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效方结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效方结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401320

中医学称本病为“不寐”,“不得眠”,“无眠”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于2013年l0月至2014年12月应用针刺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该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100例患者,均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诊治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5岁~67岁,平均(44.98_+13.02)岁;病程14天~3年,平均(4.05_+1.32)个月;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火型11例、痰热内扰型9例、阴虚炎旺型7例、心脾两虚型14例、心虚胆怯型9例;伴有高血压者10例,神经衰弱13例,更年期综合征12、焦虑症9例,其它6例。分类轻度21例、中度23例、重度6例。对照组中年龄16岁~70岁,平均(46.29_+12.28)岁;病程l1d~3年2个月,平均(4.69_+1.19)个月;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炎型11例、痰热内扰型9例、阴虚炎旺型9例、心脾两虚型15例、心虚胆怯型6例;伴有高血压者11例,神经衰弱15例,更年期综合征9、焦虑症8例,其它7例。分类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依据”中规定的标准作为本项目的疗效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证候分类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候分类”中规定的标准作为本项目的证候标准。①肝郁化火: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②痰热内扰: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③阴虚火旺: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④心脾两虚: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⑤心虚胆怯: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舌淡,苔薄,脉弦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5—70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③治疗期间内未使用过治疗失眠症的中西药物。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脑、肝、肾病等影响安全性判断者;②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资料不全者。③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引起的睡眠障碍。④酗酒和(或)精神药物滥用和依赖所致失眠者;⑤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近期有生育计划者;⑥过敏体质及对本药成分过敏者;⑦有自发出血倾向。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安神利眠汤药物组成:太子参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麦冬30g,枣仁20g,合欢皮10g,白术15、茯神15g,栀子15g,五味子15g,远志15g,丹参20g、甘草6克

临床加减:心脾两虚者加龙眼肉;15g,黄芪10g等;阴虚火旺者去太子参、白术加元参10g、生地10g、黄连8g;痰热扰心加胆星、黄连、枳实、竹茹各10g;肝郁气滞者去白术加柴胡20g、牡丹皮10g;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胆气虚怯加白芍、远志、菖蒲;肝胆郁热加黄芩、栀子、龙胆草。

药物煎煮方法。用水煎,分3次温服,每次100~150ml。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针刺穴位组成:四神聪、神庭、安眠、神门、三阴交。耳穴神门、耳穴心、耳穴交感。针刺方法:头部穴用毫针向前刺入5分深,安眠直刺1寸,神门直刺5分,三阴交直刺1寸。百会与神庭、安眠、三阴交使用电针法,使用疏密波型,加电20分钟。余穴用常规针刺法。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1疗程。

对照组:单纯使用宁神利眠汤,用水煎,分3次温服,每次100~150ml。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两组均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中规定的标准作为本项目的疗效标准。①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②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③未愈:症状无改变。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O.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中各证型总有效率疗效比较,心脾两虚型和心虚胆怯型疗效最好,肝郁化火型次之,痰热内扰型最差。

5讨论

失眠症主要是由于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失眠多由于精血亏损、阴阳失调、气血失和、阳不入阴造成,发病部位为心,可累及脾胃、肝胆、肾脏,病症虚多实少[1],其基本病机是心肾不交。在治疗上,西医治疗大多采用口服催眠镇静药物如安定、鲁米那等,只治标,不治本[2],

本课题采用内服中药外用针刺的方法为患者施治,取得良好效果。安神利眠汤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五味子、茯神益心脾,安心神;牡蛎、龙骨镇静安神、潜阳补阴、敛汗固精;麦冬、栀子养阴清热以除烦;丹参、合欢皮解郁、养血、宁心安神;太子参、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阴阳为本,心肝脾肾同顾,营卫气血均调,频频饮用,夜寐自安。

针刺时,选神门穴调理心经经气,宁心安神;三阴交协调肝脾肾气机;神庭穴是督脉与足太阳、阳明经交会穴,安神益智的作用;四神聪、安眠穴为头颈部经外奇穴,针刺可以贯通全身气血,镇静安神。再加耳穴神门、交感、心,诸穴合用,共奏养心安神之功。

本文结果显示,运用针刺与中药效方相结合,可借助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的机理,从根源上切断失眠症源头,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92%,而对照组仅84%,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是临床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同时,观察表明,失眠如果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而且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则相应较长。

治疗期间嘱其患者按时作息,合理休息,规律生活,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饮食有节,睡前避免情绪激动,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每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患者治愈后需要嘱咐其加以一定的锻炼,加以一定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可以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董勤建,宋春华,李晓艳.针刺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24例,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25—27.

[2]裘胜.针药结合治疗失眠4O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3):99—1O0.

作者简介:温木生,中医主任医师。

标签:;  ;  ;  

中药效方结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