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发生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机构,发生,变速器,运动学,曲柄,参数。
脉冲发生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顾雯[1](2015)在《基于降低脉动值的自调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尺度综合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绿色、智能、超常、融合和服务,这也是未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走向。机构学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机构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自主设计、创新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机械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是一类典型的六杆机构,新型式下研究其尺度综合、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是对机构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本论文为了发挥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优势,开发具有较大功率、较高速度、运转较平稳和效率较高的新机型,在前人提出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基础上,对该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降低机构脉动值为目标,通过MATLAB、SIMULINK、ADAMS、ISIGHT软件实现对机构的尺度综合、建模,仿真,对比分析以及尺寸参数优化,得出了一套满足性能要求的,脉动值较低的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最后,为了降低由于过约束影响而导致机构成本的增高,提高机械系统的自适应性,完成了对该机构进行自调性结构设计。在研究过程中,以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机构的构型和运动特点,提出了等价机构的概念;以降低机构脉动值为目标,从理论上对等价机构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等价机构尺度综合需要满足的运动学条件;对变杆长AC、AD的分析确定可将等价机构作为基础四杆机构进行设计,根据前面的分析对基础四杆机构的进行尺度综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B点的确定方法,从而实现对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尺度综合。应用SIMULINK、ADAMS建立机构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利用仿真结果结合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双输出杆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机构平均输出角速度、脉动值及最大角加速度随曲柄长度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并且分析了构件AB和BCD的各杆长变化对机构双输出运动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本论文利用优化软件ISIGHT集成ADAMS和MATLAB,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各因子对于脉动值的影响,从而确定机构的有效设计空间,再利用自适应模拟退火法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有效降低了非同轴双输出脉动发生机构的脉动值。通过“零过约束自调基本组”法完成了对非同轴双输出脉动发生机构的过约束分析与自调结构设计,通过仿真分析表明,在系统的输入、输出轴存在平行度误差的情况下,输出角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5-03-25)
顾雯,杜力,冯俊,陈奎,魏东[2](2015)在《基于ADAMS的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输出角速度的脉动值,运用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进行参数化建模,并结合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双输出杆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机构平均输出角速度、脉动值及角速度突变量随曲柄长度变化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输出运动的一致性,曲柄调速的可调性;并得到了机构的脉动值随着曲柄长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杆长OE和EF对机构双输出运动规律的影响,表明增加杆OE和EF的长度后,机构脉动值明显降低,为该脉冲发生机构的尺寸综合及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5年03期)
肖俊远[3](2011)在《泥浆脉冲器脉冲发生机构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以开发的泥浆脉冲发生器为研究对象,以UG、CFD为软件平台,对泥浆脉冲器脉冲发生机构进行流场计算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来指导泥浆脉冲器的结构设计,减少设计时间,提高效率。本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泥浆脉冲器脉冲发生机构进行流场研究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泥浆脉冲发生器的工作机理、脉冲信号衰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脉冲强度的方法,其中转子所受的水力转矩是影响泥浆脉冲发生器工作性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初步设计定转子的结构,利用UG建立叁维模型;2.对泥浆脉冲发生器流道模型假设,利用UG建立泥浆脉冲发生机构流道叁维模型,应用CFD软件进行流场计算;综合分析CFD软件提供的多种湍流模型、速度—压力耦合算法和离散式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本文研究内容的模型和算法;3.通过数值计算来分析泥浆脉冲发生器内部流场特性,分别从转子叶片形状、转子叶片厚度、转子叶片数、转子转速、定转子之间间隙、泥浆流量等这些因素泥浆脉冲发生机构进行流场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对比,验证结果的可行性。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泥浆脉冲发生机构的流场特性,对形成原因作了全面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转子开口形状对压力脉冲发生器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扇形阀口和矩形阀口对流体的运动变化产生剧烈的影响,通过改变叶片两棱边,其实趋向于平滑变化,能有效地减轻转子的受力,综合分析叁角形开口较好;在泥浆流量和定转子间隙一定的工况下,转子叶片厚度的改变,压力波形和脉冲强度基本上没有影响,但转子水力转矩变化比较明显,随着转子叶片的加厚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同泥浆流量和定转子间隙的工况下,转子叶片个数的增加,使轴向间隙引起的流通面积增大,导致压力脉冲信号的强度减弱,对应的转子水力转矩也相应的减小。