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包括方形桶,方形桶的顶侧开口,方形桶内设有方形铁网蓝,方形铁网蓝的顶侧、底侧分别开口,方形铁网蓝底部的中间设有下固定环,下固定环的外周与方形铁网蓝的内壁通过数个连杆固定连接,下固定环的顶侧固定连接同轴的竖管的下端,竖管的上端固定安装同轴的上固定环,竖管内活动安装竖杆,竖杆能够沿竖管上下滑动,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的下端,竖杆的下端穿过下固定环固定连接金属网板顶侧的中间,金属网板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的底侧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能够一次性捕捉大量的牛蛙,且牛蛙取出操作便捷,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桶(1),方形桶(1)的顶侧开口,方形桶(1)内设有方形铁网蓝(2),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底侧分别开口,方形铁网蓝(2)底部的中间设有下固定环(3),下固定环(3)的外周与方形铁网蓝(2)的内壁通过数个连杆(4)固定连接,下固定环(3)的顶侧固定连接同轴的竖管(5)的下端,竖管(5)的上端固定安装同轴的上固定环(6),竖管(5)内活动安装竖杆(7),竖杆(7)能够沿竖管(5)上下滑动,竖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8)的下端,竖杆(7)的下端穿过下固定环(3)固定连接金属网板(10)顶侧的中间,金属网板(10)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2)的底侧接触配合,方形铁网蓝(2)内壁上端的前后左右分别通过扭簧铰接连接梯形板(11),梯形板(11)顶侧的内侧分别与上固定环(6)的底侧接触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桶(1),方形桶(1)的顶侧开口,方形桶(1)内设有方形铁网蓝(2),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底侧分别开口,方形铁网蓝(2)底部的中间设有下固定环(3),下固定环(3)的外周与方形铁网蓝(2)的内壁通过数个连杆(4)固定连接,下固定环(3)的顶侧固定连接同轴的竖管(5)的下端,竖管(5)的上端固定安装同轴的上固定环(6),竖管(5)内活动安装竖杆(7),竖杆(7)能够沿竖管(5)上下滑动,竖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8)的下端,竖杆(7)的下端穿过下固定环(3)固定连接金属网板(10)顶侧的中间,金属网板(10)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2)的底侧接触配合,方形铁网蓝(2)内壁上端的前后左右分别通过扭簧铰接连接梯形板(11),梯形板(11)顶侧的内侧分别与上固定环(6)的底侧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8)与竖杆(7)通过丝杆(9)固定连接,拉杆(8)、竖杆(7)、丝杆(9)中心线共线,丝杆(9)与上固定环(6)的内孔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8)外周的上端固定安装诱虫灯(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8)的上端固定安装提手(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桶(1)前后左右的上端分别铰接连接倒L型弹性杆(14),倒L型弹性杆(14)上端的内底侧分别与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L型弹性杆(14)的上端分别轴承安装滚轮(15),滚轮(15)能够沿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滚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捉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同时蛙皮质地薄而坚韧,是制高级皮革的原料,因此发展牛蛙养殖业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牛蛙饲养的质量,一般采用野外放养的方式养殖牛蛙,但放养的牛蛙捕捉困难,人工捕捉牛蛙费时费力,效率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多次捕捉的牛蛙捕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包括方形桶,方形桶的顶侧开口,方形桶内设有方形铁网蓝,方形铁网蓝的顶侧、底侧分别开口,方形铁网蓝底部的中间设有下固定环,下固定环的外周与方形铁网蓝的内壁通过数个连杆固定连接,下固定环的顶侧固定连接同轴的竖管的下端,竖管的上端固定安装同轴的上固定环,竖管内活动安装竖杆,竖杆能够沿竖管上下滑动,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的下端,竖杆的下端穿过下固定环固定连接金属网板顶侧的中间,金属网板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的底侧接触配合,方形铁网蓝内壁上端的前后左右分别通过扭簧铰接连接梯形板,梯形板顶侧的内侧分别与上固定环的底侧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所述的拉杆与竖杆通过丝杆固定连接,拉杆、竖杆、丝杆中心线共线,丝杆与上固定环的内孔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所述的拉杆外周的上端固定安装诱虫灯。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所述的拉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提手。