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住区论文_齐靖,季士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住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统,空间,造园,株洲,园林,区外,街巷。

传统住区论文文献综述

齐靖,季士超[1](2018)在《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职工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株洲市典型工业住区公共空间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职工住区改造的理论思想提出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外部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绿化系统的适应性改造策略,并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职工住区的改造实践中探求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整体机能复苏活化的具体途径。(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梁申,黄炜,吴云[2](2018)在《传统街巷式住区交往空间的探究——以江苏省兴化市金东门古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传统街巷式住区中住宅、街道、广场交往空间的分析,提出当今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对今后的住区规划设计提供一种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梁思思[3](2017)在《有界无边:传统城市住区边界演变及内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城市的住区边界承载着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内涵。文章回顾住区边界的演变历程,从社会治理和空间结构两个层次分析城市住区边界在权力治理、居住礼制、社区归属、开放空间活动等特色下的内涵,以应对当下对封闭住区打开边界的争议,为住区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设计》期刊2017年05期)

白鹏真[4](2017)在《基于传统住区与开放住区探索开放住区提出的现实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当前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对现阶段我国传统住区人居环境的认知的前提下,结合传统住区形制在国内外形成的渊源,对传统住区由来形成的外显特征和开放街区在政策文件相关解读中的社会特征进行对比辨析,思考开放住区的提出所面临的现实语境,主要侧重歧义语境的深刻剖析,以期对传统住区和开放住区的研究进行重新的定位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7年18期)

梁颖茵[5](2017)在《传统山水情怀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意念或者意象角色,它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直接影响了几千年中国人的心态和中国文化艺术。在现代住区设计中,山水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空间的营造。目前地产景观兴起了对山水人居住区的探索和实践,这不应该是建立在盲目复古的基础上,而是应该以现代新山水的手法,赋予住区更符合现代都市人生活起居习惯的人居体验空间。本文试图从对山水情怀、山水文化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在住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新山水对未来住区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7年15期)

