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浅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黄宏梅穆棱市疾病控制中心157599

【摘要】疫苗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消灭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对于接种疫苗的个体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病理变化及免疫反应,接种疫苗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是拒绝疫苗又将直接危及公共卫生防疫屏障的建立。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针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对其进行预防及对症处理,可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25-01

前言:疫苗是免疫原,其工作原理是用含有减毒或灭活的致病细胞悬液注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获得免疫力,抵御特定的病原体,从而预防相应的疾病。大量的事实证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行为具有高度风险性,存在着“获益”和“致害”的双向可能性。在数以千计的受种者中,接种反应大多数是轻微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也会发生异常反应,甚至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异常反应的风险。本文通过探讨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1.造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1相关部门人员执行进行疫苗接种的相关条例不到位

一般不良反应发生是因疫苗固有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减退等一些综合性症状。一般2~3d好转,不需要特殊的临床处置。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伤,在无疫苗质量问题和接种差错的情况下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过敏性反应和无菌性脓肿。在过敏反应中,过敏性皮疹较多见,其次是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水肿及癫痫、惊厥、多发性神经炎、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卡介苗接种引起淋巴结炎、骨髓炎和全身播散性感染等。异常反应在临床的发生率比较低,但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做临床处置。

1.2接种门诊建设不健全和技术操作带来的问题

接种前的体检和仔细询问,能很好地掌握接种禁忌证,对降低不良反应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查体或问诊上的疏忽,没有严格掌握禁忌证的前提下,为实际存在接种禁忌证的儿童开具接种处方,会造成严重后果。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可能与接种次数增多以及接种前预检的缜密度有关在疾病感染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即可在发病过程中被认为疫苗反应,造成医患的困惑和纠纷。本例患儿如果进一步完善病原学检查(血、痰、咽分泌物培养)及相关抗原抗体检查,对偶合反应的诊断会更加充分有力。建议对此类患儿尽可能完善病原学检查,以提供更确切的证据来支持临床诊断。此外,应避免使用大量的激素。如病情较重必须应用激素时,应以小剂量为主,并密切观察病情,以防发生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偶合反应与预防接种仅有短暂时间关联而无因果关系。

1.3造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个体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

造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个体因素如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精神因素等都会对接种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一些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肥胖儿童容易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其他因素:在夏秋炎热季节会由于穿短袖使接种部位暴露而受灰尘、脏物的污染或儿童触摸接种部位以及过度活动时汗液的刺激、大量出汗容易着凉等,也使接种后不良反应增多。

2.预防接种疫苗带来不良反应的对策

2.1严格执行进行疫苗接种的相关条例

为了预防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应做到以下几点。医院应严格执行进行疫苗接种的相关条例,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前应仔细询问接种对象的相关情况,如果接种对象存在不符合进行疫苗接种的条件,则不能对其进行疫苗接种。社区医院应对接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疫苗的接种方法和使用禁忌,找准接种的部位,并按照要求对接种器械进行消毒,严格按照进行疫苗接种的流程实施操作,以保证疫苗接种的顺利完成,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社区医院应对接种对象进行随访,通过打电话、发邮件及信函等方式提醒接种对象按时进行疫苗复种。接种完成后仔细观察接种对象的反应,在接种完成30分钟后方可让其离院。

2.2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规范技术操作

一定要增强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在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季节,社区医院应通过播放宣传短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开展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进行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技术操作,增强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减少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做好应急的准备工作,备好急救药品如氧气、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以便及时抢救,避免发生意外。做好宣教工作,向家长说明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和治疗。凡遇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病例,诊断必须慎重。因此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强调对临床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防止纠纷发生。并且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以及业务素质。

2.3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

在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疾控中心的医护人员应通过媒体、走进校园等方式宣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预防知识和治疗方法,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此外,一定要严格执行冷链技术规范。运输、储存疫苗的所有冷链设备都必须符合要求并专用,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管理,建立必要的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对出现故障或老化失效的设备要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新,避免疫苗因不规范运输、储存而冻结或失效,导致发生蛋白质变性而增加或加重接种后的反应。

3.结语

如果错误地判断风险关联及风险的所属性,可能破坏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及对疫苗的接受程度,并造成灾难性发病率的后果,对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处理不当,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强化信息管理,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行儿童预防保健全国联网。保证所有儿童尽可能地完成全程接种,同时确保免疫效果,推进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武文娣,刘大卫,李克莉,等.中国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1):1-12.

[2]邱星元.实用社区计划免疫指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65.

标签:;  ;  ;  

浅析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