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复合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镀层,硬度,性能,激光,电刷,电化学。
纳米复合镀论文文献综述
项腾飞[1](2015)在《高耐蚀性锌镍合金纳米复合镀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镀Zn-Ni合金镀层是钢铁防腐的常用手段之一,相比于锌镀层,Zn-N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通过向镀液中添加纳米粒子的方式进行纳米复合镀,并讨论实验工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稀土元素独特的性质,对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再添加到镀液中进行纳米复合镀,研究该镀层的耐蚀性能。首先确定镀液的性能,然后测定镀层的结合力,并通过电化学测试、SEM、EDS、XRD等手段对镀层性能进行测试。实验测定了镀液的分散能力、覆盖能力以及阴极电流效率。对于锌镍合金电镀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大致确定各工艺的范围,并考察了正交实验中各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最后通过单一变量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在不同温度、电流密度、p H、搅拌速度条件下不同镀层的交流阻抗曲线和极化曲线,发现随着上述各工艺参数的升高,镀层的阻抗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自腐蚀电流密度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确定了锌镍合金电镀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为35℃,电流密度为4 A·dm-2,p H值为5.5,搅拌速度为200 r·min-1。为了制备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 O2,并与市售纳米Si O2进行比较,发现自制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大,但分散较好,而市售纳米粒子粒径小,容易团聚在一起,在不同的搅拌速度、超声功率、温度和电流密度情况下,自制的纳米粒子在镀层中的分散情况均比市售纳米粒子好,因此最终选择自制的纳米粒子,再经过不同分散剂的分散确定了CTAB的分散效果最好,通过电化学测试测定了镀层在不同工艺的镀层的交流阻抗曲线及极化曲线,发现当纳米粒子复合量为6 wt%时,镀层的阻抗最高,达到了10520Ω,自腐蚀电流密度低至3.302μA·dm-2。通过SEM图片发现,随着纳米粒子复合量的增加镀层由“岩石状”变为“菜花状”,再变为“棒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首次采用稀土氧化物Ce O2包覆纳米粒子,使得纳米粒子兼具稀土元素独特的性质,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该镀层比Zn-Ni-Si 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要高,当纳米粒子复合量为6 wt%,镀层阻抗值达到15460Ω,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556μA·dm-2。在该镀液中,当纳米粒子的添加量为10g/L,电流密度为6 A·dm-2,p H值为5.5时,纳米粒子在镀层中的分散情况最优,晶粒细致,镀层耐蚀性最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3-01)
王琳,孙本良,许为,张雷,林辉龙[2](2012)在《脉冲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直流电镀相比,脉冲电镀的突出优点是通过改变脉冲参数来改善镀层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达到节约贵金属和获得功能镀层的目的。本文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SiC:复合镀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脉冲电沉积镍基纳米SiC复合镀层的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脉冲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iC颗粒悬浮量为9g/L,镀液温度为45℃,脉冲频率为1500 Hz。由脉冲电沉积纳米复合电沉积最佳工艺制备出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品粒细小,表面光滑、平整、硬度值高。(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期刊2012-08-01)
高晓辉,王昌,李静[3](2012)在《纳米复合镀技术在注塑模具腔体表面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在传统复合镀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复合镀技术,其应用于注塑模具腔体表面处理的研究刚刚起步,将其与普通镍电刷镀技术相比较,叙述了注塑模具腔体表面实现纳米化的基本途径,说明了纳米复合电刷镀的优势,即增加镀层厚度与硬度,提高注塑模具腔体表面的耐磨性、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从而提高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塑料包装》期刊2012年02期)
