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团泛菌论文_吴志美,兰明先,高熹,李梦月,袁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团泛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丙氨酸,菌株,氨基,核桃,黑斑病,泽兰,病原菌。

成团泛菌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美,兰明先,高熹,李梦月,袁远[1](2019)在《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应用成团泛菌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一株来自泽兰实蝇幼虫消化道的成团泛菌ZLSY20菌株进行基础发酵培养基[YSP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LB培养基、细菌基本培养基(CM)、NYBD培养基和紫茎泽兰琼脂培养基(EAS)]和发酵条件(温度16~40℃、初始pH 4~9、接菌量0.05%~2.50%、通气量20~160 mL/250 mL、发酵时间0~72 h、转速140~240 r/min)筛选,并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ZLSY20菌株在YSP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细菌浓度最大;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和甘露醇6种不同碳源中,蔗糖最有利于ZLSY20菌株生长;在甘氨酸、蛋白胨、硝酸铵、胰蛋白胨和谷氨酸作氮源时,蛋白胨最有利于ZLSY20菌株生长,其次为胰蛋白胨;YSP培养基中蛋白胨1.5%、酵母膏2.0%和蔗糖2.0%时ZLSY20菌株生长最快。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以发酵时间24 h、培养温度32℃、pH 8、接菌量0.05%、通气量20 mL/250 mL、转速200 r/min的菌株生长最好。【结论】优化方案下可有效提高ZLSY20菌株的发酵产量,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地发酵ZLSY20菌悬液。(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侯星[2](2019)在《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成团泛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是一种通过分解糖分子中非还原性末端的α-1,6-半乳糖苷键从而消除豆类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素利用率的酶,它可以直接水解蜜二糖因此又叫蜜二糖酶。本论文从不同的样品中筛选分离可产α-半乳糖苷酶的微生物,以寻找更多具有不同酶学性质的的α-半乳糖苷酶。从腐乳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α-半乳糖苷酶的细菌菌株,并对所得菌株的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主要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如下:(1)根据X-α-Gal可在α-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产生蓝色物质的特性,用它做指示剂从豆腐乳中筛选出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命名为GK。对菌株GK进行16S rDNA、生理生化实验等一系列的鉴定,最终确定其为一株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2)对菌株GK的生长条件和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发现菌株GK的最适生长pH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25℃,而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7.0、装液量250mL/500mL、培养温度20℃、培养时间15h,此时的酶活为14.07U/mL。根据各单因素的实验结果又对温度、pH、装液量做了正交实验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以期寻找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及最佳产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菌株GK生长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温度>pH>装液量;菌株GK产酶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温度>装液量>pH。(3)对菌株GK所产的α-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佳反应温度为43℃,在45℃以下和pH5.0~8.0的酸碱度条件下酶活都很稳定,5h内基本不变。Zn~(2+)、Cu~(2+)、Ca~(2+)、Ag~+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基本完全抑制了酶的活力;K~+和Na~+对α-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EDTA则可明显促进酶活,作用24h后,酶活达到对照酶活的350%。(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辉,张苇苗,徐建,周丽,周哲敏[3](2019)在《成团泛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热稳定性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于原核生物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Pa PAM)可催化α-苯丙氨酸转变为药用价值更高的(S)-β-苯丙氨酸,然而其酶活较低,热稳定性较差,限制其工业应用。本研究突变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酶活中心上方loop环上的氨基酸及与其相互作用位点的氨基酸,降低loop环的柔性,以期稳定酶活中心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筛选得到热稳定性显着提高的突变体I91M,50℃保温1 h后,剩余酶活达到83%(野生型酶酶活仅剩余30%左右)。该结果有助于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3期)

