围无采空区,属保存完整的整装井田,开采的2-2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危险,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35天。矿井现在开采的煤层为2-2煤层,煤层属于特厚煤层,平均厚度11m,该矿首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为大采高分层开采,回采过程造成采空区不同程度遗煤,尤其是顺槽两端头遗煤量较多,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难度较大。本文立足于榆北曹家滩煤矿采空区防灭火,通过对开采的2-2煤层自燃标志性气体及临界值进行实验室测定,大采高分层开采过程中漏风规律研究,测定采空区自燃三带,确定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利用气体良好飘逸特性,提出通过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氧气和一氧化碳变化速率反应采空区遗煤自燃变化程度,建立自燃发火预警机制。在防灭火预警机制上综合建立了注氮、灌浆、堵漏风、喷洒阻化剂等防灭火措施,并对措施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曹家滩煤矿防灭火体系,指导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鲁学富[5](2020)在《基于GA-SVM的采空区煤自燃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消费和生产大国,但多数煤矿存在自燃状况,特别是采空区的煤自燃灾害,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发展,因此采空区煤自燃预警技术的研究对于煤自燃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某矿2432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煤样程序升温实验,分析各气体随煤温的变化规律,确定了该工作面煤样的临界温度位于50~60℃之间,干裂温度位于100~110℃之间;通过数学模型以程序升温实验数据为基础,解算得出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3天。使用FLUENT软件,结合24321工作面实际参数,对采空区渗流场进行模拟,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对2432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划分,综合两者结果,得出进风侧氧化带位于55~106m,宽度为51m,回风侧氧化带位于41~84m,宽度为43m,为采空区煤自燃预警模型建立提供依据。针对煤自燃预警气体指标众多且相互影响等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空区煤自燃动态预警指标进行选取,新产生的主成分能够保留原始指标数据的主要信息,大大简化了运算过程,提高了分析效率;针对煤自燃预警指标多元且非线性等特点,构建了遗传算法(G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采空区煤自燃动态预警模型,以现场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得出预警结果准确率达到92%。基于工作面推进速度、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以及氧化升温带宽度范围三者之间的联系,构建了采空区煤自燃趋势预警模型,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特殊时间点及煤自燃状况进行预测。依据采空区煤自燃动态与趋势预警模型,研究开发了采空区煤自燃预警软件,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确定了火灾监测的布置方案,将该软件应用于24321工作面,能够实现煤自燃特征信息的采集与监测、工作面管理及工作面预警等功能,该软件具有很好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满足采空区煤自燃实时预警的要求。

金龙[6](2020)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厚煤层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其占比接近全国储量的50%,因此如何提高厚煤层开采的采出率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等地区存在大量的厚及特厚煤层,针对这些厚煤层所处地区不同的地质开采条件,各企业因地制宜,凭借不同的采煤工艺,对厚煤层资源的采出及能源储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矿针对厚煤层煤炭资源主要采用分层开采工艺,该工艺弊端明显,具体表现在开采成本高、作业环节多、工人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同时分层开采工作面对地质构造适应性差且生产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为了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以工作面安全高效为目标,开始探索研究实行综放开采技术的可行性。基于此,本文以该矿厚煤层工作面煤体冒放性及顶底板条件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试验、相似材料模型模拟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的适应性、煤体力学性质参数、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冒放性机理以及安全高效的采煤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某矿开采技术条件,确定了该矿区实行综放开采技术的适用性主要集中在提高顶煤冒放性及控制采放比与自然发火等方面。