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道,译码,算法,数字电路,模式,通信,电力线。
交织器论文文献综述
向明尚,杨晶[1](2019)在《极化码静态解交织器电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3GPP解交织模式定义和解交织子模式的实现算法,求得对应的解交织模式,利用FPGA的ROM模块设计存储解交织模式的模式存储器,利用RAM模块设计数据存储器,存储等待解交织的编码信息。根据解交织算法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和实现了解交织器数字电路,经仿真测试电路工作理想,与交织器配合可以实现极化码信息传输的交织和解交织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9期)
向明尚,张志华,潘丽艳[2](2019)在《基于FPGA的极化码交织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码作为信道编码,对于突发的连续错误纠正能力有限,可采用交织技术加以解决。分析3GPP交织模式定义和子交织模式的实现算法,以FPGA为基础,利用ROM模块设计存储交织模式的模式存储器,利用RAM模块设计存储编码信息的数据存储器。根据交织算法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和实现了交织器数字电路,经仿真测试电路工作理想,可以实现5G控制信道短码传输中的交织过程。(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3](2019)在《基于最大序列相关性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算法在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中存在低信噪比适应性差,且识别性能随交织长度增加而急剧恶化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最大校正序列相关的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已识别的交织位置序列对每一帧交织位置上的信息序列进行估计,通过遍历可能的交织位置,并作互相关运算,当遍历位置为交织映射关系时,该位置上的数据序列与估计序列具有最大的相似度,从而完成交织位置识别;然后充分利用这些交织位置上的序列,分别估计出校正数据序列,将校正的序列再与原始序列迭加,完成码元校正,直到所有的交织关系识别完成。所提算法直接利用了截获的软判决信息,同时能够实现码元校正,这就克服了以往算法的两个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dB,交织长度为1 024时,所提出算法仅仅需要1 000数据帧,就能达到100%的识别率,与以往算法相比,性能提升2~3dB,同时完成一次可靠识别所需的数据量仅需以往算法的1/4。(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明,范亚楠,王春梅,姚秀娟[4](2018)在《基于不同交织器下凿孔Turbo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道编码是实现现代可靠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Turbo码就是最常用的一种。交织器和凿孔器都是Turbo码编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对Turbo码编译码的性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一种经过优化的Turbo码凿孔器方案,结合多种通信标准中的交织器方案,通过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的方法,研究此种凿孔器在不同交织器的作用下,Turbo码译码性能的变化,并绘制出译码误码率随信噪比变化的折线图。通过分析仿真图得出了此种凿孔器在不同交织标准下都具有比较优异性能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22期)
陆艳铭,方勇[5](2018)在《一种带有交织器的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olar码是较新提出的一种理论上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但其在中短码字译码性能不如LDPC码。为了让Polar码达到更好的译码性能,文中主要采用将Polar码、块交织器和LDPC码进行串行级联的方法来提高译码性能。在高斯信道环境下对这种级联码的仿真结果表明,码长、码率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级联码的译码性能优于单独的Polar码、LDPC码和不带有交织器的Polar-LDPC级联码的译码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于沛东,彭华,巩克现,陈泽亮,孙海飞[6](2018)在《利用帧同步码的卷积交织器快速盲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前向纠错,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广泛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信道编码盲识别是对编码参数的逆向识别.已有的利用帧同步码的卷积交织器盲识别方法运算复杂度较高,无法识别交织深度起点参数,并会在某些交织器参数和帧长条件下失效.已有方法的主要运算量存在于对交织序列帧同步码周期的盲识别步骤中.本文通过去除该步骤中存在的大量重复运算,得到了帧同步码周期的低复杂度盲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交织序列的分段累加序列进行循环解卷积交织,在恢复帧同步码的同时识别交织参数.所提方法可在任意交织器和帧长条件下,实现对全部交织参数的识别.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新方法能够比已有方法节省约50%直至90%以上的运算量,同时抗噪能力显着提升2d B以上,在认知无线电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田晓燕,魏娜,范泽铭,张锁良[7](2018)在《RA码交织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累积码(Repeat Accumulate Code,简称RA码)综合了Turbo码和LDPC码的优点,可以进行线性时间的编码及译码,成为了近年来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的热点。