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包括转盘,及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站链装置,所述站链装置由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拐臂,及设置在所述拐臂上的活动站链和固定站链组成,所述转盘对应设置有拐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加固装置,所述转动加固装置贯穿所述转盘以及所述拐臂,所述拐臂通过所述转动加固装置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加固装置的左端设置有油嘴;该润滑系统在设置有的转动加固装置的销轴中钻设钻孔并安装上油嘴,配合上设置在销轴上的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在油嘴注入润滑油后,润滑肉会沿销轴内的钻孔流到铜套的位置,润滑铜套,可提高铜套的使用寿命,改进其的转动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包括外侧边上设置有安装槽的转盘,及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站链装置,所述站链装置由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且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的拐臂,及设置在所述拐臂上的活动站链和固定站链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对应设置有拐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加固装置,所述转动加固装置贯穿所述转盘以及所述拐臂,所述拐臂通过所述转动加固装置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加固装置的左端设置有油嘴。
设计方案
1.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包括外侧边上设置有安装槽的转盘,及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站链装置,所述站链装置由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且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的拐臂,及设置在所述拐臂上的活动站链和固定站链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对应设置有拐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加固装置,所述转动加固装置贯穿所述转盘以及所述拐臂,所述拐臂通过所述转动加固装置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加固装置的左端设置有油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加固装置由依次设置在所述转盘左侧的第一铜套、第一套管和螺母,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转盘右侧的第二铜套、第二套管,及贯穿所述转盘的销轴组成,所述油嘴嵌入设置在所述销轴的左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铜套上,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铜套上,所述第一铜套和所述第二铜套都安装在所述转盘上,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内部设置有钻孔、且其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钻孔与所述油嘴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都与所述钻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铜套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铜套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所述销轴的左端扭合、且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销轴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链装置设置有一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所述转盘的外侧边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近来随着食品的QS认证,食用油的厂家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包装,所以油类灌装机在灌装机中地位凸现。
转轮装置是灌装机必不可少的内部零件设备,转轮装置一般由转盘、拐臂和站链组成,活动的站链安装在拐臂上,拐臂与销轴、套管、通过螺母安装在含有铜套的转盘上。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活动的站链在凸轮的作用下以套管为圆心作开合运动,完成包装的成型。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铜套与套管持续摩擦,而且不配备加注润滑油的结构,铜套得不到润滑,在长期工作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铜套磨损严重,严重缩短了铜套的使用寿命,且还影响了其转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包括外侧边上设置有安装槽的转盘,及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站链装置,所述站链装置由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边上的、且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的拐臂,及设置在所述拐臂上的活动站链和固定站链组成,所述转盘对应设置有拐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加固装置,所述转动加固装置贯穿所述转盘以及所述拐臂,所述拐臂通过所述转动加固装置与所述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转动加固装置的左端设置有油嘴。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加固装置由依次设置在所述转盘左侧的第一铜套、第一套管和螺母,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转盘右侧的第二铜套、第二套管,及贯穿所述转盘的销轴组成,所述油嘴嵌入设置在所述销轴的左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铜套上,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铜套上,所述第一铜套和所述第二铜套都安装在所述转盘上,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铜套和第二铜套。
作为优选,所述销轴内部设置有钻孔、且其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钻孔与所述油嘴连通,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都与所述钻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一铜套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二铜套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与所述销轴的左端扭合、且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销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站链装置设置有一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所述转盘的外侧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在设置有的转动加固装置的销轴中钻设钻孔并安装上油嘴,配合上设置在销轴上的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在油嘴注入润滑油后,润滑肉会沿销轴内的钻孔流到铜套的位置,润滑铜套,只需要定期加注润滑油,即可提高铜套的使用寿命,并且还能够改进其的转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加固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轴承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包括外侧边上设置有安装槽的转盘1,及设置在所述转盘1外侧边上的站链装置2,所述站链装置2由设置在所述转盘1外侧边上的、且与所述转盘1活动连接的拐臂21,及设置在所述拐臂21上的活动站链22和固定站链23组成,所述转盘1对应设置有拐臂2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转动加固装置3,所述转动加固装置3贯穿所述转盘1以及所述拐臂21,所述拐臂21通过所述转动加固装置3与所述转盘1活动连接,使得拐臂21能够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加固装置3的左端设置有油嘴4,所述油嘴4用于加注润滑油;所述转动加固装置3由依次设置在所述转盘1左侧的第一铜套31、第一套管32和螺母33,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转盘1右侧的第二铜套34、第二套管35,及贯穿所述转盘1的销轴36组成,所述油嘴4嵌入设置在所述销轴36的左端;所述第一套管32套设在所述第一铜套31上,,所述第二套管35套设在所述第二铜套34上,所述第一铜套31和所述第二铜套34都安装在所述转盘1上,所述销轴36穿过所述第一铜套31和第二铜套34;所述销轴36内部设置有钻孔361、且其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362和第二开孔363,所述钻孔361与所述油嘴4连通,所述第一开孔362和第二开孔363都与所述钻孔361连通,所述第一开孔362与所述第一铜套31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孔363与所述第二铜套34相对应,有利于润滑油沿钻孔361流到所述第一开孔362和第二开孔363处并润滑所述第一铜套31和第二铜套34;所述螺母33与所述销轴36的左端扭合、且所述螺母33与所述第一套管32之间设置有垫片331,所述垫片331套设在所述销轴36上,有利于防止所述螺母33与所述第一套管32发生磨损;所述站链装置2设置有一个以上、且呈等距排列在所述转盘1的外侧边上。
工作原理:
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转盘1转动,所述活动站链22在凸轮的作用下,会以所述第一套管32和第二套管35为圆心作开合运动,完成包装的成型;通过定期在所述油嘴4出进行加注润滑油,润滑油会沿着所述销轴6内的钻孔361流到所述第一开孔362和所述第二开孔363处并流出,由于所述第一开孔362和所述第二开孔363分别与所述第一铜套31和所述第二铜套34相对应,因此,润滑油会流到所述第一铜套31和所述第二铜套34上,起到润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灌装机后成型机构中转轮装置加润滑系统在设置有的转动加固装置的销轴中钻设钻孔并安装上油嘴,配合上设置在销轴上的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在油嘴注入润滑油后,润滑肉会沿销轴内的钻孔流到铜套的位置,润滑铜套,只需要定期加注润滑油,即可提高铜套的使用寿命,并且还能够改进其的转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6992.4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467367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65B 3/04
专利分类号:B65B3/04;B65B65/02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山东碧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碧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6600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城西五路000349号
发明人:厉善君;厉善红
第一发明人:厉善君
当前权利人:山东碧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