王思瑶[6](2017)在《沈阳市传统型住区外环境开放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我国新建住区推广街区制,再一次印证了住区与城市互动的重要性。城市及其住区的日益发展,对住区与城市的融合、住区居民公共生活质量以及住区街道中对于人与车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也日益增多。由房地产商操盘的城市住宅开发过度饱和的今天,反观那些随着时间演替依然承担普通市民住宅需求的传统型住区,他的未来发展将会如何?基于以上,引发了本文对如何挖掘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的价值,传统型住区如何在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做出应对的思考。一方面,传统型住区依然承载着居民的居住与生活,其外环境提供居民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所;另一方面,传统型住区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街道重车轻人的设计、社区封闭内聚的模式等给传统型住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使其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如何发掘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的价值,解决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的问题亟需深入研究。首先,本论文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作出界定,梳理了国内外住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成果,为全文的写作打下基础。第二章为全篇的基本研究部分,宏观分析城市与住区的密切联系,回顾沈阳市住区演变和现状,总结出沈阳市住区的主要类型,对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进行解读,并分析了住区外环境的层次划分及特征。第叁章针对上文住区类型的划分分别选取案例,对沈阳市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的各部分构成实地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居民对所在住区的满意度和需求点,以发掘传统型住区面对开放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沈阳市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总结,并结合已有的传统型住区开放案例,进行开放经验的总结与归纳。第五章对单位制住区、成片式住区以及新旧结合型住区分别提出开放策略。第六章对全文结论,创新点与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今后沈阳市传统型住区外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提供指导意义,进而使传统型住区进发崭新活力,推动其与城市协调发展,使人们回归邻里、社区回归城市。(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凯[7](2017)在《中国传统造园法在现代住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造园思想和“追求意境、诗情画意”的艺术理念,并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而名扬中外。现代住区是人民群众居住的重要场所,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将中国传统造园法应用于现代住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需要以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要想将造园的精髓和内涵更好地理解和继承,就首先要对传统造园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现有的造园理论,更好的为现代住区服务。本文从我国传统造园法出发,首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思想、要素和手法进行了重温和解读,然后阐述和分析了现代住区景观的基本特征和基础要素,并在对有代表性的现代住区或小区景观的调查研究和以往住宅项目工作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传统造园法包括造园思想、空间布局和造园手法、意境营造等方面在现代住区景观中的应用,进而探讨了现代住区景观营造的模式与方法。最后以天津格调竹境小区为例,重点研究分析了传统造园法在该小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手段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探索出一些传统造园法在现代住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模式和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传统造园法在现代住区景观中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住区景观环境的品质,让人们在家中、在小区中就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陶冶情操,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品味,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春英[8](2016)在《中国传统院落模式在城市开放住区景观中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迁移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居住区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建设以居住区建设为标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细胞。在现代主义规划理论和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影响下,当前我国城市以封闭“住宅小区”为标志的居住模式、城市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良性运行,也导致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准的下降。与此同时,伴随整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在居住环境中,健康、情感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已经成为人们愈来愈关注的焦点。然而,现有城市封闭“住宅小区”户外环境景观呈现单一化、呆板化的特征,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大相径庭。为了充分地高效利用我们日益匮乏的土地资源,节约日益匮乏的能源,营造舒适宜居的住区环境,是时候推倒“封闭的围墙”,摈弃现代主义的“大马路”和“居住小区”的所谓“花园城市”模式了,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开放的居住模式。如何在开放的居住模式中,实现与中国传统院落模式的对话,修复传统的邻里友好关系,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本文以城市开放住区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院落模式为贴入点,分析比较国内外此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实践,分析城市开放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总结提出中国传统院落模式在城市开放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在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同时,结合本人具体的设计实践——成都高新区“南城都汇”二期住区景观设计,来对当今社会开放住区的景观设计做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对解决城市开放住区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探索实践。(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迪,陈展川,侯则红,解馨瑜[9](2016)在《岭南园林传统文化在广东现代住区景观中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造园思想、布局、功能和造园要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岭南古典园林造园特色.通过对广东现代住区景观的实例分析,探讨广东现代住区景观对岭南园林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岭南现代住区景观发展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黄艺杰[10](2016)在《上海传统住区的空间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场景感所迭加的丰富性才是真实的空间美学,它不是风貌、历史与建筑形式的表层拼贴,它是一种基于传统住区空间运作机制之下所衍生的空间行为和空间利益,并在行为和利益的互动中不断调节关系与寻找平衡点的迭加。在一个健康、良性的空间更新中,我们正是应该通过强化不同种类公共空间的场景感来给予每个个体平等感并实现所谓的更新平衡。(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6年01期)

传统住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传统街巷式住区中住宅、街道、广场交往空间的分析,提出当今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对今后的住区规划设计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住区论文参考文献

[1].齐靖,季士超.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职工住区为例[J].新建筑.2018

[2].梁申,黄炜,吴云.传统街巷式住区交往空间的探究——以江苏省兴化市金东门古街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3].梁思思.有界无边:传统城市住区边界演变及内涵探析[J].城市设计.2017

[4].白鹏真.基于传统住区与开放住区探索开放住区提出的现实语境[J].建筑技术开发.2017

[5].梁颖茵.传统山水情怀对现代住区设计的影响初探[J].现代园艺.2017

[6].王思瑶.沈阳市传统型住区外环境开放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

[7].张凯.中国传统造园法在现代住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7

[8].徐春英.中国传统院落模式在城市开放住区景观中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9].张迪,陈展川,侯则红,解馨瑜.岭南园林传统文化在广东现代住区景观中的传承[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黄艺杰.上海传统住区的空间更新研究[J].艺苑.2016

论文知识图

传统住区底界面图组闽南某地传统住区与现代板楼住...斗端即昌南京老城传统住区拆迁现...传统住区家人与邻里关系模式一1:消失的传统住区现代住宅小区与传统住区户外空...

标签:;  ;  ;  ;  ;  ;  ;  

传统住区论文_齐靖,季士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