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公共管理学科的共享价值、疆域边界与发展趋势论文

童星:公共管理学科的共享价值、疆域边界与发展趋势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的学科管理呈现出“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专业”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源于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五个二级专业所组成的新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既面临严峻的身份认同挑战,也存有发展的机遇。从近期来看,公共管理学科学术共同体必须本着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精神来确立共享价值以增强内在凝聚力,本着寻求“最小公倍数”的原则来构筑疆域边界以实现包容发展。从长远来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发展前景,可能是维系现状,可能是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可能是“裂变式”升级。

关键词公共管理 学科管理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学术共同体

十多年前,笔者曾撰写过《公共管理学科分类与学科管理》①一文,提及目前我国起码有4套学科分类法在实施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关于本专科生培养的专业目录分类,用于指导各高等院校设置本专科生的培养专业,由教育部高教司负责编制,其分类的标准基本上是社会上的职业岗位;(2)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专业目录分类,用于指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置研究生的培养专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编制,其分类的依据是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发展;(3)关于科学研究的学科分类,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负责编制,用于指导研究人员申请课题、申报奖项,其分类的依据是以问题为导向;(4)关于图书的学科分类,由国家图书馆负责编制,用于指导读者检索查询,其分类的依据是图书的题材、类型及所涉领域。所有这些分类方法的不同,是因为进行上述分类的学科管理主体不同,其管理的目标也不同,因而不需要强行统一和标准化。

科学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的客体,以学科的形式而存在,以科研的形式求创新,以课程的形式来传授,以图书的形式得以传承。我们现在讨论学科建设问题,似乎更合适的是根据学科的本意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上述第二套学科分类标准进行。

控制预测[6]系统是超导磁场储能型微网预测控制模型的核心部分,并且是最复杂与关键的板块,能够划分为两个板块:外环控制和内环控制。

学科科层结构的演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学科目录一直呈现科层结构,由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又称专业)三级构成,为方便起见,以下行文中一律将二级学科称为专业或二级专业。其中,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予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专业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②公共管理作为一级学科,首次出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1997年版)中,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同为一级学科,隶属于管理学门类。自那时以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一直下辖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专业。

为了寻求学科目录的变化及隐藏其后的学科演进规律,我们可以对公共管理学科出现前的学科目录1990年版、出现时的1997年版、现行的2018年版做个比较:

公共组织管理。组织既是实施公共管理的平台和保障,更是我国党和政府的核心竞争力。遗憾的是,目前它在现行的学科分类体系中还看不到,相关的课程和理论仍然多为西方管理学中的“舶来品”。应当在政治学、行政学、组织理论以及管理学一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执行力、运行机制、考核方式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管理学。

1997年版:学科门类12个,一级学科88个,二级专业381个;

在上述“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专业”的学科管理大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的同仁们必须有宽阔的胸怀,跳出自己所属的二级专业甚至原来所从属的学科门类(如政治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等),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和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以欢迎的心情对待跨学科而来的研究者,以学习的态度相互取长补短。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学者进入公共管理研究领域,获得了公共管理学界的许多课题、奖项、人才计划头衔。有人将其斥之为“抢夺公共管理学科资源”,其实这并不全是坏事,而是好事。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公共管理学界的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向强者学习,更快地提高自己。

在我国学科分类三个不同的层级中,学科本身都会有不同的意蕴,大体上“学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独特观察视角、特有概念范畴体系、专门研究方法的基本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另一类则是具有独特研究对象的问题领域,如城市管理、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④我们所说的跨学科研究,当然有这里说的第一类基本学科之间的“跨”,但更多的则是指第一类基本学科“跨”入了第二类学科的研究对象领域。正因为如此,在第一类基本学科中,学科学术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在第二类学科中,仅靠具有共同的独特研究对象往往难以确立学术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由此可见,我国学科管理呈现出以下演进趋势:一是学科门类相对稳定,在以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的基础上,先后增加了管理学和艺术学门类;二是一级学科数量持续增加,在不到30年间,由72个经88个增加到111个;三是二级专业数量急剧减少,在20世纪90年代从654个骤降为381个,现在干脆不再公布其具体目录,且将二级专业由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降格为“参考依据”;③其后,又允许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的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师资和办学优势,兼顾社会需求,自行设置学科目录以外的二级专业,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即可。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专业”是学科管理的大趋势。

