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下壳(1)和上框(2),所述上框(2)至少有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内侧,并且支撑在下壳(1)底部;在所述下壳(1)底部安装上框(2)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台(11),所述上框(2)支撑在支撑台(11)上。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前述壳体结构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用作背光源。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一起的下壳(1)和上框(2),所述上框(2)至少有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内侧,并且支撑在下壳(1)底部;在所述下壳(1)底部安装上框(2)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台(11),所述上框(2)支撑在支撑台(11)上。
设计方案
1.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一起的下壳(1)和上框(2),所述上框(2)至少有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内侧,并且支撑在下壳(1)底部;在所述下壳(1)底部安装上框(2)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台(11),所述上框(2)支撑在支撑台(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为压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2)为注塑件,且上框(2)安装在下壳(1)外侧的侧边外卡接有铁框(23)。
4.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壳体结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3)、导光板(4)、膜片组件(5)和侧入式灯条(6),所述侧入式灯条(6)设置在下壳(1)的内侧面上,所述反射片(3)、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依次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2)设置在膜片组件(5)上方;所述反射片(3)设置有侧立面(33),所述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均与侧立面(33)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3)有三边设置有侧立面(33),其中相邻的两个侧立面(33)与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2)背面设置有软胶垫(21),以压紧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2)正面设置有软质双面胶(2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灯条(6)具有伸出端(61),所述伸出端(61)与侧入式灯条(6)连接处倒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61)固定在下壳(1)上,并且两侧均粘接有保护胶(62)。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5)包括散光膜(51)和增光膜(5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重能力较强的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一种面光源,设置在显示器后面为显示器提供背光,使得显示器实现其显示功能。背光模组除了提供背光功能之外,还作为液晶模组等显示结构的支撑和安装结构,特别是对于尺寸大、重量大的液晶模组,对于背光模组的支撑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在背光模组一般采用上胶框卡接在下铁壳上、液晶模组支撑在上胶框上的方式,这种结构由于上胶框与下铁壳之间只有部分的卡接位连接,支撑能力较弱,存在下榻风险,且对产品的外形尺寸也有影响,不能满足液晶模组重量较大时的承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壳体结构及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下壳和上框,所述上框至少有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的内侧,并且支撑在下壳底部;在所述下壳底部安装上框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台,所述上框支撑在支撑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为压筋。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为注塑件,且上框安装在下壳外侧的侧边外卡接有铁框。
一种包括前述壳体结构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导光板、膜片组件和侧入式灯条,所述侧入式灯条设置在下壳的内侧面上,所述反射片、导光板和膜片组件依次设置在下壳内,所述上框设置在膜片组件上方;所述反射片设置有侧立面,所述导光板和膜片组件均与侧立面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有三边设置有侧立面,其中相邻的两个侧立面与导光板和膜片组件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背面设置有软胶垫,以压紧导光板和膜片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正面设置有软质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灯条具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与侧入式灯条连接处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伸出端固定在下壳上,并且两侧均粘接有保护胶。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组件包括散光膜和增光膜。
