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斑块论文_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斑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土壤,养分,格局,荒漠,过渡带,草原。

植被斑块论文文献综述

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1](2019)在《荒漠草原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草原4种植被(猪毛蒿、甘草、苦豆子、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土壤剖面3个层次土壤,测定了各微斑块土壤颗粒粒级分布、有机质、pH值、土壤电导率(EC)、全氮、全磷和全钾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斑块化植被分布可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其影响作用以草木樨状黄芪微斑块最大(D=2.51),甘草微斑块最低(D=2.46);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pH和EC呈显着正相关,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着相关关系.斑块化植被分布有潜在土地盐碱化和土地退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鲍根生,王玉琴,宋梅玲,王宏生,尹亚丽[2](2019)在《狼毒斑块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影响草地土壤养分数量和分布格局,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会加速原生植物被更适生于此土壤条件下的植物所代替。狼毒在退化草地中斑块状集群分布的格局可能会影响草地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以退化草地中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的狼毒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斑块内和斑块间草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着低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和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着; 2)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铵态氮含量显着高于斑块间;同时,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显着高于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速效钾含量显着高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由此可见,狼毒斑块内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比斑块间高,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针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治理应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并辅以防除狼毒、围封、施肥等草地改良措施,实现狼毒型退化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闫珂,杨广,李发东,何新林,李鹏飞[3](2018)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及养分分布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盐与养分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生长发育和维持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格局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析测定及对比分析,得出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及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植被覆盖降低太阳辐射植被斑块土壤温度小于裸地斑块土壤温度,形成以植被斑块为中心的"冷岛";植被斑块土壤水分呈反"S"型曲线分布并形成以荒漠植物梭梭植株为中心的"湿岛";不同斑块土壤总盐含量均呈"正S型"曲线分布,植被斑块形成以梭梭植株为中心的"低盐区"。(2)土壤中盐分以硫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钠为主,土壤八大离子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大部分离子浅集表聚,少部分向土土壤深处迁移。(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皮伟强[4](2018)在《基于地面高光谱植被指数地表微斑块阈值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地表微斑块特指鼠洞、裸土与植被,是评价草原退化的重要指标。高光谱微斑块的识别与分类对于遥感的草原退化监测与评价研究起到基础性的工作,对草原区域性规划、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地面高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典型荒漠化草原进行数据采集,利用植被指数阈值法找寻地表微斑块的阈值区间及最佳可分性像元,力求找到一种适合区域特点的阈值分类方法,对地表微斑块进行高精度分类,以实现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对荒漠化草原的定量反演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试验区对地物样方、鼠洞样方进行地面高光谱影像采集,以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基于叁种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对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植被指数阈值法、目视解译法对试验区叁种典型荒漠化草原地表微斑块(植被、裸土与鼠洞)阈值进行统计及分析,并利用Spss进行Kappa系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植被指数阈值法对荒漠化草原地表微斑块进行识别、分类的方法可行;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法对植物群落与非植被群落(裸地、鼠洞)分类效果最佳,最佳可分性像元阈值为0.4,Kappa系数下验证精度达达96.2%;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对鼠洞与非鼠洞(植物群落、裸地)分类效果最佳,最佳像元可分性阈值为0.185,Kappa系数下验证精度达达96.7%。本文初步实现了对荒漠化草原地表微斑块的分类与识别,为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指数反演、裸土面积及鼠洞数量统计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春英,蒋丽明,李新燕,陈辞,洪伟[5](2018)在《植被景观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的核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植被景观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拟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是模拟植被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一种有效的方法;马尾松林景观、杉木林景观、硬阔叶林景观、软阔叶林景观和灌木景观的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拟合效果均在组间距为0.005时最佳;毛竹林景观和茶园景观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拟合效果在组间距为0.03时最佳;黄山松景观和草地景观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在组间距为0.01时达到最好的拟合效果;经济林景观的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在0.002 5时达到最优拟合效果;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通过影响景观结构,对景观系统内的生态过程、生物系统、生境性质产生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胡艳宇,乌云娜,霍光伟,宋彦涛,王晓光[6](2018)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原群落斑块植被-土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群落斑块化是天然放牧草地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不同放牧强度下典型羊草草原植物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初级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养分含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斑块群落内植物种类组成发生改变并趋于简单化,放牧敏感物种消失,物种多样性降低;高放牧强度显着降低了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与土壤氮含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土壤碳、氮、磷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放牧强度及斑块结构的影响,土壤碳、氮、磷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同时,斑块群落中植被碳、氮、磷含量与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引起植被-土壤养分之间的非同步性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赵清贺,徐珊珊,刘世梁[7](2017)在《坡面植被斑块水土保持功能的景观图谱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关系研究的定量思维,以地学信息图谱的图形思维方式反映植被空间格局和水土流失过程的关系,以河岸植被缓冲带水土保持功能为例,在构建坡面植被分布格局的景观图谱序列的基础上,利用渗透指数指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不同植被格局下水土保持功能的变化,对坡面植被格局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景观图谱表达。结果表明,在斑块位置、方向、聚集程度、镶嵌方式4种植被斑块分布类型中,在相同植被盖度下,斑块方向和聚集程度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格局。通过对比不同植被分布类型的渗透值表明,植被分散于坡底并沿等高线方向或者与水流平行的方向分布时水土保持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坡面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识别、提高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7年03期)