没有“血缘”只有“地缘”的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

鉴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产生过程的特殊性,学科学术共同体的这种身份认同困难就显得特别突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是在1997年版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但它下辖的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专业却早已存在(连名称都相同,仅个别略有差异),不过分属其他的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其中:行政管理原属法学门类的政治学一级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原属医学门类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原属教育学门类的教育学一级学科,社会保障原属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原属理学门类的地理学一级学科。可见,原本在它们5个专业之间,找不到两个同属于一个一级学科,甚至找不到两个同属于一个学科门类。原来分属5个不同学科门类,相互之间在学术史上没有渊源关系、在概念范畴体系上找不到共通话语、在研究方法上缺乏联系沟通的这5个专业,现在都划归进管理学门类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内。这的确有些如同来自5个不同的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5个人走到了一起,重新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组成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这5个二级专业,尽管原本没有“血缘”关系,却因为它们都涉及政府自我管理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服务)、处置公共问题、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的领域,现在走到一起来了。也就是说,它们有了亲密的“地缘”关系或曰“业缘”关系。

正因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这个学术共同体没有“血缘关系”和共同的学术渊源,所以至今仍然缺乏共同语言和学科情感。5个二级专业各有各的概念范畴体系,各有各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各有各的叙事方式,甚至论文写作规范包括引文注释办法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当前各个高校学科建设“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专业”的大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遇到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麻烦。例如,招生时的“大类招生、不分专业”,使得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命题和学生报考困难重重;培养中的“宽口径”要求,使得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既不稳定又难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毕业时的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以及教师职称晋升、人才计划申报等的同行匿名评审,又常常导致评审专家专业不对口、评审结果不尽合理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其他一级学科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尤其突出。

还要看到,公共管理学科一旦正式挂牌确立,许多不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其他学科也会“挤”进这块“新领地”,或是其毕业生到这“新领地”充当教师,或是其研究人员到这“新领地”从事跨学科研究,这就更增添了问题的复杂性。以社会保障二级专业为例,目前至少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和毕业生介入,他们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各异,得出的结论常常相差甚远。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社会保障的学科建设和实践引领都是有贡献的:源于政治学的研究将社会保障视为国家的义务和公民的权利,为制度安排的公平性做出贡献;源于经济学的研究强调效率,重视社会保障领域的成本-收益分析,力求社会保障行为具有可持续性;源于社会学的研究关注社会保障政策的可及性和不同群体成员的可得性,促进社会保障实践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源于管理学的研究聚焦相关各方的诉求、可用资源和约束条件,尽可能满足相关各方的基本诉求,确保社会保障政策具有可行性。既然社会保障的学科建设和实践发展离不开这些不同学科的参与和贡献,那就要求这些学科出身不同的研究者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境界逐步提升到“仁者见仁也见智,智者见智也见仁”的更高境界。社会保障二级专业领域如此,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领域当然也如此。

我们俗称的语文课本指的就是小学语文教科书。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科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每一堂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科书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略,引导学生扎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最大公约数:共同体的共享价值

对于没有“血缘”关系、只有“地缘”关系的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而言,寻找共享价值观不仅是相互包容、相互欣赏、提升境界的头等大事,甚至还是增强凝聚力、维系学术共同体自身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⑤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运用“最大公约数”思想强调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同样,在公共管理学科这个学术共同体内部,也特别需要用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来确立各个专业乃至从其他不同学科进入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人员所应当遵守的价值、规范,以及所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可以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中5个二级专业的“最大公约数”确定为:

妻子过去不说粗鲁话,现在经常说。我吃惊地望着妻子,难道皮肤病里有毒,她的身上染上毒,她的心理一样染上毒?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法规是实施公共管理的最重要手段,也应当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支柱。鉴于政策与法律法规有区别,往往先有政策试点然后才上升为法律法规,加上行政法学已是法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公共政策(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从国际上看,公共政策(分析)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已经相当成熟,其在公共管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堪比经济政策(分析)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和运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是从事公共管理实务与研究的一项基本功。

公共财政(学)。公共财政是实施公共管理的物质基础,尽管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财政学目前是经济学门类的重要学科之一;公共财政(学)不追求财政学那样完善的体系、丰富的内容,而是侧重于财政的公共性方面,研究公共财政的性质、类别、功能和管理,着眼于评估和提升公共财政的绩效。

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它让学生和教师平等地研究,平等地探索。而就在这共同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走向多元。《广玉兰》一文教学从中心突破,梳理了脉络,并通过比较发现了文章重点。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一以贯之,寻找本文表达上的言语密码。

1990年版: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72个,二级专业654个;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空间相当宽阔。其趋势有三种可能:

药物组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基础上口服抗心绞痛治疗。介入组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情况。

泰勒-霍普森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超高精度表面及其轮廓形状测量,是全球领先的圆度/圆柱度仪、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白光干涉表面轮廓仪及超精单点金刚石车床等设备的供应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如半导体、硬盘、精密光学和微纳米学等。

