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上海和韩国现行的主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挖掘韩国人才培养政策可借鉴的优势特点,为上海人才培养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二者在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海人才培养政策可以在扩大培养对象范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培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考虑。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政策;政策比较;韩国;上海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是关键资源,是推动上海创新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效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人才政策[1]。科技人才政策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为关注也是出台最为密集的政策,从2015年5月“科技创新中心22条”的颁布,到2015年7月“科创人才20条”、2015年9月科委《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2016年9月“科创人才30条”以及公安部发布的人才出入境政策等各项政策措施,上海在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促进人才创新创业、下放用人单位自主权、优化科创中心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已形成了体系,政策效应逐步显现[2]。
课程评价成绩构成是全过程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点包含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学习活动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
为进一步完善上海科技人才政策,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比较分析上海与其他省市地区人才政策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此提供意见建议。段晓华等[3]对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人才延揽政策、措施进行了横向综合分析,为上海市人才延揽政策提出一些建议;瞿群臻等[4]将上海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与香港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挖掘上海相关政策的优势和不足;鞠炜等[5]以及刘玉雅等[6]都比较分析了京沪浙粤苏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政策;郭俊华等[7]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创业人才政策文本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发现目前存在政策内容宽泛及政策运用失衡等问题,需完善相关领域政策的实施细则,优化不同维度下政策的组合结构;李荣杏等[8]比较研究了长三角各地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认为可从加强市场配置、调整政策结构、加强政府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祝瑞[9]比较分析了杭州、上海、北京、广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并挖掘其政策特征;王运红等[10]对2002—2014年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深圳、武汉6个城市人才政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区域在吸引人才方面依靠人才政策形成的竞争力,为城市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制定和调整相应的人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胡威[11]基于北京、上海和浙江人才政策创新过程的分析发现,三地人才政策面临增强政策灵活性、避免政策同质化、加强资源共享和统筹系统性的挑战。综上所述,目前人才政策的比较研究集中在国内发达地区与上海的对比分析上,国外的较少;并且相较于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的研究力度略小。
韩国作为亚洲科技领先型国家,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采取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力度等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来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2]。田海嵩等[13]介绍了韩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及经验;李秀珍等[14]分析了韩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特征:建立完善的海外人才评估体系,确保归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引进人才的类型,早期投资未来人才。国内对于韩国人才培养政策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大多集中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因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和韩国主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个地区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差异,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挖掘韩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可借鉴的优点,为上海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启示。
1韩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发展
韩国主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是韩国科技管理部门出台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该计划从2006年开始首次制定实施,5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周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求下,每次计划的重点内容都有所变化,目标和愿景也不尽相同。
韩国第一次科技人才计划的愿景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科技人才强国。此次计划聚焦于大学,主要做法包括:创新大学的运营模式,改革理工类大学的教育制度;提高大学的研究能力,培养核心研究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需求型人才;促进持续性应用,改善理工科人才的福利;构建综合支持基础,支持理工科人才的基础设施建设。此次计划的预期目标包括:全方位提高理工科人才的素质,使其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多元化;扩大核心研究人才的培养基础;提高科学技术活动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理工科人才的能力,促进就业;提高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认识,形成优待科技人才的风气,鼓舞科技人才的士气。
1.1 韩国第一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2006—2010年)
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韩国由于其教育模式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对理工科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兴趣,导致韩国缺少优秀的理工科人才,造成科技人才不足;为此,韩国政府于2004年3月颁布了《关于提高国家科学技术竞争力的理工科支援特别法》,从国家层面上建立了理工科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协调管理及推进体系,完善了培养和任用科技人才的法律和制度基础[15]。2005年9月,韩国科学技术部以此法为依据,制订了“理工科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2006—2010年),即“第一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以下简称“第一次科技人才计划”),实施期限为5年。也就是说,韩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系统地推进科技人才的培养。
(1)地应力平衡。首先设置土体自重为9.8 kN/m,其在围压为50 kN的条件下进行地应力平衡,进行此步的原因是因为土体内部受力复杂,要计算其内力极其困难,必须在地应力平衡后才能与现场的状况达到基本一致的条件,为后续的渗流提供真实的条件,土体的部分参数设定如图9。
通过对上海和韩国现行的主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政策对象、目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表3所示。
1.2 韩国第二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2011—2015年)
其次从政策目标看,两个地区的政策目标都是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同之处在于,上海更重视专业能力,更期望青年人才向所属专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发展,高端人才向所属领域前沿的顶尖人才发展;而韩国更重视职业能力,更期望科技人才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或者能够成功创业。
《内河通航标准》规定了各等级航道的富余水深,也明确了“船闸门槛最小水深不应小于设计船舶或船队满载时最大吃水的1.6倍”。[7]据此得到京杭运河船舶最大吃水允许值见表6。
