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净水工艺论文_蔡成萍,丁昀,赵俊光,季小磊,杨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净水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超滤,活性炭,净水,超滤膜,工艺,粉末。

组合净水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蔡成萍,丁昀,赵俊光,季小磊,杨庆[1](2019)在《悬浮澄清超滤组合工艺净水效果及膜污染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体化悬浮澄清超滤组合工艺,研究组合工艺对以高岭土模拟浊度和腐植酸模拟天然有机物的不同配水水质处理效果,并用比通量和膜污染指数评价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浊度稳定小于0.1 NTU,对浊度、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9%、62%和40%以上。通过膜污染指数看出,水质条件对膜污染影响显着。当进水腐植酸含量不变时,高岭土浊度越大,比通量衰减越缓慢,膜污染指数越小。从正交试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浊度是影响膜污染的显着因素,高岭土浊度与膜污染指数之间呈强负相关,表明高岭土浊度的存在,有利于降低腐植酸对膜污染影响,提高膜的耐污染性能。(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伟英,吴璇,亓万琦,杨峰,丁凯[2](2019)在《微絮凝-金属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机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絮凝-金属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借助X射线能谱、电镜扫描等微观表征以及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微絮凝-金属膜组合工艺运行方式与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浑浊度、UV254以及CODMn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7.6%、80.0%和63.1%.选用0.3μm金属膜滤芯时,采用恒通量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通量的增加逐渐从44.44L·(m2·h·kPa)-1增至58.33L·(m2·h·kPa)-1;采用恒压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从47.91L·(m2·h·kPa)-1降至17.63L·(m2·h·kPa)-1,金属膜在恒通量运行时的膜比通量高于恒压运行,说明恒通量运行时膜阻力增长较为缓慢.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膜表面污染物中含有O、Al和Si等元素,推断膜表面主要污染物是硅酸铝盐;通过电镜扫描与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属膜膜污染的主要形式为滤饼层污染.(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光丁[3](2016)在《曝气生物滤池/常规/膜处理组合工艺净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严峻的水环境形势,西南地区部分水厂尤其是村镇水厂面临着不得不选择微污染水体作为水源水的困境。此时,常规处理工艺已经很难保证出水水质的安全稳定。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技术和膜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常规处理工艺重要的补充工艺。本研究采用竹溪河重庆市北碚区河段作为原水,于丰水期探讨混凝沉淀-超滤和混凝沉淀-快滤组合工艺净水效果;于枯水期,人工加铵,探讨曝气生物滤池(BAF)-超滤和曝气生物滤池(BAF)-快滤组合工艺净水效果。针对微污染水,采用复合式接种挂膜法,第13天成功实现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氨氮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CODMn去除率保持在15%以上。中试实验结果表明,以混凝沉淀池出水为超滤系统进水,采用阶梯法测量临界通量,临界通量区阈值为32.95 L/(m2.h)~35.93 L/(m2.h)。本实验以亚临界通量为参考运行通量,因此选定32.95 L/(m2.h)对应的跨膜压差0.040Mpa作为超滤膜系统运行压力。丰水期,混凝沉淀-超滤处理工艺最终出水浊度、氨氮、CODMn、Fe、Mn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其中浊度、Fe、Mn、CODMn均能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的要求;混凝沉淀-快滤处理工艺出水浊度、氨氮、CODMn、Fe、Mn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但不能满足《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中关于浊度<0.5NTU的要求。人工加铵初期,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氨氮为0.986~2.068mg/L,平均值1.438mg/L,第53小时调节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流量至335L/h,氨氮去除率稳定在60.0%~80.0%之间,出水氨氮稳定在0.5mg/L以下,此时曝气生物滤池完全适应高浓度氨氮。