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碳酸盐系统的年际变化

珠江口碳酸盐系统的年际变化

论文摘要

河口是陆源物质入海的主要通道也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活跃区域。本论文以典型的亚热带大河河口——珠江口为研究区域,探讨有机碳氧化、硝化作用、CaCO3溶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碳酸盐系统空间分布的影响,及环境变化对碳酸盐系统年际变化的潜在影响。2019年1月在珠江口伶仃洋测定了碳酸盐系统参数、溶解氧、营养盐和钙离子的空间分布,发现上游广州段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都>2000μmol kg-1,随盐度降低,到盐度>5又随盐度升高。盐度>32的水域DIC浓度为2011和2221 μmol kg-1。北江、东江水与海水混合是盐度5左右出现DIC和TA低值的主要原因。此外,广州段水域的DIC和TA分别有699.3和546.2μmolkg-1的添加。上游氨氮浓度>150μmolkg-1,硝酸盐浓度>400 μmolkg-1,向下游方向逐渐降低。探讨了不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碳酸盐系统参数的定量影响。计算发现,在上游广州附近水域,有机碳氧化使水体DIC升高132.5μmol kg-1,TA不变,pH25降低0.228;硝化作用使TA降低57.5 μmol kg-1,DIC不变,pH25降低0.132;沉积物向水体释放 DIC 491.3~912.3 μmol kg-1,TA 457.2~849.2 μmol kg-1,使 pH25 升高 0.003~0.019;CaC03 溶解使 DIC 升高 159.9 μol kg-1,TA 升高319.8 μmol kg-1,pH25 升高 0.769;水体 CO2 逸出使 DIC 降低 130.5~536.7 μmol kg-1,TA不变,pH25升高0.164~0.477。上述过程使DIC和TA各升高653.2~668.0和759.5~1111.5μmol kg-1,与比广州段水体实测DIC添加量(699.3 μmol kg-1)高度一致,但比实测TA值添加量(546.2 μml kg-1)高173.3~566.0μmol kg-1。这些小差异可能源于水的停留时间、平均深度等数据的不准确,或者沉积物释放量不准确。有机碳氧化和硝化作用导致珠江口上游水体酸化的主要过程,而CaCO3溶解和CO2向大气释放是缓解珠江口上游水体酸化的重要过程。与2005年1月相比,珠江口上游广州段的DIC和TA从>3000μmol kg-1降低到 2000~2200 μmol kg-1,氨氮浓度从>800 μmol kg-1 降低到 150 μmol kg-1。广州附近水域浓度的降低导致整个上游混合区的浓度都大幅降低。通过比较呼吸速率、硝化速率、CaCO3溶解、沉积物释放和水体C02逸出等过程的影响来揭示造成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与2005年1月相比,2019年1月上游广州段水域的总耗氧速率几乎没变(42.2~55.7和49.5~54.4 μmol O2 L-1 d-1),但是硝化速率升高了一倍左右,从2005年1月的4.2~5.4 μmol L-1 d-1升高到2019年1月的11.5~12.4μmol L-1 d-1。在考虑相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下,2019年1月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导致的DIC和TA添加量分别比2005年1月降低了 665.0~718.8和1197.7~1232.7 μmol kg-1。尽管这个数字与实测的DIC和TA添加量的降低量(1039.9和1146.3 μmol kg-1)还有差异,但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2019年1月广州段水体DIC和TA比2005年1月大幅降低的机制。结果表明,尽管有机碳氧化和硝化作用对DIC和TA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但是CaC03溶解量的降低(从778.9降低到159.9 μmolkg-1)是2019年1月DIC和TA添加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及意义
  •     1.1.1 河口水体碳酸盐系统概述
  •     1.1.2 河口水体碳酸盐系统的调控过程
  •     1.1.3 人为活动及变化的影响
  •   1.2 珠江口碳酸盐系统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3.1 现场发现和科学假设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
  •     2.1.1 地域和气候特征
  •     2.1.2 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     2.1.3 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率的年际变化
  •   2.2 航次信息
  •     2.2.1 2019年1月珠江口航次
  •     2.2.2 珠江的径流量
  •   2.3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2.3.1 走航连续观测参数
  •     2.3.2 水样采集和测定方法
  •   2.4 总耗氧速率和硝化速率测定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2.5.1 碳酸钙饱和度指数和pH的计算
  • 2通量的计算'>    2.5.2 水-气CO2通量的计算
  • 第3章 2019年1月珠江口碳酸盐参数的分布及主要调控机制
  •   3.1 水体碳酸盐系统参数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     3.1.1 温度和盐度的空间分布
  • 2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3.1.2 pCO2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 25的空间分布'>    3.1.3 DIC、TA和pH25的空间分布
  •   3.2 营养盐的空间分布
  •   3.3 培养实验结果
  •     3.3.1 总耗氧速率
  •     3.3.2 硝化速率
  •   3.4 用营养盐空间分布估算硝化速率
  •   3.5 河口混合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DIC和TA空间分布的影响
  •     3.5.1 河口水体混合对珠江口上游TA和DIC的影响
  •     3.5.2 有机碳氧化和硝化作用对TA和DIC的影响
  • 3溶解对TA和DIC的影响'>    3.5.3 CaCO3溶解对TA和DIC的影响
  •     3.5.4 沉积物厌氧反应对水体TA和DIC的影响
  • 2交换(水体CO2逸出)对TA和DIC的影响'>    3.5.5 水-气CO2交换(水体CO2逸出)对TA和DIC的影响
  •     3.5.6 各过程对DIC和TA影响量的汇总
  • 25的影响'>  3.6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pH25的影响
  •     3.6.1 水体有机碳耗氧分解和硝化作用
  • 3溶解'>    3.6.2 CaCO3溶解
  •     3.6.3 沉积物DIC和TA释放
  • 2逸出'>    3.6.4 水体CO2逸出
  •     3.6.5 各过程对pH25影响量的汇总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珠江口碳酸盐系统的年际变化—2005年与2019年冬季的比较
  •   4.1 2005年1月与2019年1月水体碳酸盐系统参数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的比较
  •     4.1.1 温度和盐度的空间分布
  • 2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4.1.2 pCO2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
  •   4.2 2005年1月和2019年1月水体碳酸盐系统空间分布的比较
  •   4.3 2005年1月与2019年1月营养盐空间分布的比较
  •   4.4 冬季珠江口上游DIC和TA年际变化的主要调控机制
  •     4.4.1 有机碳氧化和硝化作用的比较
  • 3溶解量的比较'>    4.4.2 CaCO3溶解量的比较
  •     4.4.3 沉积物厌氧反应对水体TA和DIC影响的比较
  • 2逸出对TA和DIC影响的比较'>    4.4.4 CO2逸出对TA和DIC影响的比较
  •     4.4.5 各过程对DIC和TA影响的汇总及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宋雪