通过对矿区5#煤层进行实验室试验,对其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随着煤样含水率的增加,煤样中所含亲水物质从煤样内部对其进行破坏,使其力学强度普遍降低,塑性得到增加的结论,为矿井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2)以工作面顶板条件及煤层特征为基础,建立了相似材料模型,阐明了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顶煤的位移规律以及顶煤冒放性与支撑压力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提高工作面顶煤冒放性的方法。(3)采用理论分析计算的方法对该矿区综放试验面各项参数进行了估算,结合PFC颗粒流数值模拟,确定了采放比、放煤步距以及放煤方式等工作面主要回采放煤参数,并基于以上数据,选择了适用于工作面的设备型号,主要包括选用MG300/730-WD1型双滚筒采煤机、ZFS6800/18/35型液压支架与SGZ~1000/1200型刮板运输机等。(4)以生产系统及工作面管理制度为对象,分析了矿井综放开采的保障能力,并对分层开采与综放开采的生产直接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综放开采的经济优势。本论文有图38幅,表14个,参考文献70篇。

刘林凯[7](2020)在《分析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管理工作》文中认为文章首先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偏低及矿井下环境复杂三个方面阐述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具体矿井案例,对通风瓦斯管理实践分析,并探究几点有效的管理治理措施。希望能与相关人员分享管理经验,共同优化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效果,助力于煤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丁文龙[8](2019)在《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东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西部在未来将成为中国煤炭开采的主战场。新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其急倾斜煤层储量占比较高。急倾斜煤层赋存较为复杂、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采用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由于其具有采放比较大(乌东煤矿采放比约1:7)、埋藏较浅、地表向采空区漏风严重、底部煤体自卸压瓦斯逸散、采空区范围大且遗煤较多等特点,导致工作面瓦斯防治工作难度较大,隅角气体积聚和火灾事故频发。自然风压的变化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对自然风压和漏风进行现场实测,进而分析漏风规律,指导防漏风相关工作。为此研究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掌握均压通风技术应用规律、压能分布、影响因素、压力调节等关键环节,确实保障均压系统稳定可靠、压力调节连续有效。受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特点影响,本分层上部为上分层已回采采空区,在本分层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本分层及上分层双重采空区,导致形成复杂采空区,在全负压通风情况下将导致隅角缺氧,以及CO2、CH4、CO浓度超限,通过数值模拟对均压通风前后采空区气体流场变化进行分析,为均压通风方案的提出以及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本研究以+575水平45#煤层东翼工作面为例,研究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应用。提出了均压通风方案及监测方法,并通过现场实测对采取均压通风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均压通风技术在防止工作面漏风、采空区气体积聚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徐玉胜[9](2019)在《大采高采场顶板卸荷损伤演化及抽采优化应用》文中指出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技术作为厚煤层开采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晋城、神府及东胜煤田等煤层赋存厚度6.0m左右的矿区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开采高度及开采强度的增加,造成工作面瓦斯涌出强度增大且涌出规律呈不均衡性,作为煤炭伴生清洁能源的瓦斯在采场和回风流中浓度却极易超限,严重制约了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当前,大采高采场由于多采取“两进一回”、“三进两回”等多巷通风系统风排瓦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场及采空区瓦斯浓度,但存在采空区通风的安全隐患,并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严重不符,且矿井瓦斯随乏风排到大气中,污染了空气,浪费了煤层气资源。因此,研究解决大采高采场的瓦斯超限问题,改变现有多巷通风系统格局,实现矿井瓦斯抽采利用,不但可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矿井安全条件和经济效益,也可减少煤柱损失,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计算、现场实测及工程应用等综合研究方法,结合瓦斯抽采-渗流模型研究了大采高采场卸压瓦斯运移特征,借助卸荷岩体力学等理论对大采高采场顶板瓦斯通道与采高的关系及其卸荷损伤演化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现场地应力测定表明长平矿σH最大为7.85MPa,侧压系数小于1,以垂直应力为主,3#煤层顶板中粒砂岩单轴抗压平均75.7MP;钻孔窥视发现,超前工作面5.4m、距煤层顶面5.1m时岩体间存在断裂距离约10mm的断裂裂隙,直接顶在采场前方5.4m处出现断裂;距煤层顶面18m、工作面后方11m的采空区处存在错断裂隙,错距大于25mm,垮落带至少18m,裂隙带高度在30~55m之间。