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钒酸盐论文_王晓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钒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镀锌,性能,低碳钢,荧光粉,氢氧化钠,耐蚀,原理。

偏钒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辉[1](2019)在《碱金属偏钒酸盐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作为新一代的绿色环保照明光源,以其较低的功耗,超长的使用寿命,较小的体积,响应速度快及优异的光学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医疗,电子行业等领域。因此,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就成了人们所追捧的热门方向,从未停歇。目前,商业市场中使用较广的多数蓝光芯片激发YAG:Ce~(3+)黄色荧光粉发出白色荧光,虽然这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尚存在缺失红光,显色性差的缺点。因此,许多研究者都在寻求一种新型高发光性能的白光LED用荧光粉材料,其中利用紫外-近紫外光激发红,绿,蓝荧光粉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本文就针对一种白光LED用荧光粉碱金属偏钒酸盐AVO_3(A=Rb,Cs,K)的合成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本文通过固相合成法,分别制备出RbVO_3和CsVO_3荧光粉实验样品,制备所得的这两种样品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进行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特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光致发光的荧光光谱图;最后测量实验样品的色品坐标。结果表明:RbVO_3光致发光光谱波长范围是在400-700nm之间,发射峰最大峰值在507nm的波长处,色品坐标为(0.3415,0.3960);禁带宽度为2.973eV,吸收谱在125-450nm之间,吸收峰值在5.62eV,226nm处;CsVO_3光致发光光谱波长范围是在400-700nm之间,峰值在492nm处,色坐标为(0.3591,0.4131);禁带宽度为3.143eV,吸收波长在139-340nm之间,吸收系数峰值为5.69eV,224nm;KVO_3禁带宽度为3.042eV,最强吸收峰在5.25eV、220nm处,吸收范围在129-300nm之间;其中RbVO_3的光学带隙最窄,色坐标最接近纯白光坐标。RbVO_3、CsVO_3及KVO_3都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发光机理源于O的2p轨道与V的3d轨道的单电子跃迁,能被紫外-近紫外光宽带激发发出白光。(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孙霞[2](2015)在《热浸镀锌层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浸镀锌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白锈,降低了其耐蚀性能。铬酸盐处理是传统的有效防护措施,但是铬酸盐对人体有致癌作用且污染环境,因此环保无铬处理工艺是表面处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本论文采用偏钒酸盐为主要成膜剂,以氟锆酸为成膜促进剂,在热浸镀锌层上得到了连续均匀的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采用SEM、EDS、XPS、XRD等方法测试分析了转化膜的生长形貌及化学组成,通过NSS、EIS、Tafel等测试研究了膜层的耐蚀性能。根据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试验得出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Na VO3浓度为5g/L,H2Zr F6(45wt%)浓度为6g/L,处理时间t为20min,p H值为1.5,处理温度T为30℃。成膜1min时,锌晶界清晰可见,随着成膜时间的延长,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不断增厚,在20min时,镀锌层表面形成了连续均匀的膜层。延长至45min时,膜层出现裂纹并开始向周围扩展,表面质量下降,60min时,裂纹变宽并且扩展至整个膜层表面,试样有剥落和翘起的现象。EDS、XPS、XRD分析结果表明,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由Zn、O、V、Zr、F元素组成,以Zn F2、Zn O、Zr O2、VO2以及V2O5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膜层之中。NSS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成膜时间的延长,试样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成膜时间为20min时,白锈面积最小,经过3周期的NSS试验,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仅出现5%的白锈,耐蚀性较热浸镀锌层有显着提高;电化学极化分析结果发现,转化膜处理后的试样自腐蚀电位发生正移,阳极分支和阴极分支均向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的方向移动,阳极分支的移动幅度更为明显,处理时间为20min的膜层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较热浸镀锌层试样的腐蚀电流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成膜处理的试样感抗弧消失,表明锌层的腐蚀受到抑制,随着成膜时间的延长,阻抗谱的低频阻抗值不断增大,成膜20min时转化膜电化学阻抗达到最大值,较纯锌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经不同浸泡时间的腐蚀结果表明,浸泡初期(30min-24h)是腐蚀介质润湿膜层,通过表面细微缺陷处渗透转化膜;浸泡中期(48h-144h)是腐蚀介质在膜内扩散和溶解破坏过程;浸泡后期是膜层失去保护作用,锌基体发生腐蚀反应。划伤腐蚀试验表明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具有一定的自愈性。通过接触角和结合力研究了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理化性能。成膜处理后的试样较热浸镀锌试样接触角增大,由润湿转为不润湿,延缓了腐蚀介质渗透膜层内部腐蚀锌基体。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结合力先增大后减小,成膜时间为20min时,膜层的结合力最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许乔瑜,孙霞[3](2014)在《热浸镀锌层表面偏钒酸盐–氟锆酸复合转化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浸镀锌层上获得了一层连续、致密的偏钒酸盐–氟锆酸复合转化膜。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VO3 5.0 g/L,H2ZrF6 6.0 g/L,pH=1.5,成膜时间20 min。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膜层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及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膜层的耐蚀性能。与未经处理的热浸镀锌层相比,偏钒酸盐–氟锆酸复合转化膜的盐雾腐蚀面积明显减少,电化学阻抗值显着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大幅降低。当成膜时间为20 min时,试样表现出最佳的耐蚀性能,并超过了单纯偏钒酸盐转化膜。(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4年16期)