电子政务。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并继续从根本上改变着整个世界。为了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公共管理需要实施“互联网+”。现在已经形成的电子政务,不仅大大提高了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绩效,而且开辟着公共管理的新领域、涌现出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引发了公共管理的新问题。作为公共管理的实务和研究人员,完全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

目前可以将上述这些“最大公约数”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科研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一些将来可能发展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重要专业。

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这是为公共管理学科中的各个专业提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工具。其内容可以从目前的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理论、行政管理学、公共伦理等课程中采集,既突出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又兼顾公共管理所具有的公共精神、政府主导等特殊性;既吸收西方公共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又立足中国治国理政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既重视定性研究,又强化定量分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找到“最大公约数”固然重要,科学地阐释“最大公约数”则更为关键。现在看来,“最大公约数”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它源于公共行政学,而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相对“最大公约数”中的其他部分则是最成熟的。即便如此,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的历史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公共行政学的身份与地位仍然不断遭到挑战,人们一再地质疑:“它是政治学的一部分?是工商管理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它到底是什么?”争论的焦点包括:(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是什么?它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职业?如西蒙与沃尔多之争、达布利克与公共行政网络社群的系列争论。(2)公共行政能被看作一门科学吗?如达尔与西蒙之争。(3)主流社会科学的研究标准是否适用于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如达布利克与公共行政网络社群的系列争论。(4)究竟是实证主义的还是规范的研究方法更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问题?如西蒙与沃尔多之争、达尔与西蒙之争、西蒙与阿吉里斯的系列争论、特里与弗兰特之争,以及达布利克与公共行政网络社群的系列争论。这种争论不是坏事,“因为争论的结果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彼此看到并吸收了对方的长处,它们各自的‘片面深刻性’共同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⑥借鉴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验,作为公共管理学科“最大公约数”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管理、电子政务等,都还需要通过长期的争鸣才能得以发展、提升,从而真正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者的共享价值观,成为公共管理这一没有“血缘”关系的学术共同体的“粘合剂”。

最小公倍数:共同体的疆域边界

在数学中,与最大公约数相对应的是最小公倍数,它是指同时作为某些数的整数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如果说“最大公约数”确立了学术共同体的共享价值观,那么“最小公倍数”则为该学术共同体划定了疆域边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各个二级专业有了共享价值观,并不意味着它们观察问题的视角就完全相同、研究的旨趣和方法就完全一致、所持的观点和结论就完全吻合;其实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如此兼容并包发展的结果便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科的丰富内涵。只要在此范围内,就没有越出学科的疆域边界,就不属于“不务正业”。

鬼医慌忙扔下鬼刀,双手十指轮弹,把将军肩上因发力而外翻的肌肉轻轻复位,忙不迭地撒上药粉,直到用针线缝合好伤口,这才破口大骂:“你这胳膊不要不打紧,我鬼医的名声可比你这胳膊贵重得多……”

式中,S(ci,cj)为两个QoS属性参数之间的相似度,u为两个QoS属性参数之间的相容性参数。引入此公式后,避免了那些没有比较意义的QoS属性比较过程,提高了效率。

由前文的博弈分析可知要想实现(努力工作、认真指导)的演化稳定策略,在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构建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018年版:学科门类13个,一级学科111个,二级专业不再公布。

当年公共管理学科刚刚成立时,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非典”暴发以及“看病难、药价贵”、教育乱收费和教育不公平、社会保障缺位和农民工被欠薪“打白条”、土地征用与征收中的种种“猫腻”及其连带的房地产市场混乱问题,既引起了社会舆论强烈的批评和关注,也暴露出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服务)、处置公共问题、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下辖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专业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正式确立。时隔20年,一方面,上述状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里既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也离不开公共管理学界的贡献;另一方面,目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⑦这又要求我们公共管理学界继续奋斗。总之,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提供公共物品(服务)、处置公共问题、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的领域,都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疆域边界,笔者以为用民生概念来界定最为妥帖,只要与民生直接相关联的,都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相比于公共精神、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事务等“舶来品”,“民生”同“小康”一样,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化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的解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即指老百姓的生活来源。但因其涉及范围太广,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孙中山先生提出以民生主义求富强,并将民生主义的内容确定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民生才成了政治理念。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日渐清晰,这就是“不忘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增进民生福祉的根本目的;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主线,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动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坚定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做保障,以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评价标准。”⑧接着,将民生理念可操作化为民生实务,确定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五大领域,即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和养老;为了解决“民生五难”,努力推进民生建设七项内容,即扩大就业、发展教育、保障医疗、建售住房、促进养老这五件事外加社会保障和精准脱贫,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再次,在民生建设中不仅提供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和养老等准公共物品(服务),而且覆盖提供公共安全、公平正义等纯公共物品(服务)的社会治理,狭义民生扩展到了广义民生;现在,为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民生建设已由为民办实事上升为国家建设的“基本方略”,进而成为检验党和政府人民性的“试金石”。显而易见,实践中民生发展的逻辑进程之指向与公共管理学科的疆域边界高度吻合,只要是有关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服务、事务等,都应当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这样一来,公共管理学科还有进一步发展、拓宽疆域的空间。