在叶片个数不同的情况下,为获得相同幅值的压力脉冲信号,将四叶片转阀的定转子间隙减小,所得转子转矩仍比叁叶片的转矩要小。故增加转子叶片个数可以有效减小转子转矩,很好的改善了电机的控制性能。转子转速的变化对压力波形无明显的影响,只是转子转矩的相位随着转速的增大而滞后;流量一定,定转子结构一定,定转子间隙的改变对泥浆脉冲发生器转子的水力转矩和压力脉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间隙的增大,所生的压力波幅值逐渐减小,转子所受水力转矩减小比较明显。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转子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转子阀口的开口形状变化应趋向变化平滑,叁角形阀口的压力波曲线较扇形及矩形阀口更光滑,更接近正弦波;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叶片的厚度;转子叶片个数影响压力波曲线的形状及幅值;合理选择定转子之间的间隙。在上述原则下,选择一较合适的定转子结构,来研究流量与间隙的关系,得出其对应的曲线。在间隙为0-2mm之间,虽然得到较高的压力幅值,但压力波形变化比较混乱,特别是随着流量的增加,波形变化更加混乱。在间隙为2-8mm,压力幅值变化比较大,当间隙大于10mm,压力幅值变化比较缓慢。通过研究分析找出了压力脉冲强度与流量和间隙的变化曲线对研究不同钻井深度时所需要的泥浆脉冲发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5-01)
杜力,邹昌平,冯俊,向成宣,黄茂林[4](2009)在《同轴全铰链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尺度综合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效率、高平稳性、结构简化为主要目标,对全铰链同轴双输出函数发生机构进行尺度综合。将该六杆机构视作由一套基础四杆机构和一套等价四杆机构并联而成。采用"分组综合"的策略,即先建立"按两个位置综合且瞬时传动比相等"为目标的基础四杆机构综合模型进行求解。再以该四杆机构为基础,运用"变杆长四杆机构"的等价原则,求得与基础四杆机构具有相似运动规律的等价四杆机构的尺寸参数。这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特殊的高阶运动参数尺度综合问题。实例综合结果表明该机构脉动值仅为6%。(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9年04期)
杜力,冯俊,向成宣,邹昌平,黄茂林[5](2009)在《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运动特性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同轴式全铰链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输出角速度的脉动值,在系统分析曲柄摇杆机构运动特性及其两种装配模式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了等价四杆机构(即五杆回路)的基本运动特性和规律。最后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e和d的值对整个运动规律的影响及最佳匹配值,使系统的脉动值降至10.2%,为该脉冲发生机构的尺寸综合与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赵鹏云,黄茂林,向成宣[6](2004)在《基于脉动值恒定的脉冲发生机构的创新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发生机构速度波动的大小,显着影响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这一点,本文从这一关键因素入手, 力求找到一速度波动值较小在调速过程中且基本保持不变的机构。(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4-07-01)
林军,任亨斌,黄茂林[7](2002)在《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运动规律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全铰链式脉动无级变速器主传动机构。依据杆长逼近法解决了含有Ⅲ级组的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求解问题。结合应用WorkingModel 3D软件 ,研究了双摇杆的运动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具有脉动输出运动的一致性与较好的可调性。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摇杆 1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和摇杆 2的顺时针方向摆动作为传动机构的工作行程。(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林军[8](2002)在《基于高效的双输出函数脉冲发生机构的运动——动力学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机构及机械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是:高效节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要求;柔性及可控与易调;对各种内部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自适应性以及智能化的主动控制。为此,高品质低成本的自调与可控机械、智能机械、仿生机械、微型机械或大型机械等即成为当前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方向。在机械学领域,连杆机构可视为其它基本机构的理论结构原型,其优势在于:a)低副结构的运动副元素易于精确制造,且承载能力较强;b)运动形式及其规律多样化。连杆机构从理论上讲不仅可以实现刚体运动的所有形式,而且可以满足任意要求的运动规律;c)在平面闭链机构中,对于同一原动件,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不同规律的运动输出。即可实现运动分解与合成的多种方案,以满足多用途的功能要求;d)运动规律易于调整和可控。即通过调整几何结构参数、或控制运动参数,使机构具有高的柔性与适应性;e)自由度的设置灵活。可为自调机械、智能机械等提供理想的原型。连杆机构的这些特点,有的已被大家所熟悉,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有的如多输出、易调与可控、自适应及多自由度设置等还未被充分认识。另一方面,连杆机构还存在许多不足:a)构件大多作变速运动,通常存在运动突变现象,且变化较为剧烈,使系统产生附加动载荷,引起振动、冲击、噪声等,以至机械效率降低;b)平面闭链机构中存在较多的过约束和约束的不确定性。对高效、高稳定可靠工作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和“障碍”;c)机构尺度综合方程的求解一直是一个难点;d)惯性力与惯性力偶矩不易平衡。其它问题还包括运动副的累积误差、摩擦分析,等等。但核心是动力学性能的优化问题。