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电力企业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电力企业;煤电联动;市场煤;计划电

过去的两年,是我国电力企业多灾多难的两年。由于受到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煤炭价格上涨以及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并呈现出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局面。2009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大唐集团,2008年的亏损额达到63.45亿元人民币,而五大电力集团中规模最大的华能集团,也在2008年产生了37亿元的亏损。火电业2008年的亏损总额约700亿元人民币,五大电力企业整体亏损400亿。2009年的亏损情况有所好转,电企整体实现盈利,但盈利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大部分火电厂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进入2010年来,各地冰冻灾害严重,煤炭价格持续攀升,电力企业很可能再次面临亏损。

作为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电企的亏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里,笔者通过对亏损情况的了解和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出导致我国电企普遍亏损的原因如下:

一、煤炭价格上涨,电企成本大幅度上升

煤炭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的运营成本,当收入的增长不足弥补成本上升的时候,损失是必然的。当然,这其中有因煤价上涨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失,也有因电企本身的主观原因造成的部分损失。

(一)造成损失的客观原因

2008年,由于受到冰雪灾害以及发电企业煤炭库存量较少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曾一度暴涨,最高时达到2008年初的190%。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埋藏在400米至800米之间的地下,开采难度大,而较高的开采成本必然成为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另外,大量违规煤矿由于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而被强制关闭,使煤炭资源的供给产生了大量缺口,而大型煤矿企业未能及时弥补这一缺口,造成煤炭市场供不应求,这也成为煤价上涨的又一直接原因。后来,在国家推出煤炭限价令和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煤价才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2008年的煤价相比2007年还是增长了10%,这给电力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按照国家“煤电联动”机制,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就要相应调整电价。那么2008年在煤价已经上涨10%的情况下,电价也应做出调整。但国家发改委只小幅上调过两次上网电价,累计调整幅度只有0.037元/千瓦时。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次调整电价,对非居民用电每千瓦时平均上调0.028元,但这根本不足以减轻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究其原因,还要归结于国家“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务院逐渐放开了发电用煤的价格。2006年,国家又取消了对重点电煤合同的政府指导价格,这就使电煤的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煤价自2003年起始终呈上升趋势;但与之相对的,发电领域的上网价格及终端价格却始终掌控在国家手里,即所谓的“市场煤、计划电”。这一体制直接导致电价和煤价联动机制失效,电企呈普遍亏损。

全国电煤平均价格表单位:元/吨

2002年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67

253

270

281

304

330

(二)造成损失的主观原因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以外,企业本身还存在大量的主观因素导致电企的亏损,而这部分亏损其实是本应避免的。

2.企业在电煤的采购方式上存在大量问题。

2008年底在福州举行的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上,由于煤价的飙升,致使煤电企对合同煤的价格争执不下,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导致五大电力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拒绝签订2009年的重点电煤合同。这一事件的结果直接导致各大重点电力企业纷纷与中间商签订了电煤合同。相关数据显示,在福州煤炭衔接会后,五大发电集团就通过中间商与山西省煤炭贸易企业签订了3000多万吨的电煤供货协议。而仅凭常识就可以判断,虽然五大电力集团依然使用煤炭企业生产的电煤,可是他们坚持不直接与煤炭企业签订煤炭购销合同,而是选择与煤炭贸易中间商签订煤炭购销合同,这其中需要中间商将电煤从煤炭企业购出再转卖到电厂,采购环节增多,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数据显示,发电企业通过中间商所购置的电煤,平均每吨的价格要比直接从煤炭企业购置的电煤高出10元至20元。由此就可以算出,五大电企同中间商签订的3000多万吨电煤供货合同,直接导致其成本增加了3亿至6亿元之多。

