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基因十多基因论文_杜成章,龙珏臣,龚万灼,朱振东,宗绪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基因十多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衣分,玉米,模型,环境,种质,蓖麻。

主基因十多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杜成章,龙珏臣,龚万灼,朱振东,宗绪晓[1](2019)在《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2个组合6世代(P_1、P_2、F_1、F_2、BCP_1、BCP_2)的赤斑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对赤斑病的抗性最适合遗传模型为E-0(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两对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在2个组合中分别为-40.43、2.16和-36.31、-3.86,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5.22、-15.72和-5.98、-6.48。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在BCP_1、BCP_2、F_2中分别是19.05%、51.99%、70.90%和19.29%、52.13%、77.3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9.9%和0、0、21.06%。本试验条件下,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对赤斑病抗性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多基因修饰作用,环境对其抗性影响较小。感病亲本对后代抗病性的负向影响较大,在育种实践中需适当提高感病亲本的抗病性,以提高后代的抗性水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2](2019)在《鸡18周龄体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鸡产蛋初期体重的内在遗传变化规律,确定控制产蛋初期体重的主基因对数,本研究以东乡绿壳蛋鸡(P_1)和单冠白莱航鸡(P_2)为亲本构建F2资源群体,测定亲本(P_1、P_2)、子一代(F_1)和子二代(F_2)产蛋初期18周龄体重,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SEA-G4F2对鸡18周龄体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鸡18周龄体重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即为24个模型中的E-1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25,多基因遗传力为0。综上,主基因对鸡18周龄体重调控作用远大于多基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中伟,杨海龙,付俊,谢文锦,丰光[3](2019)在《玉米粒长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粒长是培育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选择性状。选取粒长性状表现差异显着的玉米自交系铁7922和E28,及其组建的6个世代群体P_1、F_1、P_2、B_1、B_2和F_2为材料,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玉米粒长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粒长性状在F1表现为超亲优势,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的E-1-0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22%~80.58%,多基因遗传率为17.68%~24.95%,环境因素决定粒长表型变异的19.42%~41.10%,控制玉米粒长性状的主基因效应高于多基因效应,并且主基因的加性累积效应明显,该性状在育种中可以通过世代累积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叶红霞,吕律,海睿,胡雨晴,汪炳良[4](2019)在《甜瓜果实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皮菜瓜’(低糖越瓜自交系)和‘XLH’(高糖厚皮甜瓜自交系)为亲本构建P_1、P_2、F_1、F_2、B_1、B_2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6个世代遗传群体甜瓜果实糖含量,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甜瓜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总糖含量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甜瓜果实果糖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0模型),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以负向增效为主,遗传主基因间普遍存在互作效应,控制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的2对主基因间显性×显性互作效应最强,而控制蔗糖含量的主基因间显性×加性互作效应最强,控制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多基因负向加性效应较明显;控制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的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为85.7%、86.2%、92.7%和85.0%,且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甜瓜育种过程中对糖组分含量性状的定向选择宜在早世代进行。(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体德,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崔承齐[5](2019)在《芝麻开花时间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芝麻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规律,进而合理利用外来芝麻种质资源,以豫芝11号和M368为亲本构建了包括P_1、P_2、F_1、B_1、B_2和F_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芝麻开花时间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开花时间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小相似且方向一致,来自豫芝11号的等位基因有利于缩短开花时间。第1对主基因具有部分负向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具有正向超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对开花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且在第2对主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在B_1、B_2、F_2世代,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69.39%、88.25%、73.26%。(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龚举武,刘爱英,段丽,姜骁,李俊文[6](2019)在《不同环境下‘中棉所70’RIL群体棉铃重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析棉花铃重的遗传特点,明确棉花铃重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RIL群体,在9个环境下(15AY、15LQ、15ALE、16AY、16LQ、16ALE、16KRL、16SHZ和16CD)对RIL群体和两亲本进行表型分析,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分析铃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对铃重的影响表现为西北早熟棉区>西北中早熟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趋势;在9个环境下亲本对铃重的影响表现为‘901-001系’均大于‘sGK中156’,RIL群体的铃重为3.29~7.82 g,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78%~8.72%。其遗传模型是以2~4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在15AY和16CD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个主基因的存在,一般情况下,铃重是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在6.96%~45.69%,多基因遗传率在51.06%~88.99%。表明铃重性状受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5期)

