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感器优化布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感器,算法,模态,健康,在线,参量,结构。
传感器优化布置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军,韦鹏,吕金华,陈大鹏,臧朝平[1](2019)在《电气设备在线振动监测中传感器布置位置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用有限的传感器有效地采集振动信号,需要对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优化。首先基于有效独立-驱动点残差法建立了传感器测点优化程序;随后将其应用于隔离开关、分接开关,选出隔离开关、分接开关的最佳传感器布置位置;最后,通过隔离开关的模态测试验证程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吴圣斌,张笑华,王黎园,黄梅萍[2](2019)在《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位置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改进算法采用整数对人工鱼进行编码,改进人工鱼距离的衡量方式,并改进算法的追尾和觅食行为,实现结构传感器位置的最优选择。以一个平面桁架结构为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所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鱼群算法,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具有更强的寻优搜索性能,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适用于解决土木工程结构中传感器位置的优化问题。(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文华,施雨,刘毅,周性坤,林珊颖[3](2019)在《缆松弛补偿器液压系统传感器布置的仿真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深海科考船绞车系统传感器不能快速准确检测系统故障的问题,以缆松弛补偿器的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潜在故障分析,确定监测点和传感器布置方案并建立液压系统有向图,采用基于最大故障诊断信息熵准则的方法对系统状态监测初始方案进行传感器数量优化和选取。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系统仿真模型,采用故障注入的方式模拟节流口堵塞故障,验证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中故障诊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黄笑犬,张谢东,邓雅思,董宇航[4](2019)在《基于退火策略混沌遗传算法的桥梁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优化布置,用尽可能少的传感器获取桥梁整体的健康状况信息,以桥梁模态分析得到的模态置信度矩阵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化算法.该算法将模拟退火算法嵌入传统的遗传算法当中,通过构造编码映射表对初始种群进行十进制编码,对遗传操作得到的部分优秀个体进行局部多次扰动寻优,形成全局、局部并行搜索模式,同时引入具有遍历性和随机性的混沌搜索算子替换部分劣质个体以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并结合自适应概率调整机制,产生新一代种群.以一座斜拉桥为例,结果表明,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改进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性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可以较好地实现桥梁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4期)
桂成中,雷俊卿,段志,张贤卿[5](2019)在《基于MSSP/DM-MAC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简单有效地处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从振动模态角度,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量加和法(MSSP)和差分法(DM)对传感器布设进行优化并采用模态置信准则(MAC)检验的方法。以某铁路系杆拱桥的主梁和主拱振动模态为例,分别采用MSSP法、MSSP/DM法、有效独立法(EI法)进行传感器布设优化比较,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表明,EI法与MSSP/DM法优化结果差别较大。对于同一阶模态中的传感器优化布设位置数量,MSSP/DM-MAC法优化结果多于MSSP法相应数量,其优化位置处的振型模态向量之间正交性好且优化效果比MSSP法和EI法更好,可用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秀丽,张强,冉永红[6](2019)在《空间管桁架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布置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临夏体育场空间管桁架罩棚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扰动分析方法与承载能力分析方法找出结构的关键杆件,通过对管桁架罩棚结构有限元模型各阶模态进行分析来了解动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结合所选关键杆件确定传感器布置最优方案,包括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及位置。对管桁架罩棚结构整体与局部细部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管桁架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局部吊装、整体卸载等全过程模拟分析,同时将优化的承载能力分析方法应用于体育场空间管桁架罩棚健康监测,并对比有限元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结果表明:现场安装传感器时定位偏差越小,各阶段实测数据与模拟值吻合越好;传感器种类、数量、位置及安装精度都会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的逻辑性,且对后续准确评价结构安全性起决定作用;承载能力分析方法结合结构动力学传感器布置方法比单一小扰动分析方法更为高效快捷,能准确预警空间杆件可能损伤的位置,从而进行结构安全性评价。(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景[7](2019)在《岩样声发射传感器优化布置及表征裂隙发育的多参量信息耦合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的发育、贯通是岩石破坏的基础,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明显的非线性演化过程。对于该过程实现有效的监测方法和合理的表征手段,是探究煤岩体裂隙发育规律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本文以理论研究和声发射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优化了实验室声发射传感器布置方式,提出了声发射传感器双层环绕式布置方式和相应的极坐标定位算法来提高监测精度和有效监测范围,其次分析了受载岩样的声发射响应特征,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砂岩试样的损伤机制和裂隙扩展规律,最后将砂岩损伤破裂过程与声发射多参量信息进行耦合,以声发射多参量指标来表征砂岩裂隙发育过程,并结合工程现场提出声发射监测预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极坐标定位算法,提出了声发射传感器双层环绕式布置方式,得出了基于极坐标法的声发射源坐标(r,q,h)的计算公式,如下:(?)定位结果显示,在试样尺寸、到时、波速一定的情况下,声发射源的定位精度只与传感器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有关。采用的声发射传感器双层环绕式布置方式能保证定位精度并提高试样的有效监测范围。