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规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伦理,网络文化,伦理规约
伦理规约论文文献综述
李吉[1](2019)在《网络文化伦理困境及伦理规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建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伦理问题愈发凸显。网络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信息的高度发达和生活的空前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束缚,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必要对网络文化伦理问题的表征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伦理规约构建对策。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了网络文化及网络伦理的概念和特性,为后续对网络文化伦理规约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并从基础理论探究了网络伦理困境的一般表征和具体表征,从内在矛盾和外在表现两个层面对网络伦理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对网络困境的追问,从客观、主观、制度叁个方面分析了网络伦理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基于分析网络技术内在伦理原则,提出了建构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协同体系,从“人与人”、“人与网络技术”“人与现实社会”叁个方面提出超越网络伦理困境的途径和措施。即教育协同、管理协同、法律协同叁个方面,配合社会治理的辅助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解决网络伦理困境的对策。网络文化伦理规约的建构任重而道远,它动态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对网络伦理的探索和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探究。而这种探索又是制定网络伦理规约本身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范毅强[2](2019)在《区块链技术的风险与伦理规约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特币等虚拟电子货币的产生,推动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Gnosis、Synereo、以太坊和Aeternity的出现,为区块链技术突破虚拟电子货币提供了平台,使区块链技术具备了智能合约可扩展、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互联的功能,为分布式应用的落地提供了支持,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风险,聚焦风险的根源,展开伦理规约的路径研究,提出了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规约路径,认为线性和非线性结合的规约路径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成岗[3](2019)在《新兴技术发展与风险伦理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驾驭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迎接新兴技术带给人类的新变化和新愿景,应对扰动性较大的生命技术、人工智能等带给人类社会的新挑战,是当前亟待回应的重大课题。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导致各界"恐慌性热议",遭到全球学术界的普遍谴责。各界的关注既有对技术发展伦理规约体系滞后的反思,更有对新技术应用后果不确定性风险的深层担忧:"技术是不是在更深层次上与风险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吕春华,冷琳琳[4](2018)在《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技术给自然和人类带来危害,需要对技术进行生态上的伦理规约。作为技术活动的主体在技术活动中应遵守以下生态伦理原则: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整体性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规范技术活动,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并重,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原则。实现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要深入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普及生态伦理观念;加强技术主体的生态伦理自律控制和他律控制;加强民间环保组织和大众群体的评价与监督作用。从各个环节杜绝危害生态环境的技术产生。(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12期)
王健,吕阳[5](2018)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基督教伦理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对自然生殖过程进行人工干预为一些不育症患者带来了生育的希望,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社会伦理特别是基督教伦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有悖于生命神圣性原则、影响婚姻关系、割裂性与生殖的必然联系叁个方面。发挥基督教伦理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动态规约作用,使辅助生殖技术有可能符合"生命本原之真""婚姻幸福之美""道德生活之善"的人类生殖本性,同时有助于基督教伦理自身的世俗性转化,弥合辅助生殖技术与基督教伦理的冲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刘玮,郝元涛[6](2018)在《中美医疗相关科技新闻报道伦理规约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健康传播为例,比较中美两国在新闻传播伦理的差异。应用牛津大学的5C模型,定性分析比较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和美国医学作者协会发布的《伦理规约》。除了均提供关于报道准确性、新闻真实性等基本传播原则条款等相似之处,叁份规约在监管机构构成、规约覆盖面、规约内容、规约内容交流和遵约这五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8年10期)