龚举武,刘爱英,李俊文,姜骁,段丽[7](2019)在《陆地棉衣分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衣分是决定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其遗传研究相对较少,解析衣分性状遗传的特点,明确不同环境下衣分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方法】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250个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9个环境下对该RIL群体及其亲本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研究衣分性状遗传变化特点。【结果】母本s GK中156衣分性状在9个环境下均大于父本901-001,RIL群体衣分分布范围为33.91%~40.18%,平均为38.01%,表现为双向超亲,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36%~8.17%;不同环境下衣分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的趋势;遗传模型是以2~4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1.26%~83.13%,多基因遗传率在27.35%~90.83%,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92.00%~99.35%,一般情况下衣分是以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为主,在2015年河南安阳、2016年河南安阳和2016年山东临清环境下以2~4对主基因遗传,遗传效应较高,在2015年河南安阳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对主基因的存在。【结论】衣分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大于90%,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优质棉中棉所70产量性状衣分的遗传特征,为不同生态区条件下相互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棉花产量、农民增收、QTL定位和高衣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崔月,陆建农,施玉珍,殷学贵,张启好[8](2019)在《蓖麻株高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蓖麻YC2×YF1高、矮秆组合的2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对株高性状进行了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株高受1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2组群体在B1、B2和F2叁个分离世代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7.05%/49.57%、30.51%/34.48%和43.98%/43.64%;主穗位高和主茎节数均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且主基因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3个分离世代中,2组群体主穗位高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91%/92.72%、86.89%/92.13%和60.18%/66.87%,主茎节数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83%/91.50%、35.22%/63.37%和85.76%/94.58%。主茎节长由多基因控制,遗传率分别为47.64%/47.64%、38.87%/38.87%和25.25%/52.71%。以上遗传模式决定了蓖麻杂种后代株高、主穗位高和主茎节长的正向超亲遗传,而主茎节数则倾向于低值亲本。因此,主穗位高和主茎节数可以作为株高的早期间接选择指标。(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岳辉,鲁俊田,杨海龙,付俊,陈晓旭[9](2019)在《玉米自交系磷利用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利用效率高是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筛选的一个重要特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亲本及其杂交和回交后代在低磷胁迫下磷利用效率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磷利用效率受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 253.39,对磷利用效率起负向作用,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 190.59,对磷利用效率起正向作用,多基因在B2世代遗传效率最高,适宜耐低磷材料的筛选。磷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培育磷高效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环境效应对各群体的遗传变异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刘炜,刘行,丁小霞,杨晓凤[10](2018)在《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花6号和徐花13号为亲本构建的含有240个家系的花生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为研究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RIL群体的白藜芦醇含量,对其遗传变异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法,进行花生白藜芦醇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旨在为该RIL群体后续研究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RIL群体的白藜芦醇含量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分离现象,其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典型分布特征;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的遗传符合C-0遗传模型(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为花生白藜芦醇遗传的最佳遗传模型,受多基因控制,且多基因间存在加性-显性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主基因十多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鸡产蛋初期体重的内在遗传变化规律,确定控制产蛋初期体重的主基因对数,本研究以东乡绿壳蛋鸡(P_1)和单冠白莱航鸡(P_2)为亲本构建F2资源群体,测定亲本(P_1、P_2)、子一代(F_1)和子二代(F_2)产蛋初期18周龄体重,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SEA-G4F2对鸡18周龄体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鸡18周龄体重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即为24个模型中的E-1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25,多基因遗传力为0。综上,主基因对鸡18周龄体重调控作用远大于多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基因十多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杜成章,龙珏臣,龚万灼,朱振东,宗绪晓.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植物保护.2019

[2].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鸡18周龄体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

[3].张中伟,杨海龙,付俊,谢文锦,丰光.玉米粒长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作物杂志.2019

[4].叶红霞,吕律,海睿,胡雨晴,汪炳良.甜瓜果实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5].张体德,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崔承齐.芝麻开花时间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6].龚举武,刘爱英,段丽,姜骁,李俊文.不同环境下‘中棉所70’RIL群体棉铃重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龚举武,刘爱英,李俊文,姜骁,段丽.陆地棉衣分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棉花学报.2019

[8].崔月,陆建农,施玉珍,殷学贵,张启好.蓖麻株高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19

[9].岳辉,鲁俊田,杨海龙,付俊,陈晓旭.玉米自交系磷利用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

[10].刘炜,刘行,丁小霞,杨晓凤.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组合15各世代抽蔓植株数分布及拟合混合...一巧大豆丫.生育酚组分含量分布(绥彻一14大豆a-生育酚组分含量分布(绥化)一16大豆冬生育酚组分含量分叔绥均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科研成果附表1 1998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叁等奖...

标签:;  ;  ;  ;  ;  ;  ;  

主基因十多基因论文_杜成章,龙珏臣,龚万灼,朱振东,宗绪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