(2)基于采动力学试验分析了采空区顶板裂隙的演化发育,结果表明:采高越大,采空区顶板煤岩体支承压力越大,裂隙越贯通发育;结合关键层理论及裂隙带计算的经验公式,得出裂隙带理论上限高度为39~51m,可结合“砌体梁”结构及关键层位置在裂隙带贯通发育的瓦斯过渡流通道区内精准布置高效抽采钻孔。(3)根据顶板岩体的采动力学过程,应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分析了采高对采空区顶板裂隙岩体应力卸荷及瓦斯通道损伤演化的影响,推导了损伤因子与卸荷量的关系,应用离散元软件3DEC模拟计算了不同采高下采空区顶板卸荷及瓦斯通道演化规律,基于煤岩渗透-力学实验及有效应力概念,建立了损伤因子与渗透率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采高下瓦斯通道的卸荷损伤范围,并指出:①采高增加,采空区顶板卸荷量增加,损伤因子增大,卸荷对顶板裂隙岩体及瓦斯通道的损伤破坏加剧,裂隙发育数量增多;当卸荷应力或卸荷量达到一定值时,瓦斯通道的损伤扩展及渗透性将失稳突变;较普通采高,大采高采场的卸荷应力及卸荷量增速变缓,采空区顶板裂隙岩体的卸荷应力及卸荷量随采高增大呈非线性增长;采高增加,采空区顶板卸荷应力及卸荷量增大导致深部水平位移增加,大采高开采更利于顶板裂隙及瓦斯通道的横向贯通发育。②随采高增加,采空区顶板裂隙岩体卸荷损伤后渗透率增加;随距煤层顶面距离减小,岩体渗透率逐渐增大,当裂隙岩体距煤层顶面降低至一定值时,渗透率突变骤增,且采高越大,采空区顶板裂隙扩展发育及渗透率突变点的高度越大,瓦斯通道发育高度的上限越高;采空区顶板卸荷损伤的渗透率突变点可作为确定大采高采场裂隙带发育及瓦斯通道高度的依据。(4)基于大采高采场通风系统及瓦斯抽采现状,建立了大采高采场采空区瓦斯治理模型,应用采空区瓦斯扩散和运移的抽采-渗流定解模型分析了不同通风系统下大采高采场的瓦斯分布特点,应用Fluent数值软件计算研究了不同通风系统下大采高采场的瓦斯运移特征及治理效果,并得出:①采高增大后,采空区流场高度增加,岩石碎胀系数变化,不同通风系统和抽采方式下采场涌出瓦斯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扩散和运移;通过风排瓦斯、定向钻孔抽采或穿透钻孔抽采改变通风系统的边界条件可系统改变大采高采场的瓦斯扩散和运移,并影响采场上隅角及采空区瓦斯分布。②抽采钻孔的导向作用系统改变了采场及采空区流场,高浓度瓦斯随抽采作用运移至抽采钻孔入口处并使采场附近的采空区下部形成低瓦斯区域;而穿透钻孔抽采对上隅角风流的强导向作用使流经上隅角和瓦斯排放巷内的风流强度大幅减弱,瓦斯浓度大幅降低;采用中高位定向钻孔及穿透钻孔配合U型通风系统抽采时沿煤层垂向采空区下部形成了较大范围的低浓度瓦斯区域,治理效果最好。(5)根据大采高采场多巷通风系统特点,分析了多巷通风的弊端,提出了应用中高位定向钻孔及穿透钻孔相结合的采空区大流量抽采技术,运用多巷布置思路解决U型通风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现场工程应用优化确定了中高位定向钻孔及煤柱内穿透钻孔的布置参数,结果表明:①在中高位裂隙带内采用Φ 153mm大直径钻孔抽采流量为Φ96mm的2-3倍,中高位瓦斯通道发育区内钻孔瓦斯抽采浓度约为中低位钻孔的2.4倍,大采高开采利于采空区顶板瓦斯通道的卸荷损伤演化及优势瓦斯通道的形成;②间距5m的Φ250mm大流量穿透钻孔瓦斯抽采效果最好,其配合中高位裂隙带定向钻孔抽采后,上隅角瓦斯浓度维持在0.55%~0.6%,避免了瓦斯超限,并成功实现了长平矿U型通风系统下大采高采场的安全高效开采。

姚海[10](2018)在《活鸡兔井1-2煤上分层采空区下开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复合区煤层埋深76~106m,厚度10m左右。由于当时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水平受限的原因,从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神东公司对该盘区煤层配套5.0液压支架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进行了回采,采高4.5~5m,剩余的5m厚的煤层保留在上分层的采空区下,剩余煤炭资源超过3000万吨未回收,经重新设计可以布置回采工作面9个。本文以1-2下202工作面采煤工程为例,对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和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合理确定了采空区下资源回收最佳采煤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及相似材料模拟等方法验证了选择采用放顶煤开采的科学合理性。坚硬顶煤在上分层开采底板破坏以及本工作面支架反复支撑作用下,顶煤冒放性较好。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矿压显现不明显,周期来压步距为4.8~14.9m,平均为8.1m;来压时支架载荷为9153~10026kN,平均为9434kN,设计配套的液压支架能满足现场矿压显现需要。针对此工作面在极近距离采空区下掘进及回采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还研究制定了安全开采的保障措施,建立起来一整套从采煤方法的确定—合理性验证—巷道安全掘进支护方案—安全开采措施的系统性技术体系,为后续工作面的开采提供了依据。该工作面的高效安全回采也为国内外类似条件煤矿资源的回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它为国家煤炭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分层开采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间通风瓦斯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层开采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间通风瓦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综放技术40年发展
