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论文_柴宇君,李志华,黄震,樊志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弹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簧,空气,动力学,强度,胶轮,车辆,载荷。

空气弹簧论文文献综述

柴宇君,李志华,黄震,樊志华[1](2019)在《基于ABAQUS的汽车空气弹簧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角度,基于ABAQUS软件,对空气弹簧的强度和频率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针对橡胶材料模型、帘线层模型、气体单元模型、接触非线性等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过程。经耐压强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为空气弹簧力学性能预测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侯锁军,杨慰[2](2019)在《发动机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动态特性及参数灵敏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发动机空气弹簧液压悬置的动特性及其参数灵敏度影响,采用空气弹簧液压悬置上液室等效体积刚度替代解耦膜以及密闭空气腔对悬置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空气腔开启和关闭时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采用该模型研究了空气弹簧液压悬置橡胶主簧体积刚度、阻尼系数、等效活塞面积、空气腔开启和关闭时上液室等效体积刚度、惯性通道液体惯性系数及阻尼系数等参数对悬置动刚度阻尼角的影响,获得了这些参数对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动刚度影响的灵敏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动特性的优化设计,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成本。(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3](2019)在《一种新型囊式空气弹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弹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囊式空气弹簧,囊式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体,气囊体包括第一止口钢圈、腰环钢圈、第二止口钢圈、橡胶和帘布,且气囊体由第一止口钢圈、腰环钢圈、第二止口钢圈、橡胶和帘布一体式构成;铁制上盖板,铁制上盖板位于气囊体的顶端,铁制上盖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气嘴,(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21期)

甘文成,王雪梅,张永敬,侯大伟[4](2019)在《动车组空气弹簧橡胶脱粘检测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动车组空气弹簧橡胶脱粘检测,建立了将超声脉冲回波检测方法与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检测系统。传统的检测识别方法仅利用超声脉冲高次回波声压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提取了超声回波归一化幅频曲线的分布特征,使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的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出金属-橡胶界面的粘接情况。通过对金属-橡胶试块和动车组空气弹簧样件进行实际超声C-扫描检测,并采用BP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特征量进行训练与识别,结果显示,其对脱粘缺陷的识别率达到95%,表明所建立的检测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金属-橡胶单层粘接界面的脱粘缺陷,能够满足动车组空气弹簧的检修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文孝霞,尹晓康,杜子学[5](2019)在《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建立高架有轨电车的动力学拓扑结构,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及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高架有轨电车及线路的仿真模型,并对不同空气弹簧失效工况下的车辆进行动力学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空气弹簧失效后,车辆的抗倾覆稳定性、抗脱轨稳定性变差,车体侧滚角变大,曲线通过性变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传英[6](2019)在《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对车体振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铁道车辆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附加气室对车体振动行为的影响。首先推导并分析了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容积对空气弹簧刚度的影响规律,随后,基于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线性模型,建立了铁道车辆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附加气室容积对车体振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附加气室容积的变化对车体垂向振动平稳性指标和垂向振动均方根值的影响明显,随着容积的增大,车体垂向振动不断减小,当附加气室容积大于60 L后,容积的进一步增大不会引起车体垂向振动的明显变化;从车体振动的频谱分析可以看出,附加气室容积的增大主要是降低了垂向振动主频下的振动能量,对其他频率下的振动能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幅度较小。(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张奎全,孟庆余,刘晓京[7](2019)在《某A型地铁列车停站空气弹簧充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A型地铁车辆空气弹簧供风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对该型车在典型停站工况下的充排风时间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空气弹簧系统停站过程中的压力-时间历程曲线,探讨了不同工况下空气弹簧的充排风时间,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09期)

刘上源,阳光武,肖守讷,杨冰,朱涛[8](2019)在《空气弹簧气室载荷对焊接构架疲劳强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轨道车辆结构安全性,针对二系悬挂采用空气弹簧的转向架焊接构架,基于JIS标准的疲劳评价方法和Goodman图法,根据EN 13749主要运营工况进行加载,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以构架焊接成型后是否可从外部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为评判标准,将侧梁上盖板单边角焊缝分为梁内焊根和梁外焊趾,将侧梁双边角焊缝分为梁内角焊缝和梁外角焊缝分别进行疲劳校核,完成了焊接构架侧梁角焊缝全面的疲劳评估。以是否添加空气弹簧气室压力作为研究变量,依照运动中机械载荷带来的空气弹簧气室压力变化进行气室载荷加载,研究空气弹簧气室压力对构架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焊缝特征类型中,上盖板单边角焊缝焊根和背面焊接位置角焊缝基于JIS标准疲劳设计未满足疲劳强度要求;侧梁上盖板单边角焊缝受空气弹簧气室压力交变作用影响,焊根部位疲劳安全系数降低7.1%,焊趾部位疲劳安全系数降低29.8%;而侧梁内侧、外侧双边角焊缝受空气弹簧气室压力交变作用影响较小,疲劳安全因子降低仅2%左右。(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5期)

景小锋,陈绍基,张亮[9](2019)在《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空气弹簧载荷内压偏低问题分析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空气弹簧载荷内压偏低进而影响列车性能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实验室测试和装车数据测量对比的方法,确定了空气弹簧系统改进的具体方案。改进产品经过型式试验和装车考核验证,证明性能可靠,能有效解决空气弹簧载荷内压偏低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5期)

刘志贺[10](2019)在《高速动车组空气弹簧动力学特性及其故障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过程中,动车的使用原来越广泛,其使用的安全性成为了当前中国铁路致力研究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成为了主要研究的装置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但是在应用中也显示出了一些问题。据此,主要对其特性及故障模式下的运行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16期)

空气弹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发动机空气弹簧液压悬置的动特性及其参数灵敏度影响,采用空气弹簧液压悬置上液室等效体积刚度替代解耦膜以及密闭空气腔对悬置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空气腔开启和关闭时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采用该模型研究了空气弹簧液压悬置橡胶主簧体积刚度、阻尼系数、等效活塞面积、空气腔开启和关闭时上液室等效体积刚度、惯性通道液体惯性系数及阻尼系数等参数对悬置动刚度阻尼角的影响,获得了这些参数对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动刚度影响的灵敏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动特性的优化设计,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弹簧论文参考文献

[1].柴宇君,李志华,黄震,樊志华.基于ABAQUS的汽车空气弹簧力学特性分析[J].南方农机.2019

[2].侯锁军,杨慰.发动机空气弹簧液压悬置动态特性及参数灵敏度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一种新型囊式空气弹簧[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4].甘文成,王雪梅,张永敬,侯大伟.动车组空气弹簧橡胶脱粘检测系统设计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9

[5].文孝霞,尹晓康,杜子学.空气弹簧失效对高架胶轮驱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传英.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对车体振动行为的影响研究[J].机械.2019

[7].张奎全,孟庆余,刘晓京.某A型地铁列车停站空气弹簧充风仿真研究[J].铁道车辆.2019

[8].刘上源,阳光武,肖守讷,杨冰,朱涛.空气弹簧气室载荷对焊接构架疲劳强度影响[J].机车电传动.2019

[9].景小锋,陈绍基,张亮.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空气弹簧载荷内压偏低问题分析与改进[J].机车电传动.2019

[10].刘志贺.高速动车组空气弹簧动力学特性及其故障模式[J].湖北农机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叁向隔震支座结构图主动悬架示意图空气弹簧型甚低频声源共振式消声器示意图车刀圆弧切削刃形状误差空气弹簧动刚度特性曲线

标签:;  ;  ;  ;  ;  ;  ;  

空气弹簧论文_柴宇君,李志华,黄震,樊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