(2)研究了受载岩体损伤破裂过程中裂隙发育规律。受载岩体损伤破裂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裂隙的发育及扩展,其中压密、弹性和塑性阶段均有较大能级破裂产生,所有微破裂均从这些较大能级破裂周围产生并向边缘扩散,受载岩体内部应力由初期的均匀分布演化为逐渐产生局部应力梯度,并形成持续增大的条带状高应力区,局部应力差值的增大加剧了岩体的破坏;随加载进行,微破裂大量产生并且延伸到岩样边缘处,最终形成较大尺度的宏观贯通裂隙。最终破裂面位置是由内部“小能量微破裂—大能量破裂—裂隙贯穿”的演化过程决定的。(3)建立了基于AE能量特性的砂岩损伤模型的本构方程,能较好反应岩样由线弹性过渡至塑性变形阶段的破坏过程,尤其是塑性变形破坏至峰后阶段。岩性的不同和加载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岩石损伤过程和裂纹扩展机制出现差异,结构松散内部孔隙度大的岩石呈缓慢损伤,而结构致密的岩石初期损伤较低,而塑性阶段损伤急剧增长;循环加卸载下岩石内部损伤以拉伸破坏为主,而单轴纯静载下中砂岩内部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4)建立了表征岩体裂隙发育过程的声发射多参量指标。岩石加载过程中,岩石声发射活动度S和声发射断层总面积A(t)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呈现“降低—低值波动—升高—持续高值”的变化趋势,声发射b值呈现“低值—b值升高—b值降低—持续低值”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岩石的“裂隙压密调整—裂隙弹性变形—裂隙发育—裂隙扩展”4个阶段;声发射活动度S和断层总面积A(t)、累计损伤D值与声发射信号振幅、事件数、破裂释放能量正相关,声发射b值与其呈负相关。声发射多参量指标与岩石裂隙分布、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可依此建立实验室小尺度监测预警指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丰富岩石损伤判定指标和提高声发射监测预报准确性,进一步认识实际工程中岩体的损伤破坏机理,提出岩体损伤破裂声发射监测预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杨振伟,周广东,伊廷华,李宏男[8](2019)在《基于分级免疫萤火虫算法的桥梁振动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的振动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在基本萤火虫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等级划分策略和免疫机制,提出了一种分级免疫萤火虫算法。采用二重结构编码,弥补了基本萤火虫算法只能用于连续优化问题的不足;建立等级划分制度,使不同等级种群内部形成独立的搜索空间,维持了种群多样性,并让优质个体得以保留;引进免疫机制,进行萤火虫的选择、记忆、交叉和变异,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文末利用足尺Benchmark桥梁模型,对算法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开展了振动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的选择。结果表明,与基本离散型萤火虫算法相比,分级免疫萤火虫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寻优结果均有显着提升,能够很好地解决振动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进生,蒙江,童名文[9](2019)在《基于分布式遗传算法的水质传感器布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质传感器优化布置是指在城镇配水管网中最优位置布置水质传感器对污染物进行检测,从而达到监测预警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类大规模离散组合优化问题。首先从数学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了其具有NP-Complete特性;然后针对该问题计算开销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Spark云计算模型的分布式遗传算法;最后以一个典型的复杂配水管网为对象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具有搜索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线性加速比。(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华林,康建雄,王富生,岳珠峰[10](2019)在《基于混合算法的机翼多功能盒段传感器优化布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将其应用在某多功能机翼盒段模型的结构健康监测试验中。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运用混合算法得到传感器的布置方案。通过有效独立法确定传感器的初始测点,然后利用模态置信度方法确定传感器的数量,最终得到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对已完成传感器布置的机翼盒段进行拉拉疲劳试验,采用提出的损伤特征量构造方法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混合算法布置的传感器可以有效采集结构信息,满足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传感器优化布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位置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改进算法采用整数对人工鱼进行编码,改进人工鱼距离的衡量方式,并改进算法的追尾和觅食行为,实现结构传感器位置的最优选择。以一个平面桁架结构为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所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鱼群算法,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具有更强的寻优搜索性能,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适用于解决土木工程结构中传感器位置的优化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感器优化布置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军,韦鹏,吕金华,陈大鹏,臧朝平.电气设备在线振动监测中传感器布置位置的优化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吴圣斌,张笑华,王黎园,黄梅萍.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9
[3].李文华,施雨,刘毅,周性坤,林珊颖.缆松弛补偿器液压系统传感器布置的仿真分析与优化[J].船海工程.2019
[4].黄笑犬,张谢东,邓雅思,董宇航.基于退火策略混沌遗传算法的桥梁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
[5].桂成中,雷俊卿,段志,张贤卿.基于MSSP/DM-MAC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J].应用力学学报.2019
[6].王秀丽,张强,冉永红.空间管桁架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布置优化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7].杨景.岩样声发射传感器优化布置及表征裂隙发育的多参量信息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8].杨振伟,周广东,伊廷华,李宏男.基于分级免疫萤火虫算法的桥梁振动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J].工程力学.2019
[9].李进生,蒙江,童名文.基于分布式遗传算法的水质传感器布置优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
[10].华林,康建雄,王富生,岳珠峰.基于混合算法的机翼多功能盒段传感器优化布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