据此确定后续组合工艺中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流量为335L/h。枯水期,温度较低(8.6℃~11.8℃),人工添加铵(0.842~1.108mg/L),在曝气生物滤池运行稳定情况下,BAF-超滤与BAF-快滤处理工艺最终出水浊度、氨氮、CODMn、Fe、Mn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BAF-超滤在对浊度、菌落总数去除效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显着提高饮用水生物安全性。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对浊度、氨氮、CODMn、铁、锰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UV254去除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络合剂、柠檬酸、次氯酸钠清洗前后膜通量的变化和清洗液中有机物、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可以看出金属离子和有机物都是膜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于佳卉,范功端,苏昭越,吴仙,李康均[4](2016)在《超滤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的净水效能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种不同的超滤组合工艺,对某自来水厂微污染原水进行净水效果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沸石粉+超滤工艺有助于提高超滤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但并不能强化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该组合工艺能够保证出水浊度<0.1 NTU;对于沸石粉+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先投加沸石粉再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比单独进行超滤提高了18.2%,但此时沸石粉对粉末活性炭有一定的掩蔽作用;对于沸石粉+粉末活性炭超滤预涂层工艺,沸石粉涂层对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比单独进行超滤提高了22.2%;粉末活性炭在外层的组合工艺由于沸石粉的掩蔽作用最弱,因此提高了对CODMn的去除率。(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岳琳,张子龙,庄园[5](2015)在《BPAC-UF组合工艺的净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活性炭(PAC)与超滤膜(UF)相结合,经微生物的富集形成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系统,以天津工业大学畔湖水模拟饮用水水源,考察了该工艺运行过程中对有机物及氨氮、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投加PAC初期系统对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主要依靠活性炭的吸附及膜的截留作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CODMn去除率逐渐降低,而氨氮的处理效果较差。系统运行30天左右,接触区形成生物粉末活性炭后,生物量明显增加,PAC基本转化成BPAC,系统对CODMn和氨氮的处理效果明显增加,其去除率分别达到75%和65%。(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童少磊[6](2015)在《操作方式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净水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滤膜应用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在膜系统前增加预处理单元的方法,而应用较普遍的预处理单元为混凝工艺。混凝与超滤联用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混凝沉淀后超滤,另外一种为混凝后直接超滤。本研究混凝-直接超滤组合工艺。目前关于混凝-直接超滤组合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膜出水水质及膜污染两个方面,而混凝操作条件对于絮体的微观特性研究以及絮体特性与膜污染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不同的原水初始pH、混凝剂投加量和助凝剂投加量等操作条件下,本课题研究了出水水质、絮体特性和跨膜压差(TMP),考察了操作条件对絮体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选择了最佳的操作条件,为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建议。(1)当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小于4~5 mg/L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加明显,大于4~5 mg/L时,去除效果基本稳定。