这种不合理的购煤方式,使得原本就处于亏损状态的电力企业越陷越深。如果电力企业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处理当前情况,这种毫无意义的成本增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从根本上讲,电企亏损的原因还是电价与煤价无法保持联动,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还不到位,以致于出现“市场煤、计划电”的不协调现象。只有电价真正遵循市场规律,同煤价保持联动,才能有效地消除煤电价格联动失效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上升引发的企业亏损。但现阶段电力企业体制改革还相对滞缓,这主要是由于电力行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作为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几大主要电力集团都属于国有企业,并处于垄断地位,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高额的垄断利润。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处于垄断地位的电企本身自然不想打破垄断的局面而参与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就在主观上使电力行业体制改革难以深入。然而,行业垄断不打破,就无法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那么能耗偏高、铺张浪费的现象就难以消除,煤电之争、部分电力企业亏损的局面仍不可避免。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电企亏损雪上加霜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于2008年8月起逐渐向全球蔓延。世界范围内的各行业、各领域无一例外的受到其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力行业自然难以幸免。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电需求减少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求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8年电力消费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却逐月放缓。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08年9月份用电增长速度已经从3月最高的14.4%下降到8月最低的5.38%。电量增速低于10%的省份由5月份和7月份的11和18增加到22个。此外,在2008年10月份还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月度用电量的负增长。由于电量需求的减少,电厂发电量的增速也在逐步回落。从3月份最高的16.6%一直降至9月份的3.4%,全国还有9个省市的发电量出现负增长。用电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电企收入的下滑,这使原本已经陷入成本上升困境的企业受到两面夹击,亏损程度进一步加剧。据统计,2008五大电力集团合计亏损400亿元,而仅就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9月至12月份,亏损额就高达232.4亿元,占到亏损总额的58.1%。

(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明显下滑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是指发电机组在一年内平均(满负荷)运行时间;在每年的8760个小时中,发电小时数所占的比重,称为发电设备利用率。电力行业是资产密集型产业,扣除设备检修等必要的停机时间,发电小时数越高,设备所创的经济价值就越高。因此,发电小时数成为衡量电力行业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经济下滑,电量需求降低,加之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较快,导致发电设备利用率持续下滑。根据中电联统计,2008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677小时,比2007年下降334个小时,其中火电机组平均利用4911小时,比去年降低了405小时。

(三)发电企业融资难度增大

首先,由于电力行业的普遍亏损,很大一部分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失去了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资格。

其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股价暴跌,投资者对股市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信心和热情,这使电力企业试图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实现融资的计划根本无法实行。

另外,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之电力企业原有的普遍亏损,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更加注重风险因素,对亏损电力企业的资信审查更是前所未有的严格。尽管国家在这一特殊时刻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使发电企业原本面临的融资困境有所改观,但总体上发电企业特别是亏损企业的融资难度依然很大。

以上便是电力企业呈现行业性普遍亏损的具体原因。基于对原因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在处理企业亏损问题上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增强企业竞争力。煤炭作为电力企业特别是火力发电企业的主要成本,对电力企业的利润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煤炭企业进行整合的良好时机,通过新建或并购等多种手段,对重点煤炭项目进行投资,打造煤电一体化产业链,创建综合性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2.深入体制改革,促进煤电价格联动。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电力行业的普遍亏损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相关政策,在申请国家财政补贴的同时,增强改革意识,与国家一同致力于深入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风险意识,改革和调整分配制度,尽快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问题,才能使煤电价格实现联动。

3.增强节约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这是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特别是在成本已经上升的情况下,更应该在电煤的采购、运输以及保管方面合理计划,以求降低成本,减少亏损。

4.转变观念,实现电量从量到质的飞跃。在当前发电量需求回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滑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应着眼于加大电源项目优选力度,实现由规模思维向价值思维的转变。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处理好做强与做大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合理发展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效益,加大对电源项目尤其是火电项目的优选力度,并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以及核电项目,以进一步改善电源结构,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进规模增长,实现效益最大化。

5.正确把握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分析当前形势,化“危”为“机”。金融危机的确给电力行业造成了多种负面影响,用电需求量下降,融资困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力企业的亏损。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的严峻性,深入研究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际工作,危机中寻找转机,必能使现有的亏损程度得到减轻,并推动企业长远的发展。例如,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电力市场的需求放缓,使电力企业的经营收入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它将加快电力结构的调整,提高用电的效率,如果电力企业抓住这一契机,那么将为发展成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亏损受到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其中有其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要减少损失,就必须从原因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上对策是笔者通过对具体原因的分析总结得出,虽然现阶段的亏损现象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根源入手,从体制出发,这就需要国家、社会、企业本身以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宗法.发电行业的危机与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2

[2]薛静.中电联分析报告:金融危机对电力行业的影响[J].前沿,2009,1

[3]中国电力新闻网:

http://www.emarketing.net.cn/industrydata/detail.jsp?did=176

[4]刘晓忠.电企亏损身不由己[J].报道,2008,6

[5]吴疆.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看发电投资效益

标签:;  ;  ;  

电力企业亏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