    1.1 初期试验阶段
    1.2 发展成熟阶段
        1.2.1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
        1.2.3 软厚煤层综放开采
        1.2.4 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
    1.3 智能化开采发展阶段
        1.3.1 大同矿区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2 王家岭煤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3 其他矿井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2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2.1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
        2.1.1 普通机采高度(2.0~3.5 m)
        2.1.2 大机采高度(3.5~5.0 m)
    2.2 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3 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分析
    3.1 顶煤放出机理
        3.1.1 顶煤体内应力场分布规律
        3.1.2 顶煤破碎机理
    3.2 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
    3.3 顶煤放出规律的理论
4 放顶煤开采工艺
    4.1 常规的综放工艺研究
    4.2 特殊开采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1 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2 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3 瓦斯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4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4.3 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
5 综放工作面“三机”装备研究进展
    5.1 综放液压支架装备发展
        5.1.1 综放支架放煤口位置及结构的发展
        5.1.2 综放支架架型结构的发展
        5.1.3 智能化综放支架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5.2 综放采煤机装备发展
        5.2.1 综放采煤机装备研究现状
        5.2.2 滚筒采煤机
        5.2.3 发展趋势
    5.3 刮板输送机装备发展
        5.3.1 研究现状
        5.3.2 浮煤清理装置
        5.3.3 发展趋势
6 结语与展望

(3)综合防灭火技术在易自然发火工作面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概况
2 采空区防治自燃技术
    2.1 提高煤炭回采率
    2.2 加快工作面回采进度
    2.3 进行地表堵漏风
3 其他局部防治自然发火措施
    3.1 高冒区防治措施
        (1)充填法。
        (2)导流法。
        (3)注氮法。
    3.2 上下端头防治措施
4 终采撤架期间的防自燃技术
    (1)合理设置回撤对接巷。
    (2)终采撤架前加快综放面推进。
    (3)终采撤架期间减风降压。
    (4)进回风巷道风障和堵漏风。
    (5)采空区埋管注氮。
    (6)工作面和采空区重点区域预防性喷浆和注浆。
    (7)撤架期间加强预测预报工作,缩短撤架时间。
5 结论

(4)榆北曹家滩煤矿易自燃特厚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炭自燃机理过程
        1.2.2 煤的自燃影响因素
    1.3 煤的自燃防治技术
        1.3.1 预测预报技术
        1.3.2 防灭火技术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榆北曹家滩煤矿概况
    2.1 地质概况
        2.1.1 井田地质情况
        2.1.2 曹家滩井田构造与断层
    2.2 井田水文地质
        2.2.1 地表水文特征
        2.2.2 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2.2.3 曹家滩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3 曹家滩矿煤层及煤质
    2.4 开拓开采及通风
    2.5 曹家滩矿井采空区情况
        2.5.1 采空区遗煤情况
        2.5.2 采空区漏风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曹家滩2-2 煤层自燃特性及指标气体
    3.1 煤层自燃倾向性
    3.2 曹家滩2-2 煤层自燃标志气体及临界值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装置及过程
        3.2.3 实验条件
    3.3 煤自燃标志性气体分析
        3.3.1 标志气体
        3.3.2 气体产生情况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耗氧速度分析
        3.4.2 气体产生率
        3.4.3 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
