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于旻,于而立,黄润州,葛正浩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于旻,于而立,黄润州,葛正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挤出成型,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于旻,于而立,黄润州,葛正浩[1](2019)在《共挤出成型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挤出成型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WPCs)是一种能将多种聚合物的特性集成一体以实现结构化设计的多层结构复合材料。主要介绍了共挤出技术及其在WPCs中的应用现状,通过与传统WPCs比较,总结了核壳结构WPCs在复合化、多功能化、绿色节能化方面的优越性,概述了近年来核壳结构WPCs的改性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壳层和芯层材料的改性,而对核壳界面的改性还需进一步研究,随后还介绍了新型核壳结构WPCs的研究,最后分析了核壳结构WPCs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侯欣辛,李翔宇,陈红萍,杨旭,魏永林[2](2019)在《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在脱硝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壳对核的有效保护和核壳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优异的脱硝活性和抗毒性。从核-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核壳组成对脱硝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讨论。采用化学沉积法、自组装法和水热法等制备方法,以TiO_2、CeO_2和Fe-ZSM-5分子筛等为壳结构时,能有效阻止SO_2对活性中心原子的毒化作用,从而提高脱硝催化剂的抗硫性。通过优化成核的活性组分和成壳的物质,有望制备出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核-壳脱硝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王景超,李思怡,张天永[3](2019)在《新型核壳结构BiOI/OMCMB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碘氧化铋由于其较低的光氧化能力和较高的光生电子复合率大大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采用静电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核壳结Bi OI/OMCMB复合材料,其中OMCMB为核,Bi OI纳米片均匀的分布在其表面形成壳。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Bi OI/OMCMB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剂稳定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Bi OI/OMCMB复合材料可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光催化剂用于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初步研究了核壳结构Bi OI/OMCMB复合材料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本文来源于《2019第叁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杨绍斌,李彦睿,沈丁,董伟,刘雪丽[4](2019)在《核壳结构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胶–凝胶法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核壳结构Si/SiO_x纳米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构,采用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粒子表面被SiO_x包覆,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Si粒子粒度为80~100nm,SiO_x厚度为15~19nm。合成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093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仍超过430mA·h/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晖,王瑞杰,李鑫,张严伟,刘巧宾[5](2019)在《SiO_2@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iO_2气凝胶粉末和乙炔气体为原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SiO_2气凝胶的表面包覆碳层形成SiO_2@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SiO_2包覆碳前后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X射线能谱证明了碳的成功包覆,采用热重分析法计算了碳包覆层的含量,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SiO_2包覆碳前后的晶体结构,采用N_2静态吸附脱附法测试了SiO_2包覆碳前后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另外,结合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特点,分析了其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9年07期)