姚波,何鹏飞,黄敏,吴毅歆,李兴玉[4](2019)在《玉米顶腐病病原细菌成团泛菌C3菌株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玉米顶腐病病原细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C3菌株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方法】通过稀释涂板法测定成团泛菌在不同温度、水质和寄主植物中的存活动态。【结果】C3菌株对紫外线辐射较为敏感,照射40 s后致死率达到100%;相较于37℃,4℃和20℃有利于C3菌株生存,灭菌自来水、水沟水和自来水中的菌体数量高于臭水沟水和池塘水;另外,C3菌株可在多种植物叶片上定殖,定殖密度表现为玉米>烟草>棉花>叁叶草>稗草。【结论】成团泛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生存和繁殖。(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朱龙宝,杨瑾,葛飞,陶玉贵,宋平[5](2019)在《成团泛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性质表征及用于合成β-苯丙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来源于Pantoea agglomerans的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基因(pam),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采用亲和层析制备电泳纯的重组酶(PaPAM),用于催化合成β-苯丙氨酸。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得到基因pam,长度为1626bp,编码541个氨基酸长度的PaPAM,构建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pam,转入E.coli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重组PaPAM。MS和NMR表征结果表明,重组PaPAM能异构化a-苯丙氨酸为β-苯丙氨酸,在最适条件下(30℃、pH 9、1.5 mol/L NH_4~+),酶活力达到2.5 kU/g,在30~50℃、pH 8~10下PaPAM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Mg~(2+)、Ca~(2+)、Fe~(3+)对PaPAM的活性影响较小,表面活性剂SDS和Triton100对PaPAM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底物的转化率达到92%。(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宇,高振峰,张宝俊,王亮,赵迎丽[6](2017)在《生防菌成团泛菌XM2抗菌蛋白抗真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成团泛菌XM2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生长速率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抗菌蛋白的最佳硫酸铵沉淀质量浓度和抗真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抗菌蛋白最佳硫酸铵沉淀质量浓度为209.4 g·L-1;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对梨黑斑病菌、辣椒疫病菌、西瓜枯萎病病菌以及辣椒枯萎病菌具有90%以上的抑菌活性;在温度低于80℃、pH值为4~9.5、紫外照射24 h以及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后均可保持85%以上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静宇[7](2017)在《稻水象甲中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感染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antoea agglomeran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共生细菌。虽然在昆虫中经常发现此共生菌,但是对它的菌株多样性、在宿主体内含量的变化及在宿主内的定殖位置研究较少。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入侵性害虫,对我国水稻的生产具有严重的危害。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P.agglomerans是稻水象甲肠道内一种重要的共生细菌。本研究对不同地理种群稻水象甲肠道内P.agglomerans进行16SrRNA基因扩增,定量检测了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P.agglomerans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肠道内的定殖位置和对此种细菌进行DsRed电转化,具体结果如下:对4个不同地理种群稻水象甲肠道内P.agglomerans的检测发现,P.agglomerans 16S rRNA基因序列极其相似,同一地理种群的序列相同。在稻水象甲内,肠道为P.agglomerans的主要定殖场所,在卵巢中也被检测到,但是其相对含量很低。在整个的未发育阶段(从卵到蛹期),P.agglomerans都保持很低的含量;然而,在成虫羽化后其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在越冬期其含量也较低,但冬后成虫取食宿主植物后,其含量逐步增加,如:从发育早期至繁殖活跃期。在繁殖后期,其含量重新降到很低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P.agglomerans对稻水象甲的新陈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到P.agglomerans主要定殖于稻水象甲后肠部位,同时对此菌进行DsRed电转化及观察在肠道内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其能够从外界获取,但不能在体内定殖,这可能与宿主昆虫对共生细菌的影响有关。通过本研究,明确了 P.agglomerans在稻水象甲肠道内菌株的多样性,在宿主肠道内的定殖位置,及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内其含量的变化动态。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我们对P.agglomeran 与稻水象甲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此种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此种共生细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01)