    3.5 指标气体及临界值
    3.6 本章小结
4 曹家滩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及漏风规律研究
    4.1 采空区不同气体浓度及漏风强度分布规律
        4.1.1 采空区不同气体浓度分布
        4.1.2 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强度分布规律
    4.2 采空区自燃“三带测定
        4.2.1 自燃三带划分
        4.2.2 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划分方法和步骤
        4.2.3 曹家滩矿122106 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
    4.3 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
    4.4 本章小结
5 曹家滩煤矿采空区自燃防治技术
    5.1 煤层自燃指标性气体研究分析
    5.2 采空区自燃预警体系
        5.2.1 预报系统
        5.2.2 预警系统
    5.3 采空区自燃防治体系
        5.3.1 喷洒阻化剂
        5.3.2 灌浆防灭火
        5.3.3 预防性注氮
        5.3.4 堵漏风防灭火
    5.4 本章小结
6 曹家滩矿井122106 工作面防灭火应用
    6.1 122106 工作面概况
    6.2 工作面防灭火系统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GA-SVM的采空区煤自燃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自燃特性研究现状
        1.2.2 煤自燃危险性预测研究现状
        1.2.3 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研究现状
        1.2.4 煤自燃预警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
2 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测试
    2.1 程序升温实验装置及过程
    2.2 实验结果分析
        2.2.1 CO与CO_2气体浓度分析
        2.2.2 烃类气体浓度分析
        2.2.3 链烷比、烯烷比分析
        2.2.4 耗氧速率分析
        2.2.5 煤自燃特征温度分析
    2.3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3.1 24321工作面采空区数值模拟
        3.1.1 采空区流场数学模型
        3.1.2 采空区物理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1.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2 24321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现场实测
        3.2.1 工作面现场监测方案
        3.2.2 监测数据及结果分析
        3.2.3 实测自燃“三带”范围
    3.3 24321工作面最低日推进度
    3.4 本章小结
4 采空区煤自燃预警模型研究
    4.1 采空区煤自燃动态预警指标选取
        4.1.1 主成分分析法
        4.1.2 主成分分析选取煤自燃动态预警指标
    4.2 采空区煤自燃动态预警模型构建
        4.2.1 遗传-支持向量机基础理论
        4.2.2 遗传-支持向量机预警模型建立
        4.2.3 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煤自燃预警模型对比
    4.3 采空区煤自燃趋势预警模型
    4.4 采空区煤自燃预警应急响应
        4.4.1 预警级别
        4.4.2 预警应急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采空区煤自燃预警软件开发与应用
    5.1 采空区煤自燃预警软件开发
        5.1.1 预警软件功能设计
        5.1.2 预警软件功能实现
    5.2 采空区煤自燃预警软件在24321工作面的应用
        5.2.1 24321工作面工程概况
        5.2.2 预警软件安装布置
        5.2.3 预警软件运行结果及应用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矿区地质特征及力学性质研究
    2.1 工程地质特征
    2.2 煤层力学性质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厚煤层综放面冒放性规律研究
    3.1 相似材料模型的建立
    3.2 相似条件及参数确定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顶煤支承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综放工作面工艺参数及设备选型确定
    4.1 工作面参数确定
    4.2 回采放煤参数确定
    4.3 工作面设备选型
    4.4 本章小结
5 生产管理保障与经济效益分析
    5.1 矿井生产系统保障
    5.2 综放工作面管理制度保障
    5.3 综放开采经济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分析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瓦斯管理现状分析
    (1)瓦斯管理设备落后
    (2)瓦斯治理技术水平偏低
    (3)矿井下环境过于复杂
2.矿井概况
3.综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探究
    (1)采面通风
        ①尾部通风
        ②三进两回偏Y型通风