共同体的发展趋势探索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几乎每门学科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方法,从而能够解决其他学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出其他学科所不能得出的结论;然而在当今,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愈来愈明显,新的发现愈来愈依赖于跨学科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采用综合、集成的方式,介绍和传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主要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借助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科既可以保持与这些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而且可以运用和借鉴这些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发展和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一是维系现状。鉴于学科的积淀与发展往往需要假以时日,再说学界本身目前也意见不一,因此近期内很可能是维系现状,即继续保留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及其5个所辖二级专业不变,通过寻求“最大公约数”来确立学科共享价值,增强本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通过寻求“最小公倍数”来厘定学科疆域边界,包容本学科各专业的发展,而不轻视或否定本一级学科内、本二级专业外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传承。

二是发展壮大。公共管理学科正式登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以来,经过本学科同仁20年的努力,可以考虑在调整内涵的同时扩大外延,促进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发展壮大。例如:(1)保留“行政管理学”专业,因为从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渊源上看,它是其源头;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现实来看,它也是其主体。(2)将原有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4个专业合并为新的“部门公共管理”专业,因为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具有多样性,采用一一列举的办法是无法穷尽的,而且按照原有的专业设置容易导致各个培养学校专业设置雷同、科学研究低水平重复。改为“部门公共管理”专业以后,有利于各个培养学校根据自己的主体学科、办学实力和师资状况,在“部门公共管理”专业中自主确定专攻方向,扬长避短,真正办出特色。(3)新增“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公共政策”专业,前者为其他几个二级专业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克服它们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而显现出的随意拼凑感;后者则不仅为其他几个二级专业提供治理工具,也有利于同国际接轨、与国际同行对话。

三是“裂变式”升级。基于公共管理学科独立设置以来的20年发展,加上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显著进展,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某些专业已经具备提升为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现有的公共管理学科有可能“裂变”为几个一级学科。例如,社会保障二级专业就有条件提升为一级学科。社会保障专业最早脱胎于经济学门类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但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远离立足于劳动关系的一种权利,而成为立足于国民身份的一种权利;社会保障的内容已经由最初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扩展到优抚、慈善、扶贫、年金等,保障的重点已经由经济保障扩展到服务保障,“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也由最初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协助,发展到如今的民政、人社、税务、退役军人、应急、卫健、医疗保障等多部门协同;国家对社会保障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5年内,“被中宣部、教育部列入重大项目的社会保障课题达50多项”。⑩

不仅社会保障专业如此,其他从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二级专业,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上升为一级学科。这样一来,是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会出现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大跃进”?这种担心其实大可不必。从国家层面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学科自身发展看,从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5个二级专业并非始于1997年,而是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和充分的积淀。学科自身的成熟条件同国家方略的迫切需要相结合,上升为一级学科并不违背客观规律。

至于上述三种可能性中哪一种最后变为现实,则有赖于公共管理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努力和国家学科管理的发展变化。对此,我们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半个小时过去了,又二十分钟过去了,福旺家大门前没有任何动静。这就不对了,以往李老黑都是九点半以前到的,今天怎么会迟到了这么久。又等了十分钟,还是不见李老黑的人影,我在玉米秸后面坐不住了,我觉得有必要到李老黑家探探情况。

①童星:《公共管理学科分类与学科管理》,《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2期。

②③参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第三条。

④童星:《论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跨学科研究》,《学海》2016年第2期。

⑤转引自《习近平: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命运》,《人民网》2014年5月5日。

⑥参见颜昌武、马骏编译《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⑧童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民生建设发展》,《社会保障评论》2018年第1期。

由于内部审计涉及的营销、财务等多个业务,所以本文针对以红河建水居民用电量为例子使用R语言实现k-means算法进行分析,来体现聚类算法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⑨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⑩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人民日报》2018年8月13日。

作者简介:童星,河海大学“河海学者”讲座教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23

〔责任编辑:王 婷〕

标签:;  ;  ;  ;  ;  ;  ;  ;  ;  ;  ;  ;  

童星:公共管理学科的共享价值、疆域边界与发展趋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