张本生,张兆国,王影[4](2011)在《铸铁基体铁基纳米复合镀活化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铸铁基体表面镀铁基纳米复合镀层,表面活化参数优化试验研究进行了描述。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机分析,建立了各因素与目标函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对目标函数影响的重要度;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规律;根据两因素交互作用的等值线图和曲面图,得出最优化的活化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戴彦[5](2011)在《AZ91D镁合金缓蚀剂及纳米复合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轻金属当中,镁合金比铝基合金密度小约35%,比钛基合金小约65%。与常用的刚、铝等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比弹性模量,机械加工性能优良,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数码通讯以及生物医学领域,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然而,镁的电极电势在众多工程材料中又是很低的(-2.36V),具有很高的化学和电化学活性,极易遭受腐蚀,即使是在空气当中,表面也会生成一层疏松多孔的氧化物或水化物,严重制约了镁及镁合金的广泛应用。采用表面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对镁及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因此,研究适合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将显得十分重要,极具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添加缓蚀剂是抑制金属腐蚀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只需投入较少的缓蚀剂即可获得较理想的缓蚀效果,而且缓蚀剂不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因此,在考虑环保、经济等因素的前提下,本论文采用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计算化学以及紫外光谱等研究了五种不同缓蚀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镁合金的腐蚀抑制作用,并且详细探讨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对于镁合金在含有NaCl介质中缓蚀剂的选择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五种缓蚀剂分别为:硫脲(TU),硫代氨基脲(TSC),烯丙基硫脲(ATU),苯甲酸钠(Bz),柠檬酸钠(SC)。实验结果表明:硫脲,硫代氨基脲和烯丙基硫脲对镁合金的腐蚀具有抑制作用,硫代氨基脲的效果最佳;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钠对镁合金的腐蚀行为没有抑制作用,柠檬酸钠反而能加速镁合金在溶液中的溶解,使腐蚀速率加快。电化学手段与计算化学、紫外光谱得出的结果保持一致。镁合金缓蚀剂技术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本论文研究的五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尚不能满足工业标准,而且缓蚀剂的应用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为了较大幅度地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以及扩大应用范围,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其它表面处理方法。电镀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其操作简单,镀层厚度易于控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获得具有装饰性、耐腐蚀性、可焊性、导电性和耐摩擦性优良的镀层,能拓展材料的应用范围。但是镁合金由于本身活性大,容易遭受镀液的腐蚀,因此不适合直接电镀,需要进行特殊的前处理。本文综述了镁合金电镀技术以及电镀前处理的方法,针对镁合金的特点采用化学镀镍层作为中间过渡层,然后再在化学镀镍层表面实施Ni-Co-TiO2纳米复合镀。借助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复合镀层在0.6 mol L-1 NaOH,0.6 mol L-1 Na2SO4和3.5 wt.% NaCl中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且对镀层的形貌、结构以及成分作了相应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镀层在多种腐蚀介质中对镁合金基体均具有良好的腐蚀保护性能,且复合镀层对基体耐蚀性能的提高明显优于化学镀层。另外,利用浸泡测试考察了复合镀层的长期保护能力,结合等效电路模型探讨了复合镀层降解的机理。(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1-04-20)
汪笑鹤,徐滨士,胡振峰,董世运,靳鹏[6](2010)在《电刷镀施镀过程中n–Al_2O_3/Ni–Co纳米复合镀液特性及镀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连续施镀60 min内n–Al2O3/Ni–Co纳米复合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能随施镀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并与相同时间内Ni–Co合金电刷镀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施镀时间的增加,其电导率由3.8×10-4 Scm-1逐渐降低到3.5×10-4 Scm-1,降低幅度7.9%;镀液pH值由8.01逐渐下降到7.63,减低约为4.7%;复合镀层厚度增加的速率逐渐减低;镀层中Co元素含量不断增大;镀层的显微硬度由962 HV逐渐增大到1057 HV。(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叁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五)》期刊2010-04-25)