    (2)通风实践
        ①后部通风
        ②三进两回偏Y型通风
4.抽放实践
    (1)预抽、抽采同步进行
    (2)采空区
5.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管理经验总结
    (1)工作面配风
    (2)科学调整通风系统
    (3)强化对上隅角瓦斯的管理
6.结束语

(8)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均压通风技术研究
    2.1 均压通风技术原理
    2.2 调压设施的均压原理
    2.3 自然风压对均压通风影响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急倾斜特厚煤层工作面漏风及自然风压的现场实测
    3.1 矿井工程概况
    3.2 +575水平45#煤层东翼工作面概况
    3.3 急倾斜特厚煤层采空区漏风量的现场测定
    3.4 自然风压现场测定
    3.5 自然风压对采空区漏风影响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研究与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采空区漏风数值模拟
    4.2 均压通风前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
    5.1 +575水平45#煤层东翼工作面均压方案设计
    5.2 均压通风效果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大采高采场顶板卸荷损伤演化及抽采优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煤炭地位及大采高开采特点
        1.1.2 大采高煤与瓦斯共采主要制约因素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采高采场顶板断裂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顶板裂隙及瓦斯流动通道演化研究现状
        1.2.3 采场及采空区顶板覆岩卸荷损伤研究现状
        1.2.4 采空区卸压瓦斯运移及其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1.2.5 大采高采场瓦斯治理及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大采高采场顶板卸荷破断及裂隙发育特征
    2.1 工程地质及力学测试
        2.1.1 工程地质
        2.1.2 地应力测定
        2.1.3 煤岩力学参数测试
    2.2 采动顶板关键层位置及其破断特征
        2.2.1 关键层位置确定
        2.2.2 采场覆岩关键层破断特征
    2.3 大采高采场采动裂隙发育特征
        2.3.1 采高对顶板采动裂隙发育的影响
        2.3.2 大采高采场采动裂隙现场实测
    2.4 本章小结
3 大采高采场瓦斯运移的卸荷通道分区特征
    3.1 裂隙场瓦斯流动规律及模型分析
        3.1.1 瓦斯涌出规律
        3.1.2 瓦斯浓度场模型分析
    3.2 采动卸荷裂隙场瓦斯运移力学模型
    3.3 采动裂隙场瓦斯卸荷通道分区特征
        3.3.1 裂隙场瓦斯宏观通道竖向分布特征
        3.3.2 裂隙场瓦斯宏观通道横向分布特征
        3.3.3 采空区瓦斯宏观流动通道的采高效应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采高下顶板瓦斯通道卸荷损伤演化
    4.1 采高对采空区顶板应力卸荷及瓦斯通道演化影响
        4.1.1 采高对采空区顶板应力卸荷的影响
        4.1.2 采高对采空区瓦斯通道损伤演化的影响
    4.2 不同采高下瓦斯通道卸荷损伤演化
        4.2.1 数值模型建立
        4.2.2 不同采高下顶板应力卸荷演化规律
        4.2.3 不同采高下采空区顶板位移演化规律
        4.2.4 不同采高下顶板瓦斯通道演化规律
    4.3 不同采高下瓦斯通道卸荷损伤范围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通风系统下大采高采场卸压瓦斯运移特征
    5.1 不同通风系统下大采高采场流场分布特征
        5.1.1 U型通风系统采空区流场模型
        5.1.2 多巷通风系统采空区流场模型
    5.2 大采高采场采空区瓦斯运移模型
    5.3 不同通风系统下大采高采场瓦斯运移特征
        5.3.1 不同通风系统下采空区流场分布
        5.3.2 不同通风系统下采空区瓦斯运移特征
        5.3.3 不同通风系统下采场瓦斯治理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大采高采场大流量抽采技术应用
    6.1 大采高采场通风系统优化
    6.2 基于瓦斯通道卸荷损伤的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技术
        6.2.1 大直径定向钻孔布置
        6.2.2 钻孔数量确定
        6.2.3 钻场布置和钻孔设计
        6.2.4 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效果
    6.3 大流量穿透钻孔抽采技术
        6.3.1 大流量穿透钻孔布置
        6.3.2 钻场布置和钻孔设计
        6.3.3 钻孔间距设置及测试效果
    6.4 采空区大流量瓦斯抽采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活鸡兔井1-2煤上分层采空区下开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采放顶煤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下分层综放开采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技术难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活鸡兔井1-2煤层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2 自然地理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系