隋晶婷,陈子禹,刘桂霞,宋超,董相廷[6](2019)在《核壳结构Ag@BaGdF_5∶Yb~(3+),Ho~(3+)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简单的液相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Ag@BaGdF_5∶Yb~(3+),Ho~(3+)纳米复合材料。XRD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含有立方相的Ag和立方相的BaGdF_5。电镜照片表明复合粒子为球形,包覆后颗粒变大,包覆层BaGdF_5∶Yb~(3+),Ho~(3+)的厚度约为14 nm。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以绿光发射最强,同时样品具有良好的顺磁性和光热转换性能。MTT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同HeLa细胞共同培养后用980 nm激光照射,具有明亮的绿色上转换荧光成像。将不同浓度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商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造影剂碘比醇进行比较,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CT成像性能。在NIR照射下,纳米复合材料生成的热足以有效杀死HeLa细胞。(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伟,赵吉星,刘家琴,陈星,吴玉程[7](2019)在《核壳结构锰掺杂ZIF67纳米复合材料的溶剂热法合成及其超电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剂热法可控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锰掺杂ZIF67纳米复合材料(Mn-ZIF67),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其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组成以及元素价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n-ZIF67拥有优异的超电容特性和循环稳定性,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可达257F·g~(-1),是ZIF67比电容的十几倍,并且在10000圈的充放电后仍保持着95.3%的比容量.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二维的片状结构可以缩短离子的传输路径,并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电荷的快速转移.(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祁美红[8](2019)在《核壳结构Zr-MOFs@POFs复合材料催化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金属离子和各类有机配体构成的一类具有前景的多孔材料。MOFs材料以其结构和功能的可调控性已经变成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由于其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和结构可设计等特点,MOFs材料在催化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光催化、电催化和许多非均相催化等方向。然而,大多数MOFs材料只适合做单功能催化剂,因而目前制备多功能的MOFs材料催化剂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基于MOFs的复合材料被制备出来。核壳MOFs@POFs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性材料,其作为单一催化体系,既可以结合各自的优点,又可以有效地消除彼此的缺点。所以,制备具有多功能催化位点的核壳MOFs@POFs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拓展MOFs材料的应用领域。本论文主要通过一种简易且普适的方法制备了两种具有核壳结构的MOFs@POFs复合材料,并探究其结构、形貌及催化性能。(1)通过一种简便、通用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功能酸碱催化剂,核壳UiO-66@SNW-1复合材料,其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可回收性和持久的催化活性。同时,在存在良好的分隔作用的情况下,从空间上分离出相反的酸碱位点,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催化Deacetalization-Knoevenagel缩合反应。(2)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制备核壳MOF@COF复合材料:通过π-π堆积的相互作用力构筑了一种高稳定性的核壳MOF@COF双功能催化剂。我们利用该策略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和多级孔结构的PCN-222-Co@TpPa-1复合材料,得到了空间分离的敌对酸碱位点。此外,这种核壳PCN-222-Co@TpPa-1复合材料可以催化Deacetalization-Knoevenagel缩合反应。(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胡钦[9](2019)在《中空核壳结构铁氧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储能器件,具有能量密度高和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对于具有更好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迫切。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整个电池的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一个分支,铁氧化合物因其具有高的理论容量、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铁氧化合物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大的体积膨胀,造成电极材料的粉碎,导致循环性能很差。针对铁氧化物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具有中空核壳结构的铁氧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来调控充放电过程中铁氧化物的体积膨胀,从而改善其循环性能。我们利用模板法分别制备了,核壳管状的Fe304/碳、核壳链状的Fe3O4/碳、双空心链状的Fe2SiO4/碳以及核壳方块状Fe304/碳四种复合纳米材料。与相应的纯相材料相比,四种纳米复合材料均表现出更高的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Fe203纳米管、正硅酸乙酯(TEOS)、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物,通过水热法制备了 Fe2O3@SiO2@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进一步进行碳化热处理,并接着去除SiO2,得到Fe304@void@C纳米管状的复合材料。通过控制水热过程中TEOS的用量,从而可以调控Si02包覆层的厚度,并最终实现对空腔尺寸的控制。此外,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空腔的大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EOS量为1.4 mL时,所获得Fe3O4@void@C-1.4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2)利用Fe304介孔微球、TEOS、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物,通过水热法制备了Fe3O4@SiO2@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接着进行碳化热处理,并去除Si02,得到最终产物。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产物晶型与结构的影响。在600℃热处理,得到了核壳Fe3O4@C链状结构的复合材料。在700℃、800℃、900℃下热处理,得到了具有不同空腔大小的双空心Fe2SiO4@C链状结构的复合材料,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内部空腔逐渐增大,外部空腔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了以上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相关样品均表现出了很好的循环稳定性。(3)利用Fe203立方块、盐酸多巴胺为前驱物,制备Fe2O3@聚多巴胺,进一步碳化处理得到Fe304@N-Doped C立方块状复合材料,最后利用酸洗刻蚀Fe3O4得到具有不同空腔大小的核壳Fe304@N-Doped C-x复合材料。研究了酸洗浸泡时间对空腔大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以上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在30℃条件下,利用2mol/L盐酸洗刻蚀5小时所得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双双[10](2019)在《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固定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化酶具有提高酶的稳定性、易于酶的回收再利用以及便于产物的纯化等诸多优点,对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酶的固定化需要引入合适的载体材料。Fe_3O_4磁性纳米载体因具有比表面积大、传质阻力小、生物相容性好及超顺磁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固定化酶领域。但是,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MNPs)容易氧化、腐蚀、聚集或沉淀,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本课题通过引入多巴胺和玉米醇溶蛋白,成功制备了分散性好、稳定性高的核-壳结构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酶的固定化,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大小均一、粒径为10 nm的球形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随后在其表面包覆上聚多巴胺(PDA)层得到粒径为17 nm的光滑球形Fe_3O_4@聚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采用聚合物巯基聚乙二醇羧基对Fe_3O_4@聚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得到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均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并保持了Fe_3O_4天然晶体结构。利用Fe_3O_4、Fe_3O_4@聚多巴胺和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材料,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其中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GOx酶活保留率最高,为78.45%。Fe_3O_4@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GOx的耐酸性、热稳定性、溶剂耐受性、操作稳定性以及储藏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因此,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在经聚多巴胺表面包覆和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的二次改性后稳定性提高,更有利于酶活力的保留和酶稳定性的提高。2、为制备适用于多酶共固定化的磁性纳米复合载体材料,利用玉米醇溶蛋白的自组装特性,制备大小均一、粒径在100~150 nm之间、表面光滑的球形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层后,粒径增加15±5 nm,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稳定化和复溶性,并保持Fe_3O_4晶体结构。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聚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经巯基聚乙二醇羧基修饰得到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将其用于共固定化GOx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双酶的酶活保留率为70%以上。固定化双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游离双酶。因此,Fe_3O_4@玉米醇溶蛋白@聚多巴胺/巯基聚乙二醇羧基磁性纳米粒子可作为固定化酶,尤其是固定化多酶的良好载体材料。(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基于壳对核的有效保护和核壳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优异的脱硝活性和抗毒性。从核-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核壳组成对脱硝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讨论。采用化学沉积法、自组装法和水热法等制备方法,以TiO_2、CeO_2和Fe-ZSM-5分子筛等为壳结构时,能有效阻止SO_2对活性中心原子的毒化作用,从而提高脱硝催化剂的抗硫性。通过优化成核的活性组分和成壳的物质,有望制备出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核-壳脱硝催化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于旻,于而立,黄润州,葛正浩.共挤出成型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侯欣辛,李翔宇,陈红萍,杨旭,魏永林.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在脱硝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19

[3].王景超,李思怡,张天永.新型核壳结构BiOI/OMCMB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C].2019第叁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4].杨绍斌,李彦睿,沈丁,董伟,刘雪丽.核壳结构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9

[5].李晖,王瑞杰,李鑫,张严伟,刘巧宾.SiO_2@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陶瓷.2019

[6].隋晶婷,陈子禹,刘桂霞,宋超,董相廷.核壳结构Ag@BaGdF_5∶Yb~(3+),Ho~(3+)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9

[7].赵伟,赵吉星,刘家琴,陈星,吴玉程.核壳结构锰掺杂ZIF67纳米复合材料的溶剂热法合成及其超电容特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祁美红.核壳结构Zr-MOFs@POFs复合材料催化串联反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9

[9].胡钦.中空核壳结构铁氧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9

[10].胡双双.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固定化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标签:;  ;  ;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论文-于旻,于而立,黄润州,葛正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