投加量小于2 mg/L时,尺寸小于300μm的絮体数量占79.53%,分形维数为1.60±0.05,TMP增涨明显,平均每个运行周期增加0.48 kPa;投加量为5 mg/L时,尺寸在400~500μm范围的絮体数量占51.27%,分形维数为1.38±0.07,TMP增涨缓慢,平均每个运行周期增加0.21 kPa。(2)在原水初始pH为4.5的酸性条件下,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但膜池内絮体尺寸较小,分形维数为1.75±0.15,TMP增长速率较快,平均每个运行周期增长1.37 kPa,引起膜污染的主要有机物为疏水性的富里酸类和腐植酸类物质;pH为7.5时,虽然对有机物的去除略有下降,但絮体尺寸较大,分形维数为1.37±0.05,TMP增长速率较缓,每个运行周期平均增长0.40 kPa。(3)投加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有机物有一定作用,但提升效果较小。未投加时,尺寸在300~400μm范围的絮体数量占45.21%,分形维数为1.55±0.087,TMP的增长速率较高,平均每个运行周期增加0.27 kPa;随着CPAM投加量的增加,尺寸大于400μm的絮体数量逐渐增加,分形维数下降,最小为1.34±0.076;投加量为0.06 mg/L时,TMP平均每个运行周期增加0.15 kPa;投加量大于0.08 mg/L后,膜池内絮体尺寸略有下降,TMP也略有上升。(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陈益清,王燕藏,孙昕,李文龙[7](2014)在《不同超滤组合工艺净水及膜污染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滤中试系统处理深圳某水库原水,对比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和混凝2种预处理工艺对超滤净水效果及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超滤工艺和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6%、34.8%、31.3%、24.9%和99.4%、35.0%、32.4%、29.5%。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对以CODMn、UV254、DOC表征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超滤工艺,而混凝/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较小,并且出水浊度效果稍好。在原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超滤工艺的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但对超滤膜进行化学清洗后,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膜表面仍有明显的污染物残留。(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祁超[8](2013)在《净水工艺中超滤—活性炭滤池单元组合顺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滤对水中的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差,而活性炭以其较强的吸附性能,对有机物、色度、异臭异味等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将二者组合用于净水工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出水的水质。超滤和活性炭过滤联用,各工艺优势的发挥与所用的运行条件是有直接关系的。另外,这二者的组合顺序也需要考虑。若活性炭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工艺,可以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时间。但由于组合工艺的进水是直接从沉淀池抽取的,中间不在设置砂滤池,将活性炭前置,会增加活性炭滤池的负荷,可能会影响到活性炭的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若将炭滤池置于超滤系统之后,超滤膜的有机污染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为使二者的组合的优势最大化,本文通过调试工艺条件,并进行中试实验,来优化这二者的组合。本文主要对组合工艺中超滤膜的膜通量、膜清洗效果和活性炭的反洗方式进行了调试,并考查了温度对组合工艺运行的影响。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在膜通量为28.6L/m2.h下运行稳定,出水水质最好;对超滤膜的物理清洗,“气洗+水洗"时间为"20s+40s"清洗效果最突出,加药循环清洗10min,可最大限度的恢复TMP;活性炭滤池以8倍滤速反洗10min表面杂质基本被清洗干净;低温会导致组合工艺跨膜压差偏高。对组合工艺的次序优化的中试实验显示:在低通量的运行条件下,“炭滤+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颗粒物和CODMn的控制优于“超滤+炭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UV254的去除效果二者相当,但“炭滤+超滤”组合工艺运行时的跨膜压差较低,受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很小,仅从水质和运行状况来看,炭滤池前置组合方式较其它组合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3-06-06)