王莹[8](2017)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叁种植被斑块数量特征及物种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块化数量特征影响植被演变动态,是草地生态学主要内容之一。研究植被斑块数量特征及物种构成,可揭示草地植被变化和演替的生态学机制。本文在青藏高原两种利用强度高寒草甸上,以火绒草、矮嵩草和高山嵩草斑块为对象,通过对其斑块数量、大小、形状,物种构成及土壤养分特征的系统分析,明晰了3种斑块的数量特征和物种构成变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利用强度草地中,火绒草和矮嵩草斑块的斑块数量为,中度﹥重度,斑块大小为中度﹤重度;草地利用强度对高山嵩草斑块的数量和大小无影响。家畜放牧降低草地中大斑块比例,增加小斑块数量。2)火绒草斑块为多边形数量占绝对优势,具稳定性弱,扩展和恢复力强的适应生境的可塑性特征,属先占有资源再利用的生存对策;矮嵩草斑块以圆形和圆环形数量占绝对优势,高山嵩草斑块以圆形、圆叁角形和葫芦形3种形状构成,二者均具稳定性强,扩展恢复力弱的特征,属掠夺性资源利用型植物。3)群落物种数、Gleason和Whittaker指数为,斑块圈﹤过渡圈和CK。除高山嵩草斑块Mountford相似性系数外,火绒草和高山嵩草斑块的Jaccard、Sorenson和Mountford相似性系数为,斑块圈/过渡圈=过渡圈/CK﹥斑块圈/CK;矮嵩草斑块为斑块圈/CK=过渡圈/CK﹤斑块圈/过渡圈。4)3种斑块生物量差异体现在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菊科。土壤矿质养分在斑块类型和位置之间均存在分异,火绒草和矮嵩草斑块土壤K含量,高山嵩草斑块N、P和K含量在斑块不同位置之间有差异,土壤Cu、Fe和Zn对斑块形成反映较敏感。斑块圈土壤N、K、Cu、Fe、Mg、Mn和Zn在斑块类型之间有差异。家畜放牧促进草地植被斑块的小型化和破碎化,植被斑块形成打破多物种共存格局;3种斑块形状各异,是其适应不同微生境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宏伟,胡广录,刘桂民,廖亚鑫,王德金[9](2016)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水分与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两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最为强烈,C_V=1.780;而4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性最为强烈,C_V=0.561。(2)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模型;而60~1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3)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且二者之间呈显着对数相关关系,R~2=0.9597。(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胡广录,王德金,廖亚鑫,张宏伟,陈宏祥[10](2016)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风沙蚀积强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绿洲过渡带对风沙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2012—2015年风沙蚀积状况进行了连续观测,并选用风沙蚀积强度Re为评价指标对风沙蚀积状况进行了半变异函数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风沙活动由风蚀向风积方向转变,但具体日期不能仅由风沙蚀积强度Re的频率和平均值做出判断。风沙蚀积强度Re的半变异函数理论拟合模型均为Linear模型,块金系数0.8508~0.9616,为强变异,变异主要由风、降水、动物活动、人为扰动等随机性因素引起。风沙蚀积强度Re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研究区以轻度和微度风蚀风积为主,且风蚀面积下降而风积面积增加,风沙蚀积强度的空间格局变化与区域地形、植被盖度、气象因素等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6年06期)

植被斑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影响草地土壤养分数量和分布格局,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会加速原生植物被更适生于此土壤条件下的植物所代替。狼毒在退化草地中斑块状集群分布的格局可能会影响草地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以退化草地中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的狼毒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斑块内和斑块间草地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未防除狼毒和防除狼毒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着低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和斑块间的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着; 2)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铵态氮含量显着高于斑块间;同时,未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显着高于防除狼毒斑块内,而防除狼毒斑块内土壤速效钾含量显着高于未防除狼毒斑块内。由此可见,狼毒斑块内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比斑块间高,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针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治理应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并辅以防除狼毒、围封、施肥等草地改良措施,实现狼毒型退化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斑块论文参考文献

[1].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荒漠草原不同植被微斑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与养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鲍根生,王玉琴,宋梅玲,王宏生,尹亚丽.狼毒斑块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9

[3].闫珂,杨广,李发东,何新林,李鹏飞.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及养分分布特征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皮伟强.基于地面高光谱植被指数地表微斑块阈值分类[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5].张春英,蒋丽明,李新燕,陈辞,洪伟.植被景观斑块周长与面积比值分布的核密度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6].胡艳宇,乌云娜,霍光伟,宋彦涛,王晓光.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原群落斑块植被-土壤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8

[7].赵清贺,徐珊珊,刘世梁.坡面植被斑块水土保持功能的景观图谱表达[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7

[8].王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叁种植被斑块数量特征及物种构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7

[9].张宏伟,胡广录,刘桂民,廖亚鑫,王德金.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水分与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J].土壤通报.2016

[10].胡广录,王德金,廖亚鑫,张宏伟,陈宏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风沙蚀积强度特征[J].中国沙漠.2016

论文知识图

一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植被斑块格局...一6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植被斑块格局...一3耀县植被斑块伸长指数分布示意...并耀县植被斑块分维数分布示意图年研究区内植被斑块分布格...一2耀县植被斑块面积分布示意图

标签:;  ;  ;  ;  ;  ;  ;  

植被斑块论文_杜雅仙,樊瑾,李诗瑶,牛玉斌,余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