姚建华,叶良武,骆芳,张伟,孔凡志[7](2007)在《纳米复合镀Al_2O_3层激光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H13钢表面通过纳米复合镀(NCP)的办法预置纳米Al2O3镀层,然后通过高功率连续CO2激光处理预置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处理前后表面及截面形貌,利用X射线能谱(EDS)仪、X射线衍射(XRD)仪对处理前后的镀层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测试了处理前后镀层显微硬度及磨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强化层表面平整光滑,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成分均匀,组织细密。纳米Al2O3颗粒均匀分布在强化层表面,强化层显微硬度为原镀层的1.5~1.8倍,强化层摩擦系数约为镀层的1/2,基体的1/3。强化层和基体的表面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而纳米复合镀层则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7年07期)
刘建平,高中平,彭元芳,赵国鹏,曾振欧[8](2007)在《Ni/α-Al_2O_3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 第四部分──纳米复合镀液及复合镀层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镀液的性能与Watts镀液相比,电流效率略低,但分散能力、覆盖能力、整平能力略好,电化学极化明显增强;采用双脉冲电源时镀液的性能比采用直流电源有所改善。复合镀层的各项性能,尤其是硬度、孔隙率、耐磨和耐蚀性能均大大优于Watts镀层;应用脉冲电源除镀层的结晶取向和摩擦因数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之外,其他性能并无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07年06期)
孙米强[9](2006)在《纳米复合镀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巨磁电阻效应等优良特性,将纳米材料与复合镀层技术相结合,可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镀层。论述了纳米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纳米颗粒在复合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纳米复合镀层的分类和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06年02期)
王丽琴,吴化,铁军,严川伟[10](2005)在《Ni-SiC纳米复合镀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纯铜板上制备了含有纳米SiC的镍基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表面显微组织.研究了含量、阴极电流密度、pH值、温度、时间、搅拌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纳米SiC在复合电沉积中沉积量的影响.并用MM-200磨损试验机检测了所得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X-ray衍射证明镀层中存在纳米SiC粉末;纳米SiC镍基复合镀层成型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3 A/dm2~15 A/dm2,温度30℃~60℃,pH值3~4,超声波辅助慢速机械搅拌;最佳含量40g/L;纳米Ni-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优于纳米Ni-Al2O3复合镀层及纯Cr镀层.(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纳米复合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直流电镀相比,脉冲电镀的突出优点是通过改变脉冲参数来改善镀层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达到节约贵金属和获得功能镀层的目的。本文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SiC:复合镀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脉冲电沉积镍基纳米SiC复合镀层的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脉冲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iC颗粒悬浮量为9g/L,镀液温度为45℃,脉冲频率为1500 Hz。由脉冲电沉积纳米复合电沉积最佳工艺制备出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品粒细小,表面光滑、平整、硬度值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复合镀论文参考文献
[1].项腾飞.高耐蚀性锌镍合金纳米复合镀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2].王琳,孙本良,许为,张雷,林辉龙.脉冲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工艺研究[C].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2012
[3].高晓辉,王昌,李静.纳米复合镀技术在注塑模具腔体表面处理中的应用[J].塑料包装.2012
[4].张本生,张兆国,王影.铸铁基体铁基纳米复合镀活化参数优化[J].表面技术.2011
[5].戴彦.AZ91D镁合金缓蚀剂及纳米复合镀研究[D].西南大学.2011
[6].汪笑鹤,徐滨士,胡振峰,董世运,靳鹏.电刷镀施镀过程中n–Al_2O_3/Ni–Co纳米复合镀液特性及镀层性能研究[C].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叁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五).2010
[7].姚建华,叶良武,骆芳,张伟,孔凡志.纳米复合镀Al_2O_3层激光强化[J].中国激光.2007
[8].刘建平,高中平,彭元芳,赵国鹏,曾振欧.Ni/α-Al_2O_3纳米复合电镀工艺的研究第四部分──纳米复合镀液及复合镀层的性能[J].电镀与涂饰.2007
[9].孙米强.纳米复合镀技术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06
[10].王丽琴,吴化,铁军,严川伟.Ni-SiC纳米复合镀工艺及性能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