所以,寻求新的、性能良好、以及能够充分发挥上述优势特征的新型连杆机构,并在新的应用中不断完善与创新,使其能够高效率、高稳定的可靠工作,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乃是当务之急。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脉动无级变速器是一种有前途和潜力的机械式无级变速器,它的关键部分——脉冲发生机构即为连杆机构。其基本要求是:a)效率高且功率适用范围广;b)输出转速无级适时可调;c)高的稳定性(脉动度低、振动小等);d)既能满足多脉冲输出,又结构简单;e)可实现高速传动(曲柄转速一般为1500rpm)。为满足这些要求,不仅要充分应用和发挥连杆机构的优点,还要克服其不足,这正是连杆机构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因此,本文以连杆机构为对象,以脉动无级变速器为结合点,以高效率、高稳定性为主要目标,从理论和方法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与<WP=6>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了脉动无级变速器新型传动机构——全铰链式的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既充分应用了连杆机构的固有特点,又简化了系统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脉冲发生机构的低效率、动力作用不连续及冲击较大的缺陷。依据脉动无级变速器的工作特性要求,应用机构结构综合理论讨论了以六杆运动链作为传动机构的可能方案;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结构型式特点及其类型的选择;进一步分析了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几个基本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 (2)基于改善动力学性能、提高输出运动的平稳性,实现了六杆双输出函数脉冲发生机构按传动比要求的等价四杆机构的综合原理与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使双输出摇杆均具有相同脉动度及相似运动规律的机构尺度综合这一难题;并完成了该六杆机构基本结构与运动特性的分析研究。 (3)建立了具有双运动输出的Ⅲ级函数发生机构的高阶运动参数综合模型,并结合应用同伦—连续优化方法,实现了该机构的运动-动力学优化综合。达到了通过按高阶运动参数综合,控制与改善机构动力学性能的目的。 (4)开发并研制了不同于传统自由行程机构工作原理的具有自调自适应性的新型差动双制动块式自由行程机构。在分析了该机构的结构与力学特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其工作机理;并对其结构参数的确定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进行了该机构的原理及性能实验验证与分析。(5)完成了基于高效及高稳定性的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自调结构创新设计。在提出了“零过约束基本杆组”概念的基础上,首次实现了无过约束机构设计运动副所有配置方式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运动副最佳配置方案的选用原则。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非零过约束设计。最后,通过消除或减少过约束的影响完成了系统的自调结构创新设计。(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2-04-06)
侯勇俊,林军,黄茂林,杜力,任杰[9](2000)在《新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脉冲发生机构运动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大功率机械式无级变速器脉冲发生机构的输出运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 ADAMS 中建立了单相脉冲发生机构和叁相脉冲发生机构的运动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叁相脉冲发生机构可使机构的输出转速波动程度大幅度降低,超越离合器闸块上的脉冲摩擦力矩大大下降.因此,设计机械式无级变速器时采用叁相脉冲发生机构代替单相脉冲发生机构对传递较大功率和减小输出转速波动是非常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0-11-01)
脉冲发生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小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输出角速度的脉动值,运用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进行参数化建模,并结合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双输出杆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机构平均输出角速度、脉动值及角速度突变量随曲柄长度变化的变化规律,通过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输出运动的一致性,曲柄调速的可调性;并得到了机构的脉动值随着曲柄长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杆长OE和EF对机构双输出运动规律的影响,表明增加杆OE和EF的长度后,机构脉动值明显降低,为该脉冲发生机构的尺寸综合及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发生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顾雯.基于降低脉动值的自调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尺度综合及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5
[2].顾雯,杜力,冯俊,陈奎,魏东.基于ADAMS的非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J].机械传动.2015
[3].肖俊远.泥浆脉冲器脉冲发生机构流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杜力,邹昌平,冯俊,向成宣,黄茂林.同轴全铰链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尺度综合与优化[J].机械传动.2009
[5].杜力,冯俊,向成宣,邹昌平,黄茂林.同轴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运动特性与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9
[6].赵鹏云,黄茂林,向成宣.基于脉动值恒定的脉冲发生机构的创新与设计[C].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
[7].林军,任亨斌,黄茂林.双输出脉冲发生机构的运动规律求解[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
[8].林军.基于高效的双输出函数脉冲发生机构的运动——动力学综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2
[9].侯勇俊,林军,黄茂林,杜力,任杰.新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脉冲发生机构运动仿真[C].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