陈豪[7](2018)在《伦理规约下的艺术选择与政治思辨:评《劳伦斯·达雷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彬教授的专着《劳伦斯·达雷尔研究》在对达雷尔生平与作品的研究中建立起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式。该范式提供以艺术伦理与政治伦理为经纬的观察视角,揭示达雷尔作品背后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动机,以及环境对其伦理身份的影响。此外,该专着对劳伦斯·达雷尔的旅居创作做了系统梳理,深刻阐释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政治内涵。(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闫坤如[8](2018)在《技术设计悖论及其伦理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设计导致技术主体性元素缺失、造成人与技术的对立,技术设计的异化导致技术悖论的出现。技术设计应该在符合自然界规律、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追求设计的友善性,以及追求设计美叁个层次实现人、技术与世界关系的和谐,才能规避技术设计悖论的出现。同时,基于主体性因素回归的技术设计必须呼唤技术道德的回归、技术设计者的伦理责任的规约以及技术设计的制度规范才能消解技术悖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桂亮[9](2018)在《语言多样性实质及其生态伦理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多样性的价值判断受制于"文化悖论"社会生态;二是语言多样性的现实价值受制于"信息自律"生态伦理。基于此,要保护语言多样性,应尊重历史,利于当代,面向未来,以消解"文化悖论"为目标,以增进社会理解、文化宽容、兼性互惠为语言生态伦理原则,立足"信息人"生存需求的动态多样性来制定策略。(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闫红霞[10](2017)在《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伦理规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塞入”、“加入”、“嵌入”、“融入”分别为信息技术“进入”教学有四种类型,而在教学中,而任何信息技术的使用伴随着一定的伦理风险,即使是与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融入”,也存在着伦理风险。所以,教学在享受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也须得考虑伦理问题,我国伦理学家王海明教授总结论证的规范伦理学理论明确指出了一切行为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则两个规范体系,其中道德规则中的“智慧”、“中庸”、“节制”对规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目标符合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正确地认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选择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形式与时间安排最终落实符合伦理生长的操作行为实现教学效果与伦理的双向发展,使教学更贴近完成“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终极任务,落实道德原则中的“人道”精神,实现卓越的教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论述了研究缘起、研究价值、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借鉴我国伦理学家王海明的规范伦理学理论,阐述其对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伦理规范与约束,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其一为规范伦理学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启示,分析、明确教学中的一切伦理行为都是为了“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其二为规范伦理学对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伦理要求与方法指导,分别是在规范伦理学道德原则与道德规则两个规范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总结;第叁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其一,借鉴吴康宁教授的理论,介绍四种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塞入、加入、嵌入、融入,并结合教学理论予以补充。其二,分别在规范伦理学理论下分析教师在运用技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指出在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伦理学下指导、规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这一行为;第四部分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规范伦理学规约,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的基础上,以规范伦理学两大规范体系之一的道德规则,如:智慧、中庸、节制,为规范守则规约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认识、选择、行为,并分别对这叁个部分进行事实与价值分析,分别分析各自的现实实然,并根据规范伦理学的道德规则指出其伦理应然,而这些对教师认识、选择、行为的规范又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为目的导向的,主要指明了教学是为了每个人的自我实现,创造幸福生活,而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应以此为标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伦理规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特币等虚拟电子货币的产生,推动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Gnosis、Synereo、以太坊和Aeternity的出现,为区块链技术突破虚拟电子货币提供了平台,使区块链技术具备了智能合约可扩展、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互联的功能,为分布式应用的落地提供了支持,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风险,聚焦风险的根源,展开伦理规约的路径研究,提出了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规约路径,认为线性和非线性结合的规约路径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规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吉.网络文化伦理困境及伦理规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范毅强.区块链技术的风险与伦理规约的路径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3].张成岗.新兴技术发展与风险伦理规约[J].中国科技论坛.2019
[4].吕春华,冷琳琳.技术的生态伦理规约[J].理论观察.2018
[5].王健,吕阳.辅助生殖技术的基督教伦理规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
[6].刘玮,郝元涛.中美医疗相关科技新闻报道伦理规约的差异[J].今传媒.2018
[7].陈豪.伦理规约下的艺术选择与政治思辨:评《劳伦斯·达雷尔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8
[8].闫坤如.技术设计悖论及其伦理规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
[9].王桂亮.语言多样性实质及其生态伦理规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0].闫红霞.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伦理规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