韩国第二次科技人才计划的愿景是通过培养创造性的科学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此次计划的主要做法包括: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阶段,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程度,通过教育诱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在大学及研究生阶段,强调教育的特色性与专业化,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强国际水平的研究力量;针对政府出资的研究机构,将研究机构的各类资源融入到教育领域,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稳定的研究环境;针对企业,提高对企业研究人员需求的满足度,培育优秀研发型企业;在基础建设方面,促进海外人才、女性人才和资深科学家等潜在人才的使用,强化科技人才政策基础。
第二次科技人才计划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预期目标成效采用国际指标来衡量。此次计划的预期目标包括: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度从55位(OECD的中级水平)提升到30位;建设8个研究型大学(世界排名200以内);以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以下简称“IMD”)的报告为依据,将高水平工程师供给水平提高到世界前30位;将科技类工作岗位的比重从18.6%提高到25%(OECD);人才流失指数达到5.0水平(IMD)。
1.3 韩国第三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2016—2020年)
近年来韩国出生率持续下降,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同时难以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可直接进入产业的青年人才,导致青年失业率持续增加;上述问题使韩国处于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危机状况。为了培养富有挑战精神的创新型和复合型科技人才,提高他们在人才市场的使用效率,以及营造良好的教育和研究生态环境,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变化与政策现状后,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于2015年11月制订了“第三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2016—2020年)。
韩国第三次科技人才计划的愿景是基于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技术人才。此次计划的主要做法包括:强化青年人才的就业能力,创造技术创业友好型教育环境;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能力,改革能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教育体制;持续提高科学技术人才的专业性及融合性能力;提高青少年对于数学与科学的兴趣,强化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教育,从小挖掘核心人才;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提升女性、资深科学家的应用潜力;构建科学技术人才支持体系。此次计划中,韩国政府最重视的是提高科学技术人才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包括提高科学技术领域求职者(毕业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加强学生毕业后学校与企业间的发展信息共享及就业支持功能,提高科学技术类(研究生院)学生的创业核心能力,为准备创业者构建创业实战环境,强化在职科技人才的国际创业能力。
1.1 对象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入选条件:①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状况分级(ASA)标准为Ⅰ~Ⅱ级,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②手术时间2~4 h。③近期无发热或感染史、无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④年龄在18~70周岁,神志清,无精神障碍者。本研究共选取87例患者,男44例,女43例;年龄28~70岁,体重46~85 kg。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和引流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从1991年启动的“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994年启动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一直到近年接连推出的“科创人才20条”“科创人才30条”,上海建立起了覆盖科研事业全周期、兼顾普遍支持与重点培养的科技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尤其重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16]。
1.4 韩国三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比较分析
韩国三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中,第一次科技人才计划的推进方向是:聚焦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机构——大学,以提高大学的能力与作用为重点来集中推进大学支持计划;第二次科技人才计划的推进方向是:首先强调构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础,强调研究人才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其次努力推进囊括科技人才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政策,最后为应对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促进潜在人才(女性人才等)的使用;第三次科技人才计划的推进方向:一是推进以研究人才为中心的综合战略,包括就业岗位、研究环境、开发能力、自我开发等多方位的政策,二是构建教育-研究开发-研发人才培养政策的综合系统,三是为促进研究人才持续终身学习与优秀研究人才的发展,构建研发人才能力开发框架。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人才计划在政策方向等方面有较大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两者在人才的培养、分配和应用政策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
表1韩国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人才计划的区别
指标第二次科技人才计划第三次科技人才计划出发方向聚焦研究主体(从科技人才角度出发)聚焦社会问题(从就业岗位和人才缺少等社会问题角度出发)推进方向强调人才培养政策强调人才培养、分配与应用政策的均衡培养政策加强专业知识提高人才能力分配政策人才与就业岗位的连接为人才创造就业岗位应用政策稳定的研究环境挑战性发展环境
2上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分析
第三次科技人才计划的预期目标包括:科技领域就业岗位不足率到2020年降低到5.0%,大学教育经济社会要求符合度(IMD)提高到35位,对数学及科学的学习乐趣指数分别提高到30位和15位,成人和青少年对科学的理解度分别增加到45分和40分。
2.1 上海市主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上海市针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计划主要有上海市优秀学术/ 技术带头人计划和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针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计划主要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和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各个培养计划的具体资助目标、资助条件和资助方式如表2所示。
表2上海市主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计划名称计划对象计划目的适用条件支持方式上海市优秀学术/ 技术带头人计划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带头人,促进其建设高水平科研梯队和创新团队,带动上海科技和产业发展[17]1.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的优秀科技人才,应具有独立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经历,并拥有稳定的科研团队,注重责任人对团队中青年人才的培育,通过“一带一”的重点培养,依托项目的实施,提升团队中青年骨干的科研创新能力;2.面向在沪企业的优秀科技人才,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经历,并拥有稳定的研发团队[18]每个项目执行年限为3年,资助额度约为40万元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集聚培养站在领域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产业化能力的领军人才,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注重选拔优秀青年领军人才;符合“品德素质优秀、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发展潜力较大”的基本条件[19]建立领军人才专项资金,按照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类型的资助标准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杰出青年科技人员,促进其加快向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长的步伐[17]年龄应未满35周岁;1.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并有主持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面向在沪企业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的青年科技人员[20]每个项目执行年限为3年,资助额度为40万元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青年人才选拔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其进行原始创新和大胆探索,尽快成长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17]年龄应未满32周岁;未曾主持过省部级(含)以上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执行年限为3年,资助额度为20万元