    2.3 开采煤层特征
        2.3.1 煤层特征
        2.3.2 水文地质条件
        2.3.3 瓦斯、煤层自燃发火及爆炸性
    2.4 下分层工面生产技术条件
    2.5 1~(-2下)202 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
    2.6 1~(-2下)202 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参数
    2.7 1~(-2下)202 综采工作面支护及强度验算
        2.7.1 ~(-2下)202 综采工作面支护形式
        2.7.2 ~(-2下)202 综采面支护强度验算
    2.8 本章小结
3 1~(-2)煤厚煤层下分层采煤方法研究
    3.1 大采高综采
    3.2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
    3.3 1~(-2)煤层下分层采煤方法选择
        3.3.1 下分层煤厚分析
        3.3.2 大采高综采
        3.3.3 综放开采
        3.3.4 采煤方法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
    4.1 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分析
        4.1.1 煤体强度与顶煤冒放性的关系
        4.1.2 顶煤节理裂隙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
        4.1.3 煤层中的夹矸与冒放性的关系
        4.1.4 煤层顶板条件与顶煤冒放性的关系
        4.1.5 采放比与顶煤冒放性的关系
        4.1.6 综放开采类比分析顶煤冒放性
    4.2 综放开采数值模拟分析
        4.2.1 数值模型
        4.2.2 模拟结果分析
        4.2.3 顶煤、顶板破坏状态分析
        4.2.4 煤体应力分布分析
    4.3 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4.3.1 实验目的
        4.3.2 地质资料
        4.3.3 模型设计
        4.3.4 煤层矿压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安全保障技术
    5.1 巷道掘进保障技术
        5.1.1 掘巷探测技术
        5.1.2 掘巷支护技术
    5.2 综放工作面回采安全保障技术
        5.2.1 割煤采高及层位的确定
        5.2.2 提升顶煤冒放性
    5.3 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5.3.1 注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3.2 注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5.3.3 下分层过上分层联巷(硐室)喷浆施工
        5.3.4 采空区观测
        5.3.5 地表回填
    5.4 1~(-2下)202 综放工作面预防两端头集中煤柱压架保障措施
        5.4.1 综放面巷道布置
        5.4.2 配套大阻力高强度端头液压支架
        5.4.3 加强端头支护管理
    5.5 应用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分层开采综采工作面撤架期间通风瓦斯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J].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 煤炭科学技术, 2021(03)
  • [3]综合防灭火技术在易自然发火工作面中的研究与应用[J]. 张军义. 能源与环保, 2020(12)
  • [4]榆北曹家滩煤矿易自燃特厚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D]. 王振兴.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2)
  • [5]基于GA-SVM的采空区煤自燃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 鲁学富.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6]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D]. 金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分析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瓦斯管理工作[J]. 刘林凯.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9)
  • [8]均压通风技术在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D]. 丁文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大采高采场顶板卸荷损伤演化及抽采优化应用[D]. 徐玉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10]活鸡兔井1-2煤上分层采空区下开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姚海.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综采工作面分层开采通风瓦斯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