为了改善重复累积码的性能,对其交织器进行优化设计。在几种常见的交织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奇偶分组交织器的设计方法,并在AWGN信道下基于BP译码算法完成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奇偶分组交织器优于分组交织器,大大降低了信息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避免了校验矩阵中两类四环的产生,可以提高信息在信道中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8](2018)在《低信噪比下随机交织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urbo码随机交织器参数识别问题,充分利用信道截获数据的软判决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符合度的交织映射关系识别算法。该算法从计算总的编码方程成立概率出发,定义了能很好衡量概率大小的对数符合度概念,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复杂度,使得计算量仅与截获码块数目和交织长度的平方有关,计算方式仅为大小比较与符号提取;再利用正确交织位置能够使总的编码方程成立的概率达到最大这一特性,依次实现各个位置的交织关系的识别。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识别性能稍差,但计算复杂度更低。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0 dB、交织长度为200时,仅需要截获码块数目为500,其正确识别率就能达到100%。(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陈泽亮,李静,彭华,巩克现,王浩[9](2018)在《利用Gibbs采样进行优化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校验方程符合度方法前面交织关系识别会严重影响其后所有交织关系识别的不足,本文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根据原算法性能受限的原因进行方法设计,利用识别可靠度找到交织识别错误位置,并从降低复杂度角度出发,根据编码器的记忆特性,仅针对部分相关数据采用Gibbs样本法得到条件概率进行纠错.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较原算法性能改善明显,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达到相同识别性能时所需数据量减少一半;在相同数据量条件下,达到相同正确率时的信噪比增益约为1dB.(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戴澜,张扬[10](2017)在《一种载波通信SOC信道交织/解交织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omePlug AV协议设计了一款在电力线载波通信SOC芯片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信道交织/解交织器,通过设置不同的文件顶层配置参数,可以使交织/解交织器以半双工方式工作在芯片中.该设计通过算法实现、寄存器级(RTL)设计并进行ModelSim和Synopsys仿真及DC综合后仿,成功地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在100 MHz工作频率下运用DC综合工具进行时序时序分析可以得知,slack(MET)为2.45,面积为22 702.048 020μm~2,功耗为658.043 4μW.(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7年05期)
交织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极化码作为信道编码,对于突发的连续错误纠正能力有限,可采用交织技术加以解决。分析3GPP交织模式定义和子交织模式的实现算法,以FPGA为基础,利用ROM模块设计存储交织模式的模式存储器,利用RAM模块设计存储编码信息的数据存储器。根据交织算法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和实现了交织器数字电路,经仿真测试电路工作理想,可以实现5G控制信道短码传输中的交织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织器论文参考文献
[1].向明尚,杨晶.极化码静态解交织器电路设计与实现[J].科技与创新.2019
[2].向明尚,张志华,潘丽艳.基于FPGA的极化码交织器设计与实现[J].科技与创新.2019
[3].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基于最大序列相关性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J].航空学报.2019
[4].张明,范亚楠,王春梅,姚秀娟.基于不同交织器下凿孔Turbo码性能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8
[5].陆艳铭,方勇.一种带有交织器的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8
[6].于沛东,彭华,巩克现,陈泽亮,孙海飞.利用帧同步码的卷积交织器快速盲识别方法[J].电子学报.2018
[7].田晓燕,魏娜,范泽铭,张锁良.RA码交织器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8
[8].吴昭军,张立民,钟兆根.低信噪比下随机交织器识别[J].电讯技术.2018
[9].陈泽亮,李静,彭华,巩克现,王浩.利用Gibbs采样进行优化的Turbo码交织器识别[J].电子学报.2018
[10].戴澜,张扬.一种载波通信SOC信道交织/解交织器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