注:资料来源于《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沪科〔2016〕393号)、《关于加强上海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组〔2005〕发字046号)、《上海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沪人〔2006〕107号)
2.2 “科创人才30条”中的科技人才培养政策
除了上述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外,近年来出台的“科创人才20条”“科创人才30条”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科创人才30条”为例,培养对象包括高端人才(博士后、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校学生。针对高端人才:优化博士后培养机构运作机制;针对青年人才: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选拔资助力度,各类人才计划进一步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针对高校学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开展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制度创新;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学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人才;推进部分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特点;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积极落实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推进鼓励创业政策措施[21]。
3上海和韩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对比分析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被誉为“摇钱树”“铁杆庄稼”“绿色银行”。核桃产业是云南林业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在全省种植面积很广,产值在逐年增加。核桃成为了云南广大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也是绿汁镇各村的经济林果和退耕还林产业。
表3上海和韩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对比
地区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举措政策评价上海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高校学生培养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发挥其引领作用;培养脱颖而出的青年优秀人才及其团队,促进其向高端人才发展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供专项资助;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平台建设等等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政策评价量化指标韩国理工科人才、青年人才、在校学生、潜在人才培养富有挑战精神的创新型和复合型科技人才,提升其就业与创业能力推进以研发人才为中心的综合战略;构建教育-研究开发-研发人才培养政策的综合系统;构建研发人才能力开发框架等等采用国际量化指标来评价政策成效
首先从政策对象来看,两个地区都非常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上海除对青年科技人才个体进行重点培养外,还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团队的培养和支持。同时,两个地区也重视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不同之处在于,上海更重视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培养和支持,关注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培养范围涉及各个领域的人才;而韩国更重视对普通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期望政策涵盖科技人才的整个生命周期。
2010年第一次科技人才计划收尾的时候,创意经济(Creativity-Based Economy)日益凸显,各发达国家都为培养引领未来产业的科技人才而作出巨大努力,因此韩国政府更加意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2011年5月,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由教育科学技术部制订的“第二次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2011—2015年),计划投资总额为10.5万亿韩元。
第三从政策实施看,两个地区都构建了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并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不同之处在于,上海更重视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加强平台建设,即政策主要针对已经成长到一定阶段的科技人才来实施;而韩国更重视科技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体制改革,优化人才教育-研发环境,创造就业岗位,即政策实施涵盖了各个成长阶段的人才,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实施框架。
第四从政策评价看,两个地区都存在对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的评价研究,但上海的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必须采用什么定量指标来对该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一般都是由研究机构自行或被委托进行政策评价,采用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而韩国在制定的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中明确指出了采用国际量化指标来评价政策的执行效果,并明确了采用何种国际指标进行评价。
“亲土1号”系列产品采用了美国富朗领先的突破性生物能增值技术,特别添加松土因子、矿源黄腐酸、聚天冬氨酸,锌、硼等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独有生物能元素,并利用螯合技术制备成生物能系列产品。可以激活土著有益菌,补充外源有益菌,提升土壤有机质,调理酸性及碱性土壤,充分解决土壤酸碱失衡、有机质低土壤板结、肥力不足等问题,全面释放土壤潜能,系统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连作障碍、重茬等土传病害。
除此之外,由于两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结构和文化背景,两者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上海由于缺乏顶尖的科技人才,所以更加重视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以及对海外人才的引进;韩国由于理工科人才的缺乏和就业岗位的减少,所以更加重视对本土普通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反而把高层次人才跟女性人才、海外人才一起归类为潜在人才,目标是提升其应用潜力。
4韩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对上海的启示
从最早启动的“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到最近推出的“科创人才30条”,总体来说,上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上海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扎实的人才基础。但是,上海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相较于人才引进政策,还存在进一步优化完善的空间。
韩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支持基本计划”对上海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一是扩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象范围,不仅对高端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予以大力支持,还要加强对创业人才、科技管理人才、成果转化人才等的支持;二是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除加强科技人才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加强科技人才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三是促进以科技人才为中心的综合支持体系发展,加强产学研的联系,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合适的科研岗位,提高人才的自我满足感,促进人才的终身学习;四是推动能满足未来产业需求的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贯穿科技人才整个生命周期的培养政策等。真正将人才驱动创新战略落实落地。
动脉导管开放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部分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大量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是目前尚缺乏关闭PDA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尽管产前激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非创伤性呼吸支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关于PDA治疗的研究最大的改变是减少PDA的治疗[3]。
参考文献:
[1]申峥峥,张玉娟,于怡鑫.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分析[J].情报工程,2018(1): 89-100.