    导师: 郭香会

    关键词: 珠江口,碳酸盐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营养盐,年际变化

    来源: 厦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球物理学

    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 P342

    DOI: 10.27424/d.cnki.gxmdu.2019.000265

    总页数: 89

    文件大小: 5606K

    下载量: 1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际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20(13)
    • [2].林芝地区森林火灾的年际变化特点及致灾原因分析[J]. 林业调查规划 2010(03)
    • [3].大连东部养殖区浮游植物夏季群落结构年际变化[J]. 水产养殖 2018(07)
    • [4].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模态水的年际变化及机制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5].植被年际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的模拟研究[J]. 生态学报 2013(14)
    • [6].栓皮栎种子虫蛀率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幼苗发育的影响[J]. 河南林业科技 2014(01)
    • [7].由塔里木河流量年际变化大小引发的讨论[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13)
    • [8].2003-2013年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夜间灯光年际变化分析[J]. 灾害学 2018(01)
    • [9].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多年际变化及原因浅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9(03)
    • [10].2010-2013年乌鲁木齐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年际变化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3)
    • [11].基于CORA资料的中国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1)
    • [12].黄海月平均风、气压、气温场季节与年际变化时空模态[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7(04)
    • [13].基于Landsat影像的杭州湾最大浑浊带年际变化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09)
    • [14].新疆北塔山地区近45年气象要素年际变化特征分析[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6(06)
    • [15].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6].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气候对变化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7].渤海夏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5(04)
    • [18].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04)
    • [19].孟加拉湾障碍层年际变化及其与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联系[J]. 海洋学报 2020(09)
    • [20].甘肃省近43年温度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8)
    • [21].1982-2006年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J]. 干旱区研究 2011(01)
    • [22].渤、黄海冬、夏季节风生流场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环流变异[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9(01)
    • [23].山东气候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J]. 海洋与湖沼 2017(03)
    • [24].黑龙江省暴雨气象特征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01)
    • [25].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 气象学报 2017(04)
    • [26].西太平洋暖池三维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J]. 海洋科学进展 2015(04)
    • [27].欧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及亚洲夏季风的关联信号[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7)
    • [28].北黄海夏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04)
    • [29].近43年西安地区雾、霾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3)
    • [30].北黄海冬季温盐年际变化时空模态与气候响应[J]. 海洋通报 2013(06)

    标签:;  ;  ;  ;  ;  

    珠江口碳酸盐系统的年际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