许乔瑜,左茜[4](2011)在《热浸镀锌层表面偏钒酸盐转化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浸镀锌试样表面获得了一层均匀、完整的偏钒酸盐转化膜。成膜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为:NaVO35g/L,pH1.3,温度30°C,时间30min。对比研究了偏钒酸盐转化膜和铬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偏钒酸盐转化膜由Zn、O、V等元素组成,热浸镀锌层经偏钒酸盐转化处理后电化学阻抗和极化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耐蚀性明显提高且超过了铬酸盐转化膜。(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1年01期)

许乔瑜,左茜[5](2010)在《热浸镀锌层偏钒酸盐转化膜成膜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可提高热浸镀锌层耐蚀性能、对环境污染小的转化膜工艺,采用无毒偏钒酸盐对热浸镀锌层进行钝化,研究了转化液组成、pH值、钝化处理温度及时间对钝化成膜及膜层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NaVO35 g/L,pH值为1.3,处理温度为室温(25~30℃),处理时间10~30 min。通过中性盐雾(NSS)试验、附着力测试和电化学极化测试考察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获得耐蚀性明显高于纯锌层的优良转化膜,且其附着力好,结合牢固。(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张萍,蒋馥华[6](2000)在《低碳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和偏钒酸盐的缓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周期伏安法和动电位单向扫描技术研究低碳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伏安图形状与起始电位、扫描速率和溶液成分有关,氢氧化钠 溶液中含氯离子时会产生明显的孔蚀。在不含氯离子和含氯离子的氢氧化钠溶液 中,偏钒酸盐对低碳钢可作为缓蚀剂使用。在25~45℃温度区间,偏钒酸根的缓蚀 作用无实质性变化。(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0年01期)

偏钒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浸镀锌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白锈,降低了其耐蚀性能。铬酸盐处理是传统的有效防护措施,但是铬酸盐对人体有致癌作用且污染环境,因此环保无铬处理工艺是表面处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本论文采用偏钒酸盐为主要成膜剂,以氟锆酸为成膜促进剂,在热浸镀锌层上得到了连续均匀的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采用SEM、EDS、XPS、XRD等方法测试分析了转化膜的生长形貌及化学组成,通过NSS、EIS、Tafel等测试研究了膜层的耐蚀性能。根据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试验得出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Na VO3浓度为5g/L,H2Zr F6(45wt%)浓度为6g/L,处理时间t为20min,p H值为1.5,处理温度T为30℃。成膜1min时,锌晶界清晰可见,随着成膜时间的延长,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不断增厚,在20min时,镀锌层表面形成了连续均匀的膜层。延长至45min时,膜层出现裂纹并开始向周围扩展,表面质量下降,60min时,裂纹变宽并且扩展至整个膜层表面,试样有剥落和翘起的现象。EDS、XPS、XRD分析结果表明,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由Zn、O、V、Zr、F元素组成,以Zn F2、Zn O、Zr O2、VO2以及V2O5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膜层之中。NSS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成膜时间的延长,试样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成膜时间为20min时,白锈面积最小,经过3周期的NSS试验,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仅出现5%的白锈,耐蚀性较热浸镀锌层有显着提高;电化学极化分析结果发现,转化膜处理后的试样自腐蚀电位发生正移,阳极分支和阴极分支均向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的方向移动,阳极分支的移动幅度更为明显,处理时间为20min的膜层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较热浸镀锌层试样的腐蚀电流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成膜处理的试样感抗弧消失,表明锌层的腐蚀受到抑制,随着成膜时间的延长,阻抗谱的低频阻抗值不断增大,成膜20min时转化膜电化学阻抗达到最大值,较纯锌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经不同浸泡时间的腐蚀结果表明,浸泡初期(30min-24h)是腐蚀介质润湿膜层,通过表面细微缺陷处渗透转化膜;浸泡中期(48h-144h)是腐蚀介质在膜内扩散和溶解破坏过程;浸泡后期是膜层失去保护作用,锌基体发生腐蚀反应。划伤腐蚀试验表明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具有一定的自愈性。通过接触角和结合力研究了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理化性能。成膜处理后的试样较热浸镀锌试样接触角增大,由润湿转为不润湿,延缓了腐蚀介质渗透膜层内部腐蚀锌基体。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结合力先增大后减小,成膜时间为20min时,膜层的结合力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钒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辉.碱金属偏钒酸盐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孙霞.热浸镀锌层偏钒酸盐—氟锆酸转化膜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许乔瑜,孙霞.热浸镀锌层表面偏钒酸盐–氟锆酸复合转化膜的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4

[4].许乔瑜,左茜.热浸镀锌层表面偏钒酸盐转化膜[J].电镀与涂饰.2011

[5].许乔瑜,左茜.热浸镀锌层偏钒酸盐转化膜成膜工艺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0

[6].张萍,蒋馥华.低碳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和偏钒酸盐的缓蚀作用[J].表面技术.2000

论文知识图

钒的主要化合物-图7-1-2 钒离子和钒化合物...1 偏钒酸盐转化膜的表面形貌2 偏钒酸盐转化膜的能谱图钒的主要化合物-图7-1-1 在不同的pH和钒的...溶剂萃取分离钒-图7-3-13 溶剂萃取工艺流程...溶剂萃取分离钒-图7-3-14 二(2-乙基己基)磷...

标签:;  ;  ;  ;  ;  ;  ;  

偏钒酸盐论文_王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