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包括底座、校正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三驱动机构,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校正台的底端面枢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三连接块与第三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滑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连接块滑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三连接块滑动。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校正微动平台,使校正台整体输出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转动运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校正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三驱动机构,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校正台的底端面枢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三连接块与第三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滑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连接块滑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三连接块滑动。
设计方案
1.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校正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三驱动机构,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校正台的底端面枢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三连接块与第三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滑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连接块滑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三连接块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一滑轨段、第二滑轨段以及第三滑轨段,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第三滑槽,第一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一滑槽内;第二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三滑槽内;第三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三滑槽内;第一滑轨段、第二滑轨段以及第三滑轨段形成为所述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四连接段,校正台的底端面枢接有第四连接块;第四连接块与第四连接段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以及第四连接段分布于底座的四角;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以及第四连接块分布于校正台的底端面四角。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该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包括转轴,所述校正台的底端均通过所述转轴分别与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枢接。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三驱动机构均为直线电机。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加工领域,工件加工之前,可能需要对工件的摆放角度进行微调,而现有对工件角度进行调整的办法主要还是通过电机带动转台还实现,而电机带动的转动角度一般较大,不便于微调,导致后期加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其可通过三个驱动机构同时带动校正台的三边滑动,配合校正台与连接块的枢转配合,从而使校正台整体输出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转动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包括底座、校正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三驱动机构,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沿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校正台的底端面枢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三连接块与第三连接段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滑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连接块滑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三连接块滑动。
优选的,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一滑轨段、第二滑轨段以及第三滑轨段,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第三滑槽,第一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一滑槽内;第二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三滑槽内;第三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三滑槽内;第一滑轨段、第二滑轨段以及第三滑轨段形成为所述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
优选的,底座的顶端面设有第四连接段,校正台的底端面枢接有第四连接块;第四连接块与第四连接段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以及第四连接段分布于底座的四角;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以及第四连接块分布于校正台的底端面四角。
优选的,该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包括转轴,所述校正台的底端均通过所述转轴分别与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三连接块枢接。
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三驱动机构均为直线电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将工件放置在校正台上,通过三个驱动机构同时带动校正台的三边沿不同的连接段滑动,配合校正台与连接块的枢转配合,从而使校正台整体输出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转动运动,进而对校正台上的工件角度进行微小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11、第一连接段;12、第二连接段;13、第三连接段;14、第四连接段;20、校正台;21、第一连接块;22、第二连接块;23、第三连接块;24、第四连接块;25、转轴;30、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机构;50、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包括底座10、校正台20、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驱动机构40以及第三驱动机构50,具体在使底座10的顶端面设有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以及第三连接段13,第一连接段11以及第二连接段12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13沿底座10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校正台20的底端面枢接有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以及第三连接块23,第一连接块21与第一连接段11滑动配合;第二连接块22与第二连接段12滑动配合;第三连接块23与第三连接段13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机构30用于带动第一连接块21滑动;第二驱动机构40用于带动第二连接块22滑动;第三驱动机构50用于带动第三连接块23滑动。
在此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校正微动平台时,可将待校正的工件放置在校正台20上,同时启动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驱动机构40以及第三驱动机构50,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40可同时带动校正台20沿机体的长度方向运动,且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40输出的运动方向相反;与此同时第三驱动机构50可带动校正台20沿机体的宽度方向运动,具体运动可参见图2的方式,而此时由于校正台20是与连接块枢转配合,因而具有一定的转动自由度,如此,通过三个驱动机构同时带动校正台20的三边沿不同的连接段滑动,配合校正台20与连接块的枢转配合,从而使校正台20整体输出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转动运动,进而对校正台20上的工件角度进行微小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校正台20是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段连接,故校正台20的整条边不会被限制,具有一定的摆动自由度,因而可通过上述三个驱动机构配合与连接块的枢转配合关系来实现校正台20的微小角度转动,而该转动角度范围经发明人实验测试在0-3°内,最大不超过6°。
具体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底座10的顶端面设有第一滑轨段、第二滑轨段以及第三滑轨段,对应的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以及第三连接块23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第三滑槽,使第一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一滑槽内;第二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三滑槽内;第三滑轨段滑动的安装于第三滑槽内。在此结构基础上,第一滑轨段、第二滑轨段以及第三滑轨段可形成为上述的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以及第三连接段13。通过滑轨段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可实现校正台20与底座10的稳定滑动配合,且便于装配。
进一步的是,底座10的顶端面设有第四连接段14,校正台20的底端面枢接有第四连接块24;第四连接块24与第四连接段14滑动配合。具体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第三连接段13以及第四连接段14分布于底座10的四角;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第三连接块23以及第四连接块24分布于校正台20的底端面四角。如此,通过三个驱动机构带动校正台20三个角的直线运动,而剩下的第四个角不设驱动可根据惯性转动,用作限制,使其转动结构稳定,减少晃动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有连接块都可选优现有技术中的滑块来实现。
优选的,该位置校正微动平台包括转轴25,上述校正台20的底端均可通过转轴25分别与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以及第三连接块23枢接。即,在第一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2以及第三连接块23上开始轴孔,将转轴25枢接在轴孔内,便可实现校正台20与各个连接块的枢转配合。
当然,校正台20的底端也可通过滚珠来实现,在对应的连接块顶端设置滚珠槽,滚珠与滚珠槽滚动配合同样也可实现校正台20与枢转配合,而此结构由于滚珠的滚动范围自由度更大,因而校正台20的转动范围会相对较大些。
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驱动机构40以及第三驱动机构50均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直线电机。当然,也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直线运动驱动机构,如丝杆电机或者单轴滑台等。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531.1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1543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5H 1/14
专利分类号:B25H1/14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深圳市菱电实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菱电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下雪工业园7栋1楼101
发明人:林巍
第一发明人:林巍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菱电实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春兰
代理机构:44555
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