[2]楚天骄.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与政策体系[J].科学发展,2015(3): 63-65.
[3]段晓华,罗瑾琏.新、台、港人才延揽对上海的启示[J].经济论坛,2010(10): 115-117.
[4]瞿群臻,孙丽玲.沪港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11(7): 83-84.
[5]鞠炜,刘宁.京沪粤苏浙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2013(15): 87-92.
[6]刘玉雅,李红艳.京沪粤苏浙地区人才政策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2016(24): 733-739.
[7]郭俊华,徐倪妮.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创业人才政策比较研究:以京沪深三市为例[J].情报杂志,2017(5): 54-61.
[8]李荣杏,陈芸,胡俊峰.长三角各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研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69-75.
[9]祝瑞.地方政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比较与建议:以杭、沪、京、穗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3(3): 103-105.
[10]王运红,王弋波,吴晓莉,等.区域人才政策竞争力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6): 82-89.
[11]胡威.我国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创新动因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分析[J].行政论坛,2018(1): 114-121.
[12]李鸿阶,张元钊.韩国与新加坡科技创新政策及其成效的启示[J].亚太经济,2016(5): 64-69.
[13]田海嵩,张再生,刘明瑶,等.发达国家吸引高层次人才政策及其对天津的借鉴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0): 142-145.
[14]李秀珍,孙钰.韩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特征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7(6): 81-87.
[15]《十年决策——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宏观科技政策研究》研究组.十年决策: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宏观科技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30-231.
[16]黄怡淳.北上广深四市人才政策对比分析及广州市人才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7(20): 49-54.
[1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EB/OL].(2016-09-12)[2018-07-09].http://www.stcsm.gov.cn/jdbd/jl/rczc/343478.htm.
[1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项目指南的通知[EB/OL].(2017-09-29)[2018-07-09].http://www.stcsm.gov.cn/gk/kxjgxm/ktsbzn/545109.htm.
[19]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18年上海领军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EB/OL].(2018-06-15)[2018-07-09].http://21cnhr.12333sh.gov.cn/09/201806/t20180625_1283489.shtml.
[2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上海市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指南的通知[EB/OL].(2017-10-20)[2018-07-09].http://www.stcsm.gov.cn/gk/kxjgxm/ktsbzn/545108.htm.
[21]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6-09-27)[2018-07-09].http://www.stcsm.gov.cn/gk/zcfg/gfxwz/fzfwj/346006.htm.
ComparisonofCultivationPoliciesforTalentsEngagingin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betweenShanghaiandKorea
Li Ning, Gu Lingli, Yang Yaowu
(Shang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Shang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policies of talents engag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Shanghai by comparis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olicies between Shanghai and Korea and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orean polici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olicy objects,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evaluati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olicies in Shanghai can be further considered in expanding the scope of policy objects, optimizing the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s; talent cultivation policies; policy comparison; Korea; Shanghai
收稿日期:2018-08-20,修回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政策的智慧服务研究”(18692115100)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9.16.010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9)16-0073-06
作者简介:李宁(1986—),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顾玲琍(1981—),女,上海人,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杨耀武(1964—),男,陕西华阴人,所长,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
标签:人才论文; 政策论文; 科技人才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韩国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16期论文;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政策的智慧服务研究”(18692115100)论文; 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