王瀚,王让军,田凤鸣,赵淑玲,何九军[8](2016)在《陇南核桃致病性成团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从核桃病叶中分离并鉴定其致病菌,以便更好地实施科学防治。以组织分离法分离核桃病叶中的成团泛菌,之后以形态学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致病时间短,危害较大。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叶片组织使得寄主发病,而植株茎干的损伤对植株发病短期内无明显影响,通过根际土壤接种发现,该细菌并不能直接由根部进入植株体内。(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周小梅,赵运林,董萌,库文珍,梁曾恩妮[9](2016)在《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对镉胁迫下蒌蒿耐受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功能微生物对镉(Cd)胁迫下蒌蒿耐受性的影响,以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J2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Cd处理水平下J2菌对蒌蒿生长、生理、Cd富集转运与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J2菌可显着促进蒌蒿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总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增加。在J2菌的作用下,蒌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着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减少。J2菌可显着促进蒌蒿对Cd的富集转运,蒌蒿地上部、地下部与总Cd含量均显着增加,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BCF)明显大于地下部,转运系数(TF)相比于对照增加了7.5%~37.4%。J2菌可显着增加蒌蒿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减少真菌数量。研究表明成团泛菌J2对蒌蒿生长、生理、Cd富集转运与根际微生态可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蒌蒿植株对Cd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瀚,王让军,赵淑玲,卓平清,田凤鸣[10](2016)在《农药百菌清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农药百菌清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农药百菌清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50.00mg·mL-1的农药百菌清处理96h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为1.80cm,其抑菌率达到93.9%,且具有时间与剂量效应。2种试验方法的抑菌趋势是一致的,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的结果变化趋势较抑菌圈法明显。(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4期)

成团泛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是一种通过分解糖分子中非还原性末端的α-1,6-半乳糖苷键从而消除豆类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素利用率的酶,它可以直接水解蜜二糖因此又叫蜜二糖酶。本论文从不同的样品中筛选分离可产α-半乳糖苷酶的微生物,以寻找更多具有不同酶学性质的的α-半乳糖苷酶。从腐乳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α-半乳糖苷酶的细菌菌株,并对所得菌株的产酶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主要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如下:(1)根据X-α-Gal可在α-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产生蓝色物质的特性,用它做指示剂从豆腐乳中筛选出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命名为GK。对菌株GK进行16S rDNA、生理生化实验等一系列的鉴定,最终确定其为一株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2)对菌株GK的生长条件和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发现菌株GK的最适生长pH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25℃,而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7.0、装液量250mL/500mL、培养温度20℃、培养时间15h,此时的酶活为14.07U/mL。根据各单因素的实验结果又对温度、pH、装液量做了正交实验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以期寻找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及最佳产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菌株GK生长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温度>pH>装液量;菌株GK产酶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温度>装液量>pH。(3)对菌株GK所产的α-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佳反应温度为43℃,在45℃以下和pH5.0~8.0的酸碱度条件下酶活都很稳定,5h内基本不变。Zn~(2+)、Cu~(2+)、Ca~(2+)、Ag~+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基本完全抑制了酶的活力;K~+和Na~+对α-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EDTA则可明显促进酶活,作用24h后,酶活达到对照酶活的3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团泛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吴志美,兰明先,高熹,李梦月,袁远.除草活性成团泛菌ZLSY20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J].南方农业学报.2019

[2].侯星.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成团泛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9

[3].刘辉,张苇苗,徐建,周丽,周哲敏.成团泛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热稳定性改造[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4].姚波,何鹏飞,黄敏,吴毅歆,李兴玉.玉米顶腐病病原细菌成团泛菌C3菌株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朱龙宝,杨瑾,葛飞,陶玉贵,宋平.成团泛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性质表征及用于合成β-苯丙氨酸[J].精细化工.2019

[6].张晓宇,高振峰,张宝俊,王亮,赵迎丽.生防菌成团泛菌XM2抗菌蛋白抗真菌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

[7].张静宇.稻水象甲中成团泛菌Pantoeaagglomerans的感染动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7

[8].王瀚,王让军,田凤鸣,赵淑玲,何九军.陇南核桃致病性成团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6

[9].周小梅,赵运林,董萌,库文珍,梁曾恩妮.成团泛菌(Pantoeaagglomerans)对镉胁迫下蒌蒿耐受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6

[10].王瀚,王让军,赵淑玲,卓平清,田凤鸣.农药百菌清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6

论文知识图

成团泛菌BH-18中编码dPGM基因完整...成团泛菌BH-18dPGMNJ法构建的系统...成团泛菌革兰氏染色图成团泛菌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其他...成团泛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成团泛菌BH-18中编码dPGM基因的克...

标签:;  ;  ;  ;  ;  ;  ;  

成团泛菌论文_吴志美,兰明先,高熹,李梦月,袁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