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所述的方形桶前后左右的上端分别铰接连接倒L型弹性杆,倒L型弹性杆上端的内底侧分别与方形铁网蓝的顶侧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所述的倒L型弹性杆的上端分别轴承安装滚轮,滚轮能够沿方形铁网蓝的顶侧滚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能够一次性捕捉大量的牛蛙,且牛蛙取出操作便捷,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方形桶预埋在牛蛙经常出没的地方,使方形铁网蓝的顶侧与预埋地面平行,同时在方形桶内注入方形桶四分之一容积的水,当牛蛙从梯形板的顶侧经过时,在牛蛙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梯形板发生翻转,梯形板顶侧的内侧与上固定环的底侧分离,使牛蛙落入方形铁网蓝内,梯形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梯形板顶侧的内侧与上固定环的底侧重新接触配合,方形桶内的水能够使牛蛙的皮肤保持湿润,将方形铁网蓝内牛蛙取出时,直接拉动拉杆将方形铁网蓝从方形桶内拉出,使牛蛙与方形桶内的水分离,然后向上拉动方形铁网蓝,拉杆、竖杆分别沿竖管向下移动,金属网板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底侧分离,将牛蛙从方形铁网蓝的下端倒出,再将方形铁网蓝放入方形桶内,继续捕捉牛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多次捕捉的青蛙捕捉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方形桶1,方形桶1的顶侧开口,方形桶1内设有方形铁网蓝2,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底侧分别开口,方形铁网蓝2底部的中间设有下固定环3,下固定环3的外周与方形铁网蓝2的内壁通过数个连杆4固定连接,下固定环3的顶侧固定连接同轴的竖管5的下端,竖管5的上端固定安装同轴的上固定环6,竖管5内活动安装竖杆7,竖杆7能够沿竖管5上下滑动,竖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8的下端,竖杆7的下端穿过下固定环3固定连接金属网板10顶侧的中间,金属网板10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2的底侧接触配合,方形铁网蓝2内壁上端的前后左右分别通过扭簧铰接连接梯形板11,梯形板11顶侧的内侧分别与上固定环6的底侧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能够一次性捕捉大量的牛蛙,且牛蛙取出操作便捷,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方形桶1预埋在牛蛙经常出没的地方,使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与预埋地面平行,同时在方形桶1内注入方形桶1四分之一容积的水,当牛蛙从梯形板11的顶侧经过时,在牛蛙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梯形板11发生翻转,梯形板11顶侧的内侧与上固定环6的底侧分离,使牛蛙落入方形铁网蓝2内,梯形板11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梯形板11顶侧的内侧与上固定环6的底侧重新接触配合,方形桶1内的水能够使牛蛙的皮肤保持湿润,将方形铁网蓝2内牛蛙取出时,直接拉动拉杆8将方形铁网蓝2从方形桶1内拉出,使牛蛙与方形桶1内的水分离,然后向上拉动方形铁网蓝2,拉杆8、竖杆7分别沿竖管5向下移动,金属网板10的顶侧与方形铁网蓝2底侧分离,将牛蛙从方形铁网蓝2的下端倒出,再将方形铁网蓝2放入方形桶1内,继续捕捉牛蛙。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拉杆8与竖杆7通过丝杆9固定连接,拉杆8、竖杆7、丝杆9中心线共线,丝杆9与上固定环6的内孔螺纹连接。通过拉杆8将丝杆9拧入上固定环6内,能够将竖杆7固定在竖管5内,使金属网板10与方形铁网蓝2相对固定。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拉杆8外周的上端固定安装诱虫灯12。幼虫灯12能够在夜晚引诱昆虫,当牛蛙捕食诱虫灯12附近的昆虫时,引诱牛蛙落到梯形板11的顶侧,增加本装置捕捉牛蛙的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拉杆8的上端固定安装提手13。使使用者提拉拉杆8更加省力,增加使用者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方形桶1前后左右的上端分别铰接连接倒L型弹性杆14,倒L型弹性杆14上端的内底侧分别与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接触配合。通过倒L型弹性杆14能够将方形铁网蓝2固定在方形桶1内,使方形桶1与方形铁网蓝2相对固定。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倒L型弹性杆14的上端分别轴承安装滚轮15,滚轮15能够沿方形铁网蓝2的顶侧滚动。减小倒L型弹性杆14的上端与方形铁网蓝2顶侧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倒L型弹性杆14勾住方形铁网蓝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0902.0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518126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A01K 67/02
专利分类号:A01K67/02
范畴分类:12B;
申请人:梅杰
第一申请人:梅杰
申请人地址: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汤山镇温泉社区汤山路30号
发明人:梅杰;杨添亮;许勤智;梁正其;兰世军
第一发明人:梅杰
当前权利人:梅杰
代理人:黄靖
代理机构:31310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青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