杨建奇,汪晓峰[9](2013)在《组合净水工艺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以地表水为原水的情况下,利用沉淀池进行预沉后,将絮凝、沉淀、过滤叁道工序组合在一起即组合净水工艺的设计应用,该工艺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低,建设周期短,管理程序简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期刊2013年05期)

李凤[10](2012)在《超滤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最新饮用水标准的颁布实施,重点突出了水质安全性问题,而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超滤膜技术在保障水质安全性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而其中又以浸没式超滤膜具有产水量高而且安装操作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但膜污染始终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膜前预处理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本研究选择了在实际中应用性较强的微絮凝、粉末活性炭等两种预处理工艺与浸没式超滤膜相集成,初步探讨在两种预处理条件下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叁种运行参数投加量、曝气强度及排污时间的改变对膜出水水质及膜污染的变化影响,提出在加强水质效果的同时又能有效控制膜污染的措施。实验首先进行了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对比两种工艺的膜污染速度,初步探究在两种预处理条件下膜污染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两组工艺对DOC去除率均为28%的条件下,微絮凝-超滤工艺中TMP增长速度0.47kPa/d,活性炭-超滤工艺为0.27kPa/d,微絮凝-超滤污染较快。通过对化学清洗液分析可知膜污染主要成分为亲水性、低分子量有机物,同时含有微量的金属离子如Al、Fe、Mn、Zn、V、Cu、Ba、Ti、Ni、Pb、As、Cs等。其中Al离子在微絮凝-超滤化学清洗液中含量为18.29mg/L,显着高于活性炭-超滤的1.568mg/L,加剧膜污染。采用XPS仪器分析膜污垢成分主要为含氧有机物,并结合微量的Al、Si等无机元素。同时应用叁维荧光谱对膜污染过程中有机物进行表征可知,在微絮凝-超滤中,II(色氨酸类蛋白质)、III(富里酸类物质)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而在活性炭-超滤中,IV(可溶性生物代谢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考察运行参数对微絮凝-超滤工艺中膜污染的控制影响,结果表明,投加3mg/L的PACl可将UV_(254)、DOC的去除率提高至28%、24%,投加量增加,有机物去除效率增加,膜外部污染逐渐降低。相比直接过滤原水4.8%的膜内污染速度,微絮凝预处理可将其有效控制在1%以下,在常规最佳投加量为4mg/L(电位接近于零)条件下,采取减量投加3mg/L(电位为负)的方式可将膜内部污染控制在最低;曝气的加强会导致膜出水颗粒数增加,在气水比为9:1、12:1的曝气强度下对有机物有较好去除效果,同时曝气可效减缓膜污染,在气水比增至9:1时,能将膜外部污染降低54%,内部污染速度控制在0.07%(无曝气时0.2%),基本达到控制膜污染的限度,继续加强曝气不能够再降低膜外部污染,甚至会加剧膜内污染;排污周期的延长会降低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造成膜池内SS的累积,从而加重膜滤饼层污染,24h排污一次可缓解此问题。考察运行参数对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控制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预处理能够加强对颗粒物的去除,同时PAC投加量的增加可显着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在投加量增加至10mg/L时,对COD_(Mn)、UV_(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6%和19%,基本达到有机物的去除限度。最初投加PAC能够促进超滤膜滤饼层污染的形成,但继续增加PAC投加量又可降低膜滤饼层污染;加强曝气会导致膜出水颗粒数增加,但能够通过提高膜池内悬浮态活性炭浓度来加强对有机物的去除,气水比提升至12:1时,COD_(Mn)、UV_(254)的去除率可分别提高6%、9%,同时曝气能够缓解膜表面滤饼层污染的形成,减缓膜内污染速度;排污周期时间的延长可造成膜池内活性炭吸附饱和,从而降低了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排污周期延长至48h和72h对COD_(Mn)、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下降3%和5%,因此可通过采取24h排污一次的方式来加强对有机物的去除。(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12-01)

组合净水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微絮凝-金属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借助X射线能谱、电镜扫描等微观表征以及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微絮凝-金属膜组合工艺运行方式与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浑浊度、UV254以及CODMn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7.6%、80.0%和63.1%.选用0.3μm金属膜滤芯时,采用恒通量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通量的增加逐渐从44.44L·(m2·h·kPa)-1增至58.33L·(m2·h·kPa)-1;采用恒压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从47.91L·(m2·h·kPa)-1降至17.63L·(m2·h·kPa)-1,金属膜在恒通量运行时的膜比通量高于恒压运行,说明恒通量运行时膜阻力增长较为缓慢.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膜表面污染物中含有O、Al和Si等元素,推断膜表面主要污染物是硅酸铝盐;通过电镜扫描与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属膜膜污染的主要形式为滤饼层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净水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蔡成萍,丁昀,赵俊光,季小磊,杨庆.悬浮澄清超滤组合工艺净水效果及膜污染指数[J].净水技术.2019

[2].李伟英,吴璇,亓万琦,杨峰,丁凯.微絮凝-金属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机理探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黄光丁.曝气生物滤池/常规/膜处理组合工艺净水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6

[4].于佳卉,范功端,苏昭越,吴仙,李康均.超滤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的净水效能中试研究[J].市政技术.2016

[5].岳琳,张子龙,庄园.BPAC-UF组合工艺的净水性能研究[J].供水技术.2015

[6].童少磊.操作方式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净水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7].陈益清,王燕藏,孙昕,李文龙.不同超滤组合工艺净水及膜污染的中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4

[8].祁超.净水工艺中超滤—活性炭滤池单元组合顺序优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9].杨建奇,汪晓峰.组合净水工艺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3

[10].李凤.超滤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1课题总体技术路线纯净水制备模式图净水工艺优化组合结构水厂PLC网络拓扑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管式微滤膜现场试验图

标签:;  ;  ;  ;  ;  ;  ;  

组合净水工艺论文_蔡成萍,丁昀,赵俊光,季小磊,杨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