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将上框的部分或全部侧边安装在下壳1内侧,从而可以使其支撑在下壳1内的底部,使得上框具有更强的承重能力,对液晶模组的承载能力更强,保证产品的合格率;通过在下壳上设置支撑台,可以提高上框的承载能力,也即提高了整个背光模组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反射片设置侧立面,来固定导光板和膜片组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背光模组的生产组装,可以提供模组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下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反光片与导光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的侧入式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3,一种背光模组的壳体结构,是背光模组的支撑安装结构,用于安装背光模组的灯条、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等部件。壳体结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下壳1和上框2,通常可以采用卡扣结构卡接、螺丝螺接的方式将下壳1和上框2安装在一起。下壳1通常设置为下面有底、四面有侧壁、上面开口的铁壳结构,用来支撑灯条、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等部件。上框2是一个框状结构,压在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上的外侧位置,与下壳1固定后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等部件固定在下壳1内,上框2一般采用胶框。
参阅图1~3,所述上框2至少有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内侧,并且支撑在下壳1底部,其他的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外侧。对于四边形的背光模组,可以将上框2的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内侧,也可以将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侧边安装在下壳1的内侧,本实施例中采用上框的一个侧边安装在下壳2内侧,其余侧边安装在下壳2外侧的形式。由于将上框2的部分或全部侧边安装在下壳1内侧,从而可以使其支撑在下壳1内的底部,使得上框2具有更强的承重能力,对液晶模组的承载能力更强,另外还能防止上框外趴。
参阅图2,由于下壳1一般采用冲压成型,在下壳1内的底部与侧壁的过渡处为圆角结构,安装时上框2只能支撑在不平坦的圆角结构上,下壳1对上框2的支撑不稳定,影响上框2侧边在下壳1内的安装,容易产生异音甚至导致上框2的侧边向下塌陷。因此在所述下壳1底部安装上框2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台11,所述上框2支撑在支撑台11上,即在下壳1内的底部与侧壁的过渡处的圆角结构上设置平面的支撑台,来支撑上框2。通过在下壳上设置支撑台,可以提高上框的承载能力,也即提高了整个背光模组的承载能力。所述支撑台11优选采用压筋结构,并且在下壳1对应的底面的压筋线上设置多个断筋点,形成多个压筋结构,更好的支撑上框2,图1中便示出了采用八个压筋的结构。
参阅图3,由于上框2一般采用注塑成型的塑胶件,强度较低,因此在上框2的外侧设置铁框23来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上框的承重能力。铁框23可以采用嵌接、螺接等方式连接在上框2外侧,最好采用卡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安装方便、生产组装容易。一般在上框2安装在下壳1外侧的侧边设置铁框23即可,安装在下壳1内侧的侧边不用设置。本实施例中在上框2上除安装在下壳1内的其他三个侧边设置。
实施例二
参阅图4~6,一种基于实施例一中壳体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反射片3、导光板4、膜片组件5、侧入式灯条6和上框2。所述侧入式灯条6设置在下壳1的内侧面上,可以采用导热胶粘接在下壳1的内侧面上,发光面朝向导光板4。所述反射片3、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依次设置在下壳1内,反射片3通过底胶31粘接固定在下壳1内的底面上,所述膜片组件5包括散光膜51和增光膜52,根据需要增光膜52可以设置一张或两张。上框2设置在膜片组件5上方并与下壳1固定连接,从而将反射片3、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固定在壳体结构内部。
参阅图4和图5,所述反射片3设置有侧立面33,侧立面33用来固定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所述侧立面33的高度与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的厚度之和一致,从而恰好可以固定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具体所述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均与侧立面33粘接,可以设置侧胶32来粘接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侧胶32的宽度与侧立面33的高度一致。上述的底胶31和侧胶32均可以采用双面胶。反射片3设置侧立面33,来固定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背光模组的生产组装,可以提供模组的生产效率。
参阅图5,所述侧立面33可以在导光板4外除了侧入式灯条6一侧的其他三边均设置,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或两个侧边。最好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反射片3有三边设置有侧立面33,其中相邻的两个侧立面33与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通过侧胶32粘接,另一个侧立面不与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固定,即导光板4及膜片组件5有两个没有粘接固定的自由边,一个是没有粘胶的侧立面,另一个是侧入式灯条一侧,设置两个不粘胶的自由边,可以保证在背光模组处于极热极冷、振动等极端环境下时,导光板4、膜片组件5和反射片3具有伸缩余地,避免被应力损坏。图5中在a、b、c三边设置侧立面33,d边为侧入式灯条,不设置侧立面。c边侧立面的高度与导光板厚度一致,且不与导光板粘接。a、b边的侧立面,其高度与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的厚度之和一致。
参阅图4,所述上框2背面设置有软胶垫21,一般在上框2背面设置一整圈或每边独立设置多条,以压紧导光板4和膜片组件5。软胶垫21可以采用泡棉胶。所述上框2正面设置有软质双面胶22,用来粘接和支撑液晶模组。软质双面胶22可以采用泡棉双面胶。另外上框2正面上方还设置保护膜24,用来保护软质双面胶22和膜片组件,保护膜24在组装液晶模组时撕除。
参阅图4和图6,所述侧入式灯条6具有伸出端61,用来与电源连接为灯条供电。所述伸出端61与侧入式灯条6连接处e处倒圆角,避免安装时伸出端61被下壳1上的伸出口12割伤。所述伸出端61通过固定胶63固定在下壳1上时,两侧均粘接有保护胶62,来保护伸出端61不被损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2880.3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14252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G02F 1/13357
专利分类号:G02F1/13357;G02F1/1333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199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鸿达国际工业制造城
发明人:刘珍霞;姚志图;罗增昌;刘启玉;彭环洋
第一发明人:刘珍霞
当前权利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卫;禹小明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