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传统圆柱形下行床中固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锥形下行床作为褐煤热解反应器。采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颗粒循环通量、密度、粒径等因素对锥形下行床中径向和轴向流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颗粒循环通量或降低颗粒密度均可显著提高床层固含率平均水平,并强化颗粒对浓相环形区峰值的影响;颗粒粒径对固含率影响较弱,主要影响浓相环形区出峰位置;颗粒循环通量显著影响着反应器内轴向压力的变化幅度。通过考察气固轴向速度分布发现,减小颗粒密度和粒径可降低气固间滑移速度,有效提高颗粒的跟随性。与传统圆柱形下行床相比,锥形下行床可显著提高床层平均固含率,适合于褐煤热解等以颗粒相作为反应物的快速反应。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连文豪,潘雪儿,杨景轩,张忠林,郝晓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锥形下行床,下行床,固含率,流动行为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燃料化工,矿业工程
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710101,21506139)
分类号: TD849.2;TQ051.1;TQ530.2
DO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19.06.009
页码: 764-77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945K
下载量: 76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进风方式喷雾干燥过程的CFD模拟研究[J]. 现代化工 2020(01)
- [2].过冷沸腾自然对流两相CFD模拟及应用[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01)
- [3].基于CFD减速器温度场及影响因素分析[J]. 矿山机械 2020(01)
- [4].庄旺煤矿综掘工作面热环境特性的CFD数值模拟[J]. 采矿技术 2020(01)
- [5].CFD技术在化工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2)
- [6].基于CFD数值模拟的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风环境设计研究——以宜昌市联合中小学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32)
- [7].一种耦合CFD修正的螺旋桨快速设计方法[J]. 航空学报 2020(02)
- [8].基于CFD的止回阀优化设计与数值研究[J]. 区域供热 2020(01)
- [9].基于CFD的变压器室通风散热数值模拟及优化分析[J]. 建筑节能 2020(02)
- [10].考虑绞凸特征的输电线气动力CFD模拟[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1)
- [11].CFD技术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 湿法冶金 2020(02)
- [12].基于CFD方法的空调风管除霜性能开发[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05)
- [13].气井柱塞举液机理CFD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J]. 石油机械 2020(03)
- [14].CFD模拟技术在厌氧工艺开发中的应用方法概述[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08)
- [15].核电站中气溶胶再悬浮的CFD研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05)
- [16].基于CFD的风洞及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开发[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02)
- [17].大型湿冷汽轮机1450mm末级叶片CFD数值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20(02)
- [18].CFD技术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的应用前景[J]. 河北农机 2020(02)
- [19].CFD技术在化工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20(14)
- [20].CFD中统计误差的数值精度分析[J]. 航空学报 2020(04)
- [21].CFD技术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23)
- [22].基于CFD船式拖拉机船壳优化与设计[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9(06)
- [23].发动机催化转化器结构优化及CFD模拟[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05)
- [24].基于CFD技术的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两相流分析方法研究[J]. 液压与气动 2020(06)
- [25].气垫悬浮运输系统气垫单元承载特性的CFD仿真[J]. 液压与气动 2020(06)
- [26].基于CFD的潜艇排放口结构优化与仿真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9)
- [27].基于CFD仿真计算的襟翼舵水动力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7)
- [28].基于CFD的探究性学习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 2020(06)
- [29].基于CFD模拟的原油管道携水特性研究[J]. 材料保护 2020(04)
- [30].基于CFD的露天矿自移式排岩机抗风稳定性研究[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