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奥修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的先生!”
正如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所言:“想要伸手摘星,完美主义者或许最终只能两手空空。”虽然追求完美是好事,但如果变成了“完美主义”,则可能与幸福、成功背道而驰。完美主义者习惯于把各项标准都定得过高而不切实际,受到挫折打击后,变得逃避、拖延、自责而失去行动力,所以完美主义最后往往变成了进步的阻力。
完美主义不仅拖后腿,还可能带来许多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由于缺乏一种深刻且始终如一的自尊来源,接受失败的打击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尤其困难,而且可能导致一部分人长期抑郁和退缩。完美主义也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怖显著相关,因为他们很担心自己是否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容易出现羞怯、自卑、回避行为。完美主义也容易导致强迫症,因为完美主义者对每件事都要求完美无瑕,这显然是强迫症的表现。
减少“全或无”的心理倾向,内心会更自在、从容,也更利于进步。首先要悦纳自己,觉察并改变自我苛责的倾向,学会欣赏自己身上平凡而美好的东西。不要急于批评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先找出5个以上做得好的点,给自己充分肯定。在内心里拥抱自己,不再担任“铁面判官”的角色。
其次要打开眼界。多出去旅行,看看大千世界,感受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都有自在生活的权利,不是只有完美才能生存。甚至可以从宇宙的角度看自己的地位,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何必赋予自己那么多重任,何必寄予自己那么多宏伟的期待?
最后是清理和简化目标。有个生涯管理的小工具叫“三件事和小确幸”:每天只给自己定3个具体目标,并做一件让自己快乐的小事。这样可以防止给自己定下过高目标而无法踏出第一步,小步前进能让我们更踏实。
对照组患者按照外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术前12小时禁食禁饮,按照医嘱术前留置胃管,术后肛门排气后根据医嘱拔除胃管;术后禁食禁饮,患者恢复肛门排气后进流质。按照护理常规要求进行术后生命体征检测及引流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为便于分析,把职前教师解决数据分析问题中出现的认知错误类型分成两类:本原性错误和非本原性错误.前者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理解错误和数学推理错误,而后者主要指计算错误、表征错误等不涉及数据分析本质属性的错误.从3个问题的答题情况看,存在认知错误的答卷占比46.67%,其中86.36%的认知错误属于本原性认知错误,以问题1为例,具体分析见表4.
摘自《生命时报》
标签:完美论文; 错误论文; 主义论文; 他说论文; 认知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幸福》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