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效作用论文_赵鹏铎,贾子健,王志军,赵飞扬,张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效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用,不公平,物料,土壤,社会,可溶性,直流电。

后效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铎,贾子健,王志军,赵飞扬,张磊[1](2018)在《双层药型罩对反应装甲穿而不爆及后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改进后药型罩作为新型串联战斗部结构的有利性,对低密度材料形成射流的过程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炸高条件,对射流侵彻反应装甲后是否引爆其内部夹层装药以及对后续主装甲侵彻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双层装药结构可以形成一致性较好、长径比较大的聚能射流,对反应装甲有穿而不爆的显着优势;随着炸高的增大,以B炸药起爆压力值为判据,夹层炸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分别发生爆轰、局部爆燃、未引爆现象;该双层药型罩结构形成的射流对主装甲侵彻的孔深比单层罩更深,但孔径较小。(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柳媛媛,孙本华,皮小敏,张彤勋,刘平静[2](2018)在《有机物料输入对关中塿土碳氮影响的后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碳氮是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有机物料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有效措施。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塿土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碳氮及0—200cm剖面土壤硝态氮和含水量分布变化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停止施入有机物料两年后,与对照(CK)相比,秸秆与氮磷肥配施(SNP)和生物炭与氮磷肥配施(BNP)的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分别提高了29.5%和29.8%(p<0.05);氮磷肥(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秸秆与氮磷肥配施(SNP)和生物炭与氮磷肥配施(BNP)的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22.0%,14.3%,24.2%和26.4%(p<0.05)。BNP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比CK,NP,MNP和SNP提高了23.4%,10.9%,21.3%,20.5%;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均显着高于CK(p<0.05),分别提高了39.3%,29.3%,34.5%和52.3%。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着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增加了0—1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与NP处理相比,MNP和SNP显着提高了0—2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p<0.05),而BNP则差异不显着。相比CK,施肥处理(NP,MNP,SNP,BNP)可显着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0—40cm土层的储水量,且BNP处理显着高于SNP和MNP。总体而言,生物炭在提高和维持表层土壤肥力以及降低剖面硝态氮淋溶风险等方面的后效作用显着优于秸秆和有机肥,是陕西关中地区旱地塿土上一种较好的有机物料施用方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柳媛媛[3](2018)在《有机物料投入对旱地土壤碳氮的后效作用及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碳氮循环是农田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过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有机物料还田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而且还能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旱作雨养和灌溉两个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碳氮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磷肥(NP)、有机肥(MNP)、秸秆还田(SNP)、低量生物炭(B1NP)以及高量生物炭(B2NP)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1)旱作雨养条件下,总体来看,有机肥(MNP)处理在第叁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机碳立即下降恢复到施用前的水平,表明其基本没有后效作用;秸秆还田(SNP)总体上后效作用比MNP略强;生物炭处理(B1NP和B2NP)在第叁季收获后略下降,但其后基本处于波动稳定中,表现出比较强的后效作用。在提高和维持土壤有机碳含量方面,生物炭效果强于秸秆,而有机肥效果最差。秸秆还田(SNP)在第四季作物收获后土壤全氮提升较多,其后呈下降趋势,说明秸秆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生物炭处理(B1NP和B2NP)在第叁季作物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在其后基本处于波动稳定中,表现出比较强的后效作用。施有机物料处理第二季作物收获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值显着大于第一季(P<0.05),而SNP处理前两季作物收获后的均值最高。四年轮作各施肥处理(NP、MNP、SNP、B1NP、B2NP)的SMBC均值显着高于CK(P<0.05),分别提高18.6%、17.0%、47.3%、35.8%和20.5%;SMBN仅是SNP和B1NP分别比CK提升43.5%和35.3%(P<0.05)。相比化肥,生物炭(B1NP和B2NP)基本均降低了每季作物收获后深层(100-200c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而秸秆和有机肥仅降低了后3季作物收获后的硝态氮累积量,表明生物炭在降低剖面硝态氮淋溶风险方面优于秸秆和有机肥。2)灌溉条件下,所有有机物料处理均在第四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最高。有机肥处理在第五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下降恢复到施肥前的水平。第五季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SNP)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下降,其后处以波动稳定中且高于施肥前的水平。第五季作物收获后,生物炭处理(B1NP和B2NP)的SOC下降,其后基本处于波动稳定状态,但整体高于SNP。总的来说,在提升和维持土壤有机碳方面,生物炭效果强于秸秆,而有机肥表现最差。施有机物料处理第二季作物收获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着大于第一季(P<0.05),八季作物收获后进行统计分析发现,NP、SNP和B2NP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加的效果最明显。第二季作物(2014年10月)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在100-200cm土层有机物料处理(SNP、B1NP和B2NP)显着低于NP处理,表明有机物料的施用可以阻止硝态氮随水分向下淋溶。有机物料停施后,相比化肥,生物炭处理(B1NP和B2NP)均降低了深层(100-200c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而秸秆和有机肥降低作用不明显,表明生物炭在降低剖面硝态氮淋溶风险方面优于秸秆和有机肥,也说明生物炭后效作用比较强。3)旱作条件下,DNDC模型在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下土壤有机碳及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模拟结果整体较好,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DNDC模型可以用来对有机物料施用下本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产量变化进行长期模拟。利用校正后的DNDC模型对研究区30年旱作雨养条件下有机物料施用处理土壤表层(0-20cm)有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与单施氮磷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明显提升作用。从有机肥和秸秆停施后来看,有机肥在提高SOC储量方面无明显后效作用,而秸秆还田在相对较长时间(4年和6年)对于土壤有机碳储量有一定后效作用。总之,施有机物料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表层(0-20cm)硝态氮含量,减少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有机物料停施后,生物炭(B1NP和B2NP)依然可以有效抑制硝态氮向土壤深层累积。相对于有机肥和秸秆,生物炭的后效作用较强。DNDC模型对有机物料后效作用的长期模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田间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晓蓉[4](2018)在《顾客欺凌在医护人员中的现状和作用后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以服务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顾客欺凌是组织和员工在日常运营中必须面对的严重的厌恶事件之一。而国内外对顾客欺凌的研究对象大多为话务员,对医护人员的研究较少,在国内大力倡导健康中国的大方针背景下,医护人员的所面对的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欺凌行为势必引起大量的关注和研究。顾客欺凌对于医护人员情绪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为依据,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顾客欺凌在医护人员中的表现形式,检验对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质性研究旨在顾客欺凌在医护人员中的内涵结构,并初步探讨其对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采用访谈法,对国内21名医护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操作流程对访谈资料进行数据编码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欺凌包含态度不友好、言语攻击和行为冒犯叁个方面,初步探讨发现顾客欺凌对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和工作满意度有影响。量化研究进一步检验顾客欺凌对医护人员负性情绪和工作满意度度的影响。采用问卷法调查了 478名医护人员,通过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欺凌与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心理资本在顾客欺凌和负性情绪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顾客欺凌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医护人员顾客欺凌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并基于此给予企业管理者合理的管理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医护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帮助其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同时也能有助于缓解医患冲突和提升医院竞争力,促使医护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文娟[5](2018)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作用后效影响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目前无法治愈。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尖锐,AD患病人数将大幅增加。AD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活动,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治疗和看护成本,给患者家庭甚至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主流的药物治疗在延缓AD病症发展方面效果甚微,更不用说治愈AD。AD治疗遇到了瓶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AD有提升学习记忆、保护神经元及抑制炎症的作用,将其应用于AD治疗潜力巨大。然而,tDCS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严重阻碍了tDCS应用于临床的进度。tDCS的作用效果不仅存在于弱电流的刺激过程中,而且在刺激结束后的某一段时间内不会立即消失,将刺激结束后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作用效果称为tDCS后效。本论文立足于tDCS后效,以AD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重复阳极tDCS对AD动物模型作用后效的影响。在完成适用于动物实验的经颅直流电刺激仪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探究:在tDCS对AD大鼠作用后效的探究实验中,通过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方法制备AD大鼠,对刺激组的AD大鼠实施10天阳极电刺激。刺激结束后,对各组大鼠逐月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当刺激组和AD组的行为学差异不明显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Morris水迷宫共进行了3次。在tDCS结束2个月后,对各组进行ChAT和GFAP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刺激两个月后,除海马DG区,其它区域在免疫组化分析中仍存在显着差异。重复阳极tDCS后效可提升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作用效果存在随时间逐渐减缓的趋势。重复阳极tDCS对AD大鼠的有效后效时长至少保持2个月。为进一步探究tDCS后效对AD的作用机制,选择自然模拟AD病程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tDCS后效对AD关键生物标记物Aβ的预实验。在预实验中,对刚形成稳定斑块的6月龄AD小鼠进行10天的重复阳极tDCS,然后对各组海马分区进行Aβ、ChAT及GFAP免疫组化分析。与tDCS后效作用于AD大鼠的结论类似,tDCS对AD小鼠仍有保护神经元及抑制炎症的作用。刺激组的Aβ斑块与模型组相比有减少的趋势,由此初步判定tDCS后效会影响Aβ斑块的形成,但还需大量实验进一步论证。(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李吉进,李钰飞,邹国元,刘本生,许俊香[6](2016)在《矿物硅钾肥在水稻上的后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矿物硅钾肥的后效作用,本研究在第一茬油菜收获后继续种植水稻,比较了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理指标和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磷肥的情况下,单施硅钾肥对水稻生长没有明显的后效促进作用。在氮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硅钾肥相比常规施肥具有更好的后效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上,硅钾肥各处理的总体增产效果为5.9%,其中使用量最高的处理(NPK+Si K3)增产效果达12.0%。土壤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硅钾肥比常规肥料更能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王晓晨[7](2016)在《大学公共英语itest网络测试系统对师生的后效作用——以沈阳大学部分师生为调研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问卷调查沈阳大学201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和18名公共英语教师,分析目前大学公共英语itest网络测试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后效作用,以及师生对该测试系统的态度。基本结论是:大部分师生能够使用itest网络测试系统,并且对其持有肯定态度;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对教师的网络应用能力也有所促进。(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和云,赵欢欢,许燕[8](2016)在《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影响因素及后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善良人性感知是对个体对他人人性善良水平的评估和总体认识。本研究采用"善良人性感知问卷"、"调节定向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量表",对61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善良人性感知得分总体低于女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受其调节定向的影响,促进定向主导的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得分均显着高于防御定向主导的青少年;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与调节定向、亲社会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在调节定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谢秋丽[9](2016)在《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评价及后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评价是博士后管理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建立适合国情的博士后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机制,能够提高博士后培养的质量。按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以合理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博士后质量目标的评价体系。通过进站质量评价、在站质量评价、出站质量评价过程控制及数据分析,有效地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使博士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李小新,李静,郭永玉[10](2015)在《低社会阶层的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不公平对待经历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后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发现低社会阶层威胁敏感性更高,我们将这一研究结果拓展到不公平对待威胁领域,考察低社会阶层的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以及不公平对待经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其对反社会行为和退缩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1通过开放式访谈、模糊情境筛选、预测和正式施测编制不公平对待威胁解释偏向问卷以考察个体的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中问卷α系数为.689,信度良好;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社会阶层显着负向预测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227,p<.001,即低社会阶层的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更高。研究2编制和施测不公平对待经历问卷,问卷分为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两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问卷总体α系数为.894;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检验不公平对待经历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主观社会阶层和不公平对待经历二者的乘积项回归系数显着,?3=-.079,p<.050,回归方程为:Y=0.276M-(0.074+0.079M)X-0.27。分析方程可以得到不公平对待经历只对低社会阶层个体的不公平对待威胁解释偏向产生影响,对于低社会阶层个体而言,不公平对待经历越多,其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越高。研究3通过大规模问卷施测,分别考察不同社会阶层个体的不公平对待威胁解释偏向、不公平对待经历、反社会行为和退缩行为意向,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公平对待威胁敏感性差异的影响机制及行为后效,结构方程建模拟合度良好,结果发现:主观社会阶层显着地负向预测威胁解释偏向(a1=-.17,t=-6.452,p<.001),不公平对待经历也显着地预测了威胁解释偏向(a2=.28,t=10.669,p<.001),且二者的乘积项也显着负向预测了威胁解释偏向(a3=-.05,t=-2.186,p<.05),威胁解释偏向显着地正向预测了退缩行为意向(a4=.10,t=3.525,p<.001)和反社会行为(a5=.14,t=5.208,p<.001)。除此之外,不公平对待经历也显着地正向影响退缩行为意向(a6=.27,t=9.758,p<.001)和反社会行为(a7=.27,t=9.583,p<.001)。(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后效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有机碳氮是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有机物料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有效措施。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塿土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碳氮及0—200cm剖面土壤硝态氮和含水量分布变化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停止施入有机物料两年后,与对照(CK)相比,秸秆与氮磷肥配施(SNP)和生物炭与氮磷肥配施(BNP)的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分别提高了29.5%和29.8%(p<0.05);氮磷肥(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秸秆与氮磷肥配施(SNP)和生物炭与氮磷肥配施(BNP)的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22.0%,14.3%,24.2%和26.4%(p<0.05)。BNP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比CK,NP,MNP和SNP提高了23.4%,10.9%,21.3%,20.5%;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均显着高于CK(p<0.05),分别提高了39.3%,29.3%,34.5%和52.3%。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着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增加了0—1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与NP处理相比,MNP和SNP显着提高了0—2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p<0.05),而BNP则差异不显着。相比CK,施肥处理(NP,MNP,SNP,BNP)可显着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0—40cm土层的储水量,且BNP处理显着高于SNP和MNP。总体而言,生物炭在提高和维持表层土壤肥力以及降低剖面硝态氮淋溶风险等方面的后效作用显着优于秸秆和有机肥,是陕西关中地区旱地塿土上一种较好的有机物料施用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效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赵鹏铎,贾子健,王志军,赵飞扬,张磊.双层药型罩对反应装甲穿而不爆及后效作用研究[J].兵工学报.2018

[2].柳媛媛,孙本华,皮小敏,张彤勋,刘平静.有机物料输入对关中塿土碳氮影响的后效作用[J].水土保持研究.2018

[3].柳媛媛.有机物料投入对旱地土壤碳氮的后效作用及其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王晓蓉.顾客欺凌在医护人员中的现状和作用后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杨文娟.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作用后效影响的探究[D].重庆大学.2018

[6].李吉进,李钰飞,邹国元,刘本生,许俊香.矿物硅钾肥在水稻上的后效作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

[7].王晓晨.大学公共英语itest网络测试系统对师生的后效作用——以沈阳大学部分师生为调研对象[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张和云,赵欢欢,许燕.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影响因素及后效作用[J].青年研究.2016

[9].谢秋丽.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评价及后效作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

[10].李小新,李静,郭永玉.低社会阶层的不公平对待威胁预期水平:不公平对待经历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后效[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33的浓度对检测鱼精蛋白荧光强...光催化剂的光激发和激脱过程)小鼠胰岛切片H&E染色结果3 除草剂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11 铝-铜双层罩后效作用第二层模拟雷对第1靶的贯穿及第2靶的侵彻照片

标签:;  ;  ;  ;  ;  ;  ;  

后效作用论文_赵鹏